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魔术师 >

第139章

大唐魔术师-第139章

小说: 大唐魔术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依附于自己。房玄龄为人谨小慎微,是自己的左膀右臂;而李靖却不是自己的心腹,李靖原本一直支持前隋,后来眼看前隋大势已去。方才依附于大唐,可是即使他依附于大唐,他也不是向自己效忠,而是忠于自己的父亲——太上皇李渊。

    而大唐皇帝李世民如今却不希望是李靖有问题,李靖如今手握大唐四十万北伐大军,那可是大唐几乎所有的精锐。所有的机动力量了,而李靖自己又精通兵法,是大唐战神,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一旦李靖心怀贰心,自己想要平定李靖的叛乱,必然是十分的困难。而房玄龄则不同,即使房玄龄有贰心,但是房玄龄毕竟人在大唐帝都长安城内,而大唐帝都长安城还在自己的完全掌控之下,自己一队卫士,就可以将房玄龄绳之以法,置于死地。

    一旦李靖统领四十万北伐大军反叛,自己如果平定他们,必然是十分不容易的,没有数年功夫,是根本不会成功的。而数年时间,却会让局势发生很多改变。大唐此次决战,推翻了突厥颉利可汗的政权,打败了大突厥汗国,大唐苦心在四周国家内建立的崇高的政治威望和勃勃生机的国势,必然会随着自己和李靖统领的四十万大军的内战,而损失殆尽;而薛延陀部真珠可汗夷男则必然会趁着这几年的机会,发展壮大,再次统一草原,对大唐再一次构成全面重大的威胁。

    这让大唐皇帝李世民面色阴沉,内心里忧心忡忡。

    十数日后,玄甲军统领翟长孙向大唐皇帝李世民禀报道:“陛下,草原局势十分安稳,无论是突利、契苾何力,还是薛延陀部真珠可汗夷男都在全力剿抚各自境内的颉利可汗的旧部,扩充各自的实力。而我大唐北伐军统帅、辅国大将军李靖正在调兵遣将,随时可能准备发起一场大的战事,我大唐尚书右仆射、吏部尚书房玄龄房相一切正常,每日忙于上朝下朝,忙于处理各种政务,没有任何异动。”

    听过玄甲军统领翟长孙的禀报,大唐皇帝李世民知道:自己的心腹翟长孙的话和房玄龄的话得到了印证,房玄龄没有说谎,他实话实说了,而大唐北伐军统帅、大唐辅国大将军李靖向自己撒谎了,他还在调兵遣将,他有了贰心,他准备造反了。(。)

    ps:一天两更,从不间断,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第三百一十三章 鸟尽弓藏() 
大唐皇帝李世民感到了事情的严重。他想不明白大唐辅国大将军李靖为什么会突然反叛?李靖携四十万大唐北伐军反叛,是他一个人的主意还是他有其他的支持者,如果他有支持者,那么他的支持者会是谁呢?如今大唐打败了突厥颉利可汗,李靖和他的四十万北伐大军就都是大唐的有功之臣,他们反叛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朝中是不是有着自己不知道的势力和李靖他们相互勾结,这股势力是哪方势力?他们暗中支持李靖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是要颠覆我大唐政权吗?

    李世民百思不得其解。最终,他还是想不明白,李靖和他统领的四十万北伐大军为什么突然反叛?他们反叛的目的是什么?

    而如今让大唐皇帝李世民忧心忡忡(g)的这件事情,其实根源在于一个月前李靖和李绩、苏定方、张宝相的一次对话。

    李靖统领大军打败了突厥颉利可汗之后,不久,就接到大唐皇帝李世民的诏令,统领大军,撤出草原,撤回到云中、河套等汉人故地。

    而撤出草原之后,明白自己即将统领四十万大军返回大唐帝都长安城立功受赏的大唐辅国大将军李靖却愁容满面,夜不能寐(mei)。

    李靖的心腹,侍卫统领张宝相看出了李靖的忧愁,他知道李靖并不想统军返回大唐帝都长安城。颉利可汗一直是大唐皇帝陛下最大的敌人,李靖却不是大唐皇帝李世民的心腹,好多次不但没有和大唐皇帝李世民保持一致,而且数次违逆了李世民的意思,玄武门之变前,李靖更是拒绝帮助当时势单力孤的大唐皇帝李世民发动政变,除掉太子建成、齐王元吉,以致于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兵少将寡,险些功亏一篑。李靖一直认为大唐皇帝李世民登基之后。自己还能够活着,能够继续统领大军,就是因为他觉得大唐皇帝李世民认为他还有用,还可以帮助他一起打败突厥颉利可汗。可是如今大唐皇帝陛下最大的敌人颉利可汗已经被打败了,李靖内心里就想起了历史上用血淋淋的事实所写就的那句话“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李靖担心,如果自己率军返回大唐帝都长安城。大唐皇帝李世民必然会首先剥夺他的兵权,将十二卫大军牢牢的控制在手中,然后必然是想尽一切办法除掉自己。纵观整个历史,莫不是如此,尤其是开国君主,帝位稳固后,大杀功臣的事情,那是必然会发生的,谁都没有逃脱过,即使是以宽洪大量、心胸开阔的大汗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也不能例外,在自己驾崩之前,将自己手下所有特别有能力的功臣全部屠戮一空,这些特别有能力的功臣,自己能够掌控,自己的儿子、汉帝国的继任者却掌控不了,为了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能够稳定,能够千传万代,那就只能在自己驾崩之前,让这些特别有能力的功臣先自己一步而去了。如今李靖的处境就是如此。他的能力太强了,是名副其实的大唐军方第一人,大唐战神。兵者,凶器也。可以伤人,亦可伤己。李靖既然可以打败让大唐皇帝李世民都心生畏惧的草原一代雄主颉利可汗,那么李靖打败大唐皇帝李世民,这就不再是什么难事了?为了自己帝位的稳定,为了大唐社稷的江山稳定,出身军伍。杀伐果断的大唐皇帝李世民肯定不会对李靖手软的,肯定是要除掉他的。

