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魔术师 >

第103章

大唐魔术师-第103章

小说: 大唐魔术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则是如今的冠军大将军李绩,第四位就是苏定方,第五位则是李玄最早在武当山上就笼络到的裴行俭。大唐军队正是在这五位的统领下,百战百胜,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如此才打出了大唐的赫赫军威。而《三国演义》这本书据说是后世清朝初年时,达官贵人、领兵武将必读的书,他们正是凭着一本《三国演义》上的权谋、策略才打败实力雄厚、疆域辽阔的大明帝国的。如此故事情节精彩,又有很高实用价值的书,酷爱军事的苏定方又怎能不打心眼里喜欢呢?(。)

    ps:一天两更,虽然很辛苦,但是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的,直至完本。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第二百二十九章 因材施教(二)() 
对于酷爱佛法的学子,李玄传授他们的则是金庸先生所写的《天龙八部》。后世曾有人说过,一个人如果想学习佛法,那么最简捷的途径就是读《天龙八部》。《天龙八部》以生动的笔法,精彩的故事,表达的佛教思想是最重的。

    对于口才好的学子,李玄教授他们的则是绕口令和各种各样的相声段子。

    对于喜欢书法的学子,李玄则先教授了他们“永”字八法,然后根据学子们的性格,性子正直刚烈,则教授颜真卿的颜体,而性子柔弱,则教授他们柳宗元的柳体。

    对于喜欢练兵的学子,李玄则教授他们队列队形,立正、稍息、正步走,一万米越野。

    而对于身体壮硕的猛将子弟,李玄则教授他们擒拿格斗和特种战法。

    学子们所学的都是他们最感兴趣的知识,也是最实用的知识,因此学习格外努力。而对于苏定方这位兵痴,他更是一连参加了数项知识的学习,只要是和用兵有关的,无论是谋略、练兵还是擒拿格斗、特种作战,他都学习了个遍。

    为了能够让学子们劳逸结合,李玄每十天休沐一天,让学子们下山,和家人们团聚。

    大唐帝都长安城,尚书左仆射房玄龄的府邸。房玄龄在自己的书房内,见到了自己在终南山学习的两个儿子——房遗直、房遗爱。房玄龄决定检查了一下两个人的学业。

    房遗直选择的政治和佛教,这一点和房玄龄十分相似,房玄龄不但是当朝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而且精研佛法,佛法高深,和众多的大唐高僧,都有着深厚的交情和深入的交流。房遗直递上了自己的教科书《三国演义》、《天龙八部》。

    房玄龄打开一看,不禁被里面的故事所吸引,久久不能自拔。《三国演义》虽然与史书《三国志》略有出入,但是故事情节更加的精彩。语言更加的优美,各种权谋、计策的运用更加的具体生动,以房玄龄的经验,这绝对是学习政治权谋最好的教材;《天龙八部》构思更是天马行空、匪夷所思。各类门派,各种武功层出不穷,似乎一下子让读了大半辈子书的房玄龄猛然间发现这世间竟然还有这样的一番世界,降龙十八掌、打狗棍法、六脉神剑、少林七十二绝技,这天下竟然有这样的功夫。而且《天龙八部》自始至终都蕴含着佛教思想。所有人的感情,似乎都是孽情,所有人的结局似乎都是悲剧,而且当他们都意识到自己的命运是悲剧的时候,却都无法避开,只能无奈的去承受悲剧的结果。所有人内心里都是痛苦的,无论是被民族、国家所困扰、承诺不杀一个中原人的乔峰;还是在感情中屡屡受伤的段誉;或者是立志做一个好和尚的虚竹都是被命运一次次的捉弄,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而无法自拔,或许这正应了佛家所说的“人生来就是受苦的”理论。整本书,只有一个人是超脱出来的。那就是少林寺的那位绝世高手——扫地僧。无欲无求,无恨无怒,或许这才是佛家的最高境界啊。

    房玄龄拍了拍房遗直的肩膀说道:“遗直,这两本书都能让你很好的学习政治、精研佛法。你要经常,反复的看,反复的悟,好好学吧!”

    房遗直躬身应诺。

    房遗爱选择的是口才,自幼他便口齿伶俐。他拿出了自己的教材绕口令和各种各样的相声段子。

    房玄龄拿着绕口令和相声段子,面露迷茫的看着房遗爱。

    房遗爱则显摆的用普通话异样的语调,说起了绕口令“扁担长。板凳宽,板凳没有扁担长,扁担没有板凳宽,扁担要绑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

    房玄龄看着嘴巴上下乱动,却口齿清晰的房遗爱,满含无奈的苦笑道:“如此练嘴皮子的功夫,实在是世所罕见。只是不知永安王是怎么想出来这样的法子的?”

    房遗爱背完绕口令后,见到房玄龄面带无奈,便有用各地方言。自己一个人自说自演了一段单口相声。

    看着房遗爱惟妙惟肖的表演,听着房遗爱所说的精彩搞笑的相声段子,房玄龄不禁被逗得捧腹大笑,大笑不止。房遗直也被逗乐了,跟着房玄龄哈哈大笑了起来。整个房府都沉浸在快乐的氛围之中。

    大唐帝都,辅国大将军李靖的府邸。

    回京述职的辅国大将军李靖见到了自己的爱徒苏定方。苏定方是终南山上参加科目最多的一个人,也是学习最刻苦的一个人。

    李靖看着面容疲惫的苏定方,满怀关心的说道:“瘦了,结实了。课业很重吗?你怎么如此的疲惫?”

