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魔术师 >

第78章

大唐魔术师-第78章

小说: 大唐魔术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岌说道:“好,那我就进长安。不过我要大唐再封赏一个人。”

    长孙无忌问道:“谁?”

    杨岌回答道:“前幽州军左将军——杨和。”

    “杨和?”长孙无忌诧异道,他没有想到杨岌竟然为被他自己亲手杀死的杨和求赏。略一思量,长孙无忌又态度严肃的承诺道:“如果事成,我会奏请大唐皇帝陛下追封杨和为大唐正三品大将军的,他心向我大唐,是为我大唐而死的,陛下会厚待他的。”

    杨岌站起了身,说道:“好,希望长孙大人信守承诺。”

    言罢,便欲转身离开。

    长孙无忌拦下杨岌问道:“为什么?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杨岌又坐了下来,接过长孙无忌手中的酒瓶,喝了一口,便讲起了一段故事:“三十年前,幽州道柳城郡下面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名叫杨庄,杨庄有一大户,大户有一公子,公子名叫杨平。当时杨平正年轻,他喜欢上村子里的一位姑娘,两人青梅竹马,私定了终身;而杨平的父母不喜欢那位姑娘,而是托媒人,为杨平明媒正娶了另外一个村子里的姑娘。杨平和他青梅竹马的姑娘都痛苦不堪,最终为了成全杨平,不违背孝义,青梅竹马的姑娘带着肚子里的孩子到了隔壁的村子独自住了下来,并终身未嫁。杨平遵照父母之命娶了另外那位的姑娘,不久也生下了一个孩子。十五年前,隋末大乱,杨平和他喜欢的两位姑娘都死于战乱,他的两个儿子却走到了一起,一起入伍,一起拼杀,一起为将。杨平明媒正娶的姑娘为他生下的那个儿子叫做杨和,而孤独终生那位姑娘为他生下的儿子则叫做杨岌。”

    “杨和?杨岌?”长孙无忌惊讶的站了起来,指着杨岌,吃惊的说道:“你和杨和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

    杨岌痛苦的说道:“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啊。可是李艺这个恶魔,他让我杀了我的亲哥哥。”

    言罢,杨岌抱头痛哭,用痛哭声发泄着心中的不满和委屈。

    痛哭良久后,杨岌擦干了眼泪,迈步走出马圈说道:“大哥本来和我预谋一起除掉李艺的,无奈事情泄露。李艺对我有所怀疑,却不知我也参与了谋划。是大哥恳求让我杀了他的,只有杀了他,才能保住我不被暴露。如今,我要去一件事,一件大哥想做却没有做成的事。”

    马圈之外,都是杨岌召集的兵将,排列的密密麻麻的。杨岌走出了马圈,拔出了佩剑,指向李艺的帅帐说道:“杀,随我诛杀李艺。”

    兵将们纷纷举起武器,向李艺的帅帐冲杀了过去。

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唐储君() 
李艺正在熟睡,他的贴身侍卫唤醒了他,着急的说道:“大帅,不好了。杨岌反了。”

    李艺顿时惊醒了,随即愣在了原地。他知道他在劫难逃了,他想不明白,自己最重要的两个助手,杨和和杨岌为什么会相继反叛?杨和心向大唐,尚且情有可原,杨岌怎么会反叛呢?自己可是很信任,很重用杨岌的,杨岌不心向大唐,况且心向大唐的杨和,还是他亲手斩杀的。他怎么会反叛呢?反叛对他有什么好处?李艺想不明白。

    守卫李艺大营的只有一千士卒,而杨岌召集的兵将,不但有自己所能掌控的旧部,还有杨和遗留下的旧部,整整二十万人马,李艺的帅营很快被攻破,帅帐内的所有人,都被诛杀,燕王李艺也被杨岌亲手砍掉了脑袋。

    看着杨岌捧来了李艺的首级,长孙无忌唤醒了沉睡的李承乾说道:“殿下洪福齐天,祖上保佑。杨岌将军诛杀了逆贼李艺,幽、营二州平定,殿下我们可以离开幽州,回长安了。”

    李承乾高兴的蹦了起来,说道:“太好了,可以回长安了,终于要离开这个该死的地方了。”

    高兴过后,李承乾小大人般的走到杨岌近前说道:“杨岌将军救我之恩,我不敢忘却。待我回到帝都长安,我必奏请父皇重重的奖赏于你。”

    杨岌连忙躬身行礼道:“多谢殿下。”

    在杨岌派出的幽州精骑的护卫下,李承乾和长孙无忌带着燕王李艺的首级,离开了幽州,向大唐帝都长安奔去。

    数日后,太极宫,大唐皇帝李世民见到了饱受折磨的中山郡王——李承乾和长孙无忌。

    李世民一把抱住了李承乾,眼泪不受控制的往外流。

    李承乾向李世民哭诉道:“父皇,李艺他虐待儿臣。儿臣一到幽州,他就让儿臣住马圈,一天只给儿臣一顿饭吃,那饭还都是被人吃剩下的,都是馊的。”

    李世民充满慈爱的抚着年幼的李承乾的头说道:“为了大唐,为了江山社稷,你受委屈了。”

    长孙无忌在李承乾的背后,声音呜咽的说道:“陛下,那李艺根本就没有打算和我大唐议和,他一直妄想进入长安,做这天下之主呢。殿下,殿下他受了大罪了啊。”

    李世民看着蓬头垢面的长孙无忌说道:“无忌,你也受苦了。对了,你们是怎么逃回来的?”

