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魔术师 >

第147章

大唐魔术师-第147章

小说: 大唐魔术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唐皇帝李世民和李靖同坐一辆马车,永安王李玄、大唐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吏部文选司郎中长孙无忌、吏部考功司郎中岑文本骑马紧随其后。

    李玄向房玄龄问道:“房相,陛下这么晚,亲自迎出这么远,这是何意啊?”

    房玄龄回答道:“永安王。这不是陛下和辅国大将军李靖前一段彼此忌惮太深,产生了误会,陛下想通过这种破格的恩宠,弥补一下和大将军之间关系的裂痕吗?”

    李玄恍然大悟道:“哦。原来如此啊。看来我大唐皇帝陛下还是原谅了大将军,还是很看重大将军的啊,不然陛下也不用这样颇费周折的前来亲自迎接大将军了。看来,大将军以后也是还有领军的机会啊。”

    房玄龄则向李玄问道:“永安王,你不是应该在云中北伐军大营内,做人质吗?怎么会和李靖一起。出现在这里呢?”

    李玄无奈的苦笑道:“这李靖太谨慎了,生害怕他到大唐帝都长安之后,我在云中掀起波澜,将他所掌控了四十万北伐大军,掌控在朝廷的里面,让他失去了可以赖以活命的资本,这不,他就非得要求我和他一起返回大唐帝都长安城吗?”

    房玄龄、长孙无忌、岑文本也纷纷大笑道:“如若我们是李靖,我们肯定也不会把你留在云中四十万北伐军大营的,你智谋高绝,手段繁多,说不定,一番口舌功夫,你就会将整个云中北伐军大营搅得天翻地覆,到时候,恐怕我们会和李靖一样,想找地方哭去,都没有地方找去。”

    第二日天明,李世民一行来到了大唐帝都长安朱雀门前。

    太监总管王富贵抱着拂尘急匆匆的走到大唐皇帝李世民近前,对马车上的李世民禀报道:“陛下,御史大夫魏征正率领御史台的谏官们,集体跪在太极宫前等着面圣呢。”

    李世民面露不悦的问道:“魏征他们因何要见朕?”

    王富贵看了看,坐在李世民身旁的李靖,欲言又止。

    李世民略显生气的说道:“快告诉朕,魏征他们为什么要见朕?”

    王富贵低声的向李世民禀报道:“魏征魏大人知道陛下不但没有严惩辅国大将军谎报军情之罪,而且还升了辅国大将军的官职,让辅国大将军做了杜如晦杜相原来的职位大唐尚书右仆射兼刑部尚书,还亲自连夜前往大唐帝都长安城外迎接辅国大将军,魏征魏大人觉得陛下的所有行动都是有违大唐法度的,因此率领整个御史台的人要在太极宫前向陛下劝谏,参奏辅国大将军。”

    听过王富贵的话后,李靖顿时老脸通红,羞愤不已。

    李世民满色阴沉的看了看王富贵,生气的对王富贵说道:“你头前带路,摆驾太极宫。魏征这个倔老头,他又给朕添堵了。”

    之后,李世民和颜悦色的对李靖说道:“大将军勿忧,大将军打败了突厥颉利可汗,有大功于社稷。今日有朕在,朕倒要看看他们谁敢参奏大将军?”

    大唐皇帝李世民的马车载着大唐皇帝李世民、大唐北伐军统帅、辅国大将军李靖缓缓的通过长长的宫中甬道,永安王李玄、大唐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吏部文选司郎中长孙无忌、吏部考功司郎中岑文本则在宫门外,就起身下马,步行紧紧跟随在李世民的车架后面。(。)

    ps:一天两更,从不间断,直至完本,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第三百三十二章 魏征劝谏() 
离太极宫还有老远,大唐皇帝李世民、大唐北伐军统帅、辅国大将军李靖就看到太极宫外的广场上密密麻麻跪满的都是准备参奏李靖的御史台的官员,为首的就是一身紫袍的大唐正三品御史大夫魏征。太极宫前,大唐皇帝李世民牵起辅国大将军李靖的手,一起走下了马车。

    见到大唐皇帝李世民走了过来,魏征高声的说道:“陛下,我大唐北伐军统帅、辅国大将军李靖谎报军情,肆意欺骗陛下,欺骗朝廷,臣恳请陛下按照朝廷法度严惩,治其罪责。”

    魏征身后的御史台官员们也齐声附和道:“臣等请陛下严惩李靖,治其罪责。”

    李世民停了下来,看了魏征一眼说道:“魏征,御史大夫的职责是监督百官不假,但是你毕竟是朝廷重臣,万事应该从大局出发。大将军统领我大唐四十万北伐大军,击败了突厥颉利可汗,为我大唐建立了赫赫武功,是有大功于我大唐社稷的。后来,他只是因为心怀畏惧,方才做下了一些糊涂的小事,朕都毫不在意了,只有你还揪住不放,如今,你还统领着整个御史台的官员到这太极宫前闹,你说你做为大唐的肱(gong)骨重臣、朕的左膀右臂,你该这样做吗?”

