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龙飞凤舞之穿越到宋朝 >

第243章

龙飞凤舞之穿越到宋朝-第243章

小说: 龙飞凤舞之穿越到宋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录述了莫高窟的碑文,发表了个人对敦煌遗书的看法。自此以后,敦煌文书被发现的消息不胫而走,敦煌县令将文物作礼品送人,遗书开始流失。1907年3月,匈牙利籍英国人斯坦因最先来到敦煌,利用买通和欺骗的手段从王道士手中盗走大量遗书,共有写本卷子8082卷,木版印刷20卷,其中佛教著作6790卷,共装24箱经卷,另有绘绣佛像精品等,1908年春,法国人伯希和来敦煌盗走古书、佛教变文、民间文学等汉藏文卷子写本精华6000号。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小川一郎进行了摄影和调查,并盗走文书约600卷。1914年,斯坦因再次盗走写本文书五箱。两次共掠走文书一万多件,包括汉文写本书7000卷、印本书20余卷,回鹘文、古突厥文等二三百卷,我现在想起来也气愤不已,真是落后就要挨打呀,无能的清政府,连国宝都保护不好,太令人气愤填膺了,多么珍贵的历史文物,多么灿烂的艺术瑰宝呀,这些无恶不作,烧伤虏掠的八国联军,我真想穿越时空,和这些强盗,小偷决一死战,”我一边愤愤不平的说着,一边爱不释手的摸着这些经卷。

    小飞听了之后也感叹不已,气愤不已的说:“是呀,1914年至1915年间,俄国人奥登堡也盗走文物2000件以上。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和唐塑等。这些人在敦煌学研究上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的,但与他们犯下的滔天罪行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而且这并不能掩盖他们鼠窃狗偷的恶行,以前我偶然看到有一本有关敦煌的书,竟称斯坦因为旷世大师,誉伯希和为天才的敦煌学家,令人惊讶!真是令人痛惜,黑白不分,认贼作父呀,而现在现存敦煌文书除我国自藏外,尚流散于英、法、俄、日、美、丹、韩等国。英国不列颠图书馆东方写本部和印度事物部图书馆藏13000件,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东方部藏5779件,俄罗斯藏10800件,日本藏约600件,美国至少藏22件,丹麦藏14件。我国则分藏于北京、上海、天津、大连、台湾、香港及甘肃等地,计卷式遗书17500余件,藏文箧页9648页。而我们的莫高窟是比金子还贵的世界文化遗产,我们国家现存数量不多了,所剩无几了,所以这笔盗购、骗购的耻辱账我们必须清算追索,必须通过各种有效途径,让这些国宝漂洋过海的重新回到我们祖国的温暖的怀抱才是。”

    我突发奇想的说:“对了,然后砌一泥墙于外,并于其上绘画,以此作为伪装,那其他人一定找不到,那这些珍贵的经卷可以逃过此劫,一定就安然无恙了。”

    小飞不以为然的说:“无济于事的,生死有命,东西也是这样,有它的宿命和劫难,想改变是不可能的,历史上已经有人先你一步修葺好了泥墙,但是有什么用呢,你知道不知道,当初那王道士就是扒开水泥墙,从里面拿出来低价走私给外国人的,历史就是历史,已经尘埃落定,已经成为定居了,单凭我们个人的力量想要螳臂当车,以卵击石是无济于事的,历史的车轮是不以我们个人的力量而改变的。”

第一百二十四节莫高窟(4)() 
我仔细观察了一番,无可奈何的说道:“对了,小飞,你看此时此刻的敦煌壁画是如此色彩鲜艳,焕然一新,如同刚画好的样子,色彩斑斓,保存完好,很少有破损的地方,怎么到了千年之后的现代社会,十之八九的画的颜色都变浅了许多,色彩模糊了许多,而且好多画残缺不堪呢,你看现在却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统一完整,真是可惜呀。”

    小飞不以为然的说;“那也是没有办法的时期,敦煌壁画是画在一层用碎麦秸、细麻刀和好的泥皮上的,而泥皮直接粘在岩石上,然后再在上面抹上一层薄如蛋壳的白石灰加以打磨。经过数千年岁月的变迁,这些壁画便逐渐从岩石上脱离,形成了壁画与岩石之间的空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空臌”现象。如果这其中被沙子挤进来,空隙就会进一步扩大,如果再发生地震的话,壁画就很容易脱落,从而堵死洞窟,再加上甘肃这气温骤变的沙漠。风沙弥漫,自然很难保全壁画,据悉,在我国莫高窟现存壁画或彩塑的492个洞窟中,已有250多个洞窟、近4000多平方米的壁画出现了起甲、空臌、变色等病害,而这些病害都与风沙有关。这里的每一处文物,按理来说都应该是一尘不染,可目前还无法做到,所以罪魁祸首大漠风沙危害长期影响着壁画。”