    长孙无忌回答道:“李艺暴虐,其手下的大将幽州军左将军杨和、幽州军右将军杨岌均是深明大义,心向大唐,杨和将军不幸暴露,为国临难,杨岌将军完成了杨和将军的未竟事业,诛杀了李艺,携幽、营二州以归顺陛下。”

    李世民疑问道:“杨和?杨岌?”

    长孙无忌解释道:“杨和、杨岌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之后,长孙无忌向李世民讲述了杨和、杨岌两兄弟前赴后继诛杀李艺的经过。

    李世民也大为感动,对杨和、杨岌两人交口称赞。

    李承乾也向李世民说尽杨和、杨岌的好话。李世民下诏:“册封杨和为忠义候,追赠从二品辅国大将军;册封杨岌为忠勇侯,实封正三品太子监门卫大将军。”

    之后,李世民看向了饱受苦难的、年幼的李承乾下令道:“中山郡王李承乾,不畏苦难,于国有功,特册封为皇太子,为大唐储君。”

    李承乾和长孙无忌都是惊喜莫名。

    长孙无忌没有想到大唐皇帝李世民竟然这次出手如此大方,不但册封杨和、杨岌的官职高出了自己许诺的正三品、从三品,整整半级,而且将太子之位也交予了李承乾。李承乾也没有想到一番死里逃生,竟然会有如此大的收获,大唐皇太子,大唐储君这样的奖励。

    两人连忙忙不迭的向李世民行礼谢恩,内心喜悦。

    弘文殿,大唐侍中封德彝办公的地方。

    封德彝刚刚起草好了一份大唐和幽州李艺议和的文书。

    封德彝年轻时就以书法文章闻名天下,加上他身居大唐正一品侍中的高位,他刚刚拟好。周围的官员便纷纷聚拢过来,恭维道:

    “封大人真不愧是我大唐的文坛圣手啊,一篇普普通通的议和文书,竟然写的如此文情并茂,让人读之荡气长存啊。”

    “是啊,且不说文章,单单说封大人这字,就可以直追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甚至比‘二王’的字还要好一些儿啊。气势雄浑,让人观之赏心悦目。”

    “刚才,你们,是没有看到啊。封大人起草的这篇文书,洋洋洒洒上千言,封大人可是一气呵成的,中间可是连一丝的停顿都没有啊。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封大人才思敏捷,才高八斗啊,我等是日夜苦读,也不及万一啊。”

    ……

    ……

    “封大人真不愧是我大唐栋梁,文坛的泰山北斗啊。”

    官员们纷纷交口称赞,封德彝也用手抚摸着长须,怡然自得。

    长孙无忌迈步走了进来,阴阳怪调的说道:“哦,真有那么好,让我看看。”

    说着,一把抢过了文书,面露不屑的瞟了一眼,点评道:“嗯,不错,真是不错。怪不得就连大唐皇帝陛下的登位诏书都要请封大人来写啊。封大人的手笔真是不同凡响啊。只是用不了两天,朝廷就要正式宣布立太子了,这诏告少不得还是要请封大人出马啊。”

    封德彝疑问道:“太子?朝廷要立太子?立谁啊?”

    长孙无忌骄傲的说道:“立谁?封大人没有糊涂到这一步吧。大唐要立,当然是立中山郡王了。中山郡王,那可是陛下的嫡长子啊。”

    封德彝夺过了长孙无忌手中自己刚刚拟好的文书,对长孙无忌说道:“长孙大人莫要开玩笑。中山郡王?中山郡王如今他人还在幽州为人质呢,这个时候,陛下怎么会立他为太子呢?那不是增加李艺手中的砝码吗?让李艺更方便要挟皇上吗?陛下催我催的急,只要我这求和文书一到,李艺才能放心,中山郡王在幽州的安全才有保障。”

    长孙无忌冷嘲热讽的对封德彝说道:“封大人真是把中山郡王时时刻刻都放在心坎儿啊。”他指着文书对封德彝说道:“我刚从太极宫过来,陛下让我跟你说说这文书的事呢。”

    封德彝双手捧起文书,说道:“是陛下让你来催要文书的吧,我这就给陛下送过去。”

    长孙无忌摇了摇头道:“可惜呀,这样好的锦绣文章,用不着喽。可惜了。”

