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宁为长生[重生] >

第195章

宁为长生[重生]-第195章

小说: 宁为长生[重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正和小胡子摆弄机巧玩意儿,闻言只给了东升太监一个眼神,后者赶忙出去将六皇子牵了进来。

    朱定北留心看了六皇子一眼,见他步履果然十分有章法,不等在细看,就见皇帝将六皇子与小胡子作堆,看他们戏耍片刻,忽然回头问他:“朕见这孩子聪颖可爱,与朕第六子易趣相投年岁相当,意欲让他陪伴六皇儿,镇北侯可舍得?”

    朱定北大吃一惊,立刻跪下谢罪道:“请陛下恕罪,继浩自小养在北疆性情粗野,六殿□□弱尊贵,唯恐小侄伤了六殿下贵体,臣惶恐。”

    朱继聪小脸一白,虽然不知道小叔叔为什么要下跪,但如果他阿爹向阿爷跪下那一定会请军法打一顿鞭子,以为小叔叔也要受罚,连忙也跟着跪下了。一心把玩意儿拨给六皇子的朱继浩听见声音看过来,见小叔叔和兄长跪在地上,连忙跳下小榻,跑回他们紧紧抱住朱定北,防备地看着皇帝陛下。

    贞元皇帝愣了下,摆手道:“既然爱卿不愿,便当朕从未说过,起来吧。”

    “谢陛下恕臣无礼之罪。”

    朱定北起身。皇帝似乎没了兴致,让东升太监送他们出宫去。

    待他们走后,六皇子才出声道:“父皇?他是谁?”

    他的声音带着一些敌意,他敏锐地感觉到皇帝对那个孩子的特殊,脑中想着对方是否真的会成为自己的伴读,心里有些排斥,可想到那个孩子笑弯弯的眼睛又有些期待他的陪伴。贞元皇帝没有回答,良久才出声道:“陪朕看一会儿奏折。”

    随手便将一份奏折递给年幼的六皇子让他自己看,六皇子很快投入其中,父子俩疏离有礼却也有着不足为外人道的默契,可见这样的场面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

    第二日,不出意外,皇帝又宣召朱继浩入宫。

    这一次,他让东升太监亲自来接人,没有让朱定北送,只传了口谕,说是陪伴六皇子,待时候到了会安然无恙地将小公子送回府上。

    朱定北眉头紧拧,“阿衡,你说皇帝会不会真的要把小胡子留作六皇子的伴读?”

    宁衡很笃定地摇了摇头,“朱家的重孙何等身份,放在哪里都招人耳目。陛下若点了他为皇子伴读,那势必对那个皇子寄予厚望,如今六皇子依然是个病秧子,羽翼未丰,皇帝若真有心培养他,就不会让自己前功尽弃。”

    皇帝给六皇子打上一层随时都可能殒命的虞妃亲生子的障眼法是为何?

    还不是为了隔绝宫内宫外的视线。不管皇帝把后宫和前朝肃清到怎样的程度,他对后宫的安全已经失去了信任,六皇子一个六岁不到的孩子挡不住那些明枪暗箭,所以宁衡笃定他不会为了一时冲动坏了自己的打算。况且,撇开六皇子不谈,鲜卑新军正道关键时候,皇帝不会为了一个和古朝安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而与朱家生了嫌隙,得不偿失,

    宫中连着三日接朱继浩入宫伴驾,古朝安咬牙切齿,朱定北心中惴惴,但也只能等小胡子回来之后旁敲侧击地问他今天发生了何事。但据小孩的说法,贞元皇帝并没有像第一日一样问那么多的问题,只是有时候拉着他写字看书,小胡子还抱怨说皇帝记性不好,分明他已经问过的事情总会反复地问起。

    一番折腾下来,连老侯爷也有些坐不住了,便同朱定北商量道:“要不,便让你阿娘和两个小的早些回鲜卑吧?”

    有朱定北的先例在,他可不愿意两个无辜的小重孙过早地享镇北侯的荣耀。朱定北想了想,便同意了。虽然是个下下策,但也是最直接的办法了,虽然如果皇帝死活要把他们扣在京城,身为臣子他们也没法有异议,但现在提出来,也能试探一下皇帝到底是什么态度。

    再过两日,朱继浩又一次被带入宫中,这一次老侯爷舍了老脸跟着一块去了,过了午时带着小重孙和几箱子皇帝赐下的宝物回来。

    听闻皇帝首肯放人,不论是朱定北还是古朝安都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叔父不去见一见那孩子吗?”

