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龙飞凤舞之穿越到宋朝 >

第341章

龙飞凤舞之穿越到宋朝-第341章

小说: 龙飞凤舞之穿越到宋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洞到吕蒙病逝,足有三个多月,孙权也通过这个小洞偷窥了三个多月。吕蒙病逝后,每当有东吴的大将生病或者负伤,包括陆逊、周泰、丁奉等人,孙权都会接到这里诊治,自己也通过这个小洞观察病情。后人就把这面墙叫做窥视墙。有人不知道孙权挖这个洞的缘由,就问孙权:既然主公那么关心他们,为何不亲自去看望?至少也让他们知道主公在牵挂他们,这样他们才会更加为主公卖命。孙权回答:我关心他们并不是为了让他们知道。如果因关心而增加了他们的负担,那反而不好了。礼贤下士对于任何一位封建君主来说,能真正做到礼贤下士并不容易。但是孙权做到了,尤其是在他初掌江东政权时,他的谦逊有礼的风范,帮助他迅速稳定了江东局势。当时孙权年仅18岁,不少江东旧部恐其太过年轻,终难成大业,有的持观望态度,有的甚至另投他人。此时的孙权依仗张昭、周瑜等人的全力铺佐,同时广揽人才,招贤纳士,不论是江东本土的才俊,还是北方来投的士大夫,只要前来投靠,孙权一概热情接待,一旦发现其确有真才实学,则不吝委以重任。史载孙权第一次与鲁肃相见,便与鲁肃合榻对饮,相谈甚欢。特别是当孙权听到鲁肃坦言: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只有保守江东,以观天下之衅也。孙权当即握住鲁肃的双手,大有相见恨晚之意。这完全就是一种朋友之间的畅谈,哪里看得出是君臣对策?正是因为孙权的这种平和的态度,使鲁肃终其一生甘心为孙权所用。而孙权也以其用人重才的大度,不仅使那些首鼠两端的文官武将安下心来,且很快就招揽了鲁肃、诸葛瑾等一批有才有谋之士,使江东局面为之一新。能够正确识别手下人才的长处与短处,并为其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这是每一位成功的领导者所必备的素质。在这一点上,孙权毫不逊色于任何一位有建树的封建帝王。东汉末年,是个群雄争霸的乱局,各种割据势力相互之间战争不断,如何选拔一位智勇双全的统帅,这对孙权来说十分重要。孙权知道,自己的弱项恰恰就是亲临战阵,选一个合适的人代替自己临阵指挥,这是最合理的选择。所幸孙权做到了,从周瑜、鲁肃,再到吕蒙、陆逊,东吴统帅级别的几位将军都是名冠古今的军事家、谋略家,东吴方面因之取得了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奇袭荆州等一系列关键战役的胜利,使江东方面最终得以三分天下取其一。诚然,在任命主帅之前,孙权也曾反复权衡,然而一旦决定,则会对其给予绝对的信任,这充分体现在对主帅继任者的选拔上。孙权均能够充分听取在任主帅的意见,像周瑜荐鲁肃、鲁肃荐吕蒙、吕蒙再荐陆逊,孙权毫无例外,都接受了,事实证明,孙权的决定是正确的。还有一方面也能充分体现孙权的知人善任。据三国志记载,孙权曾先后委派赵咨、沈珩、冯熙出使魏国,三人均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尤其是冯熙,为不辱使命,不屈从于魏国的利诱,最后竟在魏国境内引刃自尽,这在敌对的魏国引起了很大反响,树立了吴国的威信,也让人看到了孙权的知人善任。

    古人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他身上也有所体现。诸葛瑾,字子瑜,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亲哥哥。诸葛瑾在江东受到孙权的重用,初为长史,后为南郡太守,最后竟拜为大将军,领豫州牧。这当然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便私下中伤诸葛瑾明保孙权,暗通刘备,为其弟诸葛亮所用。对此,孙权付之一笑,言道:子瑜和我共事多年,恩如骨肉,彼此了解得十分透彻,对于他的为人,我是知道的,不合道义的事不做,不合道义的话不说。为了让众人相信,孙权还特意以当初诸葛亮来东吴时,自己曾授意诸葛瑾劝诸葛亮留下来一事加以说明。当时诸葛瑾就回绝了孙权,诸葛瑾说:“我的弟弟诸葛亮已然投靠了刘备,应该效忠刘备。我在你手下做事,应该效忠于你,这种归属决定了君臣之分,从道义上说,都不能三心二意,我兄弟不会留在东吴,如同我不会到蜀汉去是同一个道理。能够说出这些话的人,足以显示其高贵的品格,他又怎么会背叛于我呢?孙权以这样的话做结束。事后,为了堵住众人的嘴,更为了显示对诸葛瑾的信任,孙权曾数次派诸葛瑾出使蜀国,而诸葛瑾也均出色地完成了使命,每次到蜀汉,只是在公众场合和弟弟见面,私下场合,兄弟俩从未会面过,诸葛瑾以他的忠诚,回报了孙权的信任。从谏如流

