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启黄金年代(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 >

第408章

重启黄金年代(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第408章

小说: 重启黄金年代(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划,车辆调配等信息的处理并对货主负责。但是对于大车司机的管理,其实还是运输公司的人负责。”

    “哦?”这个李宪之前还真不太了解,现在集团的具体事务他已经不怎么去插手,大部分的情况都是听取汇报或者是观看报表。成熟一些的业务板块,他肯定是知道的,可是脱离了基层操作,对于物流公司这种他完全陌生,完全是野蛮生长起来的业务,自然有些生疏。

    “为什么?咱们自己是做物流的,应该不缺这方面的管理经验吧?”他问到。

    “这个倒是不缺,可是大哥。。。。。。”徐兵干笑道:“你说,现在的大车司机能在道上跑活儿,天天跟车匪路霸交警路政打交道,从这些人的嘴下边儿赚钱养家,能是啥善茬儿?咱们倒是有经验,可是这些人。。。。。。也不好管呐!之前咱物流没升级,还是运输公司的时候,就自己管过一段时间。可是付出的精力和管理成本,着实不小。你是不知道这些大车司机,一个个跟恶狼似的,为了多赚点儿钱,想着法的跟你玩儿心眼儿。有的时候他们能为了百八十块钱的油费,把一些好出手的货物沿途直接给你卖喽、后来没办法,咱们人手也不够,索性就跟一些大的运输公司合作,让公司那头交一定的保证金,由咱们负责联系业务,他们负责出车出司机出管理这样。。。。。。”

    徐兵这么说,李宪就懂了。

    敢情。。。。。。

    这年头公路上就特么没有小透明啊!

    都特么是滚刀肉。

    “可是这样长久下去也不行啊。”李宪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咱们是做物流的,要是没有自己的司机班底,现在你靠着经济形势好,咱们新北物流可以凭借集团的声誉在市场上揽大量的客户倒是可以,可是以后呢?物流是个什么行业?说到底,它就是个服务行业啊!真到了这个行业从萌芽期走向成熟的时候,势必要回归到拼服务,拼谁比谁更能给客户带来便利这个道道上来,到了那个时候,你让一大堆不是咱们的人去服务客户,你认为,咱物流这块业务能做大么?”

    李宪说的这些问题,徐兵也想过。

    虽然没有李宪想的这么富有理论,但是用他的思维来考虑的话,核心的东西也都差不多;没有自己的小弟,都是外面请的打手。看着是阵势大了,可是下盘虚啊!

    真要是遇到硬茬子,自己这边儿肯定就是一盘散沙。

    不过眼下里,新北这边业务需要发展,物流这块想要跟上,那就得不计一切代价的去扩张扩张再扩张。一切就都得怎么省事儿,怎么能迅速出效益怎么来。

    要真是像李宪所说的,建立一套属于新北的司机班底,一个是硬件,也就是卡车的资金投入太大。另外一个,周期太长,付出的管理成本太多。在徐兵看来,这是吃力不一定讨好的事儿,有一定的风险。

    别的不说,就说现在跑大车的。

    都知道跑车活儿好的话铁定赚钱,要是肯吃苦,再加上那么一点点的好运气,一台前四后八一年跑下来,抛去什么修车的换胎的,违章罚款的,路上孝敬的,赚个两万三万不成问题。

    要是新北集团下决心去培养,到头来人家司机觉得赚钱了,再摸透了你的业务来源,直接单飞的话,那之前付出的岂不是就白费了?

    他是这么想的。

    没办法,从街头上混起来的,徐兵大道理不懂,可是人想啥要啥,面对事情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他可是太清楚了。

    毕竟,他当初的思维就是这样。

    听到徐兵跟自己说的这些问题,李宪愣住了。

    他能理解徐兵,可是这些问题在他看来。。。。。。

    它根本就不是事儿啊!

    徐兵担心的这些问题,想要解决简直尼玛不要再简单。

    就是一套合同,和一套分成机制的问题嘛!

    企业和个体想要长久合作,并且心往一处使劲儿往一处用,其实解决的方法很简单。

    给他足够的好处——至少是明面看上去的好处就可以了嘛!

    想了想,李宪呵呵一笑,有意将这个现在在中国还不太流行的道理说给徐兵。

    便拉了徐兵等人在草甸子上做了,笑道:“徐兵,你想想看,之前那些个给咱们物流公司跑活儿的大车司机,为啥为了点儿油钱就能偷咱们的货卖?”

