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魔术师 >

第138章

大唐魔术师-第138章

小说: 大唐魔术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史那思摩感动的眼泪直流,高呼万岁,并说道:“臣之旧主在位时,我突厥连年入侵中原,每年被杀死的中原百姓。都达数万,陛下您击败我突厥后,我们都以为陛下必然会把我们作为奴隶,让我们偿还我们以往的罪过。臣没有想到陛下竟然拥有如此宽阔的胸怀。竟然如此折节以待我这位败军之将。臣愿意臣的子孙世代侍奉大唐,以报答陛下厚恩大德。”

    大唐帝都长安城,一座戒备森严的庭院。庭院内,鸟语花香,花草成荫(yin)。

    突厥颉利可汗百无聊赖的坐在池塘旁边一手持着鱼竿。一边晒着太阳。他知道他虽然被大唐皇帝李世民赦免了一死,但是他的政治生命结束了,他一辈子再也不可能拥有权力了,也不能在走出这个院子了。颉利可汗面容疲惫,他已经没有以往的那种豪气了,头发花白,仿佛一位普普通通、衣食无忧的老者。

    阿史那思摩推开了院门,走到了颉利可汗的近前,对着颉利可汗躬下身,右手放于胸前。跪下来说道:“臣阿史那思摩拜见大汗!”

    看到衣着光鲜的阿史那思摩,颉利可汗冷笑道:“哼,你还有脸见本汗。在我突厥和大唐的决战中,本汗对你是寄予厚望的。你却把仗打成那样,最后导致了我整个大突厥汗**队的崩溃。如果不是你的无能,本汗的大突厥汗国何至于如此?本汗何至于如此呢?”

    阿史那思摩顿时一愣,他没想到颉利可汗此时此地,竟然会说出如此一番话来,竟然会将责任尽皆推卸给自己。

    颉利可汗站了起来,暴跳如雷的对阿史那思摩说道:“阿史那思摩。你这个小人,你说你是不是和突利、契苾何力、夷男那些小人一样,都在战场背叛本汗了。所以才导致了本汗今天的境地。都怨你们,一切都是你们害的。”

    阿史那思摩满含委屈的对颉利可汗说道:“大汗。当日决战,臣已经要取得胜利,夺了李绩的帅旗,马上就要诛杀李绩了。是大汗您的大旗被大唐军队夺了去,你又抛下了大军,独自逃跑了。我突厥四十万大军军心涣散。随即溃散,臣又有什么办法?如今您怎么能将战败的责任推在臣的身上,认为这都是臣的过错呢。”

    颉利可汗暴怒道:“放肆,阿史那思摩你是不是认为是本汗错了,本汗告诉你,本汗是草原上最英明的可汗,是绝对不会错的。都是你的错,都是你和突利、契苾何力、夷男你们的错,是你们心怀贰心,本汗才会失败的。”

    阿史那思摩站了起来,摇了摇头说道:“大汗,直到今日,我方才知道您为什么会败在大唐皇帝手中了啊?咱们突厥的兵比大唐的士卒武勇,咱们突厥的将也被大唐的将军善战,大汗的谋略也不逊于大唐皇帝陛下,可是大汗的心胸却无法和大唐皇帝陛下相提并论啊。大汗的心中,有的只是自己,而大唐皇帝的心中装的却是整个天下啊。大汗您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大肆铲除异己,将突利、契苾何力、夷男他们都逼到了悬崖边上,将臣也一直闲置,不让臣得以领兵,而大唐皇帝陛下却用他那博大的胸怀,将大唐国内各大豪族势力的利益都兼顾到,将他们紧紧的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为他做事。对于我突厥投靠他的那些人,突利、契苾何力、夷男他们都授予他们王爵、土地和人口,让他们治理他们各自的领地,让我们突厥人自己治理我们突厥。对于大汗这样他们大唐的仇敌、死地,他也压下了心中的愤怒,选择了赦免,对于臣这等突厥的名将,大唐的大敌,也没有处之而后快,而是想对待自己的臣子一样,推心置腹,加封臣的官职,让臣得掌实权。大汗您说说,如此,我大突厥汗国能不败给大唐吗?”

    颉利可汗先是一愣,随即异常愤怒的说道:“阿史那思摩,闭上你的嘴!你这卑贱的人,竟然胆敢指责本汗。本汗是草原上至高无上的可汗,整个草原真正的统治者,而你们和草原上的牛羊一样,都是本汗的奴隶,都是本汗的牲畜,你们怎么敢指责本汗的不是?”

    阿史那思摩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对着颉利可汗再一次跪下大礼参拜后,然后站起身,离开了庭院。

    而颉利可汗看着阿史那思摩的身影,还在歇斯底里的大声高喊着:“你们,你们这些人都是本汗的奴隶,都是本汗的牲畜!可是如今你们都背叛本汗了,都背叛本汗了啊!”(。)

    ps:一天两更,从不间断,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第三百一十一章 天可汗() 
而颉利可汗看着阿史那思摩的身影,还在歇斯底里的大声高喊着:“你们,你们这些人都是本汗的奴隶,都是本汗的牲畜!可是如今你们都背叛本汗了,都背叛本汗了啊!”