    历史上任何一位有作为的封建帝王,能够从谏如流也是其必不可少的品格,否则,尽管手下人才济济,又有什么用呢?像袁绍,其手下也曾谋臣、战将如云,可由于自己的刚愎自用,最终为曹操所败。张昭,是东吴孙策、孙权的两朝重臣,可在赤壁之战前夕,其坚持错误的投降主张,几乎断送了江东基业,这让孙权大失所望。可就是对待这样一个人,孙权照样能够做到从谏如流,这就很不简单。一次,孙权带领文武百官登临钓台,开怀畅饮。孙权因一时高兴,竟酩酊大醉,众大臣见主子高兴,一时也忘乎所以,失礼处甚多。张昭见状,有心规劝孙权,可当着众大臣的面,又怕孙权不好下台。正这时,孙权竟让随臣用水洒在群臣身上,使得众人一个个都变成了落汤鸡,样子十分狼狈,而孙权却哈哈大笑。张昭见此,当即便气呼呼地走出了宴会大厅。孙权见了,吃了一惊,醉意便醒了几分,孙权派人唤来张昭,悄声对张昭说道:今日宴饮,我不过是为了让大家高兴罢了,你为什么要发怒呢?”而张昭则回应道:“昔日商纣王把酒糟堆成山,在池子里灌满了酒,通宵达旦地宴饮,当时也是以为很快乐,而不认为是坏事啊!”孙权听了之后,默默无言,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色,随后便命人撤去了酒宴。自此后,类似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

    而且孙权还宽以待人,他深深明白这一点,故而他能自始至终地善待张昭就是一例。还有一次,孙权与陆逊谈及鲁肃等人所长,曾语重心长地说道:鲁肃是因为周公瑾的举荐才来到孤身边,孤与之喝酒交谈,谈及霸主之业,孤心甚欢,此为一快。后来曹操引兵南下,号称数十万之众,孤曾问及众将,均无有良策,而张昭却劝孤修书请降,当时唯有鲁子敬坚称不可,劝孤急招周公瑾来,委以重任,方有后来的赤壁大捷,此为二快也。虽然后来鲁子敬劝孤将荆州借与刘备,此是鲁子敬的一大败笔,但是不足以抵前两项快事也。周公曾不求全责备于一人,所以孤当忘却鲁子敬的短处而贵其所长,常将子敬比汉光武时期的大将邓禹。所以孙权真是一位不可多得,力挽狂澜的全才呀。”

    我们正要继续窃窃私语,那位夫人已经一曲谈完,她才猛的见到孙权到来,恭恭敬敬,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弯腰行礼后,孙权有些欢喜,有些温怒的说:“夫人,这么危险的战场,你怎么过这里来了呢?家里情况怎么样,都还好吧?“她抬起头来温柔无比的看着孙权道:“姐姐们都在家里,家里井然有序,一切都好,无需挂念,孩子们都还好,我就是许多日不见夫君了,想念的紧,日日思君不见君,所以,所以,我就自作主张的过来了。”他们又喋喋不休,絮絮叨叨了一会儿家长里短的事情,这也难怪,小别胜新婚,自然情话绵绵,难分难舍。看来这回草船借箭粉墨登场的男主角分不是三国演义大势渲染的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而是眼前这位异于常人的孙权呀。

第三百二十七节草船借箭(3)() 
    孙权大哥把他那位依依不舍得离开的夫人送下大船之后,果断下令开船,我们便晃晃悠悠的在开阔的长江上航行起来,我们一个个戴着厚重的沉甸甸的盔甲,无可奈何的和其他士兵一起,端端正正的站在甲板上,感觉特别不自在,不过这边风景倒是独好,凭栏望去,江面开阔,滚滚东流,江风浩荡,江枫渔火,无限风光在长江。而我们的后面还紧紧的跟着有十来条大船,上面隐隐约约也可以看见密密麻麻的士兵,我们乘人不备的时候,赶紧用望远镜望了一下,发现与我们这艘船一样,那些士兵大多数也是用稻草编织的,空余的地方也有青色帷幕,看来,所有船的布置都是一模一样的,而我们所在的船这是领航的先头船。

    我们正襟危站着,只听我们旁边的两个士兵在旁边窃窃私语,嘀嘀咕咕道“主公说这次我们的箭虽然不够了,要去借一借,可是我们就这些艘空船,到底怎么个借法呀到哪里去借呀,人家会不会借给咱们吗而且现在到处都军备紧张,这些箭也耗时耗力,别人会轻易借给我们吗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呀“另外一个人自信满满的说“主公说到时候一定会满载而归的,既然主公都这么说了,那就一定没有错的,我们主公是何许人也他聪慧过人,果敢决断,他一定会说到做到的,你们就放下心来吧,只管按他的安排行事。”看来这位孙权大哥深谋远虑,他怕走漏消息,所以这次的军事行动都处于绝对保密的状态,所以这些士兵们也是蒙在鼓里,云里雾里的一片,只知道借箭,但不知道究竟怎么借。小飞也窃窃私语的对我说“不过这孙权口气还真大,不知道他这次是否能够空手套白狼呢毕竟这可不是罗贯中先生天马行空,随心所欲写的三国演义里面的草船借箭,也不知道此行顺利不“我微微一笑的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待会不是自见分晓。“

