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龙飞凤舞之穿越到宋朝 >

第321章

龙飞凤舞之穿越到宋朝-第321章

小说: 龙飞凤舞之穿越到宋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绒的丝丝缕缕的白毛,这,这能吃吗,怎么看他们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真是让人觉得有些奇怪呀。刚刚我看在街头走街串巷的货郎,也是一头挑干柴,一头挑着这个起毛的豆腐,浇上香油,淋上辣椒糊,就着油锅边吃边聊。”

    店老板微微一笑的说:“客官,这你们可就不知道了吧,这可是我们这里有名的徽州毛豆腐,也叫霉豆腐,徽州地区传统名菜,我们徽州毛豆腐因表面长有一层寸把长的白色绒毛而得名,这种毛是经发酵霉制而成,故又称霉豆腐。豆腐在发酵过程中,进行了奇怪的反应,味道较一般豆腐鲜美。主要做法是将豆腐切成块状,进行发酵的过程,使之长出寸许白毛,然后用油煎成两面略焦,再红烧。既鲜美可口,又独具风味。久居外地的徽州人,一说到毛豆腐,就会激起浓浓的思乡之情。毛豆腐用料和制作十分考究。它选用粒粒珠矶、色澄如玉的优质黄豆制成豆腐;制成的豆腐要求色清如雪,刀切似玉,坠地不溢,而豆腐制好后,要趁鲜按长12厘米、宽6厘米、厚3厘米的标准切成小块,置于阴凉干燥处让其发酵。毛豆腐根据绒毛的长短、颜色可分为虎皮毛、鼠毛、兔毛、棉花毛等四种。传统的烹饪方法是将毛豆腐放入平底锅煎至两面发黄,再加入调味品烧烩,香气溢出后涂上一层辣酱。常见的有红烧毛豆腐、油炸毛豆腐、火焙毛豆腐、清蒸毛豆腐等,每一道菜都是精品,让人难以忘怀呀。”我们异口同声的也要了一份,之前叫的那些花花绿绿,五彩斑斓的菜也陆陆续续的上来了一些,我们赶紧迫不及待,狼吞虎咽的大快朵颐起来。

    小飞边津津有味的吃着边对我窃窃私语道:“其实传说里明明说得是朱元璋发明的,没有想到现在居然就有了,真是让人嘘唏不已,真是以外,其中的故事有两说,一说相一次兵败徽州,逃至休宁一带,腹中饥饿难熬,命随从四处寻找食物,一随从草堆中搜寻出逃难百姓藏在此处的几块豆腐,但已发酵长毛,因别无它物,随从只得将此豆腐放在炭火上烤熟给朱元璋吃。不料豆腐味道十分鲜美,朱元璋吃了非常高兴。转败为胜后,下令随军厨师制作毛豆腐犒赏三军,毛豆腐遂在徽州流传下来。第二个相传朱元璋幼年在一家财主家做苦工,白天放牛,晚上还要和长工们一起为财主推磨做豆腐。后来被财主辞退,过着沿街乞讨的生活,食不果腹。那些长工们十分同情朱元璋,每天偷了饭菜和鲜豆腐藏在草垛里,朱元璋悄悄取食。一次,朱元璋去外地行乞,几日未归,回来后,发现豆腐上长了一层白毛,但饥饿难耐,只好煎了就食,不料清香扑鼻,可口异常。朱元璋做了反元起义军统帅后,一次率十万大军途经徽州,令炊厨取当地溪水制作毛豆腐犒赏三军。从此,油煎毛豆腐很快在徽州流传,成了美味可口的传统佳肴。”我听得有些烦腻了,只管大快朵颐的默默吃着各种各样的珍馐佳肴,难得理他了,小飞不好意思的说;“我这人呀,一有好吃的就话多。”也赶紧和我们一起大快朵颐起来。

