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魔术师 >

第82章

大唐魔术师-第82章

小说: 大唐魔术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你们搞的鬼。我的舅舅就是被你们的阴谋赶出长安城的。”

    之后他看向了封德彝、岑文本府邸的房向,恨恨的说道:“封德彝、岑文本,咱们的仇结大了。今日之仇,改天,我长孙无忌一定让你们加倍还回来。”

    第二日,早朝。乾元殿,百官们都已站齐,大唐皇帝李世民尚还未到。只见,长孙无忌气冲冲的走到岑文本的面前,冷嘲热讽的说道:“岑大人,好手段啊。一封奏折,一场本不该办的寿宴,硬生生的将我的舅舅,正三品吏部尚书高士廉,赶出了帝都长安城。这个仇,我长孙无忌记下了,改日,我肯定要加倍还给你。”

    岑文本对着长孙无忌拱了拱手,说道:“长孙大人,要不是你将封德彝封大人气得吐血,气得重病,我岑文本怎么愿意去招惹他堂堂吏部尚书高士廉呢?有错,也是你先错的。我本想报复于你,可惜老天让高士廉做了你的替罪羊。以后,你若报复,我岑文本接着就是了,我还怕你不成吗?”

    “那咱们就骑驴看唱本,走着瞧。”说罢,长孙无忌冷哼了一声,回到了自己的位置,而岑文本也冷哼了一声,把头扭向了一边,再也不愿意多看长孙无忌一眼。

    帷幕后,大唐皇帝李世民看着朝堂内的一幕,露出了满意的微笑。他心中暗道:“两个妖孽啊,一个智谋高绝,关陇贵族新任主事,一个揣摩大才,南方世族下一任主事。如果你们联合起来,和朕做对,那朕就该有的头疼了。如今好了,两人彻底闹翻了,水火不容了,这下朕就可以放心睡安稳觉了。只是牺牲了一位吏部尚书高士廉,不过虽然牺牲了一位资质平庸的吏部尚书高士廉,却能将这两个人关系搞僵了,也是值得的。这次朕对高士廉的处理,太严厉了一些儿了,以后吧,以后再补偿他吧。”

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支笔() 
待百官站齐,大唐皇帝李世民在宫人们的簇拥下走了出来。李世民递给了太监总管王富贵,一份诏书。

    王富贵缓缓的打开,用他那公鸭嗓,高声的念到:“宣房玄龄、杜如晦觐见。”

    两位文质彬彬的中年人走进了大殿。两人年纪相仿,都是三十七、八岁左右年纪,面貌、衣着却大不相同。一位身穿白色圆领文士服,一位则身穿黑色圆领文士服。白袍者,面容和蔼,神色淡定,显得一切都从容不迫;黑袍者,面容棱角分明,一双剑眉,直插云鬓,显得刚毅果敢,善于决断。

    李玄打量着两人,他知道这两人就是鼎鼎大名的“房谋杜断”,白袍者,就是房玄龄,他为人性格温和、通达睿智、足智多谋,善于将所有人的不同想法,不同意见,揉捏成方向一致、和衷共济的合力,有“老好人”之称,但是如果你觉得他仅仅只是个老好人,那你就错了。房玄龄还有着令人惊叹的办事效率和实干能力,只要是国家制定好的大政方针,他能很快的和他亲自选拔的一批实干人才一起埋头苦干,按质按量的完成;黑袍者,则是杜如晦,虽然话不多,但是目光如炬,善于洞察事理,精通分析,言出必中,每有国家大事,军情急务,难于决断,李世民必咨询于杜如晦,杜如晦善于从大势分析,精简准确,言无不中,

    待房玄龄、杜如晦对大唐皇帝李世民行礼之后,太监总管继续念到:“加封房玄龄为正三品尚书左仆射兼吏部尚书,加封杜如晦为正三品尚书右仆射兼刑部尚书,共同辅佐陛下,统领六部,掌天下百司,处理朝政。

    房玄龄、杜如晦躬身行礼谢恩。

    王富贵又高声念到:“诏令,长孙无忌、岑文本。”

    长孙无忌、岑文本连忙出列,站直。

    王富贵高声念到:“加封长孙无忌为正四品大唐吏部文选司郎中,加封岑文本为正四品大唐吏部考功司郎中。”

    长孙无忌、岑文本面露喜悦,躬身对大唐皇帝李世民行礼谢恩。

    大唐朝堂的文武百官们,都看着长孙无忌、岑文本两个人,面露羡慕。

    吏部文选司郎中、考功司郎中虽然职位并不高,只有区区正四品,但是这两个职位的能量,整个天下都不会小觑的,那可是实实在在的实权啊,不是皇帝的心腹能臣,是万万不能担任的。大唐吏部,职位最高的肯定是吏部尚书了,下来则是吏部左、右侍郎,之后便是四个司的郎中了。四司包括文选司、考功司、封验司、稽封司。四个司的地位不同,而其中最厉害的就是文选司、考功司。文选司负责官员的任免,考功司则官员的考核。这两个司的官员,向来是无人敢惹的,升官还是免职,发达还是破产,都在这两个司官员的一支笔之下。因此这两个司有“一支笔”之称。

    相传,春秋时期,子路刚开始跟随孔子的时候,对孔子的学说并不以为然。

    一日,孔子正在溪水边饮水,子路自持勇力,怀揣石块,准备杀死孔子,然后一走了之。

    子路刚刚举起石头,他又放下,将石块藏于身后,问道:“你说你的学说那么厉害,就这杀人来说,有什么不同吗?”