    随着阿史那思摩的归附,草原逐渐的恢复了以往的平静。

    草原局势的稳定,让大唐皇帝李世民和大唐朝堂重臣都感慨良多。大唐皇帝李世民让永安王李玄、大唐尚书右仆射、吏部尚书房玄龄一起总结归纳草原局势得以稳定的经验,以便为以后大唐处理中原民族和其他民族问题提供借鉴。

    数日后,李玄和房玄龄一起上表,提出了归纳总结出来的“治安中国、兼容并包、绥(sui)之以德”的三条经验。

    治安中国,就是使大唐更加安全强大,周边国家民族才会争相依附、服从大唐管辖;

    兼容并包,就是对周边国家民族一视同仁,改变“贵中华,轻夷狄”的旧观念,平等对待周边国家民族,尊重周边民族的民族习惯和生活方式,任用少数民族首领为官,对其首领优礼相待;

    绥之以德,则是对待少数民族要以德服人,避免武力压制、残暴统治。

    大唐皇帝李世民欣然采纳,并开口说道:“自古帝王莫不‘贵中华,轻夷狄’,而我独爱之如一,故各部落亦皆会依朕为父母。”

    不久,大唐皇帝李世民还发现周边国家民族的风俗中,政权多有后妃掌控,隧决定大力推行和亲政策,将大唐公主不断下嫁周边国家,民族,以加强周边国家和大唐的联系。

    大唐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房玄龄也进言道:“中原新定,兵凶战危,臣也以为和亲之策最好。”

    李世民感慨道:“朕是百姓的父母,只要对百姓们有利,对江山社稷有利。朕绝不爱惜一个女儿。”

    之后,大唐皇帝李世民按照和突利、契苾何力、夷男的盟约,派遣三位公主分别下嫁突利的世子、契苾何力、夷男三个人,不久更是将自己的妹妹。衡阳公主下嫁给突厥处罗可汗的儿子阿史那社尔,将弘化公主下嫁给大唐西北的大国吐谷浑可汗诺体钵(bo)。

    一时间大大提高了大唐在周边各国的威望,拉近了大唐和周边各国的关系。

    大唐皇帝李世民的开明宽柔和以武拨乱相结合,刚柔并济的民族政策,大大加强了周边国家民族和大唐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大唐和周边国家民族的边境之上,也热闹非凡,商旅络绎不绝,周边国家民族也愿意尊大唐为主,向中原学习先进的知识、理念。大唐东部奚(xi)、室韦等十数个小部落,西域的各个小国都纷纷请求内属,依附于大唐;而因为战乱,逃亡高昌、吐谷浑的突厥百姓,也在听到大唐对于归附突厥人的优厚待遇之后,也纷纷返回。重新归附大唐。

    贞观五年,大唐北部边疆各族和西域各国君长一起来到大唐帝都长安,请尊奉大唐皇帝李世民为各族共同的首领“天可汗”。

    李世民笑道:“朕为大唐天子,还可以做各部落的‘天可汗’吗?”

    各国君长尽皆伏地不起,高呼“天可汗”。

    大唐皇帝李世民没有主意,回头看向了永安王李玄。

    李玄对着李世民微微点头。

    李世民隧安然接受各国君长进项的“天可汗”称号。

    大唐群臣、各国君臣都归附在地,高呼万岁。

    太极宫,大唐皇帝李世民身穿龙袍端坐于龙椅之上,李玄则坐在李世民左下首第一个位置。

    李世民缓缓开口,对李玄说道:“永安王。这各国君长尊奉朕为‘天可汗’,是好事,还是坏事啊?你让朕接受‘天可汗’的称号,这对我大唐有什么好处吗?”

    李玄内心里是知道各国君长尊奉李世民为“天可汗”。肯定是件好事的。后世的经验,让李玄知道,各国君长尊奉李世民为“天可汗”,就如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各国要求建立联合国一样,只不过二战后建立的联合国是世界各国都能参与。共同处理世界各地的突发事件,维护世界秩序和和平;而如今各国君长要求尊奉李世民为“天可汗”却是共同尊奉李世民为各国、各部落的首领,共主,建立以大唐皇帝李世民为首领的以大唐为主导的联合国,如此大唐就可以将自己的影响力,覆盖到周边这数十个国家,也可以按照大唐的利益,正大光明的插手周边这数十国的政务,扶持亲近大唐的势力,促进大唐和周边这数十国的交流,这对于大唐是十分有好处的,李玄当然怂恿大唐皇帝李世民接受“天可汗”的称号了。

    李玄对大唐皇帝李世民说道:“陛下,天可汗的称号,是各国君长共同尊奉的,那么这些国家,就认可了大唐宗主国的地位,希望在他们国家遭受危难的时候,大唐能够出手相助。而陛下您得了天可汗的称号,北方、西域这些国家就是我大唐的屏障,我大唐也可以趁机将影响覆盖这些国家,在他们国内扶持亲近我大唐的势力,保持我大唐北部和西部边疆的稳定,扩大和北部、西部这些国家的交流,促进我大唐和这些国家、这些民族更好的发展,如此岂不比以武力征服这些国家更好吗?他们也必然都愿意和我大唐交好,促进他们各自国家,各自民族的发展啊。如此一举数得的事情,岂不是对我大唐来说大有好处的事情吗?”

