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魔术师 >

第106章

大唐魔术师-第106章

小说: 大唐魔术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一样,最忌惮的势力,就是传承近千年的山东豪族和掌控军权的关陇贵族集团。因为历史上血的教训,一次次的告诉他,只有这两个和他一同掌控权力的豪族,才会威胁到他的地位,威胁到他的统治,将他的大隋推翻,并要他的性命。因此他一面大力暗中扶持南方士族,对山东豪族、关陇贵族形成制衡,另一面则创办科举,吸收平民百姓中的人才,以为国家所用。但是谋划虽好,隋炀帝杨广却骄奢**逸,贪图享受,在位十八年,自己就身死国灭了。而如今李玄向大唐皇帝李世民提出重开科举制,以收揽平民百姓中的人才以为国家所用。李玄从奏言开始,就知道大唐皇帝李世民肯定会同意的。因为掌控军权的关陇贵族集团、传承近千年的山东豪族集团,依然是大唐帝位最大的威胁者。大唐皇帝可以从隶属于关陇贵族集团的陇右李氏子弟,成为整个天下的帝王,陇右李氏也成为了整个天下最尊贵的陇右李氏皇族,其他隶属于关陇贵族集团、山东豪族集团的家族又怎么不会有心取陇右李氏而代之?妄图成为整个天下的帝王,成为这天下最尊贵的皇族呢?而这是大唐皇帝李世民和他隶属于的陇右李氏皇族所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也是坚决予以打击杜绝防备的事情。(。)

    ps:一天两更,故事会越来越精彩的,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第三百三十六章 寒门崛起() 
历史上,帝王和平民百姓是最天然的联盟者,因为他们有他们共同的敌人——贵族。贵族向来只考虑他们自己的利益,而且拼命攫取扩大他们的利益。他们向上可以威逼帝王,威胁帝王的帝位,向下则可以剥削百姓,吞并百姓的土地。因此帝王对贵族有着深深的戒备,而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他必须打压贵族,考虑、照顾平民百姓们的利益,而平民百姓们他们能感受到的苦难,最直接的伤害者就是贪婪的贵族和出身各大贵族的贪官污吏。历史上,百姓是最期盼明君的,而一旦明君在位,必然是打压贵族,维护人数众多的平民百姓们的利益,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其实李玄的内心中,有他自己的谋划。按照历史、社会的发展规律,即历史、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社会都有他存在的物质和社会基础。任何人妄图不按照历史、社会的发展规律办事,妄图一下子就进入到一个相对高级的社会,那必然会遭到历史和整个社会的报复,最终都以失败告终的。中国的社会,也是如此。无论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还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还是后世时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转变,都必然经历一场大的变革,和一场异常血腥的大的战争。李玄并不喜欢战争,他想以一种相对温和的方式,逐渐的改变整个大唐社会,让大唐社会逐渐拥有向更先进的社会转变的经济、物质和社会基础。纵观整个历史,权力是逐渐下移的,秦朝商鞅变法之前,权力是掌握在帝王一人的手中的,周天子既是整个国家的天子,又是整个华夏民族的族长,拥有至高无上,无人敢去侵犯的权力;先秦。商鞅变法之后,则形成了帝王和贵族共同掌控的局面,贵族支持帝王,帝王则赐予贵族封地。逐渐形成了封建社会的雏形;而到了唐朝时,封建制达到了顶峰,科举制的兴起,广大的寒门子弟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权力,参与国家的治理。形成了帝王、贵族、寒门优秀人才一同掌控权力的局面;而直到清末,人数众多,最广大的平民百姓群体开始逐渐的觉醒,可是试着接触,掌控权力,最终形成了平民百姓都可以参政、议政的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而社会体制的转变,和平民百姓的觉醒,有两个最深层次的原因:一个就是技术的革新,经济的发展,而另一个则是知识的普及。有更多的人,有能力接触、掌控、运用权力。而做为后世人的李玄是最明白,教育的重要性和知识普及的重要性的。从他发明活字印刷术开始,他就打算通过知识普及,唤醒民众,革新技术,进而推动整个大唐社会、大唐制度向前发展。

    就在活字印刷术被大唐朝野推广传播不久,大唐所有百姓都能轻易的获得书籍,聆听、学习圣人之道之后,李玄向大唐皇帝李世民贡献了《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大唐皇帝李世民十分喜欢这首诗,这首诗会鼓励大唐百姓们将自己的孩子送往学堂,培养人才,以为大唐以后所用。因此李世民当即表示应允,并下诏立即通过活字印刷术颁行于全国。

    这首诗是宋朝宋真宗赵恒所作。表明只有读书求取功名,才是人生中最佳的出路。一旦读书成名,财富、美女、地位都会得到,理想、志向也都会得以实现。这首诗功利性很强,但是简单易懂,最容易为大唐普通百姓所接受。