    不经意间,小二又传了道菜送到我们前面,摆盘特别别出一格,。其原料多用农家土菜,一层层码放进一口大铁锅中,大火烩煮得透熟,热气腾腾地连锅端上桌。我正疑惑没有点这道菜,旁边不远处的食客说我们先来的怎么还没有上这道菜,他们怎么就上了,小二才发现慌慌忙忙的忙里出错,端错了,于是又在我们的大失所望下把那香气扑鼻的菜又端到了另外一桌,我们忙不迭的唤来老板问这道菜的名字,店老板说这叫千层锅,是祁门山区的一道美味菜肴一般情况下顶上盖的一层是红烧肉片,硕大肥实,油而不腻,周围是排列整齐的肉圆,往下有油炸的豆腐、风干的野味、鲜嫩的竹笋、多样的山菜,通常最下端是干菜拌米粉,油足味厚。吃一层,露一层,每层都不同样,每层都有自己的风味,既新奇又有味,而且料多份足,既是一道菜,也可当饭吃。我们自然忍受不了浓郁的好奇心也点了一份,真是记忆深刻,回味无穷。

    小飞突然醍醐灌顶的说:‘对了,店家,给我们要两坛上好的酒,好酒下好肉,缺一不可,刚刚饿慌了,完全忘记了。“那店老板也一拍脑袋不好意思的说:“不好意思,光顾着给各位客官介绍美食了,忘记了推荐美酒,这黄山的五城米酒不错。采用我们优质的糯米及水源,酒体纯正,甘甜醇厚,软糯香滑。”不一会儿,小二就端了满满当当的两坛酒上来了,我们迫不及待的打开,真是美酒飘香,让人迷醉,这一边喝酒一边吃肉的生活才更是让人觉得美不胜收,相得益彰。

    然后我们又要了屯溪醉蟹,店家说此菜系一道传统的小食品。苏浙商贾争相传卖,小坛包装,是馈赠亲友的佳品。制作工艺非常繁琐,先选用肥壮活蟹4只,先将它们放在活水中浸养两三天,让其吐尽泥沙,然后洗净沥干水分;然后炒锅放小火上,放入盐和花椒粒,待盐炒热,花椒粒炒干时,将其倒在案板上,用擀面杖碾碎,做成椒盐,姜蒜洗净,姜拍松,蒜拍散,备用;取蟹掀开脐盖,挤出脐底污物,放入花椒盐,然后合上脐盖,掰下蟹爪尖,从脐盖上扎进蟹体内,钉牢脐盖,不便其张开,然后将蟹装于坛中,坛口用两根小竹片十字形卡住,压住蟹身,勿使动弹;最后将冰糖放酱油中加热熬化,晾凉后倒入坛中,再入徽州封缸酒、姜块、蒜,最后倒入高梁酒,用油纸将坛口扎紧密封,醉腌一个星期后,即可开坛食用。我们打开这经过时光酝酿的开坛之蟹后,只见色青微黄,肉质鲜嫩,酒香浓郁,略有微甜,确实名不虚传。

