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启黄金年代(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 >

第104章

重启黄金年代(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第104章

小说: 重启黄金年代(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门失传了的绝技在邦业重现。”

    听着李宪睁着眼睛说瞎话,一群人更不理解了。

    看到众人茫然的样子,李宪叹了口气:“来吧,动起来。雀翎黑陶再多做出来一批,每个人月工资涨一百。要是想后半辈子吃香喝辣,就照我说的做。”

    这句话实在,在场所有人都听懂了。

    看着协会里瞬间就忙成一片,李宪摸了摸下巴。

    “不行,看样子得追加对黑陶的投资!”

    想了想,他直接打电话给了刘伟汉。

    “刘县长,有桩大买卖,你得让宣传部配合一下!”

    ……

    几天功夫,邦业黑陶协会经过十几年的艰苦钻研,复刻出了失传已久的雀翎黑陶技艺的消息便不胫而走。虽然在现阶段,黑陶这个物件还没怎么受待见,可是对于专业内人士,这个消息可是足够震撼。

    对于任何一门传承,继往开来和补漏拾遗都是一件大事情。

    在邦业县委宣传部的联络下,省博物馆很快得知了雀翎黑陶在邦业重现于世的消息。

    对于黑陶,省博物馆不陌生,馆内之前就有大量的文物黑陶收藏。

    可是听说是雀翎黑陶之时,馆里负责接待的专家还以为是在邦业发掘出来了什么遗址。当前来联络的宣传部人员再三强调是县下属黑陶协会将失传的雀翎黑陶复刻了出来之后,整个博物馆的陶瓷专家们都震惊了。

    在黑陶所有的品类之中,雀翎黑陶肯定不是公认最稀有的——最稀有的黑陶品种是黑陶鼻祖灰陶。但是在黑陶的所有品类之中,雀翎黑陶是最独特的一种,这一点毫无质疑。

    为啥?

    存世量太少了!

    这种独特的黑陶,只有在明朝时期有过记载,在一些明代墓葬之中出土的,却是少之又少,而且大多残破,很少能看到完整的雀翎陶。

    所以,得知了一群手艺人用十几年的时间将这门绝学复刻出来,博物馆相当重视,立刻派出了专家前往邦业考察。

    一下子,之前坐落在大宅身后丝毫不起眼的邦业黑陶协会热闹了起来。

    不过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也就是李宪,却直接一推六二五,将所有的风头都交给了县委宣传部和黑陶协会会长杨淑珍。

    他自己,反倒是在自家的大宅子里,做起了别的勾当。

    “喂、你干嘛不跟我说话?”

    这两天杨淑珍忙,协会又要供学员们吃饭,又要接待来自省里的专家,李宪的宅子被县委宣传部借去了一小半,连带着厨房。

    而老朱家的两个闺女,也自然被安排到了宅子里帮着给协会做饭。

    看着这几天恨不得把自己扒皮吃肉的朱静,李宪就想笑。

    小丫头有意思,真有意思,脾气也是真犟。

    被他坑了一把之后,整整五天的时间,任他怎么上前搭讪,就是以怒目回敬。

    “喂喂、”拿了把瓜子儿,站在门口笑嘻嘻的看着朱静鼓着脸洗菜,李宪扔了一小把过去,“跟你说话呐。”

    被骚扰了n回,朱静终于受不了了,直接捡起了地上的一堆菜叶儿扔了过来回敬:“小姑奶奶不跟嘴欠的人说话!”

    抹掉脸上的烂菜叶,李宪笑的更开心了。确认过那熟悉的眼神,他觉得自己没坑错人。

    “杨婶儿!杨婶儿你看看你们家老三!”

    在朱静的惊恐的眼神之中,李宪将脸伸出了厨房,嚷嚷开了。

    大腿里子还一片青的朱静急了,立刻放下手里的菜,走上了前去,站在了李宪的面前。

    居下临高倒没输了阵势,咬牙切齿的低声质问:“你到底想干啥呀!?我记得我也没惹你吧!”

    姑娘,你现在倒是没惹我。

    李宪嘿嘿一笑,想说点儿什么,但是又觉得说出来自己跟精神病似得。千言万语,到最后只能变成了一句话,“没啥事儿,就是我有个弟弟,哪天介绍给你认识啊?”

    一听这,朱静一张小嘴张大了:“干啥?”

    “不干啥,就是看你这丫头不错,感觉给我当弟妹挺好的。”李宪说的可是大实话。

    没成想,朱静的眼睛拉长了,讲这话当成了一种调戏。带着无限的鄙视,瞪了李宪一眼:“呸!谁要是摊上你这么个欠儿登叔子,那是上辈子做了多大的损?再说,瞧你这样,你那弟弟也肯定好不到哪儿去!”

