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龙飞凤舞之穿越到宋朝 >

第292章

龙飞凤舞之穿越到宋朝-第292章

小说: 龙飞凤舞之穿越到宋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抹淡淡痴痴的笑

    笑那浮华落尽月色如洗

    笑那悄然而逝飞花万盏

    谁是那轻轻颤动的百合

    在你的清辉下亘古不变

    谁有那灼灼热烈的双眸

    在你的颔首中攀援而上

    遥远的忧伤

    穿过千山万水

    纵使高原上的风

    吹不散

    执着的背影

    纵使清晨前的霜

    融不化

    心头的温热

    你静守在月下

    悄悄地来。”

    那些古人好奇的在旁边说你们两个唧唧咕咕的在说什么呢,好生奇怪,你们难道在此念经吗?你们两个好可以嘛,大家都饥肠辘辘的,饿得有气无力的,你们倒还精神百倍,精力充沛呀,还在喋喋不休的连经,摆脱你们不要再嘀嘀咕咕了,老念叨的大家肚子更饿了。

第二百二十九节西藏历史() 
我们看见街上熙熙攘攘的是穿梭于闹市的穿着藏袍的悠然自得的藏民,他们的衣服还是依旧那么有特色,花花绿绿的,还有偶尔穿行其中的穿着红袍的神色匆匆的僧侣,胡娇娇看着形形色色,川流不息的藏族人,好奇的问:“对了,他们这些藏族人是怎么起源的呀?”

    小飞以前在利州的时候,就曾经讲过西藏的历史,洋洋洒洒,滔滔不绝,如同一本活生生的百科全书。现在他更是不失时机的说起来:“这个简单,听我与你细细说来,我就勉为其难为你开宗明义,长话短说下西藏的历史吧。“小飞最好为人师了,估计好久没有像在利州那样给小朋友教历史了,他心血来潮的说:”藏族最早起源于雅鲁藏布江流域中部地区的一个农业部落。据考古发现,早在4000多年前,藏族的祖先就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生息繁衍了。据汉文史籍记载,藏族属于两汉时西羌人的一支。藏族的先民们像许多经历石器时代的先民一样,他们先经过群居采集、狩猎生活阶段,逐步学会了饲养和农耕。雅鲁藏布江南岸雅隆地区的藏族先民后来又分成六部,即六牦牛部诸部落。公元6世纪,雅隆部落首领做了部落联盟的领袖,号称王。此时已进入奴隶制社会。据藏文史籍记载,吐蕃王室的始祖崛起于西藏山南地区的雅隆河谷,为六牦牛部的首领,在松赞干布以前已传20余世。当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从最初几代首领的母子连名中,还可以看到曾经历母系氏族阶段的痕迹。公元6世纪,山南号称悉补野部的首领与邻部结成联盟并尊为盟主。当时,西藏境内另外还有羊同、澎波、苏毗、工布等10余族部,均已进入奴隶制社会。雅隆部落首领成为部落联盟领袖,号称赞普,建成自称为博的奴隶制王朝。

    公元7世纪初,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唐朝建立起强大的统一政权,结束了中原地区300多年的混乱分裂局面。与此同时,藏族的民族英雄松赞干布兼并10余个部落和部族,统一青藏高原,正式建立了吐蕃王朝,定都逻娑。松赞干布在位期间,锐意修好唐廷,吸取唐朝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政治文化成果。于公元641年迎娶了唐太宗的宗女文成公主。松赞干布还从唐朝引入造酒、碾磨、纸墨等生产技术,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诗书,聘汉族文人入蕃代典表疏,与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保持了友好关系。唐高宗封松赞干布为附马都尉、西海郡王,后又晋封为宾王。松赞干布奠定了吐蕃与唐朝200余年频繁往来的甥舅亲谊。公元710年,唐金城公主携带绣花锦缎数万匹,工技书箱多种和一应使用器物入蕃,嫁吐蕃王赤德祖赞。金城公主入蕃后曾资助于田等地佛教僧人入蕃建寺译经,并向唐朝求得《毛诗》、《礼记》、《左传》,《文选》等典籍。公元821年,吐蕃王赤热巴巾三次派员到长安请求会盟。唐穆宗命宰相等官员与吐蕃会盟官员在长安西郊举行了隆重的会盟仪式。次年,唐朝派刘元鼎等人到吐蕃寻盟,与吐蕃僧相钵阐布和大相尚绮心儿等人结盟于拉萨东郊。此次会盟时在唐长庆元年和二年,史称长庆会盟。会盟双方重申了历史上和同为一家的甥舅亲谊,商议今后社稷如一。记载这次会盟内容的石刻唐蕃会盟碑共有三块也叫长庆会盟碑、甥舅会盟碑,就是第八次会盟后所立,其中一块立于拉萨大昭寺前。此后的三、四百年间,藏族与我们,西夏、辽、金等政权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公元842年,吐蕃王朝因王室内讧和部族之间、边将之间的混战而分裂瓦解,出现众多互不统属的地方势力。它们各占一方,互相征伐,争战不已,竟持续了400来年。与此同时,从公元10世纪至12世纪,藏传佛教为藏区各阶层所接受,并逐步深入到藏族社会的各个领域。佛教上层人物往往和当地首领紧密结合,互为利用,在藏族历史上形成了****的封建体制。

