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启黄金年代(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 >

第21章

重启黄金年代(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第21章

小说: 重启黄金年代(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十天之后,原本瓷砖厂里堆积如山的库存瓷砖,已经销售殆尽!

    “什么办法?快说说!”蔡文成激动的起了身,坐到了李宪的身边。

    你让我说我就说,我不要面子,不要钱的嘛?

    李宪嘿嘿一笑,将一根手指换成了两根:“这个点子,两万。”

    什么两万?

    蔡文成一下子没反应过来,但是随即一想就明白了——这小子,特么在要酬劳!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老弟,你还没说什么点子呢就开口要钱,万一你不灵水泥卖不出去,我还得倒搭钱?”

    蔡文成的这个反应,没有出乎李宪的预料。

    他不急不躁,将气理顺了,才道:“杨哥在这呢,让他作证。要是点子不灵,钱我退给你。但是我这点子其实很简单,只要一说出来你就明白了,所以我得见着钱才能告诉你。”

    就算是李宪这么说,蔡文成也不敢相信。

    厂子是局里的,不是他家的。两万块钱可不是小数目,得从厂子里走。现在自己已经是麻烦缠身,他可不想赔了夫人又折兵。

    一旁的杨宏山见两人僵持住了,谁也不信谁,笑道:“李老弟,老蔡不是差事儿的人。我给你做担保,如果办法可行,这两万块钱差不了你,咋样?”

    李宪看了看这个自己愿意充当支付宝的男人,摸着下巴,捉摸了一会儿,说道;

    “你得给我立字据……”

    ……

    在李宪的坚持下,字据马上就立好了。

    只不过最后蔡文成没让杨宏山按手印,而是在字据上签了自己的大名。

    签完字,他将字据往李宪的面前一拍,“现在能说了吧?”

    李宪仔仔细细的将上面的内容看了一遍,末了还是让杨宏山签了保。

    直到感觉没问题了,他才灿烂的一笑,指了指外面的电线杆:“前两天的东风的大火,是电线跑火引燃了电线杆才起来的。”

    “嗯,没错啊。”蔡文成一头雾水,这说着水泥呢,怎么又扯到电线杆上去了?

    李宪嘿嘿一笑,“现在林区整改,又是让家家户户挪柴禾垛,又是加强了监控措施的,可谁也没注意到这木质的电线杆,在夏天高温暴晒之后本身就是个易燃物,是个安全隐患。你说,要是把这东西换成水泥柱,是不是就没有东风林场起火的事儿了?

    水泥电线杆好做吧?

    就是低号水泥加钢筋,别说是你那425#,就算是325#水泥都成啊。如果整个林业局的电线杆更换,别说你那一百吨水泥,怕是再有十倍,都能消化的了吧?”

    他这话说完,蔡文成和杨宏山俱是一愣!

    半晌,被烟头烧了手的蔡文成才狠狠的一拍大腿。

    “哎呦我槽!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这两万块钱花的!”

    看着他痛心疾首的模样,李宪发出了猪一般的笑声。

第43章:狐假虎威() 
李宪的这个点子,说白了真没有什么。

    这个时代不是没有水泥的电线杆,事实上就在邦业县,一些高压变压器的安置都使用了钢筋混凝土电线杆。

    可是在林区人们的意识里,电线杆它就应该是木头的,已经习惯了。所以即便是东风林场因为电跑火引发了山火,也没有人将注意力放在那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电线杆上。

    这就是思维的死角。

    而对于已经习惯了电线杆子就该是水泥的李宪而言,这种死角并不存在。

    如果说他跟这个时代的人相比有什么优势,那么大致就是这种所知的信息更多样化,思维上更加开阔,也更加灵活的优势了。

    果真如同李宪所说的,这个点子说出来谁都能明白。

    蔡文成大呼可惜;这么简单的办法,在他看来如果是自己努力想想,也能想得到啊!

    他连连拍着大腿,说李宪这抖机灵不厚道。

    可是对李宪的思维已经有过见识的杨宏山,却笑呵呵指着他的鼻子,道:“老蔡,这话你说的可就不对了。当初李老弟去我那儿,说能把我那一仓库的瓷砖库存都清出去我也不信邪。你说,局里面现在没有什么建筑工程?各个林区之前对瓷砖的需求量也不大,对吧?

    一仓库的瓷砖,要是按照咱的预估,得卖到啥时候去?

    可是这小子愣是研究出了把瓷砖贴到外墙上做装饰。你说这主意它妙吗?看起来其实也没啥,可是让咱们自己想,你能想到?”