    魏征也是倔脾气上来了,气得浑身发抖道:“陛下,李靖犯下的可不是一件小事啊,李靖故意欺瞒陛下,欺瞒朝廷,说到底,也是他心怀不忠,他为的是不失去手中军权,谁还敢保证他没有更深的图谋,对我大唐有更深的危害呢?”

    李世民大怒道:“魏征,你也是朝廷重臣,说话怎么如此没有轻重?打仗可不是像你们一样坐在衙门里,翻公牍。查簿子,形势要比你们想象的要错综复杂的多。大将军只是心怀畏惧,才做下错事,不是你们肆意揣测的那样。对朕不忠,对我大唐不忠。”

    说着,李世民将李靖推到自己身前说道:“十五年来,大将军为我大唐打下了一半的江山,打败了我大唐最强大的敌人大突厥汗国。生擒了突厥颉利可汗。大将军早以用他的行动,他的战功,证明了他的忠心。今日是大将军凯旋而归的大好日子,如果不是看在你们御史台的人做事还算恪尽职守的份上,朕绝对饶不了你们!大将军的忠心,日月可鉴,岂是你们可以随意指手画脚,胡说八道的吗?”

    紧接着,李世民对太监总管王富贵下令道:“把他们都请出皇宫,如果还有人胆敢对大将军横加指责。就将他们乱棍赶出皇宫去。”

    言罢,李世民就又一次牵起李靖的手,一起前往含元殿。

    王富贵快步走到魏征面前,搀扶起魏征道:“魏大人,对不住,您请回吧。陛下下了严令了。”

    看着大唐皇帝李世民渐渐远去的背影,魏征声嘶力竭的高声大喊道:“陛下,请听臣一句忠言吧,陛下如此骄纵大将,是要祸国殃民、危及社稷的啊。”

    大唐皇帝李世民看也没有看魏征一眼。而是热情的对李靖说道:“大将军,咱们走吧,去含元殿,朕已经让人准备了庆功宴。欢迎大将军打败突厥颉利可汗,凯旋而归。”

    李靖木然的跟在大唐皇帝李世民的身后,李世民的目光则扫过那些跪在太极宫广场上的御史台的御史们。所有御史都吓傻了,御史台的最高官员——御史大夫魏征魏大人,刚被太监总管王富贵给架出去,哦。不,是请出去,此时,所有御史们群龙无首,都呆呆的跪在地上不知所措。

    众臣之首、大唐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叹了口气,满含无奈的站了出来,对御史们高声厉喝道:“你们还跪在这里干什么?还不赶紧退去。”

    御史们吓得都赶紧站起来,躬身对李世民行礼后,匆匆的从太极宫广场前离开。

    房玄龄的内心里,对魏征也是暗暗抱怨不已。心中暗道:“陛下亲迎李靖,这是陛下摆明了要拉拢李靖,拉近和李靖之间的关系,陛下都准备化干戈为玉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就你魏征带着人站出来,非要陛下严惩李靖。你说你魏征,这不是打乱陛下的计划吗?

    再说了,即使陛下听你魏征的,严惩了李靖,那对大唐有什么好处?陛下严惩了李靖,那么陛下的嫡次子魏王殿下,还在李靖控制的四十万北伐军大营之中做人质呢,你这不是要置魏王殿下于死地吗?魏王殿下如果有任何损伤,支持魏王殿下的山东豪族、南方士族不找你魏征拼命才怪呢?再说了,陛下如果真严惩了李靖,那李靖控制的四十万大军肯定会公开造反的,那么战争则势必不可避免。内战开启,那可是整个大唐的灾难啊。

    李靖的那封奏折,虽然确有谎报军情的事实,但是他内心里对于‘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担忧,大唐皇帝陛下、朝廷众臣也是十分理解的。李靖虽然有过,但是他毕竟没有对大唐造成实际的伤害,没有造成大唐任何的利益损失,所有人都理解、原谅了他,就你魏征咬着不放。谎报军情,那在国家大局面前,孰大孰小,你魏征作为朝廷重臣,你内心里还不明白?

    再说了,谎报军情,那也叫个事儿,我大唐数千官员,哪个官员写给朝廷的奏折,哪一个没给自己脸上贴过金,哪一个武将没把自己写的英雄盖世、勇武异常,仿佛战神临世?就连当今天子,在当年做秦王时,那也是经常虚报战功,为手下人谋取好处,拉拢人心。谎报军情,如果真敢查,恐怕大唐官员身上没一个是干净的。既然如此,其他官员谎报情况,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单单轮到人家李靖了,你魏征就统领着御史台的人,对人家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横加指责,你们这不是欺负人家李靖是个老实人吗?这不是太不厚道了吗?太过分了吗?”(。)

    ps:一天两更,从不间断,直至完本,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第三百三十三章 李靖归心() 
含元殿,大唐举行重大典礼的宫殿。这重大典礼包括新皇登基、大朝会、凯旋庆功、诸国朝贺等等。

