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随想录 >

第9章

重生随想录-第9章

小说: 重生随想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庞愉倒是不以为意,而是呵呵笑道:“先生,看到您这样中气十足的,我也就放心了。据研究说老人如果长时间没人搭理而自己闷着的话,容易得阿兹海默综合症。估计平时也没人和您这样说话吧,我也是为您好。”只是脸上那嬉皮笑脸的样子,看不出多少真诚啊。

    看着这个小屁孩子居然这样挤兑自己,吴启文的声音更坏了:“老年痴呆!你小子就不怕气死我老人家啊。”虽然很不客气,但是语气中还包含着些许放纵的意味。

    庞愉连忙上前扶着老人,在旁边装作怕怕的样子:“您老可不敢气死咯,要不我师父没人和他吵架,那他可得老年痴呆了不成。”

    这样的对话已经是家里的常态了,刚开始张婶儿还有些奇怪,只不过更奇怪的是自己家的老先生居然没有丝毫生气,反而多了几分活泼的样子。张婶儿在这里也当了快30年的保姆了,自从老先生的夫人去世之后,老先生也是沉闷了不少,如今这个样子真的是很难得了。

    庞愉也是在这两天时间里面渐渐摸清楚了吴教授的性格之后,才慢慢的放开了自己,而且自己的年纪小,并不会被大人轻易责怪,倒是一个优势。

    于是乎,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形成了这样一老一少斗嘴的情况,而且是每天都会有那么一小段。张婶儿在旁边倒是看了个乐子。而庞愉也更加理解了吴教授和自己师父之间与其说是冤家,倒不如说是朋友更为合适,只是两个老小孩都是死犟死犟的,谁也不愿意承认罢了。

第十三章 两年() 
两年的时间在庞愉充实的学习生活中一晃而过,在01年底完成了第三卷《唐朝那些事儿·日月当空》之后,庞愉就暂时停笔了,因为他又感觉自己的知识不够用了。书读的越多,就会发现自己越浅薄。

    至于在龙空的连载,早已经停了下来,弄得论坛上面是怨声载道,而且在庞愉的留言中,大家第一次知道了太监这个词。于是乎在一些其他作者收到的读者来信中,看到什么“千万不要太监”、“千万别进宫”之类让他们一脸懵逼二脸茫然,只能在心底大声呼喊道:我是真汉子好不好。

    同样的,作为已经成立的企鹅游戏公司,庞愉作为股东之一,没错,因为庞愉的庞建东对于这个企鹅的分公司并不是很在意,所以就把这个股份转到了自己儿子名下,虽然现在未成年而只有分红权,但是也算是股东了。

    庞愉给他们发了一份游戏剧本,一款经典的横版2d休闲游戏——maplestory,中文名为冒险岛。作为曾经的十年骨灰级粉,庞愉对于这个游戏简直是轻车熟路,其中的故事情节更是让他这个剧情控欲罢不能,看到怪盗剧情,幻影和前任女皇生离死别的时候,庞愉还曾经很伤心的哭过,可见是真爱了。

    这个剧本因为有了这个骨灰级玩家作为设计者,所以曾经出现的一些剧情bug也被改掉了,使得更加合理。而且各方势力交错,形成了一个完美而宏大的世界观。除了游戏剧本之外,庞愉还特别制作了动画剧本,这是为了圆一个未完成的梦。同时最后庞愉还附上了自己的游戏推广思路:用一百万做游戏,那就要用一千万做动画片,最后我们就会收获一个亿的情怀。

    这个剧本被发到公司之后,可谓是惊为天人,毕竟在这个还是红色警戒共和国横行的时代,这样一个成熟的游戏思路可谓是一棵摇钱树啊,到时候照本宣科,可以做出多少游戏。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而这份策划也被总公司的ceo看到了,老马直接把这本策划定为了公司的机密,因为游戏部门才是公司目前的吸金大器啊。

    或许没有人想到,即使是在20年后,因为这款游戏特殊的风格以及众多玩家的情怀,加上动画片的推波助澜,使得这款游戏的电影以及生命力依旧是顽强。至于棒子国的策划?抱歉,这个游戏现在是中国的。

    除了这个童年情结之外,庞愉还被师父放假,然后随着庞建东去了一趟沪城。用师父的话来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实践出真知。

    而这次庞建东是为了去考察一下拓展自然居业务,而在黄浦区逛街的时候,庞愉看到了一个前世熟悉的地方——思南公馆67号,这还是前世某个综艺节目的录制地点,倒是让庞愉喜欢上了这里。