    众人皆是一愣,诧异的看向了长孙无忌。

第一百七十三章 封德彝致仕() 
长孙无忌摇头晃脑,面露得瑟的对众人说道:“这次我陪同中山郡王前往幽州,中山郡王洪福齐天,沉着淡定,感化、策反了幽州军左将军杨和、右将军杨岌两位义士。杨和、杨岌不负期望,前赴后继,诛杀了逆贼李艺。刚刚,中山郡王和我从幽州带回了李艺的首级,面见陛下。陛下感念中山郡王有大功于社稷,已经决定册封中山郡王为太子,为大唐储君了。”说罢,长孙无忌面带挑衅的对封德彝说道:“这求和文书,就用不着了。那就再麻烦一次封大人了,起草一篇册封中山郡王为皇太子的诏书吧。”

    听到长孙无忌的话后,封德彝如遭雷击,想想自己冒着生命危险到李艺的军中做说客,就为了陷害中山郡王李承乾,借李艺的手,置李承乾于死地,为自己选择的新君搬开绊脚石。结果到头来,绊脚石没有搬开,还被长孙无忌算计了,让绊脚石李承乾阴差阳错的登上了大唐储君之位。

    封德彝内心里愤愤不平,气得胸口也是起伏不定。一口鲜血不受控制的从口中喷出,喷到了自己刚刚起草好的文书之上。

    长孙无忌摇了摇头,转身离开了弘文殿,调侃道:“没想到啊,没想到,封大人这么大年纪了,还有这么大的火气,一篇文书用不上,竟然气到了这种地步——口吐鲜血。一个这么大火气的人,怎么能够做我大唐的正一品侍中,贵为宰相呢?”

    听道长孙无忌的话后,封德彝第二口鲜血也没能控制住,喷口而出。

    刚刚还在齐声赞扬封德彝的官员们,此时都明白了,封德彝和长孙无忌暗中的交锋,封德彝败了。官员们轰的一下,四散离开,留下封德彝一个人无力的瘫倒在地上。

    第二日早朝,封德彝就以年老力衰,上了奏折,请求致仕。

    大唐皇帝李世民没有同意,留中不发。

    太极宫,李世民端坐于龙椅之上,略带责备的对长孙无忌说道:“你既是朕的好友,也是朕的心腹,还是朕的大舅哥,你想上位,朕给你机会就是了,你为什么非要去气封德彝呢?还把他气得吐血,请求致仕?你已经让张亮杀了左仆射裴寂立威了,完全没有必要再踩着封德彝上位啊。”

    长孙无忌略带委屈的说道:“陛下你冤枉微臣了。实在是封德彝他居心不良,他要害死中山郡王啊。”

    李世民诧异道:“承乾?”

    长孙无忌趁机说道:“陛下,你想想,为什么李艺早不提出,晚不提出,偏偏封德彝去过后,李艺就提出让中山郡王到他军中为人质呢?这中间会不会有什么阴谋呢?”

    李世民说道:“你是说,是封德彝让李艺提出以乾儿为人质?你可有证据?知道封德彝他为什么这么做吗?”

    长孙无忌老实的回答道:“封德彝老奸巨猾,微臣没有证据。”

    李世民陷入了沉思,喃喃自语道:“封德彝,朕还是信任的。当初太上皇支持建成、元吉打压于朕的时候,都是封德彝从中回护,朕才侥幸躲过。玄武门之变,又是他和萧禹为朕说话,才让太上皇册封我为皇太子,不久太上皇更是将皇位传位于我。封德彝,朕信任他。李艺是在封德彝去过他的大营之后,就提出让乾儿到他军中为人质的,但是那或许只是个巧合,封德彝毕竟也是冒着生命危险代表我大唐去和李艺这个屠夫谈判的,我们不能没有任何根据的猜疑一位为我大唐忠心办事的忠臣。长孙无忌,打压封德彝这件事,是你错了,你做的太过了。”

    长孙无忌默然不语。

    吏部尚书高士廉的府邸。,

    大厅内,吏部尚书高士廉端坐于主位之上,长孙无忌则坐于高士廉下首的第一个位置,关陇贵族各家家主坐于两侧。

    待各家家主到齐,长孙无忌缓缓的站了起来,说道:“蛇无头不行,鸟无头不飞。今天召集众位来,就是议一议我关陇贵族主事的人选。”

    关陇贵族各家家主皆默不作声,心中暗道:“你长孙无忌那么强势,又得天子宠信。先是借张亮之手,除掉了大唐左仆射,我关陇贵族前任主事裴寂,现在又把老谋深算的大唐宰辅、侍中封德彝气得吐血、致仕,皇帝都没有惩罚。如今我关陇贵族还不是你长孙无忌说了算。谁愿意拿着家族,拿着全家老小的性命,去和你长孙无忌做对,去和大唐皇帝陛下做对?”

    长孙无忌看众人都不吱声,便继续说道:“我长孙家也出自关陇贵族集团。今日,我就推荐一人,我舅舅、大唐吏部尚书高大人,众位觉得如何啊?”

    众人依然沉默,心中暗道:“不管立谁为我关陇贵族主事,那还不是你长孙无忌说了算。你舅舅又如何?即使他坐上我关陇贵族主事,他也是你长孙无忌手中的傀儡、摆设。”

    听到长孙无忌推荐自己,高士廉连忙站起来推辞道:“不行,不行。舅舅年纪大了,我关陇贵族事情又多,还是你们年轻人来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