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秦相 >

第24章

秦相-第24章

小说: 秦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好吗?相反若是家师仍然固执己见,小弟也已尽了弟子之责,到时候便会离开这是非之地,陪着义父义母隐居山林,再不问世间之事了。”

    殷渊拉住云孟道:“为兄依你就是,但贤弟也大不可如此消沉,贤弟又满腹才华,何愁没有施展之地啊。”

    二人正在长吁短叹,各抒感慨之时。青遥急急跑进来,说道:“殷先生,宫里有圣旨到了。”可叹殷渊一世英才,为人善良耿直,却又将落入一个更大、更凶险的圈套之中。

第三十四章 暗中交易() 
殷渊与云孟正在房中交谈,忽闻青遥报说有圣旨到了。殷渊赶忙整理了一下衣服,让云孟在书房中稍等,独自快步出去迎旨。

    不一会儿就见殷渊气冲冲的回来,将手中圣旨往桌上一丢,骂道:“真是荒唐,这让我殷渊如何去做?”

    云孟纳闷儿便问道:“兄长先息怒,不是出去接旨吗,为何又发这么大的火?”

    殷渊轻叹了一口气,答道:“贤弟莫怪,为兄只是因为这圣旨下得糊涂,才一时火气上涌。”接着又拿起桌上的圣旨递给云孟,云孟展看圣旨默念了一遍。圣旨上说,北方苻氏不遵礼法,趁我朝国丧之期,起兵犯我边境,滋扰寿春百姓,有朝中重臣保荐,朝廷命殷渊为大都督,统本部兵马讨伐苻氏。

    一边殷渊又说道:“朝廷早有明示,历来凡属北伐军政诸事,均应由征西大将军主管,如今苻氏犯我,不去就近调集荆州精兵,却要我统本部兵马北伐,而我才刚刚接任平南将军之职,至今还未曾到扬州赴任,军中又因受杜烁之案影响,尚未整顿完毕,草草起兵哪里还能有战力。贤弟,你说这圣旨下得是不是糊涂?”

    云孟心中明白,这可能又是与桓原有关,但还是劝慰殷渊道:“兄长,毕竟圣明难违,抗旨不遵可是大罪,兄长切不可落人以把柄啊!为今之计,兄长倒是可以借故向朝廷陈述事情,多提些条件,让朝廷多调集各地兵马、粮草以及辎重,才有获胜可能,这样一来,即便是出兵,以兄长之韬略,只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何愁不胜。同时,兄长也可借此壮大实力,也许还可扭转当前朝中局势。不知小弟是否讲到要害。”

    殷渊感觉灵台顿开,大笑道:“哎呀,还是贤弟智慧过人,这般一举双得之策当真是好得不得了。若真能如此那桓大将军即便再嚣张,到时也不敢轻易逾越底线的。”

    其实云孟这么做也是有私心的,他不想看到殷渊被桓原一步步的算计,更重要的是不希望桓原越走越远。

    云孟告辞后,殷渊连夜拟了一份奏折。第二日便拿着奏折去会稽王府求见。此时会稽王正在与一位面遮黑纱的神秘之人密商这什么,忽然有内侍在门外禀报,说殷渊在外求见。司马于一惊,眼神看向神秘之人,似乎是在询问此人。神秘人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然后转身躲在了屏风之后。

    会稽王心领神会,清了清嗓子沉声说道:“传殷渊。”内侍领命,不一会儿,殷渊走了进来,行了君臣之礼后。

    会稽王问道:“浩远不在家中好生休养,来孤王此处可有事吗?”

    殷渊诧然道:“殿下难道不知昨日朝廷给微臣所下圣旨之事吗?”

    会稽王干咳了几声后说道:“是吗?孤王这几日染了风寒,朝中之事也未曾过问。不知浩远所受是何旨意啊?”

    殷渊心中奇怪,心说“会稽王平日最关心朝政,今日为何会如此反常?”但却没表现出来,而是将圣旨大意给会稽王述说了一遍。会稽王听完,却表情如常,问道:“既然圣上有意由浩远统兵拒敌,足以说明天子之信任,浩远一定要好好把握,孤王也静候浩远凯旋佳音啊。”

    殷渊听了会稽王之言疑惑之情更甚,心道:“我手中有多少兵马,多大能耐,殿下,您是清楚的,如今这般行事作风较之以往,差异也太大了些吧。”

    殷渊又拱手说道:“殿下,既然朝廷信任殷渊,殷渊自当效力,纵使肝脑涂地亦在所不辞。然扬州兵马不足,粮草、军械又十分短缺,倘若仓促出战恐有不利。故而臣希望朝廷能够调集多地兵马,再派专人负责粮草、辎重供给,如此首尾相顾,协同照应,必能一举击溃苻氏。”

    会稽王眯着眼,似乎是在听殷渊陈述,但其实心中却在盘算着另外一件大事,压根没有听进去只字半语。

    殷渊则继续说道:“微臣已写下奏章,现如今虽是殿下与桓原共同辅政,然殿下贵为皇叔,在朝中广有人脉,一呼百应,群臣更是以殿下马首之瞻,桓原虽手握兵权,权倾朝野,毕竟还是臣下,殿下主张料他亦不能否定,故还请殿下为微臣做主。”