    我们吃得这些有滋有味的菜品,十咸九有味,喝着美酒,但是吃多了,还是觉得有些渴了,大家不约而同的看起汤水来,叫老板介绍,他极力推荐中河汤,说这中和汤是地道的祁门名菜,祁门人每逢置办酒席,都少不了中和汤,而且是上桌的第一道菜。老板说中和原叫作中河。中河是发源于祁门流入江西鄱阳县境的一条河,它的东面一条河从婺源流入,西边一条河从至德流入。这东河、西河、中河,在鄱阳湖上游汇合,一同注入鄱阳湖。东、西两河水流浑浊,唯中河清澈见底,并盛产小虾,其味特别鲜美。相传,有位诗人在波阳为官时,衙署在鄱阳湖边。他见中河水质透亮且自家乡流来,公余之时便常来河上泛舟。他嗜好豆腐,一次在船上煮豆腐块时缺少佐料,见河中小虾甚多,便捞了一些与豆腐同时下锅煮透,一尝之下,确实味道鲜美。以后他每煮豆腐,均要去中河捞虾米为佐料,还将此菜命名为“中河汤”,并将其制法带回家乡。渐渐地一传十,十传百,中河汤就传遍了整个祁门,成了宴会上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其配料也越来越多,味道也就越来越好吃。因河、和同音,中河汤慢慢被人改为中和汤,为中和多种美味之意。并且上了徽菜谱,成为很受顾客的欢迎的一道徽菜。而且中和汤制法精细,配料考究,首先要选上好的白豆腐,精心切成米粒大小的豆腐块,用水煮一下滤去水份,以除去豆腥味。然后将适量的冬笋、香菇、瘦肉等亦切成小块,放到豆腐中,加入清水,大火煮开,多加猪油、葱、蒜、胡椒、盐、味精等佐料。我们要了一大碗,上来之后,我们看见乳白色的中和汤赏心悦目,隐隐约约看见汤中白色的豆腐丁、粉色的火腿丁、黑色的香菇丁、绿色的葱花等多种色彩,如此斑斓多彩,真是勾人馋涎,吊人食欲,其味特别鲜美,令人百吃不厌。如此色香味俱全,我们每个人不由自主的喝了三碗,还心生意犹未尽的感觉。

    胡娇娇吃得兴高采烈,眉飞色舞,唇红齿白,她伸出芊芊玉手看了看菜单,然后张开樱桃小嘴笑眯眯的说道:“这个鱼咬羊的菜有点儿奇奇怪怪的,让人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究竟是个什么意思呀,不过合起来是个鲜字,难道很鲜美可口吗,听起来让人直觉就是这样。”

    店老板洋洋洒洒的说起来:“这个鱼咬羊是我们萧县地区特色传统名菜,是将羊肉装入鱼肚子而后封口烹制而成的意思。当年呀,孔子周游列国时,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到处碰壁,甚至弄到断粮的处境。他的学生讨来一小块羊肉和几条小鱼,因饥饿难忍,只好应急将羊肉和小鱼同煮。出乎预料,羊肉烩鱼汤,十分鲜美。传说圣人创造鲜字,由鱼和羊二字配合,由鱼和羊合烹的鱼咬羊又称鲜炖鲜,也流传至今。当然也还有个传说,徽州府有个农民带着四只羊乘渡船过练江,由于舱小拥挤,一不小心就把一只成年公羊挤进了河里,羊不会游泳,在河水中挣扎了一会便沉入深水中。由于羊的沉水,引来了许多的鱼,当羊沉入水底时,鱼儿便蜂拥而至,你争我抢地争食羊肉。因为它们吃得过多,一个个晕头转向。恰巧,附近有位渔民正驾小渔船从此处经过,见如此多的鱼在水面上乱窜,心中惊喜万分,忍不住撤了一网。使他奇怪的是,鱼儿并没有像往常那样活蹦乱跳,而是一个个乖巧地呆在网里,当渔夫把网收上岸拿到家后,觉得今天的鱼特别重,就用刀切一条鱼的肚子,见里面装满了羊肉。渔民很新奇。就将鱼洗净,封好刀口,连同腹内的碎头羊肉一道烧煮。结果烧出来的鱼,鱼酥肉烂,不腥不膻,汤味鲜美,风味特殊。消息传出后,当地有些美食家也试着烧成这样一道菜,果然风味不凡,从那以后,当地人就将这样烧成的菜取名为“鱼咬羊”。久而久之,便成了徽菜中的一道名菜了,可不可错过呀。”我们又忙不迭的点了这一道菜,不知不觉间,菜品全上齐了,看的我们心花怒放,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我们急不可耐的和周围那些吃得美滋滋的食客们一起,津津有味,狼吞虎咽,大快朵颐的大吃特吃起来。