    从9世纪末开始,果族内部矛盾逐步加深,藏区陷入长期的分裂割据状态,并形成阿里王系及后藏亚泽王系、山南雅隆觉阿王系和前藏拉萨王系等。它们各自为政,不相统属,有时还常常为各自利益互相侵袭劫掠,大小战争频繁。这一时期,佛教为藏区各阶层所接受,并逐步深入到藏族社会的各个领域,喇嘛教上层人物往往和当地首领紧密结合,互为利用,在藏族历史上形成了****的封建体制。在宋金时代,藏族各地方政权又加强与中央政权的联系,有些地方首领受到中央政权的册封。茶马互换等藏、汉贸易有了较大发展。”

    小飞停顿了一下,咽了咽口水,继续洋洋洒洒,意犹未尽的讲起来:“对了,还有1244年秋蒙古宗王阔端代表蒙古汗廷与西藏萨加派活佛萨迦班智达在这块土地上成功举行了凉州会盟。”我使劲碰了碰他几下,提醒他已经讲得太多了,早就过了宋朝了,可是他正在兴头上,根本对我熟视无睹,不理会我的良苦用心,继续滔滔不绝,兴致勃勃的讲下去:“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定国号为元,乌思藏今西藏中部、西部及其迤西地区、朵甘等地成为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元帝国的一部分,西藏地方从此正式纳入中国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元初,首次设置中央机构总制院1288年改称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及西藏等地的军政事务。宣政院使一般由丞相兼任,副使由帝师举荐的僧人担任。元帝赐给萨迦派首领八思巴文铁质金子牌,在西藏清查民户、设置驿站、征收赋税、驻扎军队、任命官员,并将元朝刑法、历法在西藏颁行。任用藏族僧俗担当从中央到地方高级官吏。乌思藏、朵甘等地行政机构之设裁及官员的任免、升降、赏罚,皆听命于中央。划分西藏地方行政区域。元朝中央在藏族地区设了三个不相统属的宣慰使司,均直属宣政院管理,这就是藏文史书中所说的“三区喀”。就今西藏自治区的地域而言,当时分归其中两个宣慰使司管辖——今拉萨、山南、日喀则、阿里等地归乌斯藏宣慰司管辖;今昌都一带及那曲地区东部归朵甘宣慰司管辖。元朝在乌思藏等地清查户口,确立差役,征收赋税,建立驿站,派驻军队,镇守边疆。乌思藏宣慰司设在萨斯迦今西藏萨迦,下设13个万户府和若干个千户所,并征收赋税。元代的这一划置,成为此后西藏行政区划沿革的基础。”

    胡娇娇听小飞摇头晃脑,眉飞色舞的讲了半天,终于耐心的听完了,她如释重负的长长的叹了口气,张开粉红色的樱桃小嘴,有气无力,神情恍惚的说:“天啦,你叽里呱啦,洋洋洒洒的说了半天,我听得脑袋都大了,你说得好多东西我都闻所未闻,完全听不懂,什么公元前,什么意思呀?还有什么元,蒙古大汉忽必烈,我从来都没有听说过。”

    小飞嘟嘟囔囔的说:“我其实也在一本利州后山无意中发现的古书上看见的,他们也许和我们的称呼不太一样。”胡娇娇若有所思的想了半天,还是百思不得其解,只好用力甩甩头,不去想了。不过喜欢历史的段公子和王公子倒是听得津津有味,沉醉其中,兴致勃勃,大感兴趣,不住的点头称道。

    我不由自主的对小飞窃窃私语道:“你说多了,你看现在才多少年,你看你洋洋洒洒一说起来,就什么也忘了,刚刚我还提醒你,不过你自顾自说得高兴,根本对我不理不睬的,不过你这段历史倒是背得极好,如同教科书上写得一般,不错不错,看来回到大宋,你的历史真是突飞猛进,让我对你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呀。”

    小飞不以为然的说:“其实我一直历史都好,高考的时候我差一分就是满分呢。”我嬉皮笑脸的说:“好汉不提当年勇,没有想到你成绩还不错,不过你说你成绩那么好,怎么最后还是不幸落入大盗集团的黑暗的怀抱之中。”小飞无可奈何的说:“那没有办法,造化弄人呀,我可不是什么首富的儿子,谁叫我是伟大的农民的儿子,而且又怪我们家又不善于务农,所以收入微薄,又没有其他的来源,所以必须一切靠自己呀。”

    曾吕不由自主的高声说话打断了我和小飞的交谈,她意气风发的说:“对了,你们看,这些藏人的衣服好漂亮,花枝招展,花花绿绿的,真是好看呀,特别是那些女人的头上的装饰品,真是五花八门,美轮美奂,流光溢彩呀,看得我是心动不已,激动万分,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呀。”