    殷渊一番慷慨激昂的陈述后,抬眼再去看会稽王,却见会稽王仍旧是眯眼,靠坐在龙椅上,一言不发。殷渊提高音量,一字一字又道:“臣请殿下做主。”

    会稽王“啊”了一声,双眼忽然睁开,看向殷渊,似乎才神游回来,说道:“做主?做主!对对,浩远且将奏折留下,此事孤王还要再好好思量思量。”

    殷渊察言观色,心道:“会稽王举止如此反常,此中一定有蹊跷,待我一试便知。”

    殷渊又对着会稽王躬身一拜,会稽王问道:“浩远还有事吗?”

    殷渊答道:“启禀殿下,臣近日又得到一个有关杜烁案的重要线索。”

    会稽王笑道:“那杜烁案不是早已有了定论了吗?哪里有来的什么线索,浩远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了。”

    殷渊又道:“杜烁案若只是为查实杜烁贪腐是否属实的话,的确是可以结案。但殿下心里应该明白,这杜烁案的赃款为何会至今仍下落不明,那么一大笔赃款它究竟流向哪里,杜烁幕后之人又是何人,这一团伙又有何居心等等?这些却是至今还是谜题啊。若是深究此案,殿下您说,这能叫做已经结案了吗?”

    会稽王脸色一变,突然来了精神,坐直了身子,忙问道:“浩远,你的意思是,你已然掌握了”会稽王话还没讲完,就听到会稽王身后屏风后面“啪啦”的一声,类似瓷器落地的碎裂之声。

    会稽王顿时不往下讲了,沉默了片刻,然后掩饰道:“这些日子,也不知怎地,宫内偏偏多了许多猫。对了,殷卿如今首要的是攘外,至于旧案只要证据不失,待殷卿回朝后再查亦不迟也。”

    殷渊何等聪明,知道屏风后有人,今日会稽王反常也多半与此有关。便也不再多言,将奏折递给会稽王后,便告退了。

    殷渊走后,会稽王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靠在椅背上长出了一口气。此时,神秘人也慢慢从屏风后踱了出来,会稽王见到,连忙起身走到神秘人近前,说道:“为何那么不小心,要不是本王随机应变,就被殷渊看穿了。”

    神秘人则转过脸,冷冷的看着会稽王,说道:“有些事情殿下当真想知道吗?”

    会稽王被神秘人冰冷的眼神吓了一跳,忙解释道:“阁下误会本王了,本王只是好奇,没有别的,没有别的。”

    神秘人又说道:“若只是好奇就好,我只是奉劝殿下千万别琢磨着从殷渊那里找到我的什么把柄,更不要有想以此威胁我的念头。有些事情殿下不知道反而更好。既然你我已然联手,那么就务必相互信任,否则有些事若是超出了我的掌控,结果可就难以预料了。”

    会稽王听得浑身直冒冷汗,说道:“这一点阁下尽管放心,本王的为人,这么多年阁下也是应该知道的,本王绝不会做背信弃义之事。”

    神秘人立刻转怒为笑,对会稽王拱手一拜道:“刚才情急之下,在下言语有失,乱了君臣之礼,还请殿下恕罪。但在下一片赤诚之心可都是为殿下大计着想啊。”

    会稽王双手扶住神秘人说道:“阁下心意,本王怎能不知,自古贤王身边的忠臣那个不是直言相谏,只有昏君才喜欢阿谀奉承的奸臣。”

    神秘人又说道:“殿下能体会臣的一片苦心,臣深感欣慰。”

    然后神秘人拿起殷渊的奏折,翻看了几眼。对会稽王问道:“殿下对殷渊这奏章怎么看啊?”

    会稽王答道:“这件事本王也没什么主意,还想听听阁下的主张。”

    神秘人冷笑道:“要依在下的意思,便是准了殷渊所奏的全部事项,再给他戴一顶高高的乌纱,让他风风光光的出师北伐。”

    会稽王一愣,疑惑的问道:“本王是不是听错了?阁下刚才是说将殷渊所要求之事全都应允了吗?”神秘人微微点了点头。

    会稽王仍是无法理解,想问又不敢问,只是眼珠一个劲儿的左右乱转。神秘人开口问道:“殿下是不是对此有疑惑啊,想问问我为何如此安排吗?”

    会稽王答道:“若是可以,还请阁下明示一二。”

    神秘人冷笑道:“殷渊如此做,无非是想借此机会对抗与我,此人是有才干,我也十分欣赏,只可惜这样的人如果不能为我所用,就绝不能让他成为我等的拦路石。”

    会稽王又问道:“阁下说的是啊,孤王也是如此觉得,既然要打压殷渊,找个机会革了他的职便罢了,为何还要如此大费周章?”

