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龙飞凤舞之穿越到宋朝 >

第268章

龙飞凤舞之穿越到宋朝-第268章

小说: 龙飞凤舞之穿越到宋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又为什么会神秘地消失,它和楼兰一样,也是神秘无比,在西方世界人把它称之为是死亡之海中的东方庞贝,几千年年来,精绝国掩埋在茫茫沙海中,它的辉煌和废弃一直是萦绕在人们心头的未解之谜。”

    小飞也兴趣倍增,洋洋洒洒的附和着说起来:“段公子说得非常不错,但是太过于概括,我再来详详细细的把精绝古国的来龙去脉给大家详细的交代一下,以让大家对神秘无比的精绝国更多几分的了解。其实用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精绝国只是一个人口稀少,仅与村落般多的国家。从中原的洛阳出发,穿越河西走廊,越塔里木盆地,翻越帕米尔高原,走西亚,直抵地中海沿岸的7000公里的丝路长途上,尼雅就在中段。如果一定要定位的话,南起北纬39°50′36″,东经82°43′57″,北至北纬38°02′30″,东经82°43′10″,沿尼雅河道南北方向带状展开。海拔1250米,后期的遗存有180平方公里,南北最长27公里,东西最宽处7公里,一般是三至五公里。新疆现在最小的县也有两三万平方公里,最大的县有十多万平方公里。所以遗存的面积只相当于今天当地的一个行政村。但是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堪称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丝绸之路最重要的路段,因为这个独特的地区保存了许多的早期人类文明遗迹。它虽然小,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是东西方文化的混血文明。而且在几千多年以前,西域的许多小国家大多如此。精绝国这小小国家,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却是商旅的必经之地,因此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之所。我们现在眼前所见的这些精美的丝绸,犍陀罗艺术和佉卢文木牍,以及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民居和佛塔,都表明了当时的鼎鼎有名的精绝国的经济文化有着相当高的水准,学者们称这里的文明为尼雅文明。

    不过从《汉书》首次记载了精绝国以来,此后的史籍对精绝国的记载都很少,精绝国人最后在历史上出现时,已经是改名为鄯善的楼兰国的子民了。作为一个袖珍国家,弹丸小国,仅有500名士兵的精绝国在那个兼并战争如同家常便饭一样的时代是不可能独当一面,长期独立存在的。楼兰国在改名鄯善之后,因为是西出阳关第一站,又得到了中原王朝的扶植,曾经盛极一时。大约在东汉王朝的末年,强大的后起之秀鄯善人征服丝绸之路南道楼兰、且末、小宛、和戎卢等国,当然也包括小国精绝在内的几个绿洲城邦,建立了西起尼雅河、东至敦煌的鄯善王国。此后,精绝成为鄯善统治下的一个州。从那时起,尼雅河流域被纳入鄯善王国的版图,变成了它的一个行政区,精绝国改名为精绝州。

    鄯善王也是位比较贤明有德的君主,以仁治国,他对精绝的治理比较高明。他起用当地的一些有势力的人物,委任官职,负责管理精绝州的人民。国王还保留了直接派遣官吏检查税收和监察地方官吏的权力。他还下令如果全国的百姓如果在地方上遇到司法、行政、民事纠纷,都可以直接上诉国王,由国王本人裁决、处置,真是比较英明的君主。那时正是西晋时期,精绝人虽然没有了自己的国家,但生活却反而比以前更好了,也比以前更加得安定。后来精绝又重新复国,在原来的故土上仍然延续着自己的灿烂而辉煌的文明。”

    曾吕若有所思,她摇头晃脑的说:“那后来这个精绝国的情况又是如何呢?真多特别好奇不已呢。”

    王公子也来了兴趣,在旁边迫不及待的说起来:“后来也就是西晋以后,尼雅文明逐渐衰落下去,变为没有人烟、流沙肆虐的荒漠。到了唐朝,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道:从媲摩川东进入沙海,走200多里,就是尼壤(尼雅)城了。尼壤城周长三四里,位于大沼泽地中。那里又热又湿,难以跋涉,芦草生长茂盛,没有可以通行的途径,唯有进入城中的道路可以通行,所以往来的人没有不经过这座城池的。而于阗则以此地作为其东境的关防。从尼壤继续往东走,就进入大流沙地带。那里沙流漫漫,聚散随风而定,人走过之后留不下痕迹。也正因为这样,有很多人在那里迷路了。在大流沙地带,放眼四顾,都是茫茫沙漠,分不清东南西北。因此,那些往来的行旅就把别人的遗骨聚集起来作为路标。不仅分不清方向,那里水草也很缺乏,热风肆虐,风起的时候人畜昏迷不清,很容易染上疾病。人们在那里时不时地还会听到歌和呼啸的声音,有时会听到哭泣之声。不知不觉间,人就会跟随声音,受到魅惑,不知道身在何处,这样一来就经常有走失的人。这都是鬼魂精灵所干的事。这之后,再无精绝国的一时半毫的记载,精绝国就这样神秘的消失了。”