    孔子头也不回,说道:“下等人杀人,用器物,石块。”

    子路略显尴尬,继续问道:“那中等人呢?”

    孔子回答道:“中等人杀人,一支笔,足够了。”

    子路诧异道:“一支笔?”

    孔子解释道:“用笔将律法写于竹简之上,以文字昭示天下,触之者必死。”

    “那上等人呢?”子路继续问道。

    孔子依然没有回头,回答道:“上等人杀人,一句话,就够了啊。一人而为天下师,一言而为天下法。一句话,足够了啊。”

    子路瞬间大悟,扔掉手中的石块,五体投地的跪拜了孔子。从此,对孔子心服口服,忠心耿耿。

    而做为这个司的最高长官,文选司郎中、考功司郎中,那肯定就是百官们巴结、拉拢的对象,命运全在这两个人的手里面呢。所有大唐的官员,除了少数的高官由大唐皇帝陛下亲自决定,其他的无论升迁、还是考核,都要从这两个人的手底下过,即使不过,那也要拜访一下,打个招呼,混个脸熟。如果这两个人不认识你,那你就只能悲剧了,只能默默无闻了。所以,这两位郎中,虽然官位不高,但是权重啊。据说,每日争着拜访他们的官员络绎不绝,他们家附近的驿馆、酒家都被拜访他们的官员租了下来,住的满满的。人生如逆水行舟,做官亦是如此啊,想升一步,那也是何其艰难。但是有一条捷径,那就是有幸结识文选司郎中、考功司郎中,一旦有好的差事,两位郎中突然间想起,那可是一蹴而成,平步青云啊。而文选司郎中、考功司郎中,则是吏部的后备干部梯队,只要熬上几年,那就是大唐的吏部左、右侍郎,继而就是大唐的各部尚书,位列宰辅,真可谓简在帝心,前途无量啊。

    而大唐皇帝李世民看着向自己谢恩的长孙无忌、岑文本,微微一笑,心中暗道:“同一个部门,都是吏部,一个负责任免,一个负责考核,还有仇怨,朕就看看你们如何相处吧?只有私怨,而没有大局,朕是万万不会重用的,大唐的宰辅也是不会考虑这样的人选的。”

    随后,长孙无忌、岑文本的表现,也让大唐皇帝李世民和众位宰辅重臣眼前一亮,虽然朝堂之上,两人互相说了狠话,可是工作之中,两人却都十分克制,相处的也十分融洽。

    尚书省,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房玄龄、尚书右仆射、刑部尚书杜如晦,彼此对视一眼。房玄龄问道:“咱们年纪也不小了,看来这大唐朝堂以后是他们二位的了。”

    杜如晦苦笑道:“他们上位恐怕还需要十余年的磨练,这十余年,还是咱们两个总领政务,只是我这身体,恐怕等不了那么久了。”

    房玄龄面色一沉,他知道杜如晦的身体一直不好,经常吃药,却不见好转。房玄龄叹了口气道:“尽快调教吧。两个人都是天赋异禀,资质过人,上好的美玉啊,要为了我大唐细细的雕琢啊。”

第一百八十二章 礼部尚书发飙() 
齐州大都督府,海陵王元吉的心腹,齐州大都督、庐江王李瑗(yuan)正在书房,书写奏折,向大唐皇帝李世民表示臣服。

    书房的大门,突然被人一脚踹开。

    李瑗打量着来人,来人乃是自己的心腹、齐州军护军将军王君廓(kuo)。

    王君廓本为盗贼,隋朝末年,天下大乱,他聚众为盗,四处劫掠。投靠瓦岗山,以勇力闻名天下,有“赛关公”之称,李密待其不厚,不久他又归附大唐,成为庐江王李瑗的侍卫。李瑗一路提拔,将其引为心腹,升为了齐州军护军将军,掌齐州军事,并将女儿下嫁于他,以拢其心。王君廓也尝对人言:“我王君廓有今日之辉煌,皆因庐江王。庐江王对我有知遇之恩,更是我的岳父、上官,我必誓死效忠于他。”

    李瑗对王君廓十分信任,便又把头低了下去,继续书写着自己的奏疏,慢条斯理的对王君廓说道:“廓儿,有事吗?”

