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穿越缉捕者 >

第34章

穿越缉捕者-第34章

小说: 穿越缉捕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躬冷哼一声,“一日为臣终身为臣,皇位又岂能儿戏!”

    贾复再叹了口气,却没有再说什么,转身往后走去,一个冷峻男子则从他身旁的巷子里走了出来。

    “吴汉!你怎么在这里!”谢躬话刚出口已经想到了答案,“快退!立即出城回营!”他脸色大变,连忙下了命令。

第六十六章 宛城乱() 
吴汉看到他们转身往城门跑去,却不急不躁,手持一杆长戟慢慢向前,虽然他只有一个人,但是散发的气势犹如千军万马。

    谢躬跑到城门,大门紧闭,他朝着城楼高喊:“刘秀反了!快来人!”

    城墙上的士兵面无表情,一动也不动,仿佛看戏一般,谢躬一拍脑门,人家既然敢摊牌,那么邺城一定已经被控制了,于是只能强令手下士兵冲击城门。

    守军早有防备,还没等亲近冲到城楼上,埋伏的弓手毫不客气地招呼了过来,又把他们压退回去。

    城门是走不通了,看到吴汉越来越近,谢躬咬了咬牙,“回头!拿下吴汉!我们还能有一线生机!”

    他完全乱了分寸,吴汉又不是愣头青,既然能在城墙上设伏,自己的安全怎么会没想到。

    看着几十号亲兵越冲越近,吴汉停下了脚步,提起长枪在地上重重一敲,发出一声清脆巨响,街道两旁的房屋里顿时涌出数百带甲军士。

    “完蛋了!”谢躬终于认清了现实,他今天生路已断,因为他骨子傲得很,是绝对不会投靠“乱臣贼子”的。

    吴汉并没有置身事外,长戟一挥,加入了战斗,今天在这里设伏的都是最早跟随苏云的舂陵精兵,比谢躬的亲兵要强悍得多,没用多久时间,场上就只剩下了谢躬一人。

    此时他已经全身是伤,只能摇摇晃晃靠着手里的长剑驻着地保持不倒,士兵们举着武器包围在四周,吴汉缓缓走到他跟前。

    “你还有什么要交代的吗?”

    谢躬吐了一口血沫,惨然笑道:“刘秀如此算计,我输得无话可说,我承认陛下的确不是他的对手,但大丈夫顶天立地,我谢躬不是朝三暮四之辈,要杀便杀,只求速死。”

    “我佩服你的胆色,但却不敢苟同你的坚持,错不在你,要怨只能怨这乱世了。”吴汉端端正正地对谢躬一拜,手起刀落,结束了他的性命。

    贾复去而复返,对着谢躬的尸体拜了拜,下令士兵收殓遗骸,进行厚葬。

    人各有志,苏云收到消息后也只能长叹,他已经仁至义尽了。

    没过多久,苏云的大军就赶到了邺城,在岑彭的配合之下,将群龙无首的赵汉军队全部收编,然后马不停蹄地继续追击四散的尤来军。

    数日后,走投无路的尤来军主力向苏云投降,至此整个河北已经没有能威胁到他的势力,幸存的几股匪军很快就被剿灭,河北终于恢复了稳定。

    宛城的刘玄并没有收到谢躬覆灭的消息,他现在正自顾不暇。

    就在谢躬兵败隆虑山的时候,赤眉军从山东倾巢而出,猝不及防之下玄汉军节节败退,刘玄立即命令李松率二十万大军迎击,结果中了樊崇的埋伏,死伤近半,灰头土脸地逃了回来,宛城已经岌岌可危。

    朝廷顿时人心惶惶,在比阳王府内,绿林一系的旧将申屠建、廖湛、张卬、胡殷暗中聚在了一起,闲赋在家已久的王匡坐在正席上。

    “赤眉军旦夕而至,现在宛城已经不安全的,我看倒不如提前把城里的钱财全抢了,然后退往南方,大不了回绿林山继续当山大王去。”张卬低声说道,身边几个将领也直点头,看来他们早就通过气了。

    只从刘玄大权在握以后,这些绿林旧将处处被打压,早憋了一肚子气。

    王匡却摇头,“如果没有了皇帝,我们名不正言不顺的,只能为匪了,各方豪强也不会再威服,早晚会被樊崇赶尽杀绝。”

    “那比阳王的意思是?”

