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启黄金年代(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 >

第505章

重启黄金年代(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第505章

小说: 重启黄金年代(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年之后,当市场被可口可乐产品占据,可口可乐集团又将负债累累的八王寺这家。。。这家已经实际变成了空壳的公司交还给中国。

    2003年,八王寺从濒危中恢复生产。可悲的是,当这款具有百年历史的饮料重新出现在人们面前时,绝大多数的人以“没听说过这个新牌子”为理由,拒绝品尝购买。

    1946年成立于广州的亚洲汽水,生产历史悠久,是当时全球最好喝的沙示汽水。其产品曾与1985年获得中国最佳运动饮料奖。1993年与百事可乐合作,同年既被雪藏停产!

    2002年,经过艰难谈判,地方政府收回亚洲汽水厂。可在消失了十年之后,曾经畅销亚洲的“亚洲”,谁还记得?

    成立于1918年的武汉二厂汽水,旗下生产的橘子汽水曾被评为武汉消费品第一名。95年被美国可口可乐收购后停产。直到20年后合同到期才又重新回归,谁还记得?

    诞生于1981年的天府可乐,曾经因为独特的中药配方可以有效抵抗一类致癌物质的黄曲霉素而闻名全国,一度占据中国70%可乐市场!1993年与百事可乐合资,逐渐被边缘化。直到2010年经过法律途径追讨,最后夺回配方及商标。

    谁还记得?!

    崂山可乐,正广和汽水,少林口乐。。。。。。一个个曾经耳熟能详的品牌,在九十年代中期短短两三年内被资本并购雪藏直到消失,民族品牌崛起的希望,在一场场富有的野蛮人所操控的游戏中香消玉损。

    别以为饮料业是重灾区。

    整个九十年代,利用了地方政府对外资投资的迫切需求,许许多多的民族品牌都在本应该奠定未来霸业的路上,成为了资本之殇。

    被欧莱雅收购的小护士,羽西、

    被强生收购的大宝。

    被高露洁收购的三笑。

    被柯达收购的乐凯。。。。。。

    这些曾经名冠一时的国货品牌,还有多少在市面上能见到,有多少是不经人提,永远都不会再被人想起的?

    李宪却是没想到,有朝一日,自己竟然还能亲身经历这种套路!

    “李董,李董?有什么问题么?”

    电话那头,李宪的久久不语,让薛灵感到了一丝丝的不对劲儿。

    “哦。”回过神来,李宪下意识的应了一声,问道:“你是怎么答复的?”

    “行业发展司那面开出的条件倒是挺优厚的,给了许多包括税收和政策方面的优惠,并且承诺合资之后咱们新北的股份和董事会里面的席位。从目前卫生巾市场的开拓程度上来说,其实这种通过合资扩大生产规模,增强品牌影响力的方式,对于开拓市场还是有益处的。”

    听到薛灵的想法,李宪紧紧的皱起了眉头,“你真这么想?”

    他的心里不禁有一些无力。

    薛灵,这个女人有学历,有见识,更难得的是,曾经在政策办公室工作过三年的经历,让薛灵看问题的角度和层面,相比于当下许多企业的负责人都要高出一大截。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面对和外资合资然后再被股权稀释和董事会联合打压的资本游戏时,都没有表现出应该具备的警惕性。

    他有点儿懂了,为什么那么多的一时豪杰,都落在了这个时代。

    就像是一朵娇艳芬芳,但是剧毒无比的花朵总是会对昆虫动物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一样。

    合资和政策性保障,这个连环的陷阱,简直太过甜美。

    如果不站在二十年之后的角度,自己是否对于这种合作,也会报以带着玫瑰色的幻想?

    李宪想了想,没找到答案。

    “嗯。”良久之后,他点了点头,“那你的意思,是倾向于同意这个合作了?”

    “并不是。我已经回绝了。”

    “嗯?”

    李宪一愣,“为什么?”

    “因为我觉得,以你的行事作风,应该不会对这种合作感兴趣。之前你和我说,除了高层人事方面,不要烦你。所以我就替你做了回复,不过思来想去,我觉得这件事还是通知你一下的好。”

    “哈。”李宪没忍住,乐了。

    “干的漂亮。”

    他觉得自己这个总经理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总归是没选错。

    “要是再有人给你打电话说和外企合作的事儿,你就明确的告诉他,只要我李宪活着一天,新北不会和外企发生一分钱的合资关系!”

    交代了一句,李宪直接挂断了电话。

    低下头,他将目光从卡佳的那两首情诗中抽了出来。

    重新放在了卡佳的那些成稿上。

    在他的左手边,成稿的扉页静静的躺在那里。

    那上面,几个黑体加粗的大字格外显眼。

    《中国,可以说不!》

第897章:该到了面世的时候() 
李宪并不认为合资建立企业这件事情新北这一次拒绝了就算完了。

    虽然在没回来之前,关于饮料八大王被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收购过程他不太了解,但是就算是膝盖想,故事的发展也不仅仅会是这些在当时如日中天的企业,主动拥抱外资才导致自己的覆灭。

    李宪就不信,在这八个饮料厂里,就没有哪怕是那么一家,有把自己的牌子做成全国第一甚至走出国门的野心的。

    就算是没有野心,类似亚洲沙士这样的地方性饮料,拥有足够养活自己的市场,有这几十年的市场口碑,可以说是小而美的典范。小成本运营,出产相当不错的利益。这样的企业不论从那个方向上来考虑,都断断没有主动合资的动机。

    所以类似这种合资,或者说是并购,背后如果说没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致使管理层不得不妥协,李宪是不信的。

    所以在意识到了已经有人把主意达到了唯你身上,而且已经付诸行动的那一刻,李宪就已经打定了主意。

    这一波不论如何,自己绝不能陷入被动的局面之中!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李宪不得不感叹于自己此前的决定。

    什么决定?