第二百九十四节黄山美景() 
    我们吃饱喝足之后,便兴致勃勃,喜气洋洋的沿着黄山山脚往上走去,这真是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云海舞山间,奇山异树云中裹,天下美景归黄山”。

    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确实如此,名不虚传,黄山真是奇骏,巍峨,美丽,妩媚,我们在山脚向上望去,看起来真是美不胜收,奇峰异谷,这云奇山异的黄山,黄山可真奇啊,玲珑隽秀,鬼斧神工,多姿多彩,有的像美轮美奂的绸缎,有的像雍容华贵的贵妇,有的像朵朵含苞欲放,层层叠叠的莲花。

    说不尽的千姿百态,奇瑰艳美,真是让它不是天然生成,而是能工巧匠精心制作的盆景。

    黄山可真高啊,高不可攀,大气磅礴,连绵起伏,耸入云端。往上看去,上面更是雾气慢慢,云蒸霞蔚,看不清楚,云雾缭绕,仙气飘飘的样子。

    而且黄山可真是险峻啊,如此陡峭的山峰,如同刀削一般,陡然而立,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崖壁陡似削,山石横如断,连接之处几乎是垂直的石梯,仅仅看了几眼就让人心惊肉跳,惊心动魄,如果一不小心失脚从崖上跌下去的话,一定会摔得粉身碎骨,死无葬身之地的。

    山间遍布着郁郁葱葱的松林,红叶似火的枫树,还有那些淙淙作响的如同一条条白色飘带般的清澈见底的泉水,真是有声有色,有静有动。

    我们走在蜿蜒崎岖,凹凸不平的山路上,只见一棵棵姿态万千的迎客松树像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大活人一般傲然而立,无论夏日炎炎,还是寒冬腊月,都义无反顾,热情洋溢的夹道欢迎四面八方来黄山的游客。

    无论是在狭小的石缝里、陡峭的山崖下,它们挺拔秀美的身影无处不在,让人赏心悦目,迎着天上的片片浮云,相得益彰,让人感觉这黄山的天空更加的高远,壮美。

    让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古代文人墨客写得作品来,如王维写得诗歌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长乐青门外,宜春小苑东。

    楼开万井上,辇过百花中。画鹢移仙妓,金貂列上公。清歌邀落日,妙舞向春风。

    渭水明秦甸,黄山入汉宫。君王来祓禊,灞浐亦朝宗。如卢照邻写得晚渡渭桥寄示京邑游好——我行背城阙,驱马独悠悠。

    寥落百年事,裴回万里忧。途遥日向夕,时晚鬓将秋。滔滔俯东逝,耿耿泣西浮。

    长虹掩钓浦,落雁下星洲。草变黄山曲,花飞清渭流。迸水惊愁鹭,腾沙起狎鸥。

    一赴清泥道,空思玄灞游。又如李白写得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昨夜谁为吴会吟,风生万壑振空林。

    龙惊不敢水中卧,猿啸时闻岩下音。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

    朝来果是沧洲逸,酤酒醍盘饭霜栗。半酣更发江海声,客愁顿向杯中失。

    还有李白的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温庭筠的送李亿东归——黄山远隔秦树,紫禁斜通渭城。

    别路青青柳弱,前溪漠漠苔生。和风澹荡归客,落月殷勤早莺。灞上金樽未饮,宴歌已有馀声。

    李颀的奉送五叔入京兼寄綦毋三云阴带残日,怅别此何时。欲望黄山道,无由见所思。

    我们悠然自得,心旷神怡的走在这样的青山绿水之间,真是如同在画中游一般,这样的千姿百态的浮云环绕着这样的远山含黛,真是意境悠远,令人回味无穷,难以忘怀,而这样与众不同的黄山衬托着这样的千变万化的云,再加上夕阳快要落下时候不经意间染红的天边的五彩缤纷的晚霞,让我们感觉不像是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而是像是在多姿多彩,五彩缤纷,连绵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