    我若有所思的说:“是呀,所以我们国家应该大力加强对它的保护才是,这可是重中之重的问题。敦煌博大精深,宏伟壮丽,举世无双,是中国的艺术宝库,也是世界的艺术宝库。世界上历史久远、自成体系的文明只有四个:中华文明、希腊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而这四个文明体系在世界上只有一个汇集点,那就是敦煌,这些壁画讲述了非常丰富的内容,是个有浩如烟海故事的地方,想象丰富,天马行空,有乘象入胎、右肋降生、步步生莲、仙人卜卦、逾城出家、降魔得道、降伏火龙、佛子出家、猕猴奉蜜和释迦牟尼涅盘等,这么伟大的文化瑰宝,可千万不能被漫漫黄沙给掩埋了才是,我们一定要高薪聘请专人保护才是。“

    小飞漫不经心的说:“这是自然,就不用你忧国忧民的紫月瞎操心了,无数敦煌工作者已经在争分夺秒,兢兢业业的保护了,他们夜以继日的和肆无忌惮的风沙抢时间,作相关的整理修复工作,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寂寞,艰苦,恶劣,对了,这其中就有个非常闻名遐迩,大名鼎鼎,如雷贯耳的名字,我很是膜拜,为了敦煌,付出了一生,他就叫敦煌的守护神。”

    我无比惊讶的说:“是吗,还有这样一个人物,我可没有听说过,我只听说过埃及法老的守护神是金字塔,真是第一次听闻,你快跟我讲讲,你是怎么知道的,厉害呀,我的哥哥。”

    小飞得意洋洋的说:“你头发长,见识短,孤陋寡闻了吧,来让哥哥给你好好讲讲,我当时也是大盗集团对我们进行重点人才培训的时候才有所耳闻,后来又看了网上的许多文章,写得妙趣横生,我就依稀记得了大概,看你如此这般感兴趣,就讲给你听吧——话说这个人叫常书鸿,他当年在美术届可真是大名鼎鼎,一等一的人物,还得从常书鸿说起,在我们这些文艺青年的眼中,心里,都是无比膜拜的人物,如同达芬奇,贝多芬一般,那可是高不可攀的人物,神一样的存在。他在法国求学,学贯中西,功成名就,世界闻名,他的一幅画就能卖到几百万人民币,而且他一生的故事比悬疑小说小说还要跌宕起伏,波澜壮阔,一波三折,此起彼伏,汹涌澎湃,反正就是不平淡了——”

    我笑嘻嘻的说:“知道你文学最近突飞猛进,词藻华丽,不过,就不要这样啰里啰索,闲言碎语了,还是直奔主题的好。”

    小飞加快了语速,如同说快板书一般快言快语的说起来:“敦煌守护神,敦煌常大郎在1932年以油画系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里昂国立美术专科学校,同年8月他参加里昂市油画家赴巴黎深造公费奖金选拔考试,以《梳妆》油画获得第一名中选。1933年,油画《湖畔》参加里昂春季沙龙,获银奖;1934年,《病妇》获里昂春季沙龙金奖,被法国国家收藏;《沙娜像》被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收藏;《裸妇》参加里昂1935年春季沙龙,获金奖,被里昂美术馆收藏。1935年春,刚过而立之年的常书鸿就在巴黎举行了个人油画展,你看看厉不厉害,牛不牛,真是位天才的艺术家,你我在现代社会的而立之年有可能还一事无成,人家却这样意气风发,一帆风顺,秒入斗金,对了,另外,忘了说,他还娶了一代名媛貌美如花,雍容华贵的妻子,个人一看照片,就惊为天人,觉得也不输于林徽因,陆小曼之流的人物,娇妻美眷,儿女满堂,美满幸福,在法国混得风生水起,真是位人生赢家呀,我都颜慕不已,命运之神是多么的垂爱他。

    可是,正当常书鸿的绘画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他信步塞纳河边,不经意的一瞥,改变了他的一生,他无意在一家旧书摊上发现了一本小册子,哈哈,你是不是周星驰的电影看多了,又再胡思乱想,不过我明白的告诉你,他看到的小册子可不是什么如来神掌,武功秘籍,而是一部由6本小册子装订好的《敦煌石窟图录》,里面是法国人伯希和1907年在敦煌石窟拍摄的壁画、塑像图片300余幅。这些壁画和雕塑是公元4世纪到14世纪前后1000余年间中国人的艺术创作。那遒劲有力的笔触,气魄雄伟的构图,让常书鸿如五雷轰顶,晴天霹雳一般,把他深深震撼晕了,也改变了他的思想,他如梦初醒,彻底觉醒了,他觉得这些早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700至800年的珍品,其艺术技法也比欧洲更加先进和巧妙娴熟,而自己却居然一无所知,面对祖国如此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作为一个热血复活的青年艺术家,他毅然决然决心回国寻根,去保护、研究、发扬中国的民族艺术。

