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启黄金年代(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 >

第386章

重启黄金年代(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第386章

小说: 重启黄金年代(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田园忙着给众人介绍李宪的同时,不远处,两个正在角落中低声交谈的人听到了李宪这个名字,忽然停下了话题。

    回身看到那个端着酒杯不断和人握手寒暄的年轻人,二人相视一眼,走了过去。

    ……

    “新北集团?是不是就是去年拿了新闻联播前广告时段的能恩邦业白酒业的母公司?哎呦不得了不得了!来来来,这是我名片,认识一下,以后常联系!”

    就在李宪疲于应付,心里边儿寻思着田园认识的这都是什么人,怎么自己一个也没没说过的时候,就觉得背后一股风吹过。回身一看,便就精神一振。

    身后这二人,他认识。

    或者说, 90年代长大的孩子对这俩人都不陌生。

    为首一人个子不高,五十多岁模样,眼小嘴大,阔方大脸有些浮肿。人长得不客气的说,有点儿像稻草地里头的青拐子。可就是这么一张脸,现在报纸新闻上可是上镜率贼高。

    谁呀?

    不是旁人,正是健力宝的李经纬。

    在来京城之前,李宪还在报纸上看到了这大哥。说是为了迎接健力宝创立十周年,已经向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提出了申请,要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509号小行星命名为“三水健力宝星”。

    另一个,则是潘宁。

    陌生?

    说个事儿就不陌生了。

    92年1月底,正在广东等地南巡的邓公专程到珠江冰箱厂视察,这家国内最大的冰箱制造工厂装备了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生产线。站在宽敞而现代化的车间里,邓公非常惊奇,就问陪同参观的领导“这是什么类型的企业?”

    随行答曰“如果按行政级别算,只是个股级;如果按经济效益和规模算,恐怕也是个兵团级了。”

    而后,邓公在厂区参观时,感慨万千地连问了三次“这是乡镇企业?”

    也就是在这次的参观过程中,邓公说出了那句日后闻名全国的邓氏格言——发展才是硬道理。

    而潘宁,就是这家以其“容声冰箱”闻名全国的珠江冰箱厂的厂长兼总经理,全国改革典型人物。

    “小伙子,你就是新北集团的李宪?”

    这俩人岁数都不小,跟李友比起来都只大不小了。李经纬今年五十五,等到潘宁其实已经六十二,早到了退休的年纪,可是因为声势太盛,珠江冰箱厂那头和地方上也没人敢提这事儿,就这么不明不白的划着水。

    健力宝和珠江冰箱在国内乡镇企业里边妥妥是第一梯队中的翘楚,见到这二人主动来找自己攀谈,李宪一皱眉。

    看着面前的花甲年纪的潘宁和李经纬二人,再联想到健力宝和珠江冰箱厂现在的情况,若有所悟。

    果然,潘宁和李经纬二人寒暄了半天之后,又饶了好几圈,终于问起了李宪北林政府退股新北集团的后续。

    话题到这儿,李宪验证了自己之前的猜测。

    这两个小老头,现在应该是被乡镇企业这个大锅,给压的透不过气来了。

    珠江冰箱厂和健力宝虽然都是李经纬和潘宁一手扶持起来的,但归属权还是地方政府。所以别看现在这两个人满身荣誉,但是其实就是两个打工仔。

    这么说吧,现在这两个企业如日中天,带给二人的只有名声,经济上,除了一些固有的工资和奖金之外,基本为零。说句不好听的,这俩企业就算是去美国上市了,俩人顶多也就是多两个奖状。而这俩企业要是倒闭了,这俩人该拿退休金还是拿退休金。

    而且这还不算,两个人名义上是企业一把手,可是上面还要受到地方政府的管辖。自己有一定的权利,可是这些权利也是有限度的,并不像一个正常的民营企业家那样,可以将自己的全部想法付诸到自己的企业里。

    这种企业家,在他看来太憋屈。

    意识到这一点,李宪将新北集团和北林政府退股事件的后续说了一遍。说着说着,李宪竟然发现这二人用一种羡慕的要死的眼神看着自己。

    “额、”大致将情况讲完,李宪挠了挠额头。

    从后面来的,他当然知道这两位企业家日后的结局,按照正常的节奏,李经纬因为要收购健力宝股份而跟地方政府闹翻,最后品牌价值一度达到60个亿的健力宝被贱卖给了外资,完美诠释了宁与友邦不与家奴,而李经纬本人,则是因涉嫌挪用大额公款被起诉入狱,凄凄惨惨在牢狱之中度过了晚年,最后在故乡黯然辞世。

