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魔术师 >

第50章

大唐魔术师-第50章

小说: 大唐魔术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况告知了汉东王,刚刚开口,汉东王就不耐烦的说道:‘以后不要再拿这些儿鸟事,来烦我。除了军事,其他事按章处理就好。筹集粮草、装备这些小事,你们应该可以处理好的。’康买老弟,你说他刘黑闼说的这是什么话啊?四十万大军的粮草、装备供应,这是小事吗?”

    董康买也异常愤慨的说道:“汉东王精通军事,可是他不懂政治,更不懂民生啊。两军对垒,拼的是主将的骁勇多谋,拼的是士卒的勇武敢战,可是还拼的是粮草、装备啊。没有了粮草,没有了装备,这仗还怎么打?大唐就是重视政治,重视民生,才逐步统一全国的。秦王李世民何以能屡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他所依仗着无非就是两步,先毁粮草,再破大军。没有了粮草,军队再多又有何用啊?此次太子建成率领两万大军就敢扬言一个月内平定河北,击败汉东王率领的整整四十万大军,他之所以这么自信,无非就是出征之前,他就说服山东豪族,断了对我大军的粮草、装备供应啊。五日之后,太子建成必定会扬名天下的,两万破四十万,多么辉煌的战绩啊。可是汉东王他不懂,他完全不懂啊。大夏国、大夏国的四十万大军已经在崩溃的边缘了,他却完全没有意识到。”

    范愿默然无语,长声叹息。

    董康买问道:“左相,大军就要断粮崩溃了,大夏国也要土崩瓦解了。如此危局,不知左相有何妙策予以解决啊?”

    范愿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康买老弟有妙策吗?”

    董康买摊开了双手,无奈的说道:“我能有什么妙策啊?这可是要供应整整四十万大军的粮草、装备?谁能有那么大的本事啊?我想过了,五日后,汉东王不是要去进攻东都洛阳吗?出征前,我会向他辞行的。回山东老家,耕田务农,度过余生。”

    范愿问道:“回山东老家?耕田务农?度过余生?这不是又回到了原点,你甘心吗?当时咱们可是不甘心从事农耕,才揭竿起事的,如今再退回原点?”

    董康买叹口气道:“不甘心又如何?明知道汉东王进攻东都洛阳是死路一条,我还能再跟着他,一条路走到底吗?那岂不是白白送死吗?回山东老家,耕田务农,至少可以多活几年啊?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呢?”

    范愿陷入了沉思。思索良久,他做出了决断,对董康买说道:“五日后,我和你一起向汉东王辞行,离开才有活路啊。”

    回忆起多年的飘浮起荡,两人不胜唏嘘(xixu),感慨良多。

    突然,范愿的管家来报:“大人,门外来了两位文士,他们说他们来自山东豪族,希望能够拜见大人。”

    范愿狐疑道:“两位文士?山东豪族?他们来拜访我干什么?”

    范愿的管家递给了范愿两张名刺,说道:“大人,这是他们两人的名刺,他们说大人见过名刺,必然会见他们的。”

    范愿缓缓的打开名刺,看到名刺上的名字,范愿不禁站了起来,喃喃自语道:“山东豪族?一文一武?”

    听到范愿所说,董康买也站了起来说道:“山东豪族年轻一代中的翘楚——文武双才。”

    范愿回答道:“正是文武双才——文相崔干、武相卢承庆。”

    前隋时,前隋司徒、越公杨素以善识人、善统兵闻名天下。年方十岁的崔干、卢承庆两人,被山东豪族清河崔氏家主、范阳卢氏家主带往长安,请越公杨素以辨其才。

    越公杨素须发斑白、身穿便服,威严大度的独坐于庭院之中的石桌旁,石桌上一壶茶水,一个茶杯,简单整洁。

    崔干、卢承庆并肩走入。崔干步态自然,风流潇洒;卢承庆则步履稳重,气息均匀。

    远远望去,杨素不禁暗暗点头。

    到了杨素近前,两人站定,不卑不亢,举止有方。

    杨素打开了两人的简评,对着崔干问道:“你是崔干,精通文史,为人多谋心细?”

    崔干躬身行礼道:“小子崔干拜见越公。”

    按照惯例,杨素会向崔干提出问题,以考校崔干的志向、胆识、才学。杨素想起早朝时,隋炀帝问大隋“文相”、内史舍人、户部尚书虞世基的一个问题,虞世基竟然不能回答,满面羞愧。他童心未泯,将这个问题提了出来,问道:“何谓户籍制度?我大隋户籍情况如何?有军、民各几何?”

    问过问题后,杨素不禁后悔,虞世基朝廷重臣、当世大儒,都无法回答,一介孩童又怎么能够回答呢?