    “刘玄不能丢,但是也不能在任他掌权了,想当初在棘阳也是我们把他推上皇位的,不如就让他老老实实当个人质,用他的名义再招兵买马,只要我们重新整顿军队,未必会怕了樊崇。”王匡沉声道。

    “可是刘玄对我们一直很防备,宫中值守的也全身他的嫡系,不好下手啊!”申屠建皱着眉。

    “放心,我早有计划。”说着他拍了拍手,一名男子走了进来。

    “这是御史隗嚣,自己人。”王匡介绍道。

    隗嚣对在座诸将施了礼,缓缓说道:“要拿下皇帝也不难,过几日就是立秋,虽然战局不利,但是按照朝制皇帝还是要出城祭祀,正是我们下手的最好机会。”

    王匡接着说道:“李松和朱鲔刚好在外面整编军队,赵萌也被派到新丰,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只要我们动作够快,在他们反应过来之前迅速南下,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众将纷纷点头,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可惜他们不知道的是,跟随隗嚣而来的侍中刘能卿在散会以后就直奔宛城皇宫而去。

    刘玄一向猜忌心重,派了了不少耳目潜伏在各个重臣的身边,刘能卿恰恰是其中一个。

    听到他的汇报,刘玄勃然大怒,他是绝对不会允许自己的权利受到威胁的。

    如果换做一个称职的君主,在这种外地当前的情况下一定会慎重对待此事,尽量把内耗减到最少,可惜刘玄并不是这类人,他现在只想把忤逆他的人全部杀掉,根本不会考虑后果。

    第二天,刘玄就下了谕旨,让绿林一系的将领进宫面圣。

    众将不疑有他,全都进了宫,可是他们在偏殿等了许久,一直不见刘玄现身,王匡立刻就感觉到了不妙,他也是当机立断,立刻冲了出去,张卬、廖湛、胡殷和申屠建见状也紧随其后。

    他们前脚刚走,从门外冲进数百内卫,挥刀就砍,将领们入宫之时已经下了武器,哪里能抵挡得住,在场的很多将领虽然是绿林一系的,但并没有参加密谋,看到王匡等人急急忙忙跑出去,一时间还没有明白发生了什么事,莫名其妙就做了替死鬼。

    其实刘玄早就该动手了,他一直在等隗嚣,隗嚣现在在哪呢?他早已经连夜逃出了宛城,昨夜密谋之后,刘能卿入宫通报消息,回来的时候刚好被他撞见,他很不厚道的没有通知王匡,自己脚底抹油溜了。

    王匡等人刚冲出偏殿不久,就听到身后一片惨叫,吓得脚步又加快了几分,转眼就冲到了宫门。

    刘玄并没有想到王匡会如此警觉,为了避免提前走漏消息,加上事情匆忙,只是命令紧闭宫门,没有告知守卫提前戒备。

    王匡见机得快,谎称皇帝命令,让守卫打开宫门,这些守卫根本没有怀疑,听命缓缓开了门。

    “不要放走这些逆贼!”就在这个时候,内卫追了过来,高声叫喊。

    宫门守卫一时间没搞明白到底是什么回事,王匡等人趁他们楞神,暴起出手,抢过了武器杀掉了守卫,朝宫外冲去。

    “嗖!”

    劲箭从后面射了上来,跑在最后的申屠建一声惨叫,被射中了大腿,王匡等人根本没有理会他的求救,头也不回的跑了。

    申屠建很快就被追兵乱刀砍死,死不瞑目。

第六十七章 更始怒() 
王匡等人侥幸逃出生天,既然已经撕破了脸皮,也顾不上再考虑后果了,他们立即组织府兵,收拢旧部,凑了两千余人,调头攻向了皇宫。≦

    刘玄的内卫近五千人,只要严防死守皇宫,再遣人到城外向李松求援,要解决这伙叛军完全没有问题。

    可问题是刘玄吃喝玩乐很擅长,带兵就完全没有一点经验了,他正在起头上,听说王匡带兵攻打皇宫,更是暴跳如雷,命令内卫直接出宫平叛。

    这些内卫部队都是刘玄的嫡系,自然也没有出门打过仗,平时作威作福惯了,真打起仗来完全乱了套。

    双方的部队在东西二市相遇,尽管绿林军人马处于劣势,可他们都是些征战多年的老兵,将领更是经验丰富,一番冲杀下来打得内卫溃不成军,丢盔卸甲地往皇宫奔逃。

    这些年来宛城一直歌舞升平,现在却成了炼狱,绿林叛军一边攻打皇宫,一边在城内到处劫掠,城内火光四起,惨叫声不绝于耳。

    刘玄可不会关心百姓的生死,他现在已经从愤怒变成了惊恐,看到宫外冒起的浓烟,他脆弱的神经终于受不了了,和小命比起来,什么都不重要了,他带着十几个后宫佳丽收拾细软,脚底抹油从皇宫后面溜了。

    皇帝跑了,还能指望手下继续坚持吗?残余的内卫都很有觉悟,打开宫门就地投降,宛城完全失去了控制。

    刘玄一口气跑到了李松的大营,李松直到现在才知道绿林系叛乱的消息。

    当夜,李松率领十万大军攻打宛城,结果根本没遇到多少抵抗就收复了失地。

    这是李松这辈子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打的胜仗,倒不是他有多么高明,而是敌人实在太少,王匡等人在城里抢掠了一番,见没抓住刘玄,之前的计划又完全被打乱,害怕被刘玄报复,干脆一咬牙投奔赤眉军去了。