    于是,张宝相向李靖说道:“大帅,末将知道大帅在忧虑什么?末将有一计,可以让大帅担忧的事情,不发生。只是需要冒一些风险,希望大帅思量斟酌(zhen zhuo)。”

    李靖看向了张宝相,示意张宝相说出他的办法。

    张宝相用手指了指摆放在李靖面前地图上的薛延陀部,低声的说道:“大帅,末将为大帅献的计策就是养寇(kou)自重,大帅可以向朝廷报称薛延陀部真珠可汗夷男统领数十万大军犯边,为了大唐边境的稳定,为了大唐社稷的安稳,我大唐皇帝陛下必然会命令大帅继续统领四十万大军打败薛延陀部真珠可汗夷男。如此大帅就不用再返回大唐帝都长安城,担心陛下大开杀戒了,而只要大帅手握四十万大军,兵权在握,那么大唐皇帝陛下也就不敢对大帅轻易动手了。而大帅在打败突厥颉利可汗之后,再打败薛延陀部真珠可汗夷男,平定整个草原,那么如此赫赫军威,也足以让大帅名留史册,青史留名啊,这可是我们为将的人,一辈子的追求呢。”

    李靖不禁问道:“宝相,那击败薛延陀部真珠可汗夷男之后呢,本帅统领的大唐四十万大军不是还得返回大唐帝都长安城,本帅还不是难逃一死吗?”

    张宝相又把手指向了大唐西部的大国——吐谷浑,打败薛延陀部真珠可汗夷男之后,大帅可以向朝廷报称吐谷浑可汗统领数十万大军进犯大唐,到时候,大唐皇帝陛下,必然会再次命令大帅统领四十万大军讨伐的。打败了吐谷浑,还有西域这些小国,西域之外还有波斯、大食这些番邦,仗是打不完的,大帅也就不用返回大唐帝都长安城了,担心被陛下杀掉了,只要大唐四十万大军在大帅的手中,大帅四处南征北讨,大唐皇帝必然也是不愿杀掉大帅的。”

    李靖略一沉吟道:“宝相,你这个计谋好,对本帅十分有利。只是不知副帅李绩和将士们会不会支持本帅啊?如果没有他们支持,本帅也是独木难支,大事难为啊?”

    张宝相分析道:“末将觉得副帅李绩肯定会支持大帅的,将士们也会支持大帅这样做的。”

    李靖惊讶道:“哦,宝相,你怎么会做出这样的判断呢?”。(。)

第三百一十四章 李靖的心声() 
张宝相回答道:“大帅,副帅李绩他也不是我大唐皇帝陛下的心腹啊,玄武门之变前,大帅拒绝了势单力薄的大唐皇帝陛下的请求,拒绝帮助陛下除掉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虽然代表陛下,当时的秦王去联系李绩的张亮被抓了,可是即使张亮见到了李绩,李绩的答案恐怕会和大帅的回复一样啊,毕竟当时秦王的实力太弱了,秦王玄武门之变能够取得成功,如果没有永安王施展神仙手段,那也是早就功亏一篑(kui)的,玄武门之变,秦王胜的太过于侥幸了,因此,李绩也必然是不会支持秦王的。≧的,所以他在得知张亮被抓后,并没有再去让人联系李绩,而是匆匆起兵的啊。再说了,大帅如今是大唐军方的第一人,大唐战神,可是李绩他可是名副其实的大唐军方的第二人,地位那也是仅次于大帅的,况且李绩还是大帅的弟子,如今年龄仅仅三十一、二岁,而大帅年龄已经将近五十了,我大唐皇帝陛下对于李绩的忌惮比起陛下对大帅的忌惮,那可也是一点也不少啊,甚至有过之而不及啊。大帅如今最忧虑的事情,恐怕副帅也在忧虑啊。如果大帅能够采用末将的计谋,副帅是肯定也愿意响应支持的。他也是不愿意返回大唐帝都长安城啊,要是返回了,他的下场恐怕也是先失兵权,再丢性命的悲惨结局啊。

