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魔术师 >

第127章

大唐魔术师-第127章

小说: 大唐魔术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刚说到此处,长孙皇后顿时热泪盈眶道:“房相,你说什么?你的意思是说我大唐皇帝陛下回来了,他真的回来了吗?”

    房玄龄看着长孙皇后,肯定的回答道:“皇后娘娘,按照老臣的推测,我大唐皇帝陛下应该是回来了。”

    长孙皇后发自内心的喜悦着,双目含泪道:“回来了,他回来了。回来了就好啊!没有他在,本宫和这几个孩子,整个大唐朝廷都不知道该怎么做了呀!”

    之后,长孙皇后擦了擦眼泪,理了理发鬓道:“走,陛下回来了,咱们迎接他去。”

    房玄龄劝阻道:“皇后娘娘,请等一等!左千牛卫大将军侯君集统领着左千牛卫大军已经被臣派往城外了,等侯君集这个心怀不忠的人,被我大唐皇帝陛下收拾了,皇后娘娘再让太子殿下率领文武百官迎接陛下不迟。”

    长孙皇后顿时一愣,随即醒悟到如果由自己带着太子承乾,统领百官迎接自己的丈夫是十分不合适的,自己毕竟是后宫之主,按照大唐律法,后宫是不得干政的,自己也是万万不能抛头露面,带着太子承乾,率领百官一起迎接大唐皇帝的,而只能是自己的儿子,大唐监国、太子承乾率领百官前去迎接,才是最合适的,而自己只能在这立政殿内,等候着自己丈夫的归来。自己竟然因为一时激动,险些犯下大错,幸亏房玄龄房相提醒,要不然非得遭受整个大唐朝廷的弹劾不可呀。(。)

    ps:一天两更,从不间断,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第二百八十五章 父子对话() 
不久,就有太监进入立政殿内,向长孙皇后禀报道:“皇后娘娘,大唐皇帝陛下回来了,左千牛卫大将军侯君集已经被陛下捆绑了,如今陛下正统领大军向大唐帝都长安城缓缓行进。”

    长孙皇后喜极而泣道:“陛下回来了,他终于回来了啊!”

    长孙皇后抚摸着太子承乾的头,低声的说道:“太子,去吧,率领着文武百官,去把你父皇迎接回来!你父皇要回来了,也不知道这么些天他受了多少苦,瘦了没有啊?”

    太子承乾躬身行礼后,和房玄龄一起,率领着大唐的文武百官一起到大唐帝都长安城外,迎接大唐皇帝李世民的归来。

    大唐皇帝李世民身穿戎装,骑着一匹白色的战马,在柴绍、程咬金、张公谨、段志玄的簇拥下,缓缓的走进大唐帝都长安城的正门——明德门,走上了朱雀大街。

    太子承乾对着大唐皇帝李世民躬身行礼后,就十分乖巧的站在了大唐皇帝李世民的身后,而最近乾纲独断、霸气外漏的大唐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房玄龄,此时却又仿佛老鼠见了猫似的,恭恭敬敬的跪伏在地上,向大唐皇帝李世民躬身行礼,恭迎着大唐皇帝李世民的归来。

    太子承乾饶有兴趣看着房玄龄,这一次他是真的知道房玄龄只是向大唐皇帝李世民示弱罢了,而不是真的窝囊。

    李世民没有搭理房玄龄,而是在百官的簇拥下,通过大唐皇宫的正门——朱雀门,返回了太极宫。

    第二日,早朝。最近风头无两,大权在握的大唐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房玄龄就以身体不适为由,向李世民告病,养病在家了。

    早朝后,太极宫,大唐皇帝李世民的书房内。

    大唐皇帝李世民端坐于主位之上。太子承乾则侍立于李世民的一侧。

    太子承乾向大唐皇帝李世民问道:“父皇,此次稳定大唐帝都长安局势,房相可谓是居功至伟,贡献颇多。为什么父皇不但不对他进行褒奖,反而对他不理不睬呢?”

    李世民向太子承乾解释道:“此次,朕前往草原,房玄龄稳定大唐帝都长安城局势,确实是功不可没。朕从内心里感激他。但是他的身份,他的地位,朕却不能太过于褒奖于他。房玄龄毕竟是众臣之首,大唐真真正正的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大唐宰辅啊。只有朕对他不假颜色,故意对他挑错,朝廷中的有些大臣,就会认为朕不信任房玄龄,就会替朕牢牢的盯着他,房玄龄也会知道那些时时刻刻苦盯着他的大臣。其实是替朕盯着他的。如此房玄龄就势必不敢肆意妄为,只能按照自己的本分,按照大唐律办事,一旦触犯了律法,违反了规矩,那些替朕盯着他的大臣们,就势必会进行弹劾。如此朝廷上方能形成一种平衡,一种彼此制衡的局面。如若父皇经常褒奖房玄龄,房玄龄久掌相权,大权在握。势必生出骄傲自满的情绪,朝廷众臣也会因为朕对房玄龄的信任,而不敢进言,这样就会纵容房玄龄胆子越来越大。做事越来越霸道,如此,对房玄龄而言,对整个大唐社稷而言,都不是好事情啊。”