    我们大的船继续在月黑风高的夜晚在宽阔浩荡的江面上徐徐航行着,我们的心情也很激动,很期待,这可是见证辉煌历史的好时刻,我不由自主的看了下时间,正好午夜时分,这个时间段选得恰到好处,江面开始起了奶白色的水雾,雾气氤氲,迷迷蒙蒙,浩浩荡荡的江面雾气霏霏,大雾漫江,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清楚。那孙权果断的一声令下,他下令用长索将二十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前进发。不一会儿,船队便到了很开阔的地方,对岸有些灯火,细细一看,原来正是北岸的曹操的大营,士兵们才恍然大悟,如梦方醒的才醒悟过来原来他们此行的目的是接近曹操的水寨。这时,孙权从容不迫的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旁边的孙权的士兵个个都大惊失色,他们这次知道这里居然是在气势汹汹,人多势众,野心勃勃的曹军寨前,感觉他们的主公好生胆大,居然跑到这里来借箭了,这可是危在旦夕呀,他们生怕怕万一曹操人多势众,有备而来,活捉他们就不好了。有的士兵甚至直言不讳的把这种疑惑告诉了他们的主公。

    孙权听后,坦然地告诉那些士兵说道“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的夜里,他们一定看不清楚我们,而且我深深的知道曹操这人虽然是枭雄,但是他有一个特点便是一向多疑,大家有没有听说,当属误杀吕伯奢案曹操被人追杀,情况很危险。他的一个朋友陈宫救了他的性命,并帮助他一起逃走。眼看天要黑了,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们正好碰上一座田庄,原来这正是曹操父亲的结拜兄弟吕伯奢的家。主人很热情地招待了他们,见过礼之后,就把两位客人隐蔽起来了。晚上,曹操突然听到房后有人说最好把它绑起来杀掉,曹操吓了一跳,以为是他的仇人追上来了,于是带着剑冲出屋子,准备与对手决一死战。到了房后,看到几个人在黑暗中忙碌,曹操不问三七二十一上去就把几个人杀光了。陈宫气喘吁吁地跑过来,看到现场之后,失声痛哭,原来,被杀的是吕伯奢的家丁。为了招待客人,他们把家里的猪杀了,而曹操疑神疑鬼,草木皆兵,错把好人当坏人了。这下祸就闯大了,一不做二不休,曹操索性把吕伯奢的家人也都杀了,然后和陈宫连夜逃跑,正好路上又遇到了吕伯奢,好心的主人亲自出去给客人打酒去了。曹操惊恐之下,就把吕伯奢也杀掉了。陈宫责难曹操不该如此,曹操回答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陈宫无话可说。然后就是杀杨修曹操手下有一个谋士叫杨修,特别聪明,又喜欢展露才学,多次引起曹操的不快,有一次,曹操让工匠们盖一个花园,修好之后,曹操来视察,在大门上写一个“活”字,随后扬长而去,工匠们不知道什么意思,杨修告诉他们,丞相的意思是觉得们太“阔”了,于是工匠们又把门改小了,这次曹操比较满意,但听说是杨修的主意,心里不是滋味。还有一次,有人送给曹操一盒酥,曹操在盒盖上写了一合酥,就把东西放在桌子上出去了。杨修看到后,竟然把酥分给众人吃了。曹操知道很生气,质问杨修。杨修说丞相不是在盒盖上写着一人一口酥么曹操听了无话可说,但却更加嫉恨杨修了。后来,曹操一次攻打刘备,受到抵抗,久攻不下,心里很难过。厨师给他端来一碗鸡汤,他看见其中有一块鸡肋,正好,这时部下来询问当天的口令,他就顺口答出鸡肋,鸡肋。消息传到杨修耳朵里,他就对人说,鸡肋这个东西吃起来没多少肉,扔掉了又很可惜,丞相看来快要退兵了。本来将士们也不想这样无休止的打下去,杨修这样一说,他们都高兴地准备回家呢。曹操听说后,认为杨修动摇军心,就乘机把他给杀了,可是不久之后,曹操果然就撤兵了。

    赤壁之战斩水军蔡瑁,张允,刘表亡后,参与欲使刘琮成为继承者之蔡瑁一派计划。于决定向曹操投降后,与蔡瑁共同成为投降使者,二人皆奉曹操之命指挥水军。虽于赤壁之战初期战败于吴国水军,但受饶恕,更加强化水军之实力。警觉敌方日渐强大的周瑜,故意散播同蔡瑁、张允二人与吴国通敌的伪报,致使二人遭盛怒之下的曹操斩首。

    崔琰,一位非常值得爱戴的名士,事实上也曾得到曹操的敬重。当年曹操初得冀州,将崔琰救出袁绍大牢时,曹操兴致勃勃地对崔琰说昨天我查阅了一下户籍,发现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