    刘玄回到了皇宫,保住了帝位,中间只隔了一日,宛城却完全变了模样,到处是焚烧后的废墟,大批百姓流离失所,倾家荡产,宫里也被抢掠一空,这几年的积蓄全打水漂了。

    钱没有了还可以再赚,人没有了就无法挽回了,绿林系虽然一直被打压,但是说到领兵打仗,还得靠这些人,结果叛的叛,死的死,玄汉的根基彻底没了。

    刘玄却没有在意这些,至少皇位保住了,后宫佳丽也幸存,更不用他去打工赚钱,该享受的还得享受啊。

    可是他的好日子注定一去不复返,屁股在龙椅上还没坐热,河北的消息就传了过来。

    谢躬身死,刘秀造反。

    “反了!全都反了!刘秀!我要把你千刀万剐!”刘玄大雷霆,在朝堂上怒吼起来。想必王匡,刘玄对苏云的恨意更浓,一想到当初苏云在宛城的百依百顺,他感觉受到了极大欺骗,他自诩手腕高,结果养虎为患,怎么能不恨。

    “陛下息怒,刘秀虽然罪该万死,但是眼前之敌却是赤眉,如今他们已经拿下了上蔡,开始向南阳进,为今之计我们应当找回军队,构筑防线,再图后事!”李松领兵不行,眼光还是有的,他连忙劝道。

    “我们现在还有多少兵马?”刘玄总算平静了下来,沉声问道。

    “如今宛城还有十万兵力,另外大司马和舞阴王之前依令准备进河北与谢躬汇合,现在正屯兵河内郡,统兵二十余万,还有各诸侯王手下的兵卒,加起来也有十数万吧。”李松报道。

    “那么多?”刘玄就不问政事,听到自己还有四十多万人马,不由心中稍定。

    “既然尚书令身死,河北已经事不可为,是不是把大司马和舞阴侯叫回来?”李松问道。

    “不!”刘玄想了想,否定了这个提议,“刘秀不死,我心不安,称他还没有完全站稳脚跟,让朱鲔和李轶攻打河北!我要让他知道羞辱我的下场!”

    “可是赤眉军这边?”

    “让各诸侯王带兵过来构筑防线,既然封了王,就得出份力,另外榜征兵,你们不是说到处都是流民吗?都给我抓来。”

    “这……”李松有些无语,流民捉来充军是容易,可是这些炮灰挡的住樊崇吗?

    “只要拿下刘秀,河北尽归,又何惧樊崇!”刘玄主意已定,毋庸置疑地说道,李松只能闭嘴了。

    以前政局稳定的时候,刘玄不思进取,现在大敌当前他倒是开始操心扩大版图了,其中大部分还是因为对苏云的恨意吧。

    如果说苏云造反,有谁比刘玄更愤怒,一定非李轶莫属,当初想借王郎的手除掉苏云,在出抚河北一事上他可是尽了不少力,现在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让他后悔不已。

    河内城在河北边界,离邺城不过三日的行程,如果谢躬不是败得那么快,再拖上一段时间,结局可能完全不一样。

    现在一切为时已晚,苏云已经在邺城昭告天下,与更始分道扬镳,并列举了玄汉数条罪状,有趣的是,围攻邯郸的时候,胁迫流民家属上战场的屎盆子也扣在刘玄身上,以不仁之名列在罪状之中。

    李轶听到这个消息怒不可遏,但是他显然比刘玄要城府得多,没有头脑一热领兵出击,苏云干掉谢躬后迅平定了尤来残军,加上之前青牍的降兵,现在他的兵力已经有四十余万,以李轶的谨慎,是绝对不敢贸然出击的。

    朱鲔的看法与他相同,尽管宛城连下了几道命令,让他们攻打邺城,都被他们压了下来,只是在河内城按兵不动,加固城防。

    李轶在城墙上看着北方,忿恨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渐渐被恐惧取代,从舂陵起兵开始,他就处处针对苏云,对他再三算计,可苏云每每都能逃过死劫,并且越做越大,在宛城的时候他还一度以为自己身居高位,把他抛在了身后,可是短短半年不到,对方已经平定河北,拥兵自立,他忽然有一丝后悔,刘玄被权利冲昏了头脑,以为眼前不过是暂时的困难,李轶却是看得很清楚,玄汉朝廷经过绿林反叛已经风雨飘摇,内忧外患之下败亡是早晚的事。

    如果当年没有因为妒忌而与苏云分道扬镳,现在又是什么情景呢?

    可惜开弓没有回头箭,谋杀刘縯一事,就注定了双方的死仇。

第六十八章 加油添火()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苏云,爱也罢仇也罢,都不是他能左右的,其实李轶完全高看了自己,苏云虽然对他极度厌恶,甚至忿恨,却从来没有把他当成对手,李轶这种人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有,只是在乱世中祸害更大罢了。≯

    对跟随苏云的将领来说,他是中兴汉室或者建功立业的希望,对小天道来说,他是在这个时空唯一的依靠,是值得信赖的大叔,而苏云自己,则自认是个做鬼也不得安宁的倒霉蛋而已。

    人的心态很奇妙,假如苏云是懵懵懂懂地穿越到这里,说不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