    胡娇娇惊叹的说:“是呀,幸好我们来到了这里,这座在沙海里掩埋千年的古城才又重新为世人所知晓,我们真是功不可没了。“我心里想着,来了又有什么用,还不是不能记入史册,真是便宜了那个老外——20世纪初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他可是又得名,又得利,初探遗迹,掳走大量文物之后,从此之后,默默无闻的精绝国便名声远扬,四海皆知,被世人周知了。

第一百八十四节精绝古城(3)() 
小飞洋洋洒洒的说:“我觉得精绝古国和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差不多,都应该是环境恶化引起的。因为精绝古城的遗址在民丰县尼雅河流域北边,而尼雅河当时属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一条中型河流,在秦汉时期,尼雅河水充沛,可以到达尼雅废墟一带。于是尼雅在河水的滋润下,精绝国林木葱郁,灌草繁茂,成为一个良好的绿洲。尼雅文明在绿洲中终于出现。但是,随着气候的变化,尼雅河出现了河道退缩的现象。

    虽然佉卢文书中没有见到精绝国的水官,但精绝国从尼雅河通过人工渠引水入注,无论是农田灌溉,还是生活用水,都由官方统一调配,连接各村的主干渠道的放水口是固定的,不到规定放水时间或不经水官批准,不能随便开口放水,造成水资源浪费,是要受到惩罚的。而且,刚刚我们也在发现的佉卢文木简中也发现了这样的条款——砍伐活树,罚一匹马,砍伐树杈,罚母牛一头。可以看出来精绝国已经开始用法律手段保护水源和树木,可见环境已经恶化到必须通过法律强制保护的地步了。

    即使如此,尼雅河最终还是因为环境的持续不断的变得恶劣而断流了,所以精绝国失去了最为重要的水资源,居民无法耕种与生活,最后只好离开这里,迁移到其他地方。于是尼雅的历史发展完全中断,成为没有人烟的废墟。水是生活之源,断绝了水源以后,胡杨林成片地死亡,甚至连那些飞禽、走兽也逃离了这里,于是尼雅逐渐成为没有生命,人迹罕至的荒漠。“小飞信誓旦旦,眉飞色舞的说着,不过他说得和我手机里下载的差不多,骗骗古人倒是够用。

    王公子看着金碧辉煌的宅院四周尸骨累累,内部各种遗物四处散落,房门敞开或半闭。用来存放佉卢文的陶瓮密封完好没有拆阅,储藏室里仍有大量的食物,甚至纺车上还有一缕丝线。这一切似乎告诉我们精绝王国在面临长期的入侵威胁后,遭到了惨重的致命一击,甚至没有留下最后的文字记载。他若有所思的说:“可是我觉得应该不是这样的,我从发掘到的佉卢文解读内容来看,精绝国王朝长期受到西南方向的强大部落SUPIS人的威胁和入侵,可以说,精绝国是在预感大难临头中,忧心忡忡地度过了最后的日子。木牍的文字表明SUPlS人对精绝国的威胁到入侵是一步步地加深,如——SUPIS人之威胁令人十分担忧,余等将对城内居民进行清查,现有人带来关于SUPIS人进攻之重要消息,现来自且末之消息说,有来自SUPIS人之危险……兵士必须开赴,不管有多少军队。显然精绝国人无法抵御强大的SUPIS人的进攻,SUPIS人从该处将马抢走,SUPIS人抢走彼之名菩达色罗之奴隶。

    东汉末年,汉朝国力衰弱,中原处于分裂与战乱,西域出现政治真空,此时西域发生各小国和部族相互侵吞的战乱也随之而来,所以精绝被他国或更强悍的部落毁灭也是可能的。但导致精绝国灭绝的SUPIS人在历史上从无记载,让我们对这些既凶猛又好侵占掳掠他国的SUPIS人留下种种猜测和不解,他们到底是什么人种,为什么历史上从来没有提及呢?”

    胡娇娇突然灵机一动,醍醐灌顶的说:“是呀,这些人真是太厉害了,好像上次那古楼兰也是他们灭了的,他们的战斗力可真是强呀,灭了楼兰又灭了精绝,真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呀,太厉害了,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不过这些人到底是些什么人呀,怎么历史上都没有记载呢,真是太令人匪夷所思呢,我真是太好奇了。”

    小飞对我窃窃私语的说:”是呀,怎么历史上居然有这么厉害的民族,不过来无影去无踪的,历史上居然没有记载,真是不可思议呀,不过这么神秘的人种,莫不是外星人,他们做着宇宙飞碟千里迢迢的来到这里,实在回不去了,于是便在这里安营扎寨,从此在地球上生活了下来,这就解释得通那些巨大的石头人之雕像,还有那些巨大的麦田怪圈了,一定是外星人。“我若有所思的点头说:”确实也有可能,反正我一直以为一切皆有可能,不过最后那些外星人哪里去了,难道他们又重新修好了宇宙飞船,星际移民去了吗?“