    李玄期待着大唐知识的普及,大唐百姓人人向学,因为李玄内心里深深的知道:只有最普通的平民百姓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变革者,他们是整个社会进步,文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随着活字印刷术的推广传播,大唐百姓中的人才们,会逐渐通过科举走向大唐朝堂,走向大唐权力的中心。这些人才们他们同出身于各大豪族的子弟不同,他们的家族比起各大豪门,差距甚远,可以用寒门来形容。他们的参政议政,将为整个大唐注入新的血液,扩大和巩固了大唐社会的统治基础,改变了由各大豪族垄断朝政的局面,对各大豪族起到了抑制制衡的作用。而这正是李玄要做的第一步,之后,广大的寒门子弟,必然会保障最底层的平民百姓的利益,因为那是他们唯一的、强有力的支持者,而李玄所要做的第二步就是和广大进入大唐朝堂的寒门子弟一起,唤醒最底层,最广大的民众,从而推动整个大唐社会向前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经济、技术快速的向前发展,以达到自己重返后世的目的。

    太极宫,大唐皇帝李世民坐在龙椅之上,陷入沉思。

    他在会议和李玄接触的一幕幕情景,李世民觉得李玄是有他自己的谋划的,但是李玄如今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对大唐有利的,让他看不清楚李玄到底在谋划些什么,李玄太聪明,也太神秘了,这让大唐皇帝李世民丝毫都不敢放松对李玄的警惕和戒备。李玄这个人啊,用得好,将会对大唐有大裨益,用不好,则会对大唐有大危害啊。

    大唐帝都长安城,房玄龄的府邸。房玄龄也在书房内来回的踱步,思量着李玄的一举一动,和李玄动作背后的意义。别的大臣可以不考虑李玄神秘的举动,做为众臣之首,大唐皇帝的左膀右臂的房玄龄是无论如何不会不考虑的。李玄的每一次动作,每一个建议,都在房玄龄的脑海里一一而过,一番思考后,他也没有猜不透李玄动作背后的谋划到底是什么,他也觉得李玄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对大唐有利的,他和大唐皇帝李世民一样,想静观其变,再看看,看看李玄到底有什么样的谋划,李玄到底想干什么。(。)

    ps:一天两更,从不间断,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第三百三十七章 封德彝的危机(一)() 
大唐帝都长安,封德彝的府邸。

    卧房内,封德彝躺在卧榻之上,头发、胡子花白而凌乱,面色苍白的如同一张白纸,没有一丝血色。他眼窝深陷,颧骨高高凸起,眼睛里没有了往日的神彩,剩下的只有淡淡的不甘和顾虑。这是封德彝在卧榻上躺的第十天了,封德彝内心里知道,他的大限就要到了,他的生命就要结束了,他要离开这个世界了。

    皇宫内,杨妃娘娘带着年幼的蜀王李恪前来探病封德彝。封德彝颤巍巍的用尽全身力气想要下榻给杨妃娘娘和蜀王行礼,被杨妃娘娘制止了。封德彝用手拉着蜀王李恪的手,老泪纵横的说道:“殿下,老臣老了,不能再辅佐殿下了,也见不到殿下登上皇位的那一天了。老臣希望殿下能够一直信任岑文本,岑文本乃是绝世大才,智谋超绝,老臣相信只要殿下一直信任他,他一定能够扶持殿下登上皇位的。”

    蜀王李恪安慰封德彝道:“封相,您安心养病。我一定会遵从封相的嘱托,将岑文本岑大人当做我的左膀右臂,绝对信任的。”

    封德彝仿佛完成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似的,面露轻松,喃喃自语道:“殿下,这样就好,这样就好啊。只要殿下完全信任岑文本,重用岑文本。老臣就放心了,就彻底放心了啊。有文本相助,殿下必能顺利登上帝位。如此,就能让老臣毕生的追求得以实现,才能报答炀帝陛下对老臣的恩情啊。老臣即使到九泉之下见到炀帝陛下,也能安心了啊。”

    不久,杨妃娘娘就带着蜀王李恪离开了封德彝的府邸,返回宫中。

    封德彝躺在卧榻之上,面露思虑。沉思良久后,封德彝让管家唤来了原左、右金吾卫将军谢叔方。谢叔方自从玄武门之变后,被大唐皇帝李世民明升暗降,调离了左金吾卫大军后。就一直替南方士族掌握南方士族的唯一的一只秘密的武装力量——影卫。

    影卫,都是从南方士族当中抽选对南方士族忠心耿耿、武艺高强的年轻子弟,经过严苛的选拔和残酷的训练之后,通过种种忠心的考验。方才招拢组织而成的。他们主要负责为南方士族打探情报和暗杀等等危险的任务,为南方士族做种种秘事。