    王君廓冷冷的说道:“幽州的李艺败了,我想借你的头一用,以求富贵,希望大人应允。”

    李瑗顿时一惊,手中的笔,不受控制的掉在了地上,愣在了当场。良久后,他破口大骂道:“王君廓,你这个小人,卖我求荣。我待你不薄啊,你今日杀我,日后会有报应的。”

    王君廓恍若未闻,走到李瑗近前,一刀将李瑗的头颅砍下。李瑗至死,双目圆睁,饱含怨怒。

    数日后,李瑗的首级被送到了帝都长安,大唐皇帝李世民同意了王君廓自领齐州军护军的请求,继续掌管齐州军事。

    礼部尚书崔干举荐山东豪族、房玄龄的侄子李玄道为齐州刺史,掌齐州军政,大唐皇帝李世民准奏。

    第二日清晨,李玄道到礼部尚书崔干的府邸向崔干辞行。

    崔干端坐于大厅主位之上,对向自己行礼完毕,站在原地,聆听自己嘱咐的李玄道说道:“此去齐州,我要拜托你一件事。”

    李玄道躬身说道:“大人请说。”

    崔干缓缓的说道:“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帮我杀一个人。”

    李玄道顿时一惊,问道:“杀谁?”

    崔干一字一顿的说道:“齐州军护军王君廓。”

    李玄道面带沉吟道:“为何杀他?他可掌管着齐州军事,杀他恐不容易。”

    崔干回答道:“杀了他就行,有什么事,我自担着。我已经和兵部卢尚书商量过了,给你五千精兵,护送你上任。你只要杀了王君廓就可以了。”

    李玄道略一沉吟,便躬身说道:“谨遵大人之令。”

    十数日后,李玄道到达了齐州,召见了齐州大小官员,但是单单没有召见王君廓。之后,所有会议,李玄道都不通知王君廓,仿佛齐州并没有王君廓这个人似的。

    齐州所有的官员都看的出新任的刺史大人不待见王君廓。

    王君廓眼见着自己逐渐被齐州的官场边缘化,便主动找到李玄道问道:“刺史何故小瞧于我?”

    李玄道冷嘲热讽的说道:“瞧不起你,又如何?一个失去了忠心的人,连自己的岳父都敢杀的人,我怎么能够相信他会忠心的侍奉天子呢?一个连自己上官都敢杀的人,我又怎么放心让你做我的下属呢?”

    王君廓面露羞恼,却无计可施,只能无奈的接受被逐渐边缘化的现实。

    之后,每日李玄道不但无视王君廓的存在,而且还天天敲打于他。王君廓忌惮于李玄道手中军队,每日生不如死,度日如年。打也打不过,呆也呆不住,王君廓选择了逃跑,逃离大唐,逃到突厥去。

    可是他刚刚齐州城,便被李玄道抓住。之后,被李玄道以里通突厥,形同卖国的罪名斩首示众。首级被送往帝都长安。

    乾元殿,看着王君廓的首级,大唐皇帝李世民面色铁青,他冷冷的说道:“礼部尚书崔干,你能给朕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吗?你,你告诉朕,你是怎么让李玄道杀死王君廓的吗?”

    崔干缓缓的站出来,朗声回答道:“陛下,不错,是我让李玄道整死王君廓的。可是王君廓他该杀。汉魏之时,车骑将军董承欲谋害魏王曹操,其管家与董承小妾有私情,检举董承,致使董承阴谋未成,董承全家也尽被斩首。事后,魏王没有奖赏管家,而是当众历数其不忠不义的罪过,将其斩杀。微臣以为非是魏王刻薄寡思,无情无义,实在是为了维护人伦大道,杜绝以下犯上,以仆杀主的事情发生啊。先贤曾言:礼义廉耻,这是支撑一个国家的四根柱子。臣为大唐礼部尚书,掌大唐礼仪,维护这个国家的道德,惩恶扬善,这就是臣的职责。我大唐刚经历战乱,为了利益,为了生存,礼仪尽失,道德沦丧,世风日下,臣以为重建礼仪之邦,乃是我大唐最刻不容缓的事情。而像王君廓这样,杀害旧主,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小人,我大唐必须下重手,予以严惩,以儆效尤,让天下所有的老百姓们都看看,我大唐朝廷对待杀害旧主的小人的态度,不是加官进爵,让其逍遥自在,肆意妄为,而是严刑峻法,就地斩首,让他家破人亡,悔不当初。”

    大唐皇帝李世民面露沉吟,他知道崔干说的是对的,但是满朝文武百官,因为种种原因,杀害旧主,投奔自己的人并不少,一旦褒扬了崔干,那会寒了这些人的心的,搞得这些人都人人自危的,更何况正是有了这些小人,才能将自己的心腹大患一一除掉,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小人,才让自己高枕无忧,对天下事了如指掌。

    崔干看李世民面带犹豫,便继续说道:“陛下,臣觉得陛下不能以小利而废大义。王君廓是除掉了海陵王元吉的心腹庐江王、齐州大都督李瑗,为陛下解除了一个心腹大患,但是陛下一旦对王君廓这种小人不做严惩,天下人必争相效仿,所有官员都会人人自危。世风日下,道德沦丧,国无凝聚之力,民无效忠之心,如此,我大唐危矣。”

    李世民面露沉思,久久不言。

第一百八十三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