    1942年,重庆国民党政府指令教育部筹备成立“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并在文化界物色人选,最后选定让常书鸿担任筹委会副主任。不过当时条件十分艰苦,交通工具是一辆绿色无污染环保节能型的破牛车,主食是酱油拌面条,蹬攀工具是自己动手用木棍制作的梯子,整日在没有通道可行的洞窟间爬上爬下,在危栏断桥上匍匐前行,而且物资紧缺,连手电都没有,科技落后,更别说手机了,洞中光线幽暗,临摹时白天里也要点着蜡烛。这些都没有什么,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可他们就是没钱,拨款经常几个月甚至多半年不到账,有时连买颜料的钱都没有,真是一文钱难道英雄,对富家子弟,一帆风顺的常大哥来说,沙漠岁月的艰难超出人的想象力和承受力,敦煌壁画虽然美妙绝伦,但是每天面对的是一成不变的戈壁荒漠,大漠黄沙,这种单调乏味的生活能坚持多久,为艺术献身的热情终究能持续多久?而抗战结束前夕,教育部宣布撤销敦煌艺术研究所,把石窟交给敦煌县政府。这时,前前后后跟常书鸿到敦煌的人都走了,更加祸不单行的是貌美如花的妻子受不了这样艰苦的环境,黄风大漠,人烟稀少。边陲绝塞,道路艰辛,生活困苦,大家闺秀的雕塑家妻子受不了,终于离他而去抛下丈夫儿女,跟别人私奔了,在小说故事里私奔是美好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无比残酷,常大哥妻离家散,拖儿带女,可石窟里满壁风动的飞天,气韵生动的经变画、仿佛生命犹存的彩塑、精美的装饰花纹已经让他如痴如醉,忘乎所以,估计多半被那些飞天附体了,或者飞天们对他施展了勾魂术,否则他怎么能那么始终如一,无怨无悔,兢兢业业,死而无憾的一辈子呆在那个贫瘠的地方呢?为了敦煌事业,常书鸿饱经磨难,吃尽了苦头,他在回忆往事时说他不是佛教徒,不相信转生,但如果真的再一次重新来到这世界,他将还是常书鸿,他要去完成那些作品。常大哥就这样被敦煌那精美绝伦的壁画招回了家,最后也如愿以偿的死在那里,黄沙埋白骨,张大千先生在敦煌告诫常书鸿他走了,你可是无期徒刑啊。常书鸿先生回答说为了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就是无期徒刑他也愿意。所以他的故事特别让我感动,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常大哥那样无私奉献,舍己为公,我觉得人是需要一种精神的,需要一种信仰的,我真的很佩服他,为了敦煌付出太多,他是我们国家知识分子的骄傲,他是敦煌的骄傲,他是不朽的,他当之无愧为敦煌的守护神。”

    我也是第一次听到这样一个人,听到这样一个让人激动不已又黯然神伤的故事,唏嘘不已,感动不已,他真的为我们国家付出太多,为敦煌付出太多,假想如果他不回国,那么他的个人人生将美好圆满,也不会妻离子散,也不会那么艰苦做绝,而他个人更将会扬名海外,取得更高的个人艺术价值,像妇孺皆知的徐悲鸿,张大千那么鼎鼎有名,可是他没有,他为了敦煌,失去太多,他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心中所爱,只为一腔热血,所以我们应该在敦煌的大漠上给他建立一座丰碑,让他的名字常书鸿可以让更多的世人知晓。

第一百二十五节莫高窟(5)() 
我正若有所思的想着常书鸿老先生,老一辈敦煌人的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心情波澜壮阔,如惊涛拍岸,久久不能平复,突然,胡娇娇又在那边大呼小叫了,打断了我的思绪万千,“大家快点儿过来看,你们看看这些是什么?真是太神奇了,”打断了我的思绪,我们循声走了过去,只见里面有些幽暗的壁室里居然有几十具美轮美奂,栩栩如生如同真人大小的彩色雕塑,惟妙惟肖,呼之欲出,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大感意外,因为我们一直以为敦煌莫高窟是满墙满壁的壁画,冉冉飞升的飞仙壁画,哪里想到这里居然还有如此栩栩如生的精雕细琢的雕塑,因为敦煌石窟是开在砂砾岩上,不能进行雕刻,所以洞窟中也没有象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那样满壁的雕刻,不过这些雕刻估计是采用泥塑加彩绘的办法塑造佛像,来表现佛国世界。这些彩塑形式多样,多姿多彩,形态各异,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彩塑等。彩塑形式丰富多彩,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题材丰富,手艺高超,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这些塑像精巧逼真、想象力丰富、造诣高深,与壁画相融相衬,相得益彰,这些雕塑型丰腴饱满,线条灵动流畅,色彩明快典雅,令人赏心悦目,不愧为敦煌壁画中的代表杰作,平静肃穆的洞窟因为他们的存在而飞起云涌,波澜壮阔,熠熠生辉。

    平日里沉默寡言的曾吕也来了兴趣,滔滔不绝的开始说起来,流沙在一旁尤其听得专心致志:“你们看,这件观音像造型完美,头部高耸,大耳垂肩,神态庄严雍容,头戴宝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