    看着朱静真真儿的恨死了自己,李宪哭笑不得。

    之前的见面礼,看来送的有点儿大啊……

    正在他为此苦恼的时候,宅子里,一行人走了进来。

    “请问邦业黑陶协会在这吗?”

    李宪伸脖子一瞅,愣了。

    这一行人和这两天登门的专家学者可不太一样,看起来像是买卖人。一行人俱是风尘仆仆,看样子像是从外地赶过来的。

    为首那人,李宪看着似乎有些熟悉…可一时间实在想不起来。

    他赶紧迎了上去,将负责接待的郑唯实拉到一旁,对为首那人伸出了手,“你好,有什么事儿么?”

    看到李宪,那人握手之后从怀里掏出了一张名片双手递了过来、

    “你好,我是佳德拍卖行的总经理,陈冬升。还未请教您……”

    听到这名字,李宪穆地瞪大了眼睛。

    哎呦喂、

    就说今天怎么起床的时候喜鹊喳喳叫?

    来了大佬啊!

第194章:那就来个专场吧(第一更求月票!)() 
眼前的陈冬升三十多岁模样,说话时候像个商人,但是身上还有一种学者的书卷气。和李宪后来所知道的那个大佬,还有不小的差距。

    李宪虽然没见过这位,但是这位的名头还是听到过的。

    只是印象之中,他记得这位是做保险的啊?现在怎么搞起了拍卖行呢?

    不过不管现在做啥,这样的行业大佬李宪得重视。客气的接过名片后将人引进了宅子。

    陈冬升一行四人在大宅的堂屋坐定,便下意识的将堂屋打量了一番。李宪注意到,当看到那一屋子的老家具时,目漏精光。

    这时,苏娅端着茶送了进来。对苏娅谢过之后,陈冬升接过了茶碗,没喝,放到了一旁。

    李宪呵呵一笑,“陈先生哪里人?”

    “哦,湖北天门。”陈冬升很客气。

    李宪点了点头,赞道:“楚竟陵邑,津门之畔,好地方啊。”

    客套的赞了人家的老家,他呵呵一笑:“陈先生,东北这儿规矩小,我们请人喝茶就是真请喝茶。所以先说好了,天儿太热,我一会儿要是端起茶来喝一口,可没有要送客的意思。可别我喝完了茶一低头,你们人没影儿了。”

    陈冬升一行几人虽然身上西装革履,看起来比李宪大裤衩白背心精神多了,但是现在外面天气已经二十五六度,大老远乘车邦业这么个穷乡僻壤,几经辗转之下衬衫领子都汗透了,看着苏娅端上来的茶水早就吞口水。只是出于礼节,才没敢动。现在听到李宪这番实在话,也就不客气,笑呵呵端起茶碗咕咚咕咚灌了下去。

    喝完了茶,陈冬升笑着将堂屋打量了一番,李宪注意到,这个家伙的目光始终没离开自己的那些老家具。

    他端起了茶碗,“陈先生对老家具感兴趣?”

    “哦!”陈冬升马上收回了目光,笑道:“没有没有,就是现在做了拍卖,习惯性的看到老物件就多看几眼。李先生,你这家具……怕不都是红木的吧?”

    噗!

    李宪一口茶水没咽下去,喷的像个鲸鱼。

    你家具才是红木!你全家都是红木!

    老子这是紫檀木和黄花梨啊!

    就您这眼力做拍卖行?

    怪不得以后改行保险!

    一看这状态,陈冬升就知道自己说错话了,“李先生您没事儿吧?”

    李宪一面咳嗽一面摆了摆手示意自己没事,再抬起头来,看着陈冬升有点儿憋不住乐:“陈先生不懂古董?”

    一说这,陈冬升脸红了。他叹了口气,道:“说来惭愧李先生……别看我是做拍卖的,但是对这个古董,还真不怎么懂。”

    听到这儿,李宪来了兴趣。也不问对方什么来意,也不问人什么时候走,直接打听起陈冬升怎么想到做拍卖行了。

    心里面有所求,得知李宪虽然不是黑陶协会的会长,但是协会是他资助,能说得上话,陈冬升也就主动攀谈了起来;“之前我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下属的《管理世界》杂志做副主编,那时候杂志想办个企业大型评价,选出中华五百个最优秀的企业。因为是负责这件事,能最直观的接触这些企业的资料,我就顺便将咱们中华的五百强和世界五百强做了一个对比,这一看……”

    陈冬升有点羞涩的笑了。

    李宪探了探身子,用目光询问下文。

    “世界500强里,美国占第一位,有140家企业,日本有110家,英、法、德各有56、57、58家。这就四百二十多家了。不提中华有多少,通过这些数据,我觉得一个国家的经济强弱和本国跨国公司的多少直接成正比。我们现在总说我们要做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我觉得最优秀的民族也是跟跨国公司多少成正相关的,连家跨国公司都没有怎么能叫最优秀的民族?”