    听他这么一说,蔡文成仔细想了想,觉得也有道理。

    可是两万块钱他可不准备这么简简单单的给出去,他郁闷的点了根烟,对李宪道:“不行,我得把电线杆子这事儿落定了之后再给你钱。”

    李宪知道这是蔡文成嫌自己这钱赚的太俏了,一时间心里有道坎过不去。

    将心比心,如果换成自己被人这么玩儿了一道,自己肯定也堵得慌。

    其实以东风林场起火之后林业局的种种表现就知道了,现在即将进入防火期,有了东风这么一档子事儿,林业局未来几个月的工作重点肯定会以防火为首要。

    在这样的情况下,木质电线杆这个隐患和上面一说,再给出一个解决办法,成功率很高。

    这样的事情,蔡文成自己就可以搞定。

    不过为了让对方痛痛快快掏钱,他呵呵一笑,“没问题,今晚我写点儿东西,明儿送局里去。”

    ……

    回到干休所之后,李宪直接去了活动室旁边的阅读室。找了稿纸和钢笔,便伏案疾书起来。

    那是一封建议书;

    他先是从东风林长场的火灾出发,结合自己的园林规划知识,从园林建设角度,将目前各个林场中存在的那些隐患大致的指了出来。

    但这一部分,不是他要详细论述的。在这个时代,领导们喜欢看的是那些思想层面的东西。

    所以在第一段之后,他的笔锋一转,说起了林区各单位对防火工作的意识。而电线杆的问题,则成为了这个部分的主要论据。

    通过这个论据,他得出了“林区防火需防微杜渐,需要从细节做起,更需要每一个单位和每一个个人具备安全防火意识。”的结论。顺带着,将火灾后木质电线杆这个隐患明明可以用水泥电线杆替代,但各林区大整改后,仍然没有消除,没有人注意到这个隐患提了一下。

    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他则是大力拍马,歌颂了东风林场火灾之中局领导的有力指挥和各单位积极奋战云云,然后用类似“责任重于泰山”这类格言似得文字着重点题结束。

    虽然有意控制字数,但是这一篇既有专业理论,又涉及到工作思想层面,又带着解决措施的文章写下来,仍然洋洋洒洒两千多字。

    四百字的稿纸,足足用了六张半。

    将草稿重新审视一遍,将字句修整好。李宪正准备重新誊抄一遍的时候,阅读室的门被人推开了。

    王林和带着花镜,披着件大布衫,手里拿着本杂志走了进来。

    看到李宪,他很意外,“你在这干啥?”

    李宪呵呵一笑:“学习啊!虽然我已经结业,可是伟人说得好,一天不学习……”

    “别扯犊子。”

    自从来到了干休所,王林和就没见过他摸过书。所以学习这类的鬼话,他是不信的。

    将手里的一份杂志放在了书架上,王林和便发现了李宪面前的那份手稿。

    他狐疑的拿起,本打算瞄两眼。可是看着看着就陷了进去,脸上的表情也是越来越凝重。

    反反复复的看了好几遍,他才长叹了口气,将那份手稿放回到了桌子上。

    “难得啊。”王林和摇了摇头,“整个一个林业局几百个干部,还不如一个刚毕业的林技校学生有心。”

    听到这个评价,李宪嘿嘿一笑:“咋样,文章是不是写的还不错?”

    王林和狠狠的瞪了他一眼,“视角很敏锐,想反映的问题很突出,就是马屁气太重!东风林场的火灾谁心里没数?说什么领导有力指挥,各单位努力奋战。火灾起了两个小时,才上报到林业局里。近四个小时之后消防单位才到达现场。哼!要不是老天爷给脸,下了场连夜的大雨,怕是现在整个林业局都烧没了!”

    说着,老爷子随手在桌子上拿了根铅笔,将草稿上那些马屁话全部勾掉——整篇文章立刻就缩水了三分之一。

    然后他才拿起了一个信封,在上面先写上了李宪的名字,然后在后面又加了一个“王林和,附”,交给了过来。

    “抄一遍,明天就送到局里去。别走收发室,你拿着这信封直接去找徐朝阳。”

    老爷子嘴里的徐朝阳,就是现任林业局的局长。回来这么多天,在干休所里面也呆了有十多天的功夫,通过这群老干部的嘴,李宪可是听说了不少局里面的事情。

    他知道徐朝阳是王林和战友的遗腹子,这么多年几乎是老爷子拉扯起来的。虽然没有认干爹之类的,可也是视如己出。

    所以王林和虽然已经退下来了,在局里的地位也是杠杠的。

    李宪看得出来,老爷子对电线杆这事儿可是真上心了。

    待王林和又唠叨了一会儿出了阅读室之后,他嘿嘿一笑,拿了块橡皮将信封上的李宪,和王林和署名后面的那个“附”字,给擦掉了。

    次日,一大早。

    李宪就将信送到了林业局的收发室让其帮着转达给徐局长。

    收发室的那名妇女原本都没想打理李宪,可是看到信封上那熟悉的署名,她立刻陪着笑,告诉李宪立刻传达。

    然后,就拿着信蹬蹬蹬跑上了楼。

    看着妇女圆圆的背影,李宪拍了拍手,觉得两万块钱已经进了自己的腰包。

第44章:踏实了() 
接到李宪的那封建议信的时候,徐朝阳正在开会。而会议的内容之中,除了组织人员准备学习中央最新的指示精神之外,和林业局密切相关的事情,就是林区防火问题。