    太子承乾低头沉思,若有所悟。

    大唐皇帝李世民长叹了一口气道:“其实父皇的心里是十分信任房玄龄的。他是朕真正的左膀右臂,他为父皇提了很多好的建议,也为父皇做了很多事。父皇内心里一直是感激着他的。但是父皇却不能不对他进行打压啊,这么做,对他好,对朕好,对我大唐社稷也好啊。幸好,房玄龄也知道朕的内心里所想啊,他这么一位忠厚长者,一直配合着朕,配合着朕演戏,主动示弱于朕,主动接受朕的打压。上天将房玄龄赐予朕,那可真是朕的福气啊。也不知道乾儿,你会不会找到这么一位像房玄龄房相一样的臣子啊?如果你能够找到,那可真是你的福气,也是我陇右李氏皇族的福气,更是我大唐社稷的福气啊。”

    太子承乾又问道:“那为什么父皇回来后,房相就立即上表告假呢?”

    大唐皇帝李世民感叹道:“避嫌,玄龄他这还是在避嫌啊。父皇不在大唐帝都长安城这段时间,无论大事,还是小事,都是玄龄一个人在处置。如今朕回来了,重新处理政务,由于朕和房玄龄处事风格的不同,以前房玄龄处理的政务,必然会有所变动。如果房玄龄在的话,朕必然要顾及房玄龄的面子,而畏手畏脚,但是如今房玄龄主动告假,父皇就没有了那些掣肘(che zhou),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处理政务,更改房玄龄以前处理的,朕认为不妥的政务啊。在朝堂上,需要制衡,在办事上,则需要避免掣肘啊,许多人掣肘,即使你有雄心万丈,壮志满怀,也是做不成事情的啊。”

    太子承乾最后问出了,困惑他很久的一个问题:“父皇,为什么我和母后去请房相的时候,房相明明病的十分严重,可是当母后和我决定将整个大唐政务都交由他的时候,他却突然间好了起来,而且精神饱满,一点儿病的样子都没有啊。”

    大唐皇帝李世民苦笑着回答道:“乾儿,你还太小啊,不明白权力对于一个政治人物的意义啊。权力拥有巨大的魔力,那就是一个政治人物比生命还要重要的东西啊。有多少人为了权力,不惜杀妻弃子,出卖朋友?有多少人为了权力,可以人性泯灭,丧尽天良?又有多少人为了权力,可以丧失自我,走向歧途?权力这东西,可以害人,也可以帮助人。有些人就因为追求到了权力,焕发出了勃勃生机,整个人春风得意,志得意满;有些人就因为丧失权力,而一夜白头,病入膏肓(gao

    huang)。玄龄为人忠厚豁(huo)达,但是他毕竟是位政治人物啊,对于权力的追求和渴望,他也是不能免俗啊。”(。)

    ps:一天两更,从不间断,直至完本,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第二百八十六章 大局为重() 
不久,大唐皇帝李世民就同意了将长孙皇后的女儿高阳公主许配给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将杨妃的女儿巴陵公主许配给柴绍的儿子柴令武,将杨妃的女儿清河公主许配给程咬金的儿子程处亮。

    公主下嫁本就是帝王笼络群臣的一个重要手段,况且是自己最信任、宠爱的两个女人——长孙皇后和杨妃都已经同意。大唐皇帝李世民也愿意做一个顺水人情,拉近和房玄龄、柴绍、程咬金的关系。

    太极宫,大唐皇帝李世民和李玄相对而坐。

    李世民向李玄问道:“永安王,这侯君集的案子,你觉得该如何处理啊?”

    李玄沉思后,回答道:“陛下,臣觉得陛下对于侯君集的案子应该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臣知道陛下这一次对于侯君集是十分怨恨的,可是此时却真的不是严惩侯君集的时候啊。前不久,陛下刚刚冒着生命危险,千里迢迢前往草原去和突利、契必何力、夷男结盟。结盟成功,这意味着我大唐马上就要和突厥进行决战了,为了保证我大唐能够集中精力,全力应对和突厥的决战,则势必要维持我大唐内部的稳定。侯君集是我大唐最精锐的十二卫大军中的左千牛卫大将军,在左、右千牛卫大军中,旧部众多,又是太子殿下的心腹,未来的岳丈。一旦陛下严惩侯君集,侯君集一案牵扯众多,没有几个月功夫,是绝对清除不了侯君集在左、右千牛卫军中的影响的,而侯君集又牵扯到太子殿下。陛下如若严惩侯君集,势必会影响到太子殿下的储君之位,导致整个大唐都会人心惶惶,这对于我大唐和突厥的决战,就太不利了。”