    一听这话,李宪拍了拍巴掌。

    “这话说的对头!”

    他觉得这个理念戳中了自己的点。

    他将差点儿没被自己掀翻的茶碗往旁边儿一推,点头道:“其实纵观西方近现代300年的历史,就是财富创造的历史。”

    “李先生这话说的太对了!”陈冬升兴致勃勃道:“按照你的思路来说,财富创造的历史实际上是一个个企业创新的历史,企业创新的灵魂是企业家。”

    “可是你看,咱们过去中华只知道有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不知道有伟大的企业家。现在这个环境,只有再加上伟大的企业家,才是一个完整、成熟的社会的标志。

    打那个时候起,我就想做点儿什么。后来我和几个同学就研究干什么,我一想,咱中华五千年文明走下来,竟然没有一个像索斯比,佳士得那样的拍卖行,国内在拍卖这方面更是一片空白,所以……

    哈哈、说来惭愧,对古董我真是一窍不通,刚才要是说错了什么,李先生千万不要见怪。”

    明白了前因后果,李宪笑着晃了晃脑袋。这才转而问起了陈冬升的来意。

    一问才知,原来这个佳德拍卖行自打去年年初就已经开始运作了,但是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才刚刚开始,打着拍卖文物的的旗号很敏感,而且文物局那边也不给批手续。足足用了九个月的时间,陈冬升才把佳德开成。

    而现在已经是六月份了,成立整整三个月,佳德竟然连一场拍卖会都没办下来。

    陈冬升辞职下海时候靠着以前的人脉找了十来个股东,筹集了两千来万。虽然现在手上不缺钱,可是这么长时间一单生意都没做成,他心里着急。

    实在没办法,想着文物不让拍,那就先拍点儿现代艺术品,总之不管怎么说先把张开了再说。

    也是赶巧。

    前两天在冰城出差的时候,正巧见到了邦业这边复刻出了失传黑陶的事情,他想着将这事儿作为一个突破点,过来看看。

    一听是这来意,李宪深深的点了点头。

    大佬刚起步,得支持!

    他略一琢磨,心中便立刻有了方案。

    当即,便让苏妈做饭,然后带着陈冬升一行人去了协会。

    这两天,徐茂和已经帮着李宪雇佣了一些冰城美院的高材生过来,这些人虽然不会制陶,但是在外形设计上面作用是极大的。

    按照李宪的想法,是想将黑陶分为两种,一种是传承。将黑陶古拙简单的风格和工艺流传下去,作为文化标签来撑场子。另一种是振兴,也就是给古老的黑陶赋予商业价值,将其作为邦业高档白酒的重要配套。来提升品牌的文化底蕴和档次形象。

    两手抓两手硬。

    这两天,在协会受到社会一定关注的情况下,已经有了一些成果。美院的设计师和杨淑珍等老工匠,已经做出了几批成品出来,既有传统造型也有现代设计造型。

    成品陈列在协会意见平房的架子上,虽然环境不咋地,但是东西却实实在在的美轮美奂。

    特别是经过美院设计师之手设计,做出来的那些现代造型的雀翎黑陶,更是漂亮的让人挪不开眼珠。

    陈冬升逢人一打眼儿,就相中了。

    从协会里出来,陈冬升便邀请李宪筹备一些陶品,参加拍卖。

    没想到李宪更加直接,“那还筹备啥呀?陈先生,既然咱俩相识,就算有缘。这么样吧,既然你现在急着想办一场拍卖,那就替我办个专场,咋样?”

第195章:这可是钱呐(第二更求月票!)() 
这时节办拍卖公司难度不是一般的大,佳德拍卖行现在的情况也非常尴尬。一个连古董都不敢经手的公司,算得上什么拍卖公司?

    就不说古董,现在中华宪法里面,就连拍卖法都没有颁布,所以陈冬升现在整个人都是懵的,完全不清楚自己以后的出路在哪里。

    现在陈冬升做梦都想开个张,没成想自己无意中的一次考察,竟然很真就走了大运,一行人兴致颇高。

    按照李宪的想法,想借着佳德拍卖行整一个大型的黑陶专场。但是想了想,又觉得这样不妥;黑陶虽然是雅物,但是毕竟不是古董字画,在吸引力方面可能要差一些。

    思量再三,他便趁着中午安排陈冬升一行人吃饭的功夫,想了个主意——将宅子里的古董家具拿出一部分,做一个中华传统家居拍卖展。

    听到这个主意,陈冬升大喜:“李先生,这些古董家具你想出手?”

    李宪嘴一撇,心说寻思啥呢?这些物件现在看着视听值钱,不过值钱的时候在后头呢!

    别说是没有像出手的想法,就算是有,那也得是等到十几年之后啊。

    见李宪给了否定答案,陈冬升不禁失望,也隐隐有些担心,“那可不好办,我们研究索斯比的时候看到过这一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