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启黄金年代(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 >

第263章

重启黄金年代(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第263章

小说: 重启黄金年代(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宪瞪了他一眼,招过林翠的副经理刘晶,“去,通知省内的几家报纸,把咱们昨天在沈洋的事情写个经过,公布出去。”

    听到李宪的安排,徐茂和一拍脑袋!

    “艹、”他大嘴一咧,“宪子,还特么是你狠!我咋就没想到?发报纸上去,把这事儿曝光,再扇呼扇呼咱们龙江老乡,顶他飞龙一下子!这个好,这个比砸他们铺子狠!”

    一旁,薛灵见徐茂和不作了,才擦了擦脑门上的汗,道:“我赞同李总的做法,通过舆论途径来进行反击。我们现在是做企业的,飞龙虽然在这件事情上坏了规矩,但是咱们不能跟他们一样,这样下去不就全乱了套了嘛?”

    周围人纷纷点头。

    但是马上有人问道:“可是李总,薛总助。舆论上我们也只能辐射龙江省内,现在沈洋大仓建不起来,广告打不出去,那辽省的市场怎么办?”

    李宪和薛灵对视了一眼。

    从彼此的眼神之中都看到了一丝无奈。

    作为一个新晋品牌,怕的还真就是这个事儿。

    做生意,天时地利没有都不怕。怕的,就是人不和

    饶是李宪姿势丰富,面对这种局面,也犯了难。

    ………

    跟林翠方面简单的开了一个会议,预料之中的没有什么解决办法之后,李宪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前脚他刚刚进门,后脚薛灵就跟了进来。

    “坐。”

    李宪拿了一次性纸杯,接了水放在了桌子上,对沙发指了指。

    “李总,你打算怎么办?”薛灵没心思喝水,直接问到。

    李宪昨晚跑了一宿,在车上的时候心烦,跟着司机抽了一路的烟,嗓子里就像被富婆塞了一团钢丝球。

    一口气将杯中水喝光,他才清了清嗓子,道:“现在看来也没有什么好办法。货被扣押了是小事,但是飞龙那头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有这次,咱们在辽省其他的地区铺货,也肯定有第二次。”

    薛灵叹了口气,有些失神,道:“做生意……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样。”

    李宪摸了摸鼻子,笑了。

    他还记得薛灵在面试的时候跟自己说过的那些话。

    那个时候的薛灵完全就是个理论家加理想家,以为做生意是玫瑰色的,凭着什么学识和奋发图强就能获得成功。满脑子是那种中国版本的阿甘式美梦,相信坚守原则,认真投入就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励志电影和官方文献看多了养出来的毛病。

    当时李宪就想着,有那么一天等薛灵见识到了做企业过程中的黑暗面,自己一定要好好的嘲讽一波。

    可现在看着薛灵脸上的混乱与纠结,他倒是说不出来刻薄的话了。

    信念的动摇就已经让人很痛苦。

    补刀这样的事儿……

    他做不来。

    “这个时代的可悲之处就在于,明明你知道未来会更好,但是仍然身处困顿。就像是十二点半的寒夜,哪怕距离黎明就剩下那么三四个小时,却依旧难熬。”

    他安慰道。

    听到这一番话,薛灵蹙起了一双好看的眉毛。

    看怪物似的看向了李宪。

    “干嘛?”李宪摸了摸自己的脸。

    凭手感,他就知道自己依旧很帅,颜值丝毫没有因为昨晚修了一宿的仙而跌落。

    “不认识我咋的?”

    薛灵摇了摇头,“没想到你还是个诗人。”

    切。

    李宪忍不住轻笑,“你没发现我的优点多了去了。所以说你就跟我慢慢处,处到最后你不崇拜我,那你自己找原因。”

    不等薛灵反驳,他便说起了正事,“我打算先把沈洋的人手充实到吉林去。”

    “为什么?”薛灵有点没跟上李宪的思路。

    “一来,吉林那头现在业务开展的情况不错,缺人手。这些人过去正好能补足一下,拉动销量,在年前这波销售旺季把沈洋部分的弥补一下。二来,这些人刚刚经历了失败,但是沈洋这边暂时看样子进不去,不能就让他们这么呆着,不然心气儿呆没了。”

    薛灵点了点头,“也好,一会儿我就去安排。徐总那里你不用担心,我会看住的,不会让他乱来。可是辽省市场……”

    “这个我来想办法。”

    李宪从兜里掏出了半盒皱巴巴的塔山,给自己点了一颗。

    见平时不怎么抽烟的李宪熟练的点了火,从鼻孔里徐徐喷出两道烟气,薛灵点了点头,起身退出了办公室。

    ……

    想了一上午,李宪也没想到特别好的办法。

    情况实在是太糟糕,虽然飞龙那头的手段挺下作,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还真特么稳准狠,宣传口和销售口都被堵死,赶上年前销售高峰,心脑康的身缠供应吃紧的时候,又扣了自己几十万的货,真他妈是歪门邪道的典范。

    这风骚的回手一掏,真难受。

    就在他暗自发愁的时候,却突然有人造访。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之前受李宪委托,帮着找房子的李金生。

    办公室里,见到李宪,李金生摘下了那条脏的不像样子的大红围脖,喜道:“李总,总算是不负使命。房子,我给你找到了!”