    这个问题把徐兵都问笑了:“大哥,这还能为啥?图小便宜呗!跑大车这活儿,又危险又苦。养车的成本又大,要是点儿背的,一年四季车子坏几回,这一年就剩不下啥了。所以出来跑活儿的,都往死了扣,就想着一趟多赚点儿。”

    李宪点了点头,又问:“你说的意思我能理解,我给你总结一下,就是车是自己的,但是活儿不是自己的,自己需要负责盈亏和养车成本,对吧?”

    徐兵一琢磨,觉得自己老大不愧是自己老大,三言两语,就把物流和大车司机的合作关系给挑明了。

    “大哥说得对,哎呀、我大哥说话就是有水平。。。。。。”

    “你先别急着拍马屁。”见徐兵这小子老毛病犯了,李宪笑着摆了摆手,道:“其实咱们都有这个心态。你是搞物流的,你跟运输公司合作。我是养车的,我赚的钱是运输公司给我的。你死不死活不活的,跟我没关系。一切都是你物流跟运输公司的事儿,那我为啥还要好好给你干?”

    “大哥,道理我都懂。。。。。。”徐兵手一摊,“可是咋解决啊!”

    看着这货一脸无辜且迷茫的样子,李宪无奈了。

    木鱼脑袋!

    凡事不动脑子想,欠敲!

    “哎呦、大哥你打我干嘛?”当着这么多同事的面儿,徐兵脑门儿上挨了一下,偷偷的四处瞅了两眼,见自己带来的两个下属都自觉的将目光飘向了别出,这才嘟囔了一声。

    “你说,要是车都是咱们物流公司自己的,外聘司机合作,每一趟货按照公斤或者是件数标准给他们提成呢?”

    “这不可能!李董,你想的太简单了!”

    这一回,没等到徐兵说话,另外两个物流公司来的管理人员直接变了脸色:“李董,虽然我们不知道你的具体想法,可是徐总刚才都已经说到了,咱们物流公司不是没打算建立一支完全属于自己的车队,可是现在的卡车一台国产的,算上营运之类的手续下来就得十多万,要是进口的那就更没边儿了!咱们集团体量在这儿放着,要是这么投,光是硬件成本就能压死咱们了!”

    “对啊李董,而且车辆成本是一方面。司机的管理困难刚才徐总也说了,现在这帮大车司机,想把他们摆明白,那可不容易!咱们现在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摆楞这些人啊?要是真那么容易,这事儿我们早就干了!”

    看着一群人光顾着否定自己,李宪摇了摇头,“那是你们不肯想!为什么,咱们就一定要买好车?司机为什么就一定不好摆楞?”

    “这话说的多新鲜呐大哥!那不买车,车还能从天上掉下来不成?那司机要是好摆楞,那可妥了!现在物流活儿这么好,都搞物流运输了,哪哪儿轮到咱新北整这个?”

    徐兵揉着脑袋,又吐槽了一句。

    李宪哼哼一笑,将目光投向了站在自己身后不远,仍然在为纸业基地的规模而震撼的谢家兄弟俩。

    “车的问题咱们先不说,就说司机。我要是跟你们说,司机也可以从天上掉下来,而且技术过硬,怎么摆楞怎么是呢?”

    对于谢家兄弟的来历,徐兵倒是刚才在和周勇闲聊的时候听了一嘴。

    想到二人的背景,再配合李宪现在说的这些,徐兵的眉头深深皱了起来。

    不多时,他眼睛忽然一亮!

    “大哥,你是说!?”

    见对方一副恍然大悟,忍不住有些兴奋的样子,李宪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他什么想法?

    而且虽然现在已经到了94年,裁军任务已经完成,可是各个集团军的精简还在继续。

    经历了近十年的百万大裁军,社会上拥有军事技能的退伍人员一下子多了百多万人。80年代后期,政府很明显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安置这个数量的退伍军人,这些人里边儿只有少部分回到地方之后得到了工作岗位,其余的大部分,都像谢家兄弟这般,成为了社会上可有可无的闲散人员。

    这些人,放在政府眼里是负担,但实际上可都是宝贝啊!

    而且。。。。。。

    现在山东省的公路环境在这儿放着,如果真能抓住这个契机,把类似谢家兄弟这样的退伍军人以配合部队安置就业的名义拉到自己这边儿,那些土匪路霸。。。。。。

    还能算是事儿?

    直接肛啊!