    见古朝安沉默摇头,朱定北叹息一声未在多问。

    但到了夜里,古朝安还是没忍住去看睡梦中的孩子,直到天色渐亮才回到府兵廖舍之中。他一夜未眠,呆坐在房中,直到外头送行的动静都停了,才静静地呼出一口气,心中暗道:今日一别,不知他日还能否再见,但愿这孩子平安长大,一世无忧。

    暗卫跟着北行的车马一路,但到了鲜卑帅府,中途也未见接触过任何外人。

    贞元皇帝得知后,失落地叹了一口气:“罢了,罢了。”

    东升太监小心翼翼地将药送了上来,皇帝一口喝下,而后苦笑一声,此生,惟愿死前还能再见一面,若是不能,他怎么甘心死呢?不甘心啊。

第282章 强训新军() 
第二百八十二章

    “皇帝老儿果然还不死心,不过他怎么也不会想到,梁三少真正的藏身之处。”

    得知皇帝派暗卫跟随一路,朱定北嘲笑了声。皇帝纡尊降贵套一个孩子的口风,害的他们也跟着提心吊胆,原本打算让古朝安“父子”见上一面,也因怕那孩子无意中泄漏古朝安的行踪而作罢,真正的咫尺天涯。

    高娘子一行已经出了司州,但镇北侯爷的火气仍然未退,宁衡只好转开话题道:“宁州建宁郡的铁矿山已经呈报给工部,一个月后应该便能动土开采。长生觉得,此处铁矿可够了吗?”

    朱定北点了点头道:“就算再上报,工部也只会派人去勘探不会开采,其他等到时候再说吧。我现下只是好奇皇帝到底在那条暗道里找到了什么,为何没有一点动作,反而将远宁侯府设下的暗卫全都撤离了?”

    就算皇帝没有查到甄飞河头上,也应该抓出了其他人,或找到其他线索才是,没道理没有进一步的行动。

    可事实上,皇帝最近确实没有任何举动,便是宁氏嫡系那一派人最近也安分过头了,风平浪静得让人摸不准对方的心思而更觉不安。

    宁衡转念一想,便说起另一个消息来,他道:“匈奴王的妾室半个月前早产诞下一个男嗣,只是未足月就死了。匈奴王却十分重视这个孩子,特意为他设棺椁,送去了郑家安葬。”

    “未足月的孩子?”

    这可就稀奇了。

    大靖人非常重视葬礼葬仪和宗祠传承,孩子只有满了周岁才会被上族谱,也就意味着没有满周岁就夭折的孩子是绝不能葬入祖坟的。像这种未足月就夭折的更被视为不祥,贫穷人家会随地掩埋,富贵人家再有心也只会将夭折的孩子送入佛寺专门设立的佛塔之中安灵,足足停上三年,为他们下一世积攒足够的功德才会将他们选一处地方下葬,让他们转世投胎。

    匈奴王给一个未足月的孩子大费周章地办丧事,实在不符常理。难道说,这个孩子有什么特殊之处,让匈奴王不得不这么做吗?

    想不出所以然,只能等扶风郡那边查证了。

    朱定北揉了揉额角道:“郑家皇帝也查了一段时日了,不知有没有查出什么来。阿衡,你说郑家是他们说的宁家嫡系的后嗣,还是和楼家一样,只是家奴?”

    宁衡沉吟道:“或许是,守墓人吧。”

    “那是什么?”

    宁衡低声解释道:“宁家世代便有守墓人,并非固定某一家臣,而是上一位守墓人在去世前在族中物色培养的一个人,如此世代相传下去。不过,宁家的守墓人例来只有一人……甄飞河的祖辈若是让一个家族来为他们守墓,也并非不可能。”

    对于这件事宁衡并不能确定,所以一直没有提起。

    皇家陵墓便有专门的守灵人,这些人都是世代相传下来的,子承父业,孙承子业,一旦中断便对皇室的气运不利,因此被钦定的守灵人一定要确保自己生出男嗣,否则就是滔天的大罪了。扶风郡自古以来就是风水宝地,再看郑家对谢咏荷胡尔朵的坟墓恭敬虔诚的态度,和他们除了负责伺候那一片祖坟之外并没有被甄飞河用在其他地方,便知宁衡的猜测有理有据。

    朱定北道:“是不是守墓人不要紧,比起匈奴郑家最多不过传递一些消息,不足为惧。对了阿衡,上一次那件事安排得如何了?”

    宁衡道:“明年各州州牧便会回京述职,如今还有小半年的时间,我已经在安排,你放心必定不会误了你的大事。”

    朱定北闻言便笑了,“你办事我不担心,如果此番我们能够一举成功的话,杀他们个措手不及,那一堆的老鼠屎我们便能一锅端了!到时候甄飞河再想挽救都不行,挨过了明年五月,便是打战我们也有很大的胜算。”

    朱定北下定决心要一锅端掉楼尚书提供的名单上的人以及他自己已经确认是宁氏党羽的臣属,要做的准备自然不能轻了。只有足够快足够狠,不给甄飞河半点回手的余地,才能够真正拔掉他们的爪牙!为此,朱定北已经连去了几封信请他阿爹和五叔抓紧练兵,尤其是鲜卑新军,万不得已的时候他们必须上战场,临阵磨枪还不如现在磨一把快刀出来。

    事已至此,宁衡却难得还有优异。他踌躇道:“长生,如果能撑到明年五月的话,咱们年前还是和皇帝通一下气吧,否则这么多人他临时找不到补缺的人,我们后方不稳,前方的战士也会束手束脚。”

    “我心里有数。”见宁衡还要说,朱定北哼了一声,道:“我自问还是能做到公私分明的,长信侯爷就别担心我会对皇帝陛下怎么样了。”

    宁衡忍俊不禁道:“长生多虑了,我只是想告诉你,慧清那边说谢永林的佛经已经抄写得差不多了,我这边的人也派下去了。应该会比预计的更快几日达成。”

    “妙极!”