    “在哪儿?”

    李宪给他倒了杯水。

    李金生捧着热水,暖了暖手,才吹了一下滚烫的杯面,轻轻啜了一口。

    “耀景街22号。”

    嗯?

    李宪皱了皱眉头。

    这地儿……

    听着怎么这么熟悉?

第459章:耀景街22号(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 
景耀街。

    冬日午后,李宪看着路旁一条趴在道边晒太阳的土狗,点了根烟。

    身旁是高大的榆树、树下是半人高的蒿草,草下是一层黄绿杂驳的落叶和积雪。

    闹市附近,却是僻静之处。

    “老李,你这是在跟我开玩笑嘛?”

    指着那处老房子,李宪笑了。

    李金生还以为李宪对自己精心挑选的地方不满意,满脸的为难:“李总,没办法呀、我这是严格按照你的要求找的。”

    说着,他从兜里拿出了一章纸条,凑到了李宪面前:“你看看这都是当初你交代的;第一,地方一定要大,最好是有十几间屋子的,一手二手无所谓。第二,交通一定要方便周围要有小学。第三,开发区或者郊区别墅周围太冷清,治安不好,周围要热闹的地方。第四……最好还得有个大院子,能让孩子在外面玩儿或者养个狗啥的……”

    说完,李金生一拍巴掌,“那除了这样的房子,整个冰城我也找不到别的地儿了啊!”

    李宪哂然。

    这房子、

    倒是够条件。

    太够了。

    景耀街22号,什么地方?

    最早是俄国沙皇给当时中东铁路护路军总司令霍尔瓦特建立的官邸,不过那时候霍尔瓦特在香坊那头养了个情妇,任上始终没住过。等霍尔瓦特卸任之后,这就改成了中央图书馆。

    之后一九一八年俄罗斯海军将领高尔察克造反曾居住在此,还在这城里了白卫政府海军司令部。日军侵华之后就一直空着,到了老大哥援建的时候,这又改成了俄国专家的宿舍和办公室。

    再往后,63年的时候改成了文联大院,一楼办公,地下室和二楼住人。龙江日报的著名记者曾一智就住在这。

    后来,陆毅版的《夜幕下的哈尔滨》,《功勋》等剧组都用过这里做内景拍摄场地。

    为何李宪这么熟悉?

    这地方距离哈工大宿舍就两里多地,当初在这上学的时候他不止一次在这路过!

    只不过在那个时候,产权已经移交到市政府,成了城市一级保护古建筑,只能在外面看,不允许进到里面去的。

    “李总,您……看不看看?”李金生见李宪脸上的表情复杂,硬着头皮问了一句。

    李宪收回思绪,点了点头。

    沿小径前行,拐过树丛便是大院,院内主建筑、侧楼、栅栏门、门房齐备。

    高耸的主楼便显现在了眼前。

    小楼正面是一个宽大的玻璃窗,外表装饰华美。向右侧望,两层楼加一个地下室格局的侧楼屹然挺立。主楼是两层带有明窗的半地下室的格局,一层的举架足有四米多高、看起来活像是个小宫殿。

    墙体上的黄色漆面已经在雨水的侵蚀之下掉色斑驳,变成了类似泥土般的殷红。好在这房子看起来足够结实,整体上依旧巍峨挺拔,颇具局势。白色的大幅二五线窗框和镶嵌玻璃保存的相当完整,窗子门廊附近的大理石浮雕立体活现。

    站在这样的建筑面前,一股浓郁的异国风情和民国范儿铺面而来。闭上眼睛,似乎都能瞬间回到大几十年前,看到这里门口停放的老爷汽车,那来往进出的绅士和旗袍贵妇。

    正在李宪打量着这栋岁数过百的老房子之时,身后两串脚步声传来,期间夹杂着一串掏出钥匙的叮当响动。

    李宪回身一看,便见到一个披着军大衣,得有六十多岁的老爷子,走了过来。

    “这是更夫。”李金生为李宪介绍了一句。

    李宪对老人点了点头,对方却没鸟他。

    在大门之前的雪壳子里踢了两脚,准确的踹出了一把磨光了头的扫帚。老人麻利的将那高高的大理石台阶清扫干净,这才打开了大门然后坐在了门边抽烟。

    李宪想着,这可能是觉得自己就是观光的,没拿自己当回事儿。

    不过他也乐得好好观赏观赏。

    举步便走到了楼内,别有一番天地。

    穿过不长的门廊,面前豁然开朗,高高的厅堂棚顶中间吊着一盘落满了灰尘的大吊灯。围绕在吊灯周围的,则是充满了东正教风格的浮雕,虽然年代久远,不过里面的圣经情节壁画画仍然能清晰可见。