    神秘人高声笑道:“兵法有云‘攻心为上’其中道理殿下自去体会吧。”说着便将面上的黑纱紧了紧,低头快步离开了王府。只留下会稽王还疑惑的站在当场。

第三十五章 兄弟情深() 
第二日皇帝圣旨便下了,竟然准了殷渊所奏诸事,而且擢升殷渊为大都督,统领扬、豫、徐、兖、青五州兵马讨伐苻氏,又命尚书仆射谢必负责大军粮草、辎重调配供给事宜。

    建康城中王宫贵胄得知殷渊高升的消息后,一改先前唯恐避之不及的态度,纷纷带着贺礼想登门道贺,却都被殷渊拒之门外。殷渊几经沉浮后早已看透了如今官场上的虚情假意,压根不想把珍贵的时光浪费在这些毫无意义的应酬之中。可是面对如此的顺利的结果,还是多少有些出乎殷渊的意料,总觉得其中有蹊跷,却又不知道缘由所在,事到如今也只好将计就计,且走且看了。

    再说云孟自那日告别殷渊,回到征西将军府后。本想与老师讲明一切,纵然是老师要责罚与他,有些话也必须要出来。可一连几日都见不到桓原,偶尔桓原即便在府,也每每以政务繁忙为由一再推拖与云孟见面。在与殷渊交谈之后,云孟越来越感觉到自己对老师了解的真的是太少、太少,可曾经老师那一番壮志凌云、慷慨激昂话语,却至今还在耳畔回响。老师不是希望自己与他共担恢复山河的重任吗?为何现在又是如此情形?难道是自己让老师失望了,还是这一切压根就是谎言?一边是自己的授业恩师,另一边则是可以托付生死,情同手足的兄弟。为何如此艰难的选择却让自己来做?

    云孟正在自己房中靠坐在椅子上,紧闭着双目胡思乱想,这时青遥推门进来,对云孟轻声唤道:“公子,公子。”

    云孟睁开眼问道:“青遥,有事吗?”

    青遥答道:“公子,青遥听说这两日殷府可是门庭若市,热闹极了,殷府门外不是各府的大人,就是京中的望族,全都是要拜访殷先生的。公子你说这是不是与前几日我们看到的情形大不相同啊?可这还不是最奇的,最奇的是殷府大门始终紧闭,据说殷先生不论何人一概都不会见。”

    云孟轻咦了一声,青遥又说道:“公子,反正这几日家主也不在府中,要不咱们也去殷府瞧瞧,凑凑热闹?”

    云孟微笑了一下,说道:“也罢,在此处想破头也是琢磨不出所以然来,倒不如去兄长那里走上一遭,也可看看兄长那里有何进展。”

    于是,云孟带着青遥起身就往府外走,迎面碰到了一人,正是徐宏,云孟多日不见徐宏,笑呵呵的与徐宏打着招呼,说道:“是徐大哥啊,多日不见,又去忙些什么啦?”

    徐宏却表情严肃,只是拱了拱手,点了一下头,便走掉了。

    云孟心中疑惑“今日徐宏有些反常啊,难道是出了什么事不成?”一旁青遥嘀咕道:“这个徐宏,真把自己当大将军了,气势倒是不小,竟然对公子如此无礼。”

    云孟则说道:“青遥,不必如此小器,徐大哥一定是有极要紧的事要禀告老师,才顾不上与我等寒暄。等一等,青遥,你刚才不是讲老师这几日都不在府里吗,难道徐大哥不知道吗?”

    青遥忙答道:“对,对呀,家主的确是不在府中啊!也许徐宏就是不知道,让他扑个空才好。公子别考虑这些了,咱们快些走吧。”青遥急着催促云孟快走,云孟也没再多想,只是摇了摇头,便带着青遥出了府门。

    来到殷渊住处,果然正如青遥所言,门前停了数辆马车,还有十多个身着华服的人站在门前,有的在互相交谈,有的又好像是等的久了,有些不耐烦的样子,眼下本来就快入冬,天气寒凉,一群人在地上不住的跺着脚。别院大门紧闭着,云孟让青遥去叩门,青遥应了一声,小跑到角门处,敲了几下。过了一会儿,就听到有开门的声音,同时门内有人极不情愿的说道:“不是都说过了吗,我家大人今日不见客,快别敲了,还是请”里面的人本想说“还是请回吧。”此时角门也开了,里面的人也看到云孟了,后面的话便也给生生的咽了回去。

    云孟一看,心想“这位不是老熟人吗!”原来开门的正是先后两次态度截然不同的那个内侍。内侍脸上瞬间堆出笑容,极为殷勤的说道:“我当是谁呢?原来是云公子来了,快快请进。”

    云孟也没客气,迈步就进了别院,其他在门外等候的众人纷纷看向云孟的背影,各个表情面部呈现出吃惊之情。

    云孟在内侍的引领下,来到书房,却看到殷渊不在屋内,而是正坐在书房门前的石阶上,仰着头不知在看着什么。云孟轻轻的咳了一声,殷渊收回目光,又看向眼前,原来是云孟,便笑着说道:“景略来了。”

    云孟也笑道:“兄长你这里可真是‘一夜间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