    而潘宁则更直接,最后干脆被地方政府免职,在他出差考察的时候,把他从自己一手打造的企业中踢了出来、

    联想到这二位的结局,李宪也不免唏嘘,想了想,便意有所指的说道“新北集团的情况比较特殊,从一开始,我们的股权划分就相当的清晰。北林退股虽然在社会上掀起了不小的争论,有一些人说我李宪是吃饱了就掀桌子。可是从法理上来说,这就是一个寻常的企业股份回购而已。

    但是乡镇企业不一样,如果举个例子的话,我们新北和北林是一对情侣,大家伙谈不下去了,那就分手好了,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谁也不欠谁。可是乡镇企业不一样,要是说起来,乡镇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就是夫妻,夫妻过不下去了要离婚,那涉及的事情可是太多太多了。要想两口子和和气气的把家分了,不现实。”

    李宪所说,明显扎到了二人心口的软肉。

    他说完,就见潘宁和李经纬相识一眼,嘴角露出了难以掩饰的苦笑。

    “所以我觉得,企业要么从一开始,就把产权搞清晰。不然的话……”说到这,李宪一咧嘴。

    “不然怎么样?”李经纬心急,连忙问到。

    “不然就不要贪,要么就勤勤恳恳的一心为公,最后落得一个从一而终的好名声。要么,就来个干脆,清身出户,靠着自己的资源和名望,重新开始。嗯……”看着面前两个半截身子入土的小老头,李宪违心的说了一句“现在经济形势好,再次创业的话,也不是没有机会。”

    心里边儿,他则是补了一句;就是机会再也没有80到90年代那十年那么多,那么猛了!

    “李董说的蛮有道理。”一旁,忽然有人说了一句。

    李宪一回身,看清了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到了自己身后的人,又是一愣。

    好家伙,不怪此前谭稀松说,今天这场联谊会,大佬还真是没少来。

    这人,他还认识。

    谁呀?

    希望饲料,刘氏四兄弟里的老四,刘勇好。

第680章:我没钱(万字更新求订阅求月票!)() 
刘家四兄弟可能是在80年代中期起步的那些企业家里头最幸福的了。

    那个时候办企业不容易,个人办厂别说能不能赚钱,能不能活下来都是一个问题;生产需要的设备材料,你个人根本没办法通过正规手段得到。

    所以那个时候的创业者,普遍都把自己的企业挂靠在政府名下。一来呢,是想有个官身,能享受或者至少是部分享受体制内企业的政策和资料。二来呢,八十年代的时候刚刚经历完一场大动荡,社会上对意识形态相当敏感,特别是投机倒把以及资本主义的大帽子还存在。把企业挂靠政府,也是创业者自己图个心安。

    可凡事有利有弊,那个时候的心安,换来的就是日后的产权混淆不清。

    而刘家四兄弟创办的希望饲料,则完美的避过了这一道关卡。

    倒不是刘家兄弟不想挂靠,而是饲料行业那个时候直接面对农村,生产设备上需求也很小,基本上可以自给自足。于是,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发展了起来。

    只能说是相比于其他企业家而言,摊上了好行当。

    现在希望集团做的很大,而且刘家四个兄弟也和平分家,按照自己不同的理念开始各干各的。

    看到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自己身边的刘勇好,李宪微微点头,“刘总你好。”

    这人惹不起。

    当初希望饲料刚刚起步的时候,刘勇好去银行谈贷款,人家嫌弃他们是民企,死活不给批。这事儿当初深深的刺激了刘老四,结果后来这货有钱了,干脆开了个民生银行。

    是个狼人。

    “李董,幸会。”刘勇好显然跟潘宁李经纬二人熟识,和李宪握手寒暄之后,直接就融入了进来。

    顺着刚才的话题就聊了起来。

    针对健力宝和珠江冰箱厂的所有权问题,李宪刚才已经说得足够清晰,刘勇好也没多说什么,只是有意无意的点了点二人。核心思想就是如果有想法,必须要付诸行动了。现在已经是九四年,对于乡镇企业来说,做得越大越成功,境遇对付出了全部心血却又没有股权的领导干部就越不利。

    对于这一点,李宪倒是同意。

    正在几人聊得火热的时候,宴会厅中的音响响起,司仪入场的提示传了出来。

    “唉,还是你们年轻人思维开阔一些。”对几人招了招手,示意众人入场,李经纬摇了摇头,“等一会儿完事了,咱们再好好聊聊。”

    “好的。”李宪点了点头,虽然跟李经纬和潘宁此前从未谋过面,也没有什么业务往来,不过对于这两个在既定历史中被浪潮所湮灭的企业家,他打心眼里边儿是又敬又可惜。

    如果在不损害自己的前提下,让这二位有个不同的结局,他也倒是乐得。

    正这么边想着边往宴会厅走,马上就到了宴会厅门口的功夫,李宪的思绪被打断了。

    “你好!嘿,先生们你们好!我叫鲁伯特…胡芝霍夫,我正在做一个关于中国企业家的财富专题榜单,能不能占用你们几分钟的时间接受一下我的采访,我对你们保证,就几分钟!”