    段公子也眉飞色舞的说:“我并不同意小飞和王公子的相关意见,我另外有别的想法,因为我们并没有在尼雅遗址周围找到关于尼雅河大规模改道的证据,同时也并未在尼雅河上游发现任何人类聚居点的遗迹。另外,在尼雅遗址里,不少住宅周围都是巨树环绕,果园中林木整齐。而且我们从这些地方住处堆积的淤泥看,甚至发现还有不少水塘的蛛丝马迹的残余。所以说在如此完好的生态系统下,怎么能凭空推测出尼雅河突然断流,没有水源,导致精绝王国覆灭呢。退一万步来说,即便是因为当时的环境十分的恶化,导致精绝举国迁徙的话。可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如此众多的,甚至还没有开封的各类文书整整齐齐,有条不紊的放置在屋内墙壁旁?如果是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搬迁,精绝人没理由丢弃下官方的文件落荒而逃啊,这显得如此匆匆忙忙,手忙脚乱的样子。

    而且我们也看到了精绝古国的遗迹中,并没有那些发生斗争的断戟残剑沉埋沙中,而且所有的古尸,他们的相貌都是那么的平静而又安详的。而且我们眼前所看到的所有的房屋遗址,都是保存十分完整的。如果说精绝是毁于战争,又该如何解释呢?完全解释不通呀,如果是战争袭来的话,那肯定是一片战火纷飞,千疮百孔,鸡飞狗跳,一片狼藉才是呀。“

    曾吕也点头附和的说:“是呀,我觉得段公子言之有理呀,从这些契约埋藏时得到的照顾以及对埋藏地点的标示来看,他们显而易见是在紧迫中不得不离去,但却抱有重返的念头。因为在掩埋时既没有遮盖,也没有用容器来保存这批极有价值的文件,这本身也清楚地表明离去之匆忙。而且,我们还可以看见了精绝古城的一处废墟中一只狗的遗骸。你们快点过来看,你看它的脖子上拴着绳子,绳子的另一端拴在柱子上。显然,主人离去时忘了解开绳子,这只狗活活饿死了。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精绝国的官员匆匆离去而又觉得自己能马上回来,让狗的主人在离去时连爱犬的绳子都忘了解?但他为何又一去不返?是不是他们遇到什么突发时间,然后紧急集体搬迁了呢?“

    段公子洋洋洒洒的又开始发表演讲了:“如果说精绝的居民真的集体迁徙了,那他们究竟迁到了哪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那么精绝国消失的真相到底在哪里?看来,我们再也无法知道答案了。只有这些矗立在精绝遗址上的千年前的古树们亲眼目睹了当年商贾穿行的繁荣景象,也见证了精绝国的消失,只有它们知道真相如何,可惜,它们不能言语,只能就这样静悄悄,一言不发的矗立在沙漠的尽头,默默的旁观着眼前发生的一切,只有它们和默默不语的黄沙知道最后的真相了。”

第一百八十五节火焰山(1)() 
我们又继续骑着高头骆驼,一路马不停蹄的在大漠黄沙中向前面狂奔而去,突然我们大家都呆住了,呆若木鸡,目瞪口呆,被眼前的壮观的景色给吸引住了,只见烈日当空,骄阳似火,而眼前的那片呈现出梦幻般色彩的赤褐色的主要由中生代的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的赤红色砂、砾岩和泥岩组成山体在烈日照射下,砂岩灼灼闪光,红光四射,那些炽热的气流翻滚上升,就像烈焰熊熊,火舌撩天,当地人称它为克孜勒塔格,意即红山。隋唐时期曾叫它为赤石山。唐人以其炎热曾名为火山。现在称它为火焰山,只见火焰山山体沟壑林立,曲折雄浑,寸草不生。裸露的表层在太阳烘烤下温度可达五六十度,热浪翻滚,使人透不过气来。由于地层堆积比较水平,加上岩层软硬相间,在经年雨水侵蚀下,顺坡形成一条条沟壑万千。山体侵蚀下来的物质,在山麓前形成红色的洪积扇裙,扇裙前缘在干旱环境的鬼斧神工下又形成无数土红色的多边形龟裂,格外引人瞩目,与众不同,独树一帜。那重峦叠嶂、连绵起伏的山势,纵横交错、蜿蜒曲折的褶皱,在阳光的直射下,热浪滚滚,云雾缭绕,那赭红色的山峰就像熊熊烈焰在燃烧,所以火焰山又被叫做飞腾的火龙。而且据说这片火焰山曾是一片栩栩如生的火海,甚至连史书上都有记载。如王延德的《高昌行记》说,北庭北山(即火焰山),山中常有烟气涌起,而无云雾。至夕火焰若炬火,照见禽鼠皆赤。而当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第一次经过火焰山的时候,曾作诗《经火山》如下:“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不知阴阳炭,何独燃此中。我来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