    于是在庞愉的大忽悠之术的影响下,庞建东决定买下这里作为四人的落脚点以及会见朋友的秘密场所。由于是两年前才开始确定政策改建这一片老城区的,所以这时候的思南公馆并不是很贵,除了67号还顺带买下了30号,总共花了八百多万。因为是作为一种文化保护单位,所以还需要一定量的日常维护,所以这才能这样出手,不然以如今沪城一万多一平米的市中心房价还真不一定能收得了。而这也是这时候人们都追求一些新奇的东西,反而对于这些旧建筑没有十多年后那么热捧。

    这一趟除了去沪城之外,庞建东还带着儿子游览了一遍苏杭,并且在京杭大运河上游览了一次,可谓是过足瘾。同时不同的见闻也让庞愉对于自己所学的知识有了另外的感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人诚不我欺也。

    只是在回到师父家之后,果不其然,一篇游记心得的任务就落在了庞愉的头上。而读书的日子就这样开始了。

    中间倒是发生了一件师徒之间的小事:

    在燕京申奥成功之后,照例庞愉要对时事提出自己的观点,与是庞愉就对着自己的师父说了这么一段话:

    所谓奥运会,那是来自于欧洲的古代战争的典故,同时上面的项目很多也是从欧洲的贵族运动或者战争项目中演变而来。从华夏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以来,一直是以各种记录作为荣耀,及至今天甚至有了一种病态的奖牌狂热。

    这些都是西方文化压倒东方文化的标志,而且如今的奥运会西方化的色彩依旧是十分严重,华夏所争取的金牌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根本就不算什么,因为标准都是所谓的国际奥委会在制定。所以,华夏要开始变得强大,只有今后在奥运会中华夏特色项目占领的重要地位的时候,那时候的华夏就可以说是真正的崛起了。

    对于后世那些所谓的不可辩驳的双目失明的“权威”裁判,庞愉可是一点好感也无,对于奥运会的感官也是一次不如一次,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好话。加上见过的一大堆香蕉人以及所谓的“民主逗士”,更是对于西方的一套没有好感。

    这一段话在崔教授乍一听之下显得十分震惊,但是考量起来不无道理,崔教授细思极恐之下甚至是泛了一层冷汗在后背。甚至是自己来到书房里面开始拿起笔写起东西,知道写了一个多小时之后,才把东西放进信封里面,让后让自己夫人帮忙寄了出去。

    庞愉看到了上面的地址,是燕京大学的某一处……

    崔教授放下了笔,看着自己的小徒弟,心里有些失落,也越发的欣慰了:“小鱼儿,师父能教你的不多了,你需要更广阔的世界了。”

    庞愉可不敢接这句话,连忙道:“师父,你怎么说这些话,我现在学的东西还没有您的两三层呢,而且读的书越多,我也越知道自己的不足,我可还是要和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啊。”

    崔教授微笑道:“基础你已经打得够好了,剩下的就是自己的修行了,广信这里的天地还是太小,不够你继续施展啊。”

    “师父……”

    崔教授没有给庞愉说下去的机会,而是直接打断:“去燕京吧,我已经写信告诉我的老友了,他是燕京大学的老教授了,叫做吴启文,曾经当过副校长的人物,可算是冤家了一辈子,不过他的徒弟可没我这个聪明,哈哈!”

    庞愉知道师父已经下定了决心,劝也劝不了,老人执拗起来谁也无法忤逆的,只能恭声道:“知道了,师父。那我什么时候去呢。”

    崔教授想了想:“明年吧,有些事还需要那边帮你处理一下,到时候你过去那边的高中适应一下学习节奏,然后直接参加明年的高考吧。”

    庞愉看见自己的师父为自己安排好了一切事务,只能是连声感谢,然后自己就离开了书房。

    看见自己的小徒弟离开之后,崔教授也是有些不舍的,但是想到老对头的脸色,又忍不住得意起来。至于高考这件事情,他怕小徒弟高考失误,所以直接找人要了一个特招生的名额。至于高考这件事情就当做是给小徒弟的一次历练了。

第十七章 策论() 
在庞愉来到燕园并且见到吴教授的第一天,吴教授就给庞愉布置了一篇作业,说说对于华夏近代史的看法。这也是知道庞愉所读的都是古代史之后,吴启文特意出的一份考卷,考考庞愉对于历史的见解已经历史知识的应用。

    庞愉自然是读过华夏近代史的,总的来说就是两个词:苦难和耻辱。不是说华夏历史上没有过这些,但是从来没有像近代以来持续了那么久、伤害那么深,而这也是所有华夏人所不想记起但也难以忘记的历史。而且这一段历史的影响力及至今天仍然是这个国家头上的一片阴影,可以说这一段历史影响了华夏未来一百年的国际战略。

    这可以很好写,但是要想写出真正的观点,那很难。如果是一般人,肯定是写一些不能忘记历史之类的文章就交了上去。只是这观点已经太过通俗,吴启文就是想在庞愉这里看到不一样的东西,这才出了这样一个题目。就像作文题目是“爱”一样,你怎么写?