    而崔干稍事思索后,竟然侃侃而谈,不但将隋朝当时的户籍情况,如实的说出,而且将之前数朝的户籍情况,一一道出,并加以分析。希望朝廷轻徭薄赋、奖励人口、奖励农耕,促进户籍增长。

    杨素不禁站了起来,感慨道:“虞世基竟然不如一孩童。大隋文相该退位让贤了。”

    之后,杨素评价道:“崔干风雅,博学多才,评为上上等。”

    杨素看向了卢承庆,提问了几个问题,卢承庆回答的中规中矩。杨素不禁暗暗摇头,评价道:“卢承庆庸才,中规中矩,毫无出彩,评为中下等。”

    卢承庆面容自若,没有任何辩解和不满,就和崔干一起起身告辞。

    杨素不禁眼睛一亮,又评价道:“卢承庆胸怀宽广,气量过人,评为上等。”

    卢承庆既没有高兴的神采,也没有惭愧的表现,神色一如既往,淡定平常。

    杨素深为赞许,又改评价道:“卢承庆宠辱不惊,心态良好,评为上上等。”

    话音刚落,杨素的茶杯突然从石桌上跌落,摔成了碎片。

    越公府的护卫们听到动静后,纷纷持戟,涌入庭院,将崔干、卢承庆两人团团围住。

    崔干表面平静,却不敢言,亦不敢动。

    卢承庆则面色平静的走到石桌之旁,将茶杯碎片收拾停当,然后和崔干一起再次向越公杨素躬身施礼,告辞离开。

    杨素看到在刀枪剑林之中淡定从容的卢承庆,感慨道:“过人胆识,上上之才,武相人选。上柱国、兵部尚书韩擒虎也可以退位让贤了。”

第一百零九章 众叛亲离() 
大夏国左仆射范愿的府邸。两位年轻人迈步走进,年轻人年龄都在二十五、六岁左右,一位稍高,一位稍矮。稍高的那位面容白皙,身穿白色圆领大唐文士服,风度翩翩,他的嘴角始终挂着一丝淡淡的微笑,浑身上下洋溢着一团和气,让人望之,十分自然舒服,十分想与之亲近;稍矮的那位,则面色黝黑,身穿深蓝色圆领大唐文士服,异常沉稳,他面色平静,显得十分的普通,可是他一对剑眉,一张棱角分明充满阳刚的脸庞,却流露着一股英武傲岸之气。

    两人见到范愿后,躬身行礼道:“清河崔干(范阳卢承庆)拜见左仆射范大人。”

    范愿轻声的嗯了一下,指着身后的董康买介绍道:“这位是我大夏国兵部尚书董康买董大人。”

    两位年轻人又对着董康买躬身行礼道:“崔干(卢承庆)拜见董大人。”

    董康买也轻声的嗯了一下,便不再言语。

    范愿缓缓的问道:“你山东豪族不是已经断了对我大夏国的供应,转而支持大唐太子建成了吗?如今我大夏国和大唐势如水火,彼此互为敌国,山东豪族和我大夏国也由盟友成为敌对,今日,你们拜访我,为了什么啊?”

    卢承庆表面平静,没有任何反应。崔干站了起来,对着范愿、董康买说道:“范大人、董大人,咱们明人不说暗话,大夏国和大夏国四十万大军的情况,主管粮草、装备供应的范大人、董大人应该是最清楚的。大夏国粮食已经告磬,也再也没有新的装备可以更替,大夏国已经日薄西山、摇摇欲坠了,而你们的汉东王刘黑闼却毫不知情,我们想问一下,范大人、董大人如何打算?是打算和他刘黑闼一起覆灭呢?还是准备归隐山林啊?”

    董康买反驳道:“我大夏国如今虽然遇到了一丁点儿困难,可是我大夏国拥有雄兵四十万,汉东王骁勇多谋,麾下将士勇武善战,又刚刚斩杀大唐河南王、东都留守李道玄,郯国公、绛州总管罗士信,占据洺水要塞,兵锋正盛,我大夏国国势正隆,蒸蒸日上,你怎敢妄言我大夏国摇摇欲坠啊?”

    崔干一声轻笑,笑声中充满了嘲讽。他没有回答董康买的问题,而是看向了大夏国左仆射范愿。

    范愿长叹了一声,对着董康买说道:“董大人,不要再自欺欺人了。我大夏国如今什么情况,他们山东豪族也是一清二楚的。”

    说罢,他看向了崔干,说道:“你们山东豪族也是无利不起早的,我大夏国已经到了土崩瓦解的边缘,已没有什么油水可捞了。不知你们山东豪族将你们这一文一武,山东豪族最优秀的子弟,派到我洺水城中,图的是什么?有什么你们就都说说吧。”

    崔干笑道:“范大人厉害啊,一句话就说中了要害。好,那我们就有什么就说什么了。大唐太子殿下,气度恢弘,求贤若渴,希望能够招揽各位。”

    范愿、董康买同时惊讶的问道:“什么?太子建成要招揽我们?为什么?”