    听着面前那急促,不甚熟练夹生着英文的汉语,李宪抬起了头。

    可还没等他来得及看清那人面貌,饭店的保安就如狼似虎般的小跑了过来。

    “先生对不起,你没有受到邀请,不能在这里!”

    “就几分钟!我跟你们保证,就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了!”眼见着要被保安带走,那满头金发的外国小伙急了。

    一面向后退去,一面对保安央求道。

    “让他问。”当看清那外国小伙面目,李宪直接就咧起了嘴。

    今儿这个宴会,还真特么热闹!

    在这个场合,遇到这些日后都是大佬,但是目前还处于困顿中的人物,他更是有一种……嗯,混乱感。

    但也就是这种混乱感,在无时不刻的提醒着他,自己是个穿越客。

    两个保安见来宾发了话,虽然还是保持着警惕,却也退到了一旁。

    “谢谢你先生!谢谢你的慷慨!”

    那外国小伙整理了一下身上被扯乱的西装和领带,对李宪微笑致意。

    李宪点了点头,站直了身子。

    看着面前这外国小伙,他心里边有点儿小激动。

    毛的胡芝霍夫!

    胡润的名字后起的嘛?

    一想到自己即将成为中国第一个接受胡润采访的富豪,李宪心中一阵澎湃。

    却不想,现在还自称为胡芝霍夫的胡润,在对他点头致谢后,直从兜里掏出了一个小本子,走到了……刘勇好面前。

    “刘先生你好!我调查您和您的家族很久了。您和您几位兄长创办的希望集团目前已经做到了中国饲料领域的n01,我听说集团现在拥有六十几家工厂,一万名全职雇员和九万多名市场代理,每年有十个亿的销售额。可是你知道的,中国目前还没有哪怕一个官方机构,能准确的统计出个人财富,所以我想问您,现在您以及您的家族,到底有多少资产?另外就是,您是否认为您和您的几个兄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批资本大亨?”

    马勒戈壁!

    老子替你说好话,你不采访老子?!

    李宪的脸绿了。

    但是一旁的刘勇好,脸却黑了。

    刚才的一阵喧嚣,已经吸引了周围人的注意,当听到这个外国小伙当众问出了“资产”这个问题,周围所有人都停下了脚步,将目光投向了刘勇好。

    显然这个问题,不光胡润好奇。

    但是更多人望向刘勇好的目光之中,却带着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幸灾乐祸。

    “对不起,你的这些问题关乎理论,我对理论还没有进行过深入学习!”憋了半天,刘勇好直接甩下了这么一句,便大步走进了宴会厅中。

    开玩笑,这问题谁敢答啊?

    资本大亨?那不就是资本家?

    至于个人财富?

    要是让外界知道自己老底,那还了得?!

    看着刘勇好背影,胡润懊恼的抓了抓头发,将目光投向了斜着眼看过来的李宪。

    “先生,请问您是哪家企业的负责人?”似乎被李宪看的有点虚,胡润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了一下,问到。

    “新北集团!”李宪没好气儿。

    “哦,上帝,我听说过这个企业。你们拿下了去年的广告标王,对吧?先生,那么请问能不能告知我,您的个人财富……”

    “我没有钱!”李宪直接一晃脑袋。

    “可是我听说你们的酒业公司去年进账一个多亿……”胡润不死心。

    李宪手一摆:“从我做生意开始一直到现在,个人存折里没有超过哪怕是一万块钱!我集团的每一分钱,都是社会的资源,我们做企业的,只是替社会去支配这些资源。”

    刚走到宴会厅门内的刘勇好听到这话,眼前一亮。

    心说卧槽刚才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么说?

    跟他一样,周围一些民营企业家也都是倒吸了口凉气。

    在当下,个人财富是一个必须要避讳的问题。一来是因为在场大部分人在税收方面,都不敢说自己干净。而另一方面,现在虽然确定了市场经济体制,可是中国毕竟还是共产社会主义国家。资本家这个称谓,还是个极端恶毒的贬义词。

    “您个人难道从未在企业中获利?上帝,真是难以想象。”胡润满脸的失望,他隐隐觉得,所有人都没跟自己说实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