    大唐皇帝李世民恍然大悟道:“各国君长尊奉朕为天可汗,他们也是看中了我大唐实力雄厚,国家强盛啊,意图依靠以求自保,他们自愿加入我大唐麾下,成为我大唐的屏障,藩属,如此对我大唐,对各国都非常有利的事情,朕确实是应该答应啊。幸亏当时有永安王在,才没有让朕错失了如此一次绝佳的机会啊。”(。)

    ps:一天两更,从不间断,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第三百一十二章 李靖反了() 
太极殿,大唐皇帝李世民身穿金黄色龙袍,坐在龙椅之上,召见了代他慰问前线之上四十万北伐大军,刚刚返回大唐帝都长安城的大唐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房玄龄。

    房玄龄向大唐皇帝李世民禀报道:“陛下,自从陛下采用了永安王的赦免突厥颉利可汗,我大唐军队撤出草原,撤到云中、河套我汉人故地,暗中扶持亲近我大唐的突利、契苾何力之后,整个草原局势日益稳定,我大唐整个北部边陲(chui),局势也日益稳定。臣以为只要朝廷继续保持之前的政策不变,陛下对于大唐北方边陲,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听完房玄龄的禀报,大唐皇帝李世民当时就是一惊,随即就是一愣,但是他很快就恢复了镇定,故作轻松的问道:“玄龄,你说草原局势日益稳定,我大唐整个北部边陲,局势日益稳定,这薛延陀部真珠可汗夷男就没有动静吗?一直很安静吗?以他的狼子野心,就没有袭扰我大唐之举吗?”

    房玄龄回答道:“回禀陛下,臣以为薛延陀部真珠可汗夷男虽然狼子野心,对我大唐心怀不忠,但是他如今正忙于剿抚自己疆域内的颉利可汗的旧部,忙于扩充他自己的实力,他怎么会在如今自己羽翼未丰,实力不足之时,擅自进攻我大唐呢?那他不是昏了头,自取灭亡吗?”

    大唐皇帝李世民略一沉吟后,说道:“玄龄所说有理。或许是朕多虑了。你退下吧,朕累了。”

    房玄龄躬身应诺后,离开了太极宫。

    在房玄龄离开之后,大唐皇帝李世民从御案上拿过了一份奏折并打开,奏折上赫然写道:“薛延陀部真珠可汗夷男狼子野心,统领二十五万薛延陀部大军,意图进犯我大唐。臣恳请统领驻守于云中、河套之地的我大唐北伐四十万大军予以迎敌,一举击溃薛延陀部落,擒杀薛延陀真珠可汗夷男。以献于陛下。”

    奏折的落款赫然是大唐北伐军统帅、辅国大将军李靖。

    大唐皇帝李世民内心里犯起了嘀咕:房玄龄说草原日益稳定,薛延陀部真珠可汗夷男没有异动;而李靖却说夷男统领二十五万大军进犯大唐。两个人给了自己两个截然不同的说法,房玄龄是大唐的百官之首,大唐宰辅。自己的左膀右臂,李靖是如今大唐的大将军,北伐军的统帅,掌控四十万北伐大军。大唐皇帝李世民感到了事态的严重,如此截然不同的两个结果。必然是房玄龄和李靖两个人中,有一个人对自己说谎了。无缘无故对自己说谎,那么那个人必然有他自己不为人知的企图,或者说是那个人心怀不忠。不管是房玄龄还是李靖有了贰(er)心,这可都是可以威胁到大唐江山社稷、威胁到自己帝位的事情,自己是绝对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李世民对着空旷的宫殿,拍了拍手,玄甲军统领翟长孙闪身出现在了太极宫内。

    李世民对翟长孙下令道:“安排你的人,去替朕查一查薛延陀部真珠可汗夷男的动向,查一查草原的局势。查一查我大唐辅国大将军李靖的举动。”

    “是!”翟长孙躬身行礼后刚准备转身离去。

    李世民又下令道:“把大唐左仆射、吏部尚书房玄龄给我监控起来,他每天的一举一动,朕都要知道。”

    “是!”翟长孙再次躬身行礼后,离开了太极宫。

    翟长孙离去之后,大唐皇帝李世民默默的坐在龙椅之上,不发一言,脑子里却在快速的转动。房玄龄和李靖比起来,大唐皇帝李世民还是十分相信房玄龄的。房玄龄是自己的心腹,从隋末群雄割据之时,就投靠、依附于自己。房玄龄为人谨小慎微,是自己的左膀右臂;而李靖却不是自己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