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魔术师 >

第14章

大唐魔术师-第14章

小说: 大唐魔术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士廉也面带喜色的说道:“恭喜殿下又得一位大贤。”

    李世民笑道:“吾得李玄,如虎添翼矣。”

    突然,李世民的贴身侍卫王何进入了大厅,对李世民行礼后,说道:“殿下,永安王被陛下囚禁了。”

    “啊?怎么会如此?”高士廉惊讶的问道。

    李世民沉默良久,对天空吼道:“父皇啊?您就如此忌惮您的儿子吗?您就如此迫不及待的要剪除我的羽翼吗?您不能如此对待我呀?我为大唐连番血战,打下了长安,打下了大唐的根基;我为大唐击破了薛举,平定了陇西,稳定的大唐的西部边陲;我为大唐,击垮了刘武周、宋金刚,稳定了大唐北部;洛阳王世充、河北窦建德,坐拥百万大军,雄视天下,大唐朝野畏之如虎,我仅带十万唐军,就击溃了他们,活捉了王世充、窦建德二王,献俘于长安。是您许诺我,击败王世充、窦建德,就改立我为太子的。结果如今,天下刚刚一统,您怎么能如此对我?大唐最难打的对手,都是我打败的,我为大唐打下了一多半的疆域,如今您怎能如此对我?”

    高士廉跪倒在李世民的面前,眼睛湿润的说道:“殿下,我知道您心中委屈。可是事情已经发生了,如今营救永安王,才是要紧啊。”

    李世民顿时醒悟了过来,急忙说道:“对,李玄肯定是因为我,才被囚禁的。我一定要想尽办法将他救出来。”

    数天后,李玄被皇帝囚禁的消息传到了南方岳阳。

    赵郡王、荆州大都督李孝恭端坐于大帐之中,自言自语道:“我本以为李玄聪明机灵,又得陛下宠信,在长安必然会安然无恙,平安返回武当山。没想到,这么快就因为搅进了太子和秦王的争斗中,被陛下囚禁了。李玄是我陇右李氏难得的人才,我绝不允许因为政治,把他毁了。我要想办法,把李玄救回来。”

    想到此处,李孝恭唤来了副将李飞虎,询问道:“坐拥江淮的楚王杜伏威还没有投降吗?”

    李飞虎回答道:“杜伏威有意投降,可是如今还没有派来使节?”

    李孝恭站起身来下令道:“那就再给他一些压力,命令大军,准备渡江,造出我大唐决心一举歼灭他大楚国的架势。”

    “是。”李飞虎回答道。

    李飞虎就离开了大帐后,李孝恭叹口气道:“如今只能用楚王杜伏威换回李玄了,希望一切顺利,李玄能够早日平安的回来。”

    数日后,杜伏威的特使、义子、大楚国右将军王雄诞代表楚王杜伏威向大唐正式递交了降书。

    赵郡王、荆州大都督李孝恭代表大唐朝廷册封杜伏威为吴王,授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江淮以南安抚大使、上柱国,赐姓李,召之入长安。

    楚王杜伏威投降,这让久经战事的李孝恭的副将李飞虎惊讶异常,李飞虎向李孝恭问道:“杜伏威,出身草莽,起兵反隋最早,以一介小卒做到了江淮军统领、楚王。想当年,楚王杜伏威、瓦岗山李密、河北窦建德并称为天下三大义军统领,风光无限,可谓一代枭雄。到如今,他更是拥有精兵二十余万,势力控制整个江淮三十六郡,近百万百姓甘心受其驱使,麾下谋士辅公佑,智计百出,狡诈冷酷,被整个天下誉为‘智狐’;麾下大将王雄诞、阚陵,天下称之为‘江淮双雄’,皆有万夫不当之勇,更遑论麾下精兵丹阳精锐,更是和我大唐陌刀军齐名,英勇善战。如此实力,为何我大唐仅仅摆出渡江架势,杜伏威就束手就擒,毫无反抗呢?”

    李孝恭回答道:“杜伏威确实为一代枭雄,可是他也明白,我大唐已经基本上一统了天下,他反抗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此其一;第二个原因,即杜伏威的志向,他草莽出身,只希望一生能够安享富贵,而根本就没有称王称霸之野心,这也是他投降大唐的主要原因,他希望能够向大唐示弱、效忠,来保他一辈子荣华富贵,锦衣玉食。”

    李飞虎说道:“原来如此,如此的楚王杜伏威还会对我大唐有威胁吗?”

    李孝恭回答道:“只要他投降了,他就没有任何的威胁了,我大唐应该遂了他的心愿,保他一辈子的荣华富贵。”

    不久,大唐吴王杜伏威就渡过淮河,在李孝恭的副将李飞虎的护送下前往长安。

    临行前,李孝恭递给李飞虎一封奏折,嘱咐道:“亲自呈给陛下。”

    李飞虎知道李孝恭的心思,问道:“是大都督举荐永安王李玄出任东南道行军大总管,顶替吴王杜伏威统领原楚国的举荐书?”