第二百三十节西藏服饰() 
胡娇娇不由自主的说:“简直太漂亮了,藏区民族服装,饰品的款式、种类真是数不胜数,千姿百态,看得我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我觉得藏袍最能表现藏族服装特色。这种袍服男女老少都可以穿,真是极为方便呀,最有引人注目的是他们的藏袍镶边,你们看,那些五颜六色的蓝、绿、紫、青、橙、黄、米等色竖条纹组成的五彩色带,女皮袍的肩部、下摆和袖口的黄、红、绿、紫色条纹,他们还特别能创新,独出心裁,你们看,他们非常大胆的使用红配绿、白配黑、红配蓝、黄配紫等互补色,有时候还要在强烈的对比中夹以金银线,这种明快、和谐的艺术效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看来在我们大宋,自古就有礼仪之邦、衣冠之国的美誉,每个民族都一样,各有千秋呀,你看那些藏族女子头上戴着的一种华贵的头饰,藏族叫做巴珠的东西多漂亮呀,真是个形似人字的饰物,将分叉的一方朝前固定在头顶,当中是珠璎顶髻,披散在身后的一股股小辫,缀满金银、珠玉、珊瑚、宝石。而且好多的珠子呀,真是数不胜数,还一直从头部延伸到前胸或后背,真是蔚为壮观呀。不过他们的衣服真是厚重保温,宽大暖和,长袖长裙。还有,他们胸前留一个突出的空隙,酷似袋子的东西是干什么的?还有真是好生奇怪,他们怎么看起来只有一只袖子,真是太奇怪了。”看来,这个胡娇娇的观察能力还是非常不错的,细微之处也没有放过。

    流沙不由自主的说:“藏袍都是有两只袖子的,首先由于高原气候的关系,由于高原气候昼夜温差非常大,所以他们因应需要穿上脱下而已。其次由于宗教原因。藏族人信奉的是藏传佛教。佛教中,佛陀释迦穆尼是从腋下诞生的,藏族人为了纪念这点,在一般情况下只穿一个袖子。天热或劳作时,根据需要可袒露右臂或双臂,将袖系于腰间,调节体温,需要时再穿上,不必全部脱穿,非常便当,夜晚睡觉,解开腰带,脱下双袖,铺一半盖一半,成了一个暖和的大睡袋,可谓一物多用。他们胸前留一个突出的空隙酷似袋子的东西外出时可存放酥油、糌粑、茶叶、饭碗,甚至可以放幼儿,怎么样,他们的衣服挺好玩儿,实用性很强吧。”

    我窃窃私语的对小飞说:“不过他们怎么看上去大家都穿得一模一样,感觉有钱人,没有钱的人完全看不出来呀,好像没有等级差异,人人平等的样子。”

    小飞滔滔不绝的开始说起来:“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这衣服方面我正好最近在看一本闲书,自然见多识广,其实在等级差异方面,贵族藏袍与民间藏抱的结构并没有根本区别。差异主要表现在质地和花纹上,看来也是和我们现代社会差不多,名牌服装和地摊货的差别。贵族服饰质地精细,花纹讲究。一般有蟒缎袍,由黄、红、蓝、绿、白、紫等色作基调,上面有间希纹祥(龙、水、鱼、云等纹)。此袍常是四品以上的官员朝见达赖喇嘛,或重大节日举行礼仪时穿用。“寸扎白玛加加“袍(莲凤锦缎袍)是一种有莲花、凤凰纹祥的缎袍,它和寸扎花尔白玛(莲花缎蒙古袍),是四品以上官员过年过节的普通藏袍。另外还有团花锦缎袍,曲巾袍等等,都是拉萨日喀则等城市高级贵族的珍贵藏袍。史籍对十八世纪的噶伦颇罗鼐的服饰记载,为我们提供了当时上层贵族及地方政府办事官员服饰的珍贵材料。从该书反映的情况来看,当时贵族的上装,平时穿五色锦缎质地的大领无衩小袖衣,以皮为里。重大的节庆日,则穿蟒纹袍,披貂皮披肩,下穿大褂,腰束金丝缎腰带,上别小刀荷包等装饰品,足穿牛皮靴,头蓄发,左耳带珠坠。除平顶帽外,其余装束与颇罗鼐大致相同。此外还手带骨板指,拿念珠,识字者腰间多插一个像刀鞘一样的铁简,内装竹签笔、藏式墨水瓶等文具。节庆时,这些下属官吏把头发绾成一髻或两髻,戴无翅白纱帽(唐代进士帽),左耳戴金镶绿松石耳坠,右耳坠珊瑚,身穿獭皮镶边的大领窄袖短锦衣,袖口由五种颜色的锦缎相接,下穿黑曷毛百摺裙,腰束大红花缎带。上述这些贵族服饰,除无翅白纱帽和装文具的铁筒外,其他服饰今天仍然普遍流行。”

    我便不由自主的说:“厉害嘛,小飞哥哥,看来像你这样偶尔闲来无事,看看闲书还是不错的选择,果真见多识广,你要是回到现代社会都可以上电视参加各种烧脑节目了。”

第二百三十一节豪掷千金() 
我们边说边走,不经意间路过一个衣服店,胡娇娇激动不已的兴冲冲的冲进去,叫我们和她一起去买几件有西藏特色的传统服装拿来穿穿,也忘记了她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