    让卡佳出书,也就是面前这本《中国可以说不》的决定!

    这本书是什么书?

    因为组织游行示威活动而被清政府判处死刑的大才子金圣叹,曾经点评过水浒等古典名著。老先生评价水浒时说这是一部“怒书”。意思就是说,这本书是作者因为对大清不满才产生创作冲动的文艺作品,暗藏了鼓动社会革命的意思在里面。

    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可以说不》也是一部怒书。

    但是这本书中的“怒”不是为了鼓动革命,而是宣泄整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间,中国青年早已抑制不住的民族自信!

    李宪是看过这本书的。

    但是很有意思的是,他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在著名的豆瓣评书网上。在当时,这本书被普遍理智的,高学历的,具有独立思维和国际眼光的用户们,评为“五毛宝典”。评论其是“基本把一个国人能想到、没想到的所有仇视、黑化西方言论总结归纳到极致”的一本书。并且,一大票高素质的用户们还为这本书打上了“垃圾”和“愤青”的标签。

    好奇心驱使下,还在上高中的李宪在县城一个小巷子里的旧书摊掏到了一本已将受潮泛黄的《说不》。并且在看完了这本书的全部内容之后,从此再不登录豆瓣——道不同,不相与谋。

    这本书写什么的?

    其实整本书,只写了四件事情。

    谁说不?

    对谁说不?

    就什么事情说不?

    为谁说不?即“说不“是为了捍卫谁的利益。

    总结起来,这本书的出现,主要就是对西方一方面将中国视作一个新兴大市场而资本倾入,另一方面,又因为中国的历史,体制和国民思想种种方面的原因,对中国大肆的唱衰与舆论践踏做出了回应。

    谁说不?

    中国!

    对谁说不?

    所有贬低中国的,践踏中国的!

    就什么事情说不?

    为了西方不断的妖魔化中国,一方面指责人权问题,另一方面却在不断的在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限制中国阻碍发展说不!

    为谁说不?

    为了千千万万有爱国报国之心的青年说不!

    这本书,诚然偏激。

    但是如果了解那个年代的中国正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之中,这种偏激是可以理解的;1989 年以后,中美双方就知识产权问题进行多次较大规模的谈判。 1991 、 1994 、阿美利加贸易代表多次在向国会提交的知识产权报告中将中国列入侵犯知识产权的“重点国家”名单,并进行贸易制裁;1993 年 7 月 23 日发生了“yh号”事件。当时,阿美利加指控中国“yh号”货轮将制造化学武器的原料运往yl,并威胁要对中国进行制裁。“yh号”货轮被军舰飞机逼迫在达曼港停靠接受检查,船上的所有船员在严重缺水断粮的情况下生活了三十三天。

    1993 年 9 月 24 日,中国“申奥”失败,京城以两票之差败给悉尼。

    而在同一时期,中国还在为了更加广阔的经济发展空间,而艰难地进行入世谈判。

    那一谈,谈了整整十年,将谈判代表的青丝谈成了白发。

    如果能理解这些,那么书中类似“阿美利加谁也领导不了,它只能领导自己。日本谁也领导不了,有时日本连自己都无法领导。中国谁也不想领导,中国只想领导自己”、“阿美利加的完蛋只是时间上的事情!不出十年,最多十五年,阿美利加经济一定会出大问题”、“21世纪将是一个属于中国人的世纪”、“世界上的一切和平进步,无一不得惠于中国的功德”等等言论就不能说是偏激。

    因为在当时,已经改革对外了十几年做出了几乎天翻地覆改变的中国仍然苦苦不能进入wto这个贸易圈子。因为在当时,当京城出现在申办奥运的名单上时,绝大部分的外国人还抱着“这样一个贫瘠的,落后的,野蛮的国度与城市有什么资格”的质疑。

    因为在当时,我们虽然在发展,但还不强大!

    而这本书的原版,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诞生的。

    李宪让卡佳写这本书,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自从沪市学院一行之后,他就觉得当下一些学者的风气,实在是可恨。

    不说现在自己在商业领域的感受,单单就说对于历史讲,当下需要这么一本“怒”书,去激醒一部分人。去激醒新一代的青年!

    至少,让他们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而奋斗。

    这本书,如果他不去亲自操作的话,按照原本的历史发展,会在96年的8月份面世。也曾经火爆一时,但是正因为李宪知道后来二十年人们对于这本书的看法,所以才决定去优化它。

    将一本纯粹发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的怒书,变成一部有清晰的观点,有完整且逻辑缜密的论点,并且有逻辑体系支撑的预言的,讲理的书。

    本来是不着急的。

    李宪的想法是在年后,将这本书以期刊的方式在《北方青年》上发表。

    但现在,他认为这本书,该到了面世的时候。
112054 。
112054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