    李孝恭缓缓的说道:“你猜的不错。我只能为李玄做这么多了。现在我只希望李玄能够安全的回到南方,远离长安那个权力漩涡。”

第二十九章 不一样的投效方式() 
青莲巷,帝都长安的一条不出名的小街。虽然只是小街,却是长安城中的通衢之道,毫无闭塞之感。街边绿树成荫,街中石板铺地,行人衣饰华美,民居宁静幽雅。在青莲巷的中段,有一座绿树葱茏流水潺潺的庭院,院中有一座九开间的两层红色木楼,这木楼便是名满天下的洞香春酒肆。

    此刻,张亮一边自酌自饮,一边默默分析着朝廷局势。

    自从被赵郡王李孝恭罢免了上庸郡守的职务,又和镇东将军李绩断交后,张亮就孤身来到了帝都长安,以谋取官职,谋求富贵。如今,张亮已经在长安居住了一个月了。一个月里,他通过打听分析,对朝廷各方势力也有所了解。

    眼下,太子前景最好,外有皇帝支持,内有太子太傅王珪、太子冼马魏征辅佐,百官依附者众多,声势浩大;

    秦王李世民则处境堪忧,外有皇帝压制,内无谋臣出谋划策。面对太子的打压,不但毫无还手之力,还连出错着,境况危急。

    此时自己最好的选择自然是太子,可是太子重用文臣,手下武将都毫无地位可言,我出身草莽,冒然投靠过去,恐怕也难得出头;

    秦王虽然重视武将,可是如今他势力微薄,手下官员又纷纷改换门庭,投靠太子。如果现在我投靠过去,他必然会对我刮目相看,予以重用的。

    投靠秦王应该是最好的选择,虽然秦王现在弱一些,可是朝庭局势风云变幻,说不定秦王很快就会一扫颓势,一飞冲天呢?之前太子不是一直势弱吗?可是如今不是照样风光无限,形势大好吗?形势的好坏谁能说的准呢?

    赌一把,就投靠秦王了,希望秦王不要让我失望,我也能够因为投靠秦王,而飞黄腾达。

    张亮暗暗的下定了决心,决心投靠秦王。

    数天后,张亮来到了秦王府大门外,不禁感慨良多。前不久,因为秦王生擒了郑王王世充、夏王窦建德,风头无两,百官争相拜见,府门外更是门庭若市,车水马龙,可如今一朝失势,府门外就门可罗雀,无人问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古人诚不欺也。

    张亮头戴亮银盔,身穿明光铠,腰挎宝剑,威武异常。在阳光的照耀下,浑身闪亮,闪闪发光,引得过往路人纷纷侧目。

    张亮威武的走到了秦王府守卫面前,朗声说道:“镇东将军李绩麾下正四品忠武将军张亮,求见秦王殿下。”

    守卫看着异常耀眼的张亮,不敢怠慢,立即向上通报。

    书房里,李世民和高士廉相对而坐。秦王府的管家轻悄悄的走进书房,向李世民禀报道:“殿下,镇东将军李绩麾下正四品忠武将军张亮,希望能够求见殿下。如今正在府门外等候。”

    “张亮?请他进来吧。”李世民沉吟道。

    管家走出了李世民的书房,走到了府门外,对张亮拱手道:“张将军,殿下同意见您,请您跟我来。”

    一身耀眼铠甲的张亮,口中应答着,却弯下腰挑起了一副担子,担子前后都挑着土,土满满的,挑担子的扁担都被压得弯弯的,跟在管家身后,亦步亦趋,显得十分怪异。

    在秦王府下人诧异的目光中,张亮没有丝毫的慌乱、目不斜视的挑着担子跟着管家进入了秦王李世民的书房。

    进入书房,张亮放下了担子,整理好盔甲,不卑不亢的对着秦王行礼道:“臣张亮拜见秦王殿下。”

    李世民饶有兴趣的看着张亮。

    张亮站的笔直,却不发一言。

    注视良久,李世民对管家说道:“在秦王府找一间上房,安排张将军住下。记住要好生招待,不得怠慢。”

    “是。”管家行礼后,带着张亮离开了。

    张亮离开后,高士廉指着张亮挑上来的一担土,问道:“殿下,张亮这是何意?”

    李世民轻笑道:“张亮担土,是表明张亮愿意为咱们正在做的事业,添把土,出把力。张亮这是要投靠于我呀。”

    说着,李世民走到担子旁边,掂了掂分量,说道:“担子不轻,张亮这是以此表明自己能够干得了重活,担得起重任,希望我能够对他予以重用啊。”

    “啊?如此投效方式?”高士廉疑问道。

    “这种方式也就张亮这种出身草莽的人能够做出了,当然整个长安也就只有我能够接受了。他如果这样去投靠我大哥,我大哥会把他赶出去的。”李世民笑道。

    高士廉小心翼翼的问道:“既然张亮有心投效,那殿下用张亮吗?”

