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启黄金年代(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 >

第472章

重启黄金年代(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第472章

小说: 重启黄金年代(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总是学院出身,在沪市多年,花旗汇丰这种国际性银行接触的多了,对于民营银行不陌生。本身又是个敢闯,敢打破陈规的这么一个领导。在收到信之后没多久就给了回复,并建议人民银行等主管部门在不违背经济原则,保证经济秩序不乱的前提下,适当放宽政策。

    有了这个回复,才有了刘勇好等工商联的第一批股东,搞了个筹备办公室。

    五十个亿的说法,水分有没有?

    确实有。

    但是刘勇好没夸张的一点是,现在筹备办确实缺钱。

    工商联之前往上交提议,是受到了绝大部分会员单位鼎力支持的。

    当时的情况是,几乎所有的企业单位都期望,联合会能够成立这么个银行,方便日后自身企业发展需要资金时候搞贷款。

    而按照当初几次会议的决议,成立银行的钱,也由支持提议的百多家单位共同出资。

    但是老话说得好啊,多个龙王多分旱。

    什么事儿吧,他要是一小波人坚持不懈的干,没准儿还能成。但是大家伙都说干,临了临了你指着他,他指着你,各自踹起了心思,大体事儿是成不了的。

    这道理放在银行这,就成了现在的局面。

    原本说好拿钱的,一到拿钱入股的真章,全都灭火了。

    有的说是资金周转遇到了问题,有的说是效益不行,更有甚者直接说是现在手里凑不出钱来,让先把股份记着,等银行筹办起来之后资金再到账。

    说一千道一万,临时缺钱的肯定是有,但是大部分的人,还是怕。

    怕什么呢?

    怕风向。

    这几年虽然政策是一年比一年好,但是计划经济体制持续了那么多年,很多人小来小去做个买卖投个资成,但是几百万几千万的砸民营银行这么个新玩应儿,思维上一时半会儿的可转不过来。

    逢桥先下马,过渡莫争先。

    可不是每个人都敢吃第一口螃蟹。

    就这么的,到了真章用钱的时候,刘勇好和几个牵头人一统计、

    得。。。。。。就五十多家确定出资,拢共加起来不到十个亿。

    脸风险储备金要求的十五个亿都还差三分之一还多呢。

    泡泡糖补轮胎——呼不住啊!

    就算是政策再给放宽,也不可能拿这点儿钱就去办银行啊、

    跟李宪把前因后果叨叨了一遍,刘勇好坐正了身子。

    “李董,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你知道,依咱们国家这个形势,成立一个民营银行有多难。现在九十九拜都拜过来了,就差这最后一哆嗦。多好的机会,要是因为资金不够丢了,它不甘心呐!今天我到李校长那儿,其实就是想着看看沪市有没有对投资这第一家民营银行有兴趣的。也是赶巧,听说你在,我想着新北这几年发展的不错。。。。。。”

    李宪一咧嘴。

    刘勇好的意思他哪里不明白。

    就算是个傻子现在也能看得出来对方邀请自己上贼船的意思了。

    不过刘勇好真想错了,这年头做买卖的哪特么有余钱?

    不说别人就说新北。

    这些年钱没少赚,更是没少投。

    几乎是有钱就投资有钱就投资。除了纸业,酒业这两个烧钱大户之外,现在食品公司和松江实业(制药)分公司,物流分公司正处于扩张的时候,特别是药业和物流两块。大量的设备,厂房加建,仓储仓库,车辆,烧钱烧的李宪都不忍心看报表。

    可是话又说回来,就算是集团这几个项目不扩张,李宪打一开始也没有存钱的打算。

    现在经济发展速度就跟窜天猴似的,那是带着哨音儿的往上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价格猛蹿,人民币贬值到银行利率都破了十了,这个节骨眼儿上手里边儿留钱那是跟自己个过不去。

    只要保证集团总体的负债率维持在安全的领域内,靠着新北目前纸业,药业,食品以及眼看着就要产生收益的物流这四个现金流比较充裕的业务,可以说还是比较稳的。

    所以新北集团现在要说没钱,那是有的是钱。前三个季度总产值突破了二十五亿,稳得一批。

    可要说有钱?

    账上一下子拿出来多少,得看李宪能下多大决心抽血。忍受得了下边几个臂膀多少唠叨多少怨言。往死了撑一撑,停止下个季度集团各分公司的非必要项目追加投资,搞出来一两个亿问题不大。

    再往多了撸,就有点儿伤身体了。。。。。。

    可是办银行这事儿,他想不想?

    必须想!