    听完李玄的分析,大唐皇帝李世民眉头紧皱的说道:“是啊,侯君集是朕秦王府的旧臣,在军中拥有自己很大的势力。在朝堂之上有牵扯到太子。严惩了侯君集,必然会造成我大唐朝廷人心不稳,朝局不宁,北伐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四年前的长安城下之耻,也无法得以洗刷。而朕已经冒着出生入死的风险和突利、契必何力、夷男成功结成联盟,这北伐就拖不得,每拖一天,突利、契必何力、夷男他们被暴露的风险就会增加一分儿。颉利可汗一直打压他们,他们的实力,也必然会每一天都削弱一分儿,此消彼长,以后恐怕我大唐即使和突利、契必何力、夷男联手也不会是颉利可汗的对手啊。时不我待,机不可失啊,看来对这侯君集的处置,就只能按照永安王所说的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让他逃过这一次的惩罚了。”

    大唐皇帝李世民不久就在内廷会议上透露了自己对侯君集的处理意见。不主张严惩,只是革去侯君集左千牛卫大将军的职务,让他回家反省。

    结果,导致了整个内廷会议的激烈辩论。

    大唐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房玄龄、大唐尚书右仆射、刑部尚书杜如晦、关陇贵族主事、吏部文选司郎中长孙无忌都支持大唐皇帝李世民的决断,他们知道如今的形势,确实不是严惩侯君集的好时机。

    山东豪族主事礼部尚书崔干、兵部尚书卢承庆,则强烈要求对侯君集严惩。侯君集平时在大唐皇帝陛下身边大表忠心,屡示忠诚,但是我大唐皇帝陛下就不在大唐帝都长安城数日,他侯君集就敢擅自下令左千牛卫大军在大唐帝都长安城内演练。威胁大唐皇子,威胁大唐百官,之后更是暗中联系旧部,妄图掌控大军军权。控制大唐朝廷,这实实在在是佞(ning)臣、奸臣所为啊。如果此等大奸大恶的佞臣、奸臣不除,大唐将永无宁日。

    侍中刘洎、御史大夫魏征、南方士族的吏部考功司郎中岑文本、秘书监萧禹则沉默不语。

    众臣的反应,都在大唐皇帝李世民的预料之中。

    杜如晦、长孙无忌都隶属于关陇贵族集团,他们是支持太子的,房玄龄也刚刚被太子拉到自己的一边。而侯君集是太子的心腹,他们无论是出于国事为重的公心,还是出于搭救太子心腹的私心,他们必定会支持大唐皇帝李世民的方案的。

    山东豪族的崔干、卢承庆是魏王李泰的人,他们现在唯一的目标,就是消弱太子的实力,直至把太子承乾打到,然后扶持李泰上位。如今侯君集闯下了弥天大祸,他们肯定会死死抓住不放的,将侯君集彻底打倒了,太子承乾的势力也势必会遭受重大的损失,这对他们是十分有利的。

    倒是南方士族的岑文本、萧禹没有表态,倒让大唐皇帝李世民十分意外。或许,严惩了侯君集,消弱了太子承乾,获利最大的是魏王李泰,而不是蜀王李恪吧。也或许,是岑文本、萧禹他们也是以国事为重吧。

    就在双方争论不休之际,御史大夫魏征站起身缓缓的说道:“陛下,臣请命审查侯君集的案子,待案件有了结果,再请众位论断对侯君集如何处置。”

    大唐皇帝李世民顿时一愣,山东豪族的崔干、卢承庆却是暗暗一喜。

    众所周知,御史大夫魏征是整个大唐最公正,最得老百姓拥护的官员,而且魏征脾气倔强,只要是对的事情,他就会坚持到底,就连大唐皇帝李世民的面子,他都不给。侯君集的案子证据确凿,只要魏征去审,侯君集肯定跑不了,到时候证据确凿,恐怕大唐皇帝想保侯君集,都保不了。

    大唐皇帝李世民心中暗暗不爽,看向魏征的眼神也是异常的冰冷,他内心里觉得魏征坏了他的大事;而崔干、卢承庆看向魏征的眼神却面露感激。他们觉得魏征毕竟是他们山东豪族的女婿,对他们山东豪族还是十分关照的。

    房玄龄、杜如晦、刘洎、萧禹、岑文本等尽皆低头不语。

    大唐皇帝李世民万般无奈,只能将审理侯君集的案子交由魏征审理。(。)

    ps:一天两更,从不间断,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第二百八十七章 审批侯君集() 
太极宫,大唐皇帝李世民身穿龙袍端坐于龙椅之上,而永安王李玄则身穿大唐朝服端坐于李世民左下首的第一个位置之上。

    李世民生气的对李玄说道:“魏征,魏征这个匹夫,坏我大事。他去审侯君集的案子,那还有什么审不出来的啊?他的背后,又有我大唐百姓支持,整个大唐舆论都偏向于他,到时候,他携民意和朕对抗,朕就只能严惩侯君集了,坏了我大唐北伐的大事。魏征他就是头犟(jiang)驴,这时候,是帮着山东豪族,严惩侯君集的时候吗?朕想惩办侯君集,都默默的忍下来了,就他魏征跳了出来,主动请命审判侯君集。内廷会议之前,朕就说出了自己有心放过侯君集的态度,其他大臣都明白,就他魏征不明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