    李世民肯定的回答道:“用,为什么不用?眼下张亮被罢免了上庸郡守的职务,又和镇东将军李绩断交,正是走投无路之时,我若重用他,就犹如雪中送炭,他必感恩戴德,誓死报效。更何况据我观察,张亮也算是位人物,从身穿明光铠担土,引人注意,到担土的寓意,无不证明他胆大心细,善出奇招;现如今群臣都畏我如虎,他却敢以这么奇特的方式来求见我,证明他的眼光很独特,分析也很细致;还有他的骨气,舅舅你信不信?如果我没有能够看出他担土的意图或者是没有善待于他,给予他足够的尊重,他肯定会二话不说,拂袖而去的,君试臣以才,臣试君以明,张亮深知其中三味啊。张亮原为正四品的上庸郡守,我抬举他一个正四品的京官,他必定会十分满意,对我感恩戴德。一个正四品的京官就可以得到一位人才张亮,又可以与张亮原来的上司镇东将军李绩拉上关系,我何乐而不为呢?”

    “镇东将军李绩?李绩不是和张亮断交了吗?”高士廉惊讶的说道。

    “断交?李绩忠义双全,以极其重视兄弟之间的感情闻名天下,张亮是跟随他数十年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为数不多的老兄弟,就凭一句断交,就能斩断他和张亮之间的关系吗?我相信,只要张亮有危难,李绩一定会拼死救护的。”李世民分析道。

    高士廉问道:“那殿下看应该给张亮一个什么样的官职呢?”

    李世民直接问道:“舅舅是吏部尚书,不知京官中可还有空缺?”

    高士廉回答道:“如今正四品的空缺,只有工部主事、鸿胪寺少卿了?工部主事、鸿胪寺少卿都是实权。工部主事掌管建筑,鸿胪寺少卿,负责安排各国使节觐见陛下,不知殿下如何安排?”

    李世民沉思道:“鸿胪寺少卿吧,张亮胆大心细,我还是挺看好他的,我希望他能够成为一颗暗子,能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大作用。工部主事太显眼了,鸿胪寺少卿与朝野接触少,多是与外邦联系,目前还不能让他太显眼,鸿胪寺少卿好,鸿胪寺少卿还是比较适合现在的他的。”

    高士廉回答道:“那好,我就依照殿下的指示,前去运作。”

    十数日后,张亮离开了秦王府,前往鸿胪寺,出任鸿胪寺少卿。

第三十章 嚣张的格格巫() 
鸿胪寺是大唐帝国在六部之下设立的一个接待各国使节的官方机构,相当于后世的外交部。鸿胪寺坐北朝南,正门是三洞弧牌楼式大门,气势宏大,单檐歇山顶,亦是威严不凡,楼式大门正上方的小叶紫檀木牌匾上镶嵌着“鸿胪寺”三个鎏金大字,大门两侧墙壁犹如伸出的两条臂膀,形成怀抱,包容天下,揽进各国使节。

    张亮身穿深绯色大唐四品官服,头戴乌纱,面带微笑,迈着八字步,一摇一摆的走进鸿胪寺。张亮内心喜悦,他没想到初次拜访秦王,秦王竟然这么看重他,这么快就让他做了正四品的大理寺少卿的京官。京官难做啊,多少官员奋斗了一辈子,也难得进入帝都长安,得见大唐皇帝。更何况是大理寺的第二把手大理寺少卿了,这是真正的实权啊,这可比原来的上庸郡守强太多了。

    张亮刚迈过鸿胪寺的大门门槛,就听到鸿胪寺内传来了一声厉喝:“闪开,统统闪开,好狗不挡路,挡路非好狗。”

    听到喊声,张亮脸色一沉,尚未及发作,一道鞭影就向张亮抽了过来,张亮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经验丰富,急忙闪身躲开。

    躲过鞭子,张亮心中暗道:“谁人如此大胆,竟然敢在鸿胪寺里撒野?”

    定睛一看,张亮感到了一丝了然,却不得不把脾气压了压。

    张亮对面站着一位大汉,二十岁左右年纪,须发发黄、宽额深目、满脸络腮胡,胸前垂着两个小辫,煞是好看。头戴牛角皮帽,帽上插着十余只长长的雉鸡毛,身穿一件五彩的翻领皮袍,脚踏牛皮靴,眼望天空,态度倨傲。大汉四周有数十位突厥武士随行护卫,各个腰佩弯刀,手持皮鞭,凶神恶煞。

    来京多日,张亮知道这位大汉乃是突厥萨满——阔阔出的独子格格巫。

    阔阔出,突厥萨满,突厥国的巫师,能和天神沟通,是天神的使者,是突厥的精神领袖,也是突厥国师,地位崇高,突厥可汗颉利、突厥各部酋长都对之都尊崇有加,有求必应。

    格格巫,阔阔出的独子,由于突厥萨满,有子承父业的传统,作为阔阔出独子的格格巫就是未来的突厥萨满,被突厥人尊称为“大巫”。

    格格巫听闻大唐繁华,便央求其父,以出使大唐为名,到长安游玩,阔阔出同意后,颉利可汗便任命格格巫为突厥特使,出使长安,并派遣自己的近卫护卫格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