    庞愉想了许久,想到了前世在华夏开始逐步复兴之后,网络上以及生活中都开始兴起了一个涉及多方面的有关东西方文明的讨论,而讨论的内容很简单:文明的优劣性。反正是支持哪方面的都有,谁也说服不了谁。

    庞愉打算就从这里入手,从西方文明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主要观点入手,直接来一个釜底抽薪。而在这个年代还是有着一种“外国的东西一切都好”的看法,自己这个观点一出来,不说惊世骇俗,但也足以打起一大片浪花。

    最后这篇文章更多的是变成了一种由近代史引发的思考,同时有一种对未来的展望,写到后面的时候,庞愉下了一个结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最后所带来就是地球因为在无尽的斗争中的毁灭。

    而写到这里,庞愉发现自己已经有些收不住尾了,只能是将美国之后的次贷危机作为一种预测放到文章中,作为自己支持华夏文明的论据,同时还在经济上比较了一番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差别,最后得出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结论。

    这些东西看起来有些空,但这些是对于现在的人,而庞愉在经历过并且真正了解过了这些之后,不需要多高深的经济学知识,只要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就能够自圆其说。而次贷危机的出现正好就是美元霸权开始衰落的标志。

    只是将这些一股脑儿都写完之后,庞愉看着还是有些后怕的,不过想了想,只要说是自己对于历史的感悟就好了,也只能是咬定牙这么说了。不然这些东西放在现在的华夏可谓是国家战略类的东西,不是说没人研究出来,只是绝对没有庞愉这么详细而已,毕竟这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加上后来各种高人的解读,自然比现在的凭空预测的要准确明了得多了。

    吴启文看着最后这一篇庞愉的定稿,他完全没想到自己的一个作业庞愉居然写了将近万字,虽然上面有着不少涂改的痕迹,显得并不是很美观,但是内容一定可以说是触目惊心的。这让吴启文久久不能语,也不知道如何评论才好。

    “你在书房等我,我出去一趟。”良久,吴启文拿着文稿就匆匆走了出去。

    一开始庞愉还能坐定在位置上,但是过了半过多小时都没看见有人回来,只能是让张婶儿帮忙泡了杯茶之后,自己在书房里面找书来看。除了那些常见的经典和名著之外,庞愉其实更加看重的还是吴启文教授的心得笔记,这才是庞愉所欲要了解的东西。

    不一会儿,庞愉拿着一本《道德经》就看得出神了,上面的注释更多的是有了一种老教授自己的人生体悟在里面,而且看字迹那可是分了好多次写上去的,因为每段字的神韵都是不相同的,这是一生经历的体现。看着这些,庞愉已经渐渐入迷了,而时间也在这之中悄悄溜走……

    吴启文来到了一个大会议室,这里面就有他电话找来的包括社科院、经济系以及众多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博士生和教授。然后大家都分别拿到了一份手稿的影印件,习惯下直接就看了起来。

    等大家都看了差不多之后,吴启文开始说道:“这是我布置给一个孩子的一篇作业,让他写一下有关华夏近代史的个人见解,而他也就写出了这么篇东西。而这其中有些东西还希望你们可以看一下,毕竟这里面说的可不是小事。”

    这时候社科院的尚荣教授开了口:“这些事情我们社科院和燕大、水木的经济系都有讨论过,也曾经有过一个大概的猜想,甚至是不敢确定,只是没有这些那么详细,而且这篇文章里面的虽说是推测,但是却和定论差不多了。”

    经济系的苏建国教授这时候发言道:“虽然文章作者的经济理论很粗糙,甚至是有些错误的,但是大方向上却没有问题,都明确地指出了一点,那就是资本的逐利性,以这么多次经济危机的形式来看,不外如此。”

    ……

    尚荣这时候对着吴启文问道:“这作者是谁啊,居然能从历史里面分析出这些东西,看来不是一般人吧,难道是你们历史系的那个吴文渊,那小子倒是一把好手。”

    吴启文听着大家的发言,自然知道自己真的是发现了宝贝,面对着尚荣的问题,在场的人都有些好奇,于是都安静了下来,静静地等待着吴启文的回答,吴启文看着大家探寻的目光说道:“那是我的老冤家老崔的小徒弟,行拜师礼那种的,人家是对于历史有着不一样的兴趣,还写了本书叫《唐朝那些事儿》,我看过了,的确是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