    自己现在做的这些买卖是什么模式?是付出生产资料,组建生产单元,然后将生产成果向市场流通赚钱。这里边儿是拐着弯的赚钱。

    可银行是什么盈利模式?

    存款和贷款利差,客户和其他组织发生资金业务而产生的中间业务收入,手续费,政府拆借,衍生工具投资,甚至是上缴到人民银行的准备金,都比普通居民的存款利率高一倍。

    那是钱生钱啊!

    这么说吧。

    新北集团如虎一般坐镇东北,向中原市场展开爪牙。

    但是这虎,是稚虎。

    李宪现在是身处市场江湖之中,这江湖现在一片盛世繁荣之下,透着竞争的刀光血雨。新北的业务中,药业现在还没有完全转型到李宪规划的路线上来,还是以保健品为主要业务。而纸业那边,李宪肯定在2002年之前,这都是一个好产业。但是越往后,受到资源和环保的影响越大,可能日子不会特别好过。而物流和食品这两块,则是充分竞争产业。

    李宪自然有十二分的信心,能把自己所有的业务控制好。

    但是俗话说人无千日计,老至一场空。人有前后眼,富贵一千年。

    民营银行这个行当,或许当下可能要苦上两年,在李宪印象之中民生银行成立之初经营的并不怎么样。但是随着未来十几年民营经济的崛起,民间对贷款需求越来越高涨,成长起来那可就是个长期稳定的饭票。

    要是能在这儿分一杯羹,日后江湖上的飘摇,怕是飘摇不着自己个了。

    事业的保险丝啊简直。

    想到这儿,李宪放下了手中的筷子,敲了敲桌子问道:“刘总,五十亿这个说法太扯淡,你跟我透个实底儿。把银行的架子拉起来,究竟差多少钱。”

    “人民银行那边的最低标准是三十个亿。”刘勇好虎皮被揭破,也不尴尬,直接摊了底牌。

    “哦。”李宪点了点头,“最少多少钱起投?”

    “这个、”听到他这么说,刘勇好不免有些失望,“刚才我说了,现在的情况放在这儿,就是资金缺口大。联和会里头倒是没有硬性的去规定最低标准。。。。。。但是李董,这一两百万的。。。。。。倒是实在不顶什么用处啊。”

    李宪明白刘勇好意思。

    打发要饭花子的事儿甭做。

    得。

    李宪深深点了点头,“那刘总,最多能投多少,占多少股啊?”

    “哈、”刘勇好打了个哈哈,心想着这年轻人思维就是跳跃,瞧这么说自己个心里都没个定数,专挑那牛角尖问,“李董,现在资金缺口二十多个亿,你要是全拿出来,这大股东。。。。。。”

    话说到一半儿,刘勇好嘴闭上了。

    因为他看着李宪的表情,似乎,好像,八成。。。。。。不特么像是开玩笑!

第839章:李董,大气!() 
刘勇好是有私心的。

    作为工商联副主席,民生银行的这个事情是他最先发起,获得了经述评的支持之后才上报到中央,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坚持,才有了现在这个局面。

    从现在看,刘勇好的这笔投资堪称赌徒。但是从后面看,不难发现,有时候赌徒心态和行为,往往能在商业投资之中创造奇迹。一直到2018年,已经上市的民生银行里面,三万多亿的大盘子里,刘勇好一系的占股比例还高达百分之二十八。

    妥妥的第一大股东。

    可以说,刘家四兄弟里面,刘勇言牵头开辟了希望集团的江山。但是往后看,自打95年和平分家,“言行美”兄弟四个在日后的发展却各有际遇;

    刘勇言成立了大陆希望,决定进军高科技,其价值取向决定了大陆希望的发展方向—只做有科技含量的产业。刘勇美负责管理刘氏兄弟共有的存量资产—希望饲料总厂和希望科研所。

    精于管理、具有战略眼光的刘勇行带领东方希望进行多元化投资,先后进入房地产、乳业、餐饮等领域,并从2002年开始,构建了一条“铝电复合…电热联产…赖氨酸…饲料”的产业链,形成了东方希望第二大主业,也就是以铝业为核心的重化工板块。

    老四刘勇好却一头扎进金融,靠着民生银行在之后的稳定收益,刘勇好的投资领域最多,曾先后涉足房地产、乳业、能源、化工、商贸等行业,直到2005年,新希望重归主业。

    可是这个时候的老刘已经是鸟枪换炮,什么饲料育种乱七八糟的?

    不差钱儿,往大了干!