    至于我大唐将士们必然也是不愿意返回大唐帝都长安城的。此次北伐的四十万大军,都是由驻守我大唐帝都长安城的十二卫大军组成,而原本十二卫大军可是没有这么多人的,那是陛下为了打败突厥颉利可汗,一直征兵扩军,十二卫大军才达到了如此众多的人数,如此强盛的规模,可是如今大唐最重要的敌人突厥颉利可汗被打败了。他们返回大唐帝都长安城后,必然会面临一个重要的无法回避的问题——大军裁军,士卒回家。我大唐文官体系,已经在前两年,就由我大唐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房玄龄主持,裁并官员,将大唐朝廷内的文官有一千五百多名,裁并到二百一十九人,裁掉了一千二百余人。如今我大唐最大的敌人,突厥颉利可汗已经被打败。我大唐周边将再也没有太大的国家可以威胁到我大唐的安全,我大唐皇帝陛下肯定也会裁军的,而且是大规模裁军的,很多作战勇猛的将士们必然面临着卷起铺盖回家的局面,他们中的很多人,可都是让他们拿起刀子杀人可以,让他们回家务农,他们可都是什么都不会啊。因此,末将觉得将士们也都不愿意返回大唐帝都长安城。因为回去之后,所面临的必然是先封赏,再被裁掉的命运。将士们还是愿意跟随大帅南征北战,以军功为自己。为家人搏出一番天地的。”

    张宝相的话,让李靖面露沉思。

    不久,李靖就召见了李绩,他想探听一下李绩的真实想法。而李靖的侍卫统领张宝相则侍立于李靖的身侧。

    李绩进入了大帐。李靖发现李绩还是一如以前一样,一样的沉稳,一样的镇定。不过李绩脸色阴沉,面容憔悴(qiao cui),却是不争的事实。

    李靖向李绩说道:“懋(mao)公(李绩的字),如今本帅就要统领着四十万北伐大军返回我大唐帝都长安城了,你觉得如何啊?大军何时开拔啊?”

    李绩顿时一愣,随即低声、谨慎的对李靖说道:“大帅,真的就这么统领我大唐四十万大军返回我大唐帝都长安城吗?大帅就不担心吗?”

    李靖故作惊讶的问道:“懋公,本帅担心什么啊?本帅见你愁眉不展,面容憔悴,莫非你有什么担心不成吗?”

    李绩张了张嘴,却没有说出话来,沉默良久之后,李绩方才再次鼓起勇气,低声谨慎的说道:“大帅,天威难测啊。有道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自古皆然啊。就拿宽宏大量的汉高祖刘邦来说吧,他据有天下后,手下大将的下场可都不好啊。韩信、彭越、英布,那是一个比一个死的冤,一个比一个死的惨啊。”

    李靖故作一愣,呆呆的看着李绩。

    李绩继续说道:“大帅,说句心里话,我这心里真是怕啊。这一辈子,我也算经历过十数次异常残酷的血战了,我也曾害怕过,可是要说最令我害怕的日子,可就是最近这十数日啊。我大唐皇帝陛下一代英主,和突厥颉利可汗交手也有数次,败多胜少,甚至在四年前,我大唐皇帝陛下还不得不在大唐帝都长安城下和颉利可汗签订了令人倍感屈辱的城下之盟,可以说突厥颉利可汗是我大唐皇帝陛下生平中最难对付的大敌。可是如今突厥颉利可汗却被大帅和我,我们师徒联手击败了。想想当年,韩信、彭越、英布他们为什么会死的一个比一个冤,一个比一个惨,那不就是因为他们联手打败了让汉高祖刘邦深深畏惧的楚霸王项羽吗?想到这里,大帅您难道就不感到害怕吗?我这心里可是害怕的紧,这十数日是整日忧愁,夜不能寐啊。”

    李靖浑身一颤,打了个冷战道:“懋公也这么认为?觉得你、我师徒会重蹈韩信、彭越、英布的覆辙,被人除掉?”

    李绩面露悲哀的说道:“武将的命运注定是悲剧的。因为武将是天子手中的一柄利剑,可以刺向天子的敌人,当然也可以刺向天子自己啊。我大唐皇帝陛下一代英主,他在用我们的时候,何尝不是在时时刻刻防备着我们啊?说句真心话,这四十万北伐大军的指挥权,我大唐皇帝陛下,是真心想交给自己的心腹啊,交给尉迟敬德的,也不愿意交给大帅和我啊。陛下让大帅和我统领这四十万北伐大军,那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啊。”(。)

    ps:一天两更,从不间断,希望大家多多支持!u

第三百一十五章 全军支持() 
李靖将脸向李绩凑了凑,态度恳切的对李绩说道:“懋公,今日咱们师徒也算是推心置腹了。说句实话,本帅这心里,也怕啊,你的担心,本帅也是担心不已,夜不能寐啊。”

    李绩向李靖低声的问道:“那大帅可有什么好的计谋没有呢?可以化解眼前的危局,或者能够测出陛下的心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