    李宪,就是这么想的。

    这个事儿,其实在带着谢家兄弟二人来黄岛的时候他就已经在琢磨。

    现在,他倒是觉得非常有必要,实际操作操作了。

    想到这儿,李宪不禁又动了心思。

    在自87年开始针对部队的瘦身运动之中,各军区包括各地方的部队大量精简机构,直接间接退伍人数占比超过百分之二十不说,大量跟不上时代的设备也都随之淘汰。

    而现阶段,如何处置这些过度使用,超长服役超长负荷的装备,应该也都淘汰了下来。

    就是不知道。。。。。。这些设备,现在部队上都处没处理完呢、

    要是没处理消化完。。。。。。

    倒也不失为一个财富、

    摸了摸下巴,李宪想的有点儿多。

第723章:贴树皮() 
复安办的全称叫做“复原军人安置办公室”,这个部门,往前十年往后十年都是妥妥的清水衙门。可是在当下,这个部门不仅仅是民政部这个大权力机构中的一个清水衙门,也是最最最最最苦逼的一个衙门口。

    没有之一。

    百万大裁军虽然已经结束了有几年了,可是全军百万人在短短的时间之内涌入社会,造成的影响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抹平的。

    别的地方不说,就说济南军区。

    虽然在大军区上,济南方面没有动,而是和整体裁撤的武汉军区合并。但是在这个合并过程之中,济南军区仍然裁撤了将近十余万人,空出了建制位置用以合并。

    这十余万人里边,光是连以上的干部就千余人。在八五年,裁军意志最坚决的时候,整个师整个军成建制的裁撤,师级团级干部一纸命令就地免职!

    下边的大头兵那就更别提了。

    按照当世的政策,为了终结自建国后的“大陆军”部队结构,增强海空军的战斗能力,裁撤的大部分军人都是陆军步兵。

    而这部分人,按照军委的指导意见,“曾经原籍在农村的退伍义务兵,由原籍所在地的政府负责安置。所在地区机关,事业单位等在农村招收工作人员时,应予以优先录用。”“曾经原籍在城镇的退伍义务兵,由所在县,自治县,市,市辖区人民政府负责安置。同时,在入伍前已经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正式职工的,退出现役后可以复工复职。”

    一句话概括安置政策,就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而针对于这些复原军人的就业和生活问题,当初提出的主要观点就是“军地两用”。

    想法是好的。

    可是现实的情况是,裁撤的这部分步兵兵种,本身就是因为没有什么技能专长才被不对淘汰下来的。

    自打80年代中期往后,农村的耕地不足问题已经相当严重,而城镇这头就更加困难。很多国营单位说句不好听的,连现有的老职工都不知道咋开工资呢,一下子涌进来这么多的复原军人,往哪儿怼?

    所以事实上,经过百万大裁军之后,军队方面是初步达成了精简结构,走精兵路线,提高整军战斗力的目标,可是这一次的裁军负作用,实则是完全转嫁给了地方。

    这些回到地方上的军人,有很多人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都找不到自己的社会位置。一些有心劲儿的,自己打自己拼,凭着在战场上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挺了过来;

    李宪小时候一个邻居家的叔叔就是;在部队回来之后家里边儿找了好几层关系,没分配到工作。这人复员之前在部队里边干的是副连长,可是一个副连长回到地方,连个瓦厂的工作都得求爷爷告奶奶还轮不上。

    最后这人也是牛逼,自己干脆在大街上找了个师傅学了修鞋。在之后的十年里边儿,先是从一个扛箱子街边旮旯转悠的擦鞋匠,有了自己的铁皮屋,又租了门面开了自己的修鞋铺。后来越做越大,在李宪穿越回这个时代之前,已经是在北林那头开了四家皮具保养连锁的老板了。

    不过这绝对是个例。

    当时很多从部队回来的人,都是上过前线的。这些人在部队呆了几年,学的都是怎么杀人。除了军事技能之外,生活技能基本没点。在回到地方之后,有的人甚至用了几年十几年的时间,才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定位。

    更有甚者,一些在战争中留下了心理阴影或者是心里委屈的人,在回了地方之后干脆成了社会不稳定因素。给地方上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而正管这个的民政部复安办,为了这些共和国曾经的功臣,可谓是操碎了心。

    就拿苏长军来说。

    一方面是上头让他抓紧落实解决复原军人的安置工作,一方面,地方上资源有限,他一个主任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另一方面,那些复原军人的生计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隔三差五就到他这边儿来闹,拍桌子摔板凳骂娘。

    领导领导不待见,地方地方讨人嫌,复原军人那儿还指着鼻子骂狗官。

    好好一个主任,当得倒是三头不讨好。

    现在,听到面前这个年轻的企业家主动投上门儿来,说是要接收复原军人,苏长军整个人就像是被扔在荒岛上十几年之后,回到了文明社会见到了一个身穿比基尼的美女一般——眼睛都绿了!

    “李董,你说的是真的?!”

    李宪都没来得及反应,双手就被刚才还冷淡的可以,一副应付了事的苏主任给抓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