    看到了王林和的署名,他当即拆开了信封,将新的内容看罢之后,徐朝阳面色沉重的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他将手里那几张稿纸对台下扬了扬;

    “同志们,这是刚才老局长给我送来的一封建议书。里面反映了一些问题,其中的一项,说的就是我们局里的一个火灾隐患。

    同志们,几天前我们才刚刚开完全面普查林区安全隐患,杜绝一切火灾危险源的大会。这几天来,各个林场,储木场也都交上了答卷。其中一些同志,甚至跟我拍着胸脯说这一回肯定没问题了。

    可是你们看看,你们睁开眼睛好好看看!这一次火灾的始作俑者,木质电线杆的问题,还是一个已经将退了休,在干休所里养老的老同志提出来的!我这个后辈……脸红啊!”

    面对徐朝阳大力的拍着桌子,底下的一群领导一个个成了鹌鹑……

    ……

    在将信送到了局部之后,李宪便直接骑着摩托车去了水泥厂。

    蔡文成此时刚刚结束了生产会议,见到李宪前来,他有点儿别扭。现在这位厂长看着李宪,总像是看着一个债主似的……

    笑呵呵的跟蔡文成问了好,李宪便将自己已经给局里上书,反映了木质电线杆问题的事情和蔡文成说了一遍。为了怕夜长梦多,中间生出别的什么事情,他建议蔡文成现在就去一趟局里,将水泥厂打算自行生产钢筋混凝土电线杆产品的事情报备一下。

    蔡文成一琢磨,感觉他说的倒也有道理。

    局里是否会进行电线杆更换,如果更换,会不会将这个任务交给水泥厂,可是关系着厂仓库里百多吨的水泥能不能消化。更进一步,如果真的接下了这个活儿,那么水泥厂未来一两年怕是都不缺生产任务,厂里不缺活,自己这厂长也势必受益。

    可是他正想着按照李宪的指点,马上去局里报备的时候,一通电话就率先打了过来——正是局里打来的。

    电话中,商业局局长令其马上前往局部开会,研究以水泥厂目前的产能和设备,能否满足林业局及林区更换电线杆的需求问题。

    在电话接通,听着自己的上司说着电线杆的事情之时,蔡文成的眼睛就瞪圆了。他诧异的盯着没事儿人一样的李宪,心中已经是翻江倒海。

    直到放下电话,他还没有平静下来。

    “李老弟……”看着端着大茶缸子吸溜着花茶的李宪,蔡文成的语气相比之前柔和多了:“你……局里面有人?”

    蔡文成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李宪是哪个领导的子弟。

    不然昨天这小子刚想指着这电线杆赚自己钱,今天局里的命令就下来了,这说不过去啊!

    李宪摇了摇头。

    可是想到自己现在和一群老干部住邻居,若说没有关系,也不怎么客观。所以他又点了点头。

    这么一来,蔡文成可就拿不准了。

    他没深接触过李宪,之前李宪的那些事迹也都是通过杨宏山知道的。对于自己老兄弟把这人传的神乎其神,他本身就不信。

    这年头,没点儿手段背景,光有脑子就能赚钱?

    谁信呐!

    现在,李宪的神秘和局里的反应,让他心里澄明了;自己的判断果然是对的。这小子肯定是已经知道了局里要更换电线杆,然后恰好得知了自己水泥积压的事情,借机圈钱。

    原本,他对于李宪那两万块钱酬劳还有点儿想法。可就想明白了这一点,他可不敢再动心思了。

    “老弟,我现在得马上去局里开会。中午林兴饭店,哥哥我安排你!一定去,一定去啊!”

    蔡文成嘱咐两声,然后便穿上衣服跑了出去。在临出厂办公区的时候,他特地拐到了会计那里。

    ……

    中午,李宪如约到了林兴饭店时,就见到了满面春光的蔡文成和杨宏山等在了门口。

    见他来了,蔡文成极热络拉着他上了楼。刚进包间,就将一个搬砖厚的大信封拍在了桌子上。

    “这回多亏了李老弟,这钱你收着!”见李宪脸上带了喜意,蔡文成又低声嘱咐:“可别往外说,这钱走的可是厂里的小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