    沿着门廊往里走,五六间屋子的房门都开着,里边空间奇大,每间差不多都得有50多平米。里边有点儿脏乱差,墙壁上贴着各式革命海报,但是看得出来使用的还算是节制,没祸害。

    墙壁是实心砖的,看模样足有三块砖头厚,敲起来咚咚响。

    螺旋楼梯直通楼上,二楼琴室书房的格局还保持着原样,一水水的红木地板百年未朽。

    从二楼的一个旁门,又直接可以穿过楼梯到达侧楼。“凹”字型的建筑布局,除了门前一个院子之外,楼后还有个面积能有二百来平的楼内小花园。

    日了狗。

    这哪是房子?

    这就是个古董啊、

    李宪暗自叹了一句。

    冰城这样的建筑不少,早时候的老道外一带,花园街一带和群芳里都是。

    不过李宪回来之前可没见过这样儿的,90年代后期房地产热的时候,大多数这样的建筑都是拆的拆毁的毁,侥幸留下来的,大多也是经过翻修或者干脆重建的那种——样子还在不假,不过没了神韵。

    “李总,我都打听好了。这外墙都是三块实心砖的,棚顶上夹了锯末子,冬暖夏凉。取暖虽然没有暖气得自己烧,不过在地下室壁炉和客厅壁炉填上柴禾一会儿就热,闷得快添上木头柈子之后不用管,热起来比大热都暖和。”

    一边儿的李金生还在不厌其烦的给李宪介绍着他早就知道的情况。

    “北边不远就是中铁二院,后身儿有个小学,两个幼儿园,再往那边儿就是哈工大校区,东边儿省直属党校,治安杠杠的。这附近可以说除了旧房子多点儿,其他的都附和你说的标准。”

    将二楼的大窗子打开,站在窗前看着附近一水水残破,但是还冒着炊烟的平房,看着那大街小巷两旁一排排的老榆树,李宪点了点头。

    “这地方,多少钱能拿下来?”

    “还得具体谈,现在产权归铁路,我昨天去问的时候他们那当官的意思……是不低于二十万。”

    见李宪没有表态,李金生忙道:“我这里边儿可没掺水啊李总、”

    呵呵、

    李宪摇了摇头。

    心说买不买都没定下来,就你这样想在里边拼缝掺水,人家铁路那头也得理你算。

    将窗子关了,他拍了拍李金生的肩膀,“这房子要了。”

    看着李宪转身离去的背影,李金生眼睛放出了光彩。

    二十多万的房子,怕是翻修下来五十万打不住。看了一圈,一句话就定了!

    有钱人!

    这就是有钱人啊!

    “李总!”

    听到李金生在身后大喊了一声,李宪回过神,“干啥?”

    李金生鼓起勇气,大步走到了他面前,“我不知道你是干啥的、但是我猜你肯定是干大买卖的,给个机会,让我跟你干吧!”

    说完,深深一鞠躬。

    李宪眉头一挑,想着李金生那变态的计算能力,再想到他那独特的经历……心里有了一点儿想法。

    “行啊。”

    他勾了勾嘴角。

第460章:我们要报复(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让李金生去和铁路那头把房子的事情定下,从耀景街出来,李宪心里乐开了花。

    耀景街22号这样的房子,所谓的20万价格,说的其实是地皮价格,而不是房产价格。类似群芳里那些个民国和百年建筑,说拆咔咔就拆了,可见这样的房子现在就是当废品处理的,政府还不怎么待见。

    不过放在日后,那可是个宝啊、

    市中心的房子,旁边儿就是哈工大,往远了走没多远就是政府,配套设施要啥有啥。再等十几年周围一通拆迁之后发展起来了,别说这样的房子,独门独栋的小院儿你上哪儿找去?

    这样的房子现在看着旧了些,周围全是平房区,破烂了点。可是往后是拆一处少一处,金贵程度堪比京城大四合院。往后二十年,再想进这样的房子那都得买票!

    而且更重要的是,李宪大学时代曾经在这附近生活过整整四年。

    想到自己大学时代那些认识的人,没准还能在这儿见到,他就一阵开心。

    排出一些现在还是精子的那部分,余下的那些人……现在都还年轻吧?

    带着这种憧憬,李宪微微一笑,在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