    靠着资本优势直接构建了一整条农牧产业链,做成了涵盖禽,肉,奶三个环节,中国最大的农牧业产业集群。

    所以四个兄弟里边,真正一直稳如老狗,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浩浩荡荡地位上没有丝毫颓败,反倒是成功从民营企业家转化成为资本大佬的,刘家四兄弟里只有刘勇好这么一个。

    这些,现在的刘勇好肯定想不到。

    不过没关系,李宪知道啊。

    “刘总,你就说最多能投多少,占多少股吧。我李宪虽然创业没两年,底子薄。但是使使劲儿,往出憋一憋,几个亿还是拿的出来的。”

    听到这话,刘勇好眼球差点儿没气突出来。

    薄你奶奶个腿儿啊!

    老子特么哥四个打八二把房子地连带着自行车手表都卖了,凑齐一千块钱起家,到现在十几年了,身家才多少?

    而且几个亿。。。。。。

    心中一口老血憋着,刘勇好还得陪着笑。

    刘勇好现在其实处于一个两难的局面上。

    人心难满,沟壑易填。

    这话说的绝对不假。

    一开始动了创办民营银行心思的时候,刘勇好的的确确是想搞个可以贷款给民营企业的银行出来,造福社会的帮带民企发展的。

    但是对于一个商人来说,抛去利益谈理想,那绝对是耍流氓。

    别的例子不举,单说美帝良心想。

    当初柳传知老先生跟ibm等一众国外强敌竞争国内市场的时候咋想咋做的?

    老先生当初跟杨元庆是这么说的:“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不承认,实际上已经充当了民族计算机工业的旗手,至少也要拼命一把,就算就算牺牲了,也要慷慨就义。”

    面对记者“我中国完全没有自己的民族工业,说到底又会怎么样呢?”的问题,老先生是这么回答的:“这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民族保卫战,输了没有什么怎么样,任人宰割罢了。”

    面对电子工业部采购部门领导的时候,老先生则是这么说的:“我有两个要求;一是关注我们,当我们做的好事,为我们叫好。二是希望你们制定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行业采购政策。在性价比相同的前提下,优先购买国产商品。”

    要说当初柳传知初心是坏的,那肯定是冤枉他。

    但是在日后的发展之中,面对巨大的利益,理想算个蛋?

    对吧?

    初心这个东西,在钱的面前有时候很脆弱。

    这一次到沪市来这么一趟,刘勇好想的是找到一些投资人,把民生银行办起来。

    但是另一方面,希望集团一分为四之后,刘勇好的大半身家都投在银行这个新事业之中,作为发起人,他想的,自然是获得最大的话语权。

    刘勇好知道李宪有钱,也确实想拉拢李宪到民生这个体系之中。但是,若是李宪投的太多。。。。。。就很尴尬。

    “咳、”见李宪说的无比认真,刘勇好立刻坐正了身子,轻咳一声道:“李董,情况是这样的。现在筹备工作组正在跟银监会和人民银行那面沟通,或许这三十个亿的帽子,也可以往下调一调。嗯。。。。。。不过单一股东占股太高,这个这个,联合会那边可能。。。。。不太好说话。不过李董,你。。。到底能拿出多少钱来?”

    哈哈、

    看着刘勇好笑的跟便秘一样,李宪忍不住摇了摇头。

    作为一个从后面回来的人,李宪并不知道有关于民生银行筹备过程中的细节。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知道另一些信息。

    比如,民生银行在日后的经营管理方式,以及。。。。。。它的性质!

    李宪也不是个雏儿了,刘勇好前后态度的转变,加上他已知的信息,不难猜测出其想法。

    不就是一个控股权嘛!

    不存在的!

    民生银行后来是个什么情况?

    刘永好及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民生银行 a股78。74亿股,占a股的26。64%总股本的21。59%,是民生银行的真正第一大股东。安邦保险集团及安邦人寿、安邦财产、和谐健康保险及安邦资产管理香港合计持有民生银行a股61。27亿股,占a股的20。73%;h股3。816亿股,占h股的5。5%合计65。09亿股,占股本的17。84%,为第二大股东。

    成立之初,董事长,行长由工商联推举,但是随后就变成了国家指派,银监会掌管。民营资本有收益权,无经营权。

    这怎么说?

    明面是民营银行,但是走的还是国营银行的路子啊!

    股权结构为民营资本,同时银行由民营企业自主要求建立,政府只负责审核资格及运营监管。董事长,行长,所有高管人员完全由董事会推举产生的,机制上自主运营,不受政府干预的。这才叫民营银行。

    等到民生银行这叫什么?这就叫伪民营银行。

    这事儿放在任何国家都是完全不可以理解的一个,但是在中国却又如此的合情合理。归根结底,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特殊国情和经济形态。

    而另一方面也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民办银行实在是乱子多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