    大殿之内,大唐皇帝李世民身穿明黄色龙袍端坐于主位之上,大唐北伐军统帅、辅国大将军李靖则端坐于离主位最近,最显赫的位置之上。太子承乾、蜀王李恪、永安王李玄、大唐尚书左仆射房玄龄、秘书监萧禹、侍中刘洎、礼部尚书崔干、兵部尚书卢承庆、吏部文选司郎中长孙无忌、吏部考公司郎中岑文本则坐在大唐皇帝李世民、辅国大将军李靖的下首两侧作陪。

    李世民举起酒杯对李靖说道:“大将军,汉武帝时,李陵提步骑五万不屈身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大将军以五万铁骑,深入突厥腹地,一举攻破突厥颉利可汗位于定襄的汗帐,生擒突厥颉利可汗,威震突厥,古今未有,大将军此举足以雪朕心中当年长安城下便桥会盟之辱,让我大唐威名远播,震慑周边诸国。朕谨代表我大唐朝廷,大唐百姓感谢大将军啊。”

    李靖则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端起酒杯对大唐皇帝李世民说道:“陛下谬赞,臣,臣。。。。。。。”

    李世民顿时猜透了李靖的心思,说道:“怎么大将军还在想刚才,太极宫前魏征他们参奏大将军的事吗?魏征这个人啊,你也知道,是位良臣,就是这性子太古板,太倔一些儿了。今日,朕统领众臣为大将军庆功,那些不通情理,大伤风景的事情,不想也罢。”

    李靖一拱手对大唐皇帝李世民说道:“陛下,刚才魏征魏大人参奏的事,实在是确有其事啊,谎报军情,臣也是难辞其咎啊,臣确实是做错了。臣恳请陛下免去对臣的封赏,剥去臣的官职,让臣回家做庶民吧。”

    李世民面露不悦的说道:“大将军,怎么莫非你还要跟朕赌气不成吗?”

    李靖慌忙诚惶诚恐的说道:“回禀陛下。臣不敢。臣有多大本事,臣这心里知道啊。当臣得知陛下要加封臣为大唐尚书右仆射兼刑部尚书的时候,臣就有心推辞了,但是臣当时就害怕陛下和朝廷误会,所以才不得不接受这样的加封。但是今日在陛下面前了。臣却不能不说实话了。臣不是那块儿料啊,臣出身戎马,只懂得军事,陛下好心将臣列入了大唐尚书右仆射、大唐宰辅的高位之上,臣担心臣尸位素餐、误国误民啊。再说了臣做错了事,陛下就应该严惩,而不是加封,如此,会乱了我大唐朝廷法度啊。”

    李世民缓缓的站了起来,亲自给李靖斟满酒后。满怀感慨的说道:“大将军,鸟兽尚且惜命,更何况是人,大将军当时那种情况,那种境遇,不要说大将军会害怕,就是换成朕,朕也会害怕的啊。朕知道大将军对朕有所畏惧,大将军认为不是朕的心腹,多次紧要关头。都没有跟随朕,旗帜坚定的站在朕的身后。但是朕却知道大将军是忠义之人啊,从不做叛逆之事的,前隋末年。前隋国势飘摇,随时都有可能倾覆,大将军都不愿背叛前隋,跟随太上皇;玄武门之变时,大将军固然没有帮朕,但是你可没有害朕啊。而且大将军还替朕保守了机密,保证了朕玄武门之变取得成功。对于大将军的忠诚,朕可一直都是信任的。

    再说加封大将军的官职,那也是大将军应得的封赏啊。凭借大将军的军功,满朝文武对于大将军出任大唐尚书右仆射兼刑部尚书,那可都是心服口服,认为大将军理所应得的啊。

    至于大将军觉得自己不适合,朕倒觉得这治国和治军看起来诧异很大,实则法不同理通,朕就是从大军统帅,成为治理国家的大唐天子的,朕既然能够做成,朕相信,大将军也是能够做好从大军统帅到大唐宰辅的华丽转变的。”

    之后,李世民紧握着李靖的说道:“大将军,十余年来,朕和你都是在东征西讨的,有多少城池都是经你、我之手毁掉的,面对这满目疮痍(yi)的山河,朕时常怀着满心的愧疚,朕相信大将军也一样。朕相信只要我们都怀有这一种愧疚,大将军肯定会尽心竭力的去做好大唐尚书右仆射兼刑部尚书这个官职,辅佐朕治理好我大唐的山河的。”

    李靖看着大唐皇帝李世民,若有所思。

    从大唐皇帝李世民派遣自己的嫡次子魏王李泰、永安王李玄一起到自己掌控的北伐军大营中为人质,主动化解他和自己的误会,到长安城外,李世民亲自前去迎接自己,再到今日一直极力回护自己,为自己庆功,李靖的内心里,暖暖的。他看到了大唐皇帝李世民宽宏的气量和对自己由衷(zhong)的尊重。他原本沉甸甸的心情,顿时轻松多了,心头也敞亮了起来。他对大唐皇帝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那臣就听陛下的,做这大唐尚书右仆射兼刑部尚书。”

    紧接着,他端起自己面前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