    不久谢叔方就走进了封德彝的卧室,走到了封德彝卧榻旁边。封德彝低声的对谢叔方说道:“我大限就要到了,你带着影卫去替我杀一个人……”

    封德彝喘了一口,继续吃力的说道:“那个人名叫张平。是我埋在大唐皇帝李世民身边的一颗暗子,如今他应该暴露了。他知道的事情太多了,杀了他,记住一定要杀了他。只有杀了他,我和我们的南方士族才不会有危险。”

    谢叔方恭敬的说道:“请大人放心,卑职这就去安排。”

    说罢,谢叔方就躬身行礼,离开了封德彝的卧室。

    封德彝一个人躺在卧榻之上,喃喃自语道:“张平他是知道我和海陵王元吉的关系的,自从玄武门之变后。他就被大唐皇帝盯上了,并被大唐皇帝暗中监控他的一切。他也能感觉到,但是我安慰他没事。他逃是逃不掉的,天下之大,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大唐皇帝李世民的监控之下,他又能逃到哪里去啊?所以他只有死了。只有他死了,才不会牵扯到我,牵扯到我背后的南方士族啊。”

    深夜,大唐皇帝李世民的贴身侍卫张平的住处,突然出现了一群蒙面人。他们轻车熟路的摸进张平的卧室,对着张平的卧榻二话不说,就是一通猛砍。之后,他们掀开了被子。发现床上竟然空无一人,他们又搜索了附近的几间屋子,都没有发现张平的踪迹,最后,他们满含无奈的离开张平的住处。

    封德彝的卧房,谢叔方向封德彝禀报道:“任务失败了。张平失踪了。”

    封德彝用尽全身的力气说道:“或许这就是命吧。天道恢恢,疏而不漏。我这一大半辈子都活在阴暗之中,最终所有的一切都要曝光于阳光之下啊。”

    说着,封德彝拉着自己的儿子封言道的手,有气无力的说道:“按我事前安排的做……”

    言罢,封德彝气绝身亡。

    封德彝病逝的消息传入太极宫。大唐皇帝李世民下令:“追封封德彝为大唐正一品司空,封爵密国公,谥号明,并罢朝三日,以示哀悼。”

    大唐皇帝李世民对于封德彝是十分信任的,他一直认为在息王建成最得势的时候,自己最落魄的时候,是封德彝的全力支持,才让自己多次转危为安的。他一直认为封德彝是完全忠于自己的。直到他见到了一个人,一个自己曾经最信任的贴身侍卫——张平,他才直到自己错了,封德彝真正支持的并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弟弟海陵王元吉,而张平则是封德彝安插在自己身边的一个人。

    张平是一个十分谨慎的人,不然他也不可能卧底到大唐皇帝李世民的身边,数年而不被李世民发现。他特别特别的谨慎,即使是晚上睡觉他都不会一整夜呆在同一个屋子内睡觉,半夜醒来,他就会换屋子睡觉。他的谨慎,这一次救了他一命。他听到了杀手对他原先睡过的床,一阵的猛砍,他知道有人要杀他,而这个人绝对不是大唐皇帝李世民,因为大唐皇帝李世民还不知道他想要知道的事情——谁是张平背后的主使者?他知道要杀他的人,就是他们自己宣誓效忠的南方士族前任主事封德彝。封德彝要杀他灭口。于是他通过自己屋内的密道,秘密的逃离了自己的住处,进入了大唐皇宫,向大唐皇帝李世民坦白了一切。

    大唐皇帝李世民知道了自己一直信任的封德彝竟然支持的是海陵王元吉的时候,他不禁暴跳如雷,恶狠狠的骂道:“封德彝这个奸人,罔顾朕对他的信任。来人将封德彝的谥号由‘明’改为‘谬’,朕要他遗臭万年,让后人都看看他是如何的荒谬?如何的胆大妄为,欺骗于朕?”(。)

    ps:一天两更,从不间断,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第三百三十八章 封德彝的危机(二)() 
就在封德彝的儿子封言道向大唐皇帝李世民禀报了封德彝的死讯之后,封言道就按照封德彝生前的嘱咐,将封德彝亲自编写的《封德彝自传》一书,散发给了大唐三品以上的官员。

    《封德彝自传》一书中,封德彝如实的写下了自己是如何走进大唐的朝堂,和成为大唐左仆射后,如何殚心竭虑的为大唐谋划。最后也写了自己玄武门之变前,和当今天子李世民、息王建成、海陵王元吉的接触。

    大唐帝都长安城中,所有读过《封德彝自传》一书的三品以上的官员们,一致认为:“虽然封德彝在玄武门之变时,阴持两端,在明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