    崔干回答道:“太子仁孝,却苦于势单力孤,在军中没有自己的势力人马,一直被秦王威胁储君之位。你们有才学,有兵马却无奈大夏国即将土崩瓦解,无枝可依。大唐的情况,你们应该也了解,大唐皇帝陛下、齐王殿下、关陇贵族、我山东豪族还有大唐大多数的官员都是支持太子殿下的,太子殿下的前景可谓是最好的。你们投靠太子殿下,日后必然为大唐高官,必将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不必陪着他刘黑闼去送死,也不必返回老家务农,虚度残年;而太子殿下得到你们的支持,也必将彻底压制住秦王。登上大统,也必然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所以我们希望你们也能像我们山东豪族一样支持大唐太子殿下。”

    听过崔干的话后,范愿、董康买顿时心动不已。

    思索片刻,范愿谨慎的问道:“大唐太子会允许我们这些大唐的叛逆者投靠吗?”

    崔干笑道:“大唐太子殿下正求之不得呢。大唐皇帝陛下也希望太子殿下在军中拥有自己的势力,他肯定也十分欢迎你们投靠太子殿下的。此次平定河北,太子的军师太子冼马魏征魏大人为太子殿下提出了四抚一剿之策。对贼首刘黑闼是必须剿灭的,对于范大人、董大人嘛,则是力求安抚、收为己用。”

    范愿感慨道:“安抚就好,安抚就好啊。”

    范愿和董康买互相对视了一眼,两人同时点了点头,对崔干、卢承庆说道:“范愿(董康买)愿意效忠大唐太子殿下。”

    崔干、卢承庆相视一笑。

    崔干对着范愿、董康买说道:“眼下,大夏国即将土崩瓦解,望两位大人能够小心谨慎、为太子殿下拉拢更多的人才,以为太子殿下所用。”

    董康买立即回应道:“这个,你们放心。我们必然会为太子殿下尽心竭力办事的。”

    范愿则沉吟后,说道:“大夏国人才?左将军常何、右将军高雅贤打仗倒是把好手,一直掌管着大夏**队。高雅贤愚鲁、常何精明,高雅贤事事皆听从于常何。如果能够说服他们二人投靠太子殿下,则意味着太子殿下瞬间就可以拥有三十余万军队。”

    崔干兴奋的问道:“说服常何、高雅贤的关键在于常何,只是这常何可以说服吗?”

    范愿沉吟道:“常何精明,如果他知道大夏国如今的形势和大唐太子的招揽,我相信他会知道如何选择的。”

    崔干看向了一直一言不发的卢承庆。卢承庆虽然话不多,口才也没有崔干好,可是却拥有过人的胆识,沉着冷静,善于决断。

    卢承庆一番思索后,对着范愿说道:“麻烦范大人将这大厅两边的屋子里都布下甲士,我们一起说服常何。如若常何不愿投靠,我们就杀了他,返回洛阳城。”

    范愿连忙亲自前去布置。

    不久,大夏国左将军常何就接到了左仆射范愿的请帖,来到了范府大厅。

    范愿向他说明了大夏国如今的危局和大唐太子建成的招揽。

    常何面露沉思,陷入了纠结。他对着范愿、董康买说道:“汉东王对我们不薄啊,对我们都是有大恩的。我们应该忠于汉东王……”

    卢承庆突然站了起来,拍了拍手,范府的甲士们立即涌入了大厅,将常何团团围住。卢承庆冷冷说道:“常何,我现在给你两个选择,要么像范愿、董康买一样投靠大唐太子殿下,要么就彻底葬身在这个屋子里,我希望你仔细考虑,考虑清楚。”

    常何大惊失色,但是他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他接着自己刚才的话,异常镇定的说道:“虽然他刘黑闼对我们不薄,可是他也不能让我们陪着他去送死啊。投靠大唐太子,才是我们唯一正确的选择啊。”

    崔干、范愿、董康买互相看了看,不禁哑然失笑,这常何转变也太快了吧,还如此故作镇定。

    一炷香后,大夏国右将军高雅贤在常何的劝说下,决心归顺大唐,投靠大唐太子建成。

    崔干、卢承庆让范愿、董康买、常何、高雅贤四人分别写下效忠书,然后带着效忠书,返回了大唐东都洛阳。自此,大夏国汉东王刘黑闼的心腹、重臣尽皆归顺大唐,投靠大唐太子建成。

第一百一十章 谁家兵马() 
五日后,汉东王刘黑闼统帅着四十万大军将东都洛阳城团团围住。

    洛阳,太子建成的府邸。太子建成对崔干、卢承庆说道:“都布置妥当了吗?范愿、董康买、常何、高雅贤可会再有反复?”

    崔干、卢承庆回答道:“请太子殿下放心,一切都布置妥当了。范愿、董康买、常何、高雅贤他们都会按照殿下的号令从事的,绝对不会再有任何的反复。”

    太子建成高兴的说道:“如此就好啊。待孤平定了逆贼刘黑闼之后,孤会为你们请功的。”

    大唐太子建成身穿金甲,头戴金盔,腰佩宝剑,缓步走向了洛阳城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