    朱定北合掌而笑,他道:“我已经等不及那一天的到来了。”

    他从地狱归来,苦等近十年就是为了将亲手血仇的这一天,不论是谁都无法动摇他的决心,不论怎样的代价也不足以让他停下脚步!

    鲜卑府,新军营。

    冬日漫漫,北境风雪酷烈,便是在这个时候主帅朱振梁突然下达军令,要以寒冬为炉锻造新军这把剑,非但没有减轻训练反而不断加重,甚至连没两个月一日的休沐都被取消了。新军营中叫苦连连,可军令如山不能违抗,不论多不情愿还是得抹黑起来拼命训练。

    杜辉等人心中都有疑惑,他与田益私下里便就此事讨论过。

    “虽然说明年开春便有一场十郡新军校验,但就算对手是朱家军,主帅也不必抓得这般紧吧?”

    田益对于这样的反常实在奇怪。

    古言言秋收冬藏,对于练兵而言也是这个道理,尤其是北境寒冬呵气成霜的情况之下,稍有不慎便会让士兵因伤势或是风寒丧命。况且士兵们这一年下来训练的分量已经够重了,理应养精蓄锐才是。

    杜辉则道:“主帅此举不像是突发奇想,而是有过深谋远虑的。你且看如今新军的训练大多针对上阵杀敌的实战,而非从前的布阵演练。是否是因为主帅提前得到什么风声……匈奴或是羌族要撕毁议和书吗?”

    离议和书里的休战期还有几年,羌族和匈奴的赔款还未完全收回。更重要的是,上一次的战事,羌族王族损失惨重,匈奴也并非没有亏损,现在才过去两年不到的时间,再起战事对他们而言比对大靖更加不利。毕竟大靖财力雄厚,人丁旺盛,最不怕的就是兵力补充。这一点上,不论是羌族还是匈奴都处于劣势。

    田益道:“主帅不是揠苗助长之人,此番加重训练自然有他的用意,我们只需要听命行事就好。”

    杜辉失笑道:“只是这个时节实在不是练兵的好时机,单只咱们营里每日要供应的驱寒草药便值百两银子,鲜卑十郡的新军要用的草药加起来每日便要虚耗上万两白银,陛下能够力压兵部和户部批下这批军资,你可想过其中原因?如果不是战事迫在眉睫,陛下不会破釜沉舟。”

    田益不怕打战,但如此迫切的训练也让他心中忐忑,“难道匈奴或是羌族还藏了什么底牌?上一次的战事他们没有尽全力?”

    “有可能。如果情势真的如此严峻,现在对这些新军蛋子要求严格一分便多一个活命的机会。无战,你可不要心软,这一次一定要下狠心把这把枪磨出来,这样不管将来应对什么,也能多一分胜算。”

    “我明白。”

    两人商定之后,第一司和第二司的新军们就发现,睡了一觉醒来他们面对的是更加凶残的训练,领将太狠了,这一次是连他们叫苦的力气都不留给他们!而主郡其他新军司见状不由都起了争强好胜之心,对新军们往死里操练,一个赛一个狠,唯恐自己的兵落于人后。

    如此情形,最高兴的莫过于主帅大人了。

    “田无战,杜百川,好啊,不愧是五兄也时常夸赞的兵,果然够通透!”

    他乐滋滋的,在家信中便不免提及,老侯爷本就对田益赏识有加,如此更是对这个后辈满意得不行。

    朱振梁借机大加赏赐,消息传到其他九郡,那些领将们心里便都有了计较,纷纷响应主帅的号召和主郡新军营的风向,加大力度家中训练。如此情况之下,就连在朱家军工器营的楼家兄弟也猜出了些许深意。

    比起新军营,朱家军的训练只会更加严苛,士气前所未有地高涨,阵阵吼声驱散了寒冬的森冷,让人听了也不由得热血沸腾。

    楼安康将从外面回来后冻得流鼻涕的胞弟塞进棉被里,又给他灌下一碗热姜茶,这才出声数落他。

    楼安宁揉了揉自己有些僵硬的手,低声问兄长:“要……打战了吗?”

    楼安康愣了一下才道:“主帅尚且每日和兵将们一起训练,我们也不能懈怠了。”

    他心里担心的是,如此明目张胆的训练,想必羌族和匈奴也会得到消息,不知他们会否也将此当做要开战的信号呢?

第283章 生而六指() 
第二百八十三章

    楼安康的担心却不被朱定北放在心上。

    议和书算什么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