    苏定方躬身回答道:“恩师,永安王所安排的课业,并不重,只是他所传授的兵家学问,实在是有趣实用,我将所有与兵家有关的学问都学习了,因此自己把自己弄得有些疲惫。不过恩师放心,我这个年纪正值年轻,正是学习知识的好时期,能学习这么多有用的知识,累一些儿也没什么。”

    李靖轻轻的拍了拍苏定方的肩膀,低声的问道:“你都学习了什么知识?”

    苏定方将自己的教科书《三国演义》递给了李靖,然后向他演示了立正、稍息、正步走和擒拿格斗。

    李靖观看后,点评道:“这《三国演义》堪称是一本奇书,政治、军事无所不包,其中的政治谋划、军事谋略、战术运用都堪称具体生动,你若学习,必然受益匪浅。历史上,懂政治的人未必需要懂军事,可是懂军事的人,必须需要懂政治啊。多少军事天才,绝世名将都不是战死在疆场之上,而是死于政治的勾心斗角之中啊。《三国演义》这本书,为师不仅需要你学习其中的军事谋略,我还要你学习其中的政治智慧,政治上,不求你精通擅长,只求你能够安身,得以统领大军,为国效命。这立正、稍息、齐步走看似简单,可是最能训练士卒的意志和士卒彼此之间的配合,是最好的练兵方略。而擒拿格斗之术,每一招都十分简单实用,一招毙敌,一招致命,这似乎乃是久经战场生死考验的人,总结出来的杀人之术。你若学习,以后则会又多了一门防身的手段。如此手段繁多,而有与正统兵法不同的军事谋略、练兵方法、防身手段。这永安王李玄,让我越来越感兴趣了,我真的十分想弄明白他的兵法传承是传自历史上的那位高人,竟然有如此简单实用、匪夷所思的种种手段。”(。)

    ps:一天两更,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第二百三十章 大唐现状() 
太极宫,大唐皇帝李世民坐在龙椅之上,随意的翻案上《三国演义》《天龙八部》,玄甲军统领翟长孙向李世民低声禀报道:“陛下,据臣多日侦探,永安王是真的传授真本领给各位大唐学子的,永安王是忠君爱国,坦荡荡,无私心的。 △,”

    李世民沉思后,点头表示认同。

    沉默片刻后,李世民对身后的太监总管王富贵说道:“明日商议国家大政,你亲自去请一下永安王吧。他智谋高超,手段繁多,或许会提出很多利国利民让人匪夷所思的建议的。”

    王富贵躬身应诺后,离开了太极宫。

    第二日清晨,太极宫内,大唐皇帝李世民召开了内廷会议。永安王李玄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尚书右仆射杜如晦侍中刘洎秘书监萧禹御史大夫魏征,辅国大将军李靖参与了会议。

    大唐皇帝李世民端坐在龙椅上,缓缓的说道:“我大唐疆域北到幽州(后世的北京)并州(后世的山西)和高句丽突厥相接壤,南到潮州(后世的广州),西到黔州(后世贵州)陇右(后世的甘肃),东到大海。幅员辽阔,面积约为六百二十万平方公里,幅员辽阔,而人口,却由前隋文帝开皇年间的870万户降到了如今的87万户,总人口不过400万。自从前隋炀帝登基之后,百万大军三征高句丽,群雄割据,内战不止,短短十余年,我中原人口损失到了只剩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可谓遍地骸骨,处处没有人烟啊。今日,朕召集众位前来。就是商量一下如何增加人口,增加我大唐的国力?民为天下之本,这无论是耕种,还是打仗,最离不开的还是人啊。只有有足够多的百姓,将来向突厥的颉利雪耻,才有足够的勇士可以调用,足够的人力足够驱使啊。”

    说罢,他扫视了一下在座的各位大唐重臣,在永安王李玄的身上。李世民的目光停留的时间最长,他希望李玄能够有什么匪夷所思的想法,能够让大唐的人口快速的增加起来。

    尚书左仆射房玄龄说道:“陛下,要想人口增加,这是万万急不得的事情,臣以为除了鼓励百姓生育之外,其他的办法就是只能等待了。等待人口慢慢的增长,毕竟谁也不能一下子变出来许多的百姓,一下子变出来许多的大唐勇士啊。”

    大唐皇帝李世民略显不甘的李玄。

    而李玄则陷入了沉思。李玄内心里知道。其实大唐并不缺乏粮食,也不缺乏土地,六百二十万平方公里的疆域,且不乏适宜耕种的耕地。而百姓只有区区四百万。这在后世也就是一个小县城的人口。李玄私下里认真调查过,大唐普通的百姓几乎每一户都有数百上千亩土地,富户则多达数千亩土地,而各大豪族则拥有的更多。土地大都数十万数百万亩,只要能够努力耕种,饥饿肯定是不会存在的。前隋时。虽然隋炀帝暴政,但是粮食储备还是十分充足的。李玄部的统计,那些储备的粮食是足够大唐百姓即使都不劳作,也可以吃一年的。而正如大唐皇帝李世民所说,大唐如今最缺的不是耕地,也不是粮食,而是人口。无论耕种,还是战事,最最需要的就是人。因此,人口的增加,是如今大唐最最迫切的问题。

    李世民对着面露沉思的李玄问道:“永安王,可有什么好主意,能够快速的增加我大唐的人口吗?”

    李玄站了起来,缓缓的说道:“臣愿意向陛下举荐一人,此人有办法可以快速增加我大唐人口。”

    听到有人可以快速的增加大唐的人口,李世民急忙兴奋的问道:“何人?永安王举荐何人?”

    李玄缓缓的说道:“孙思邈。”

    李世民面露沉吟道:“孙思邈?莫非是一代名医孙思邈?他不是擅长治病救人,莫非他还有办法快速增加我大唐的人口?”

    李玄肯定的回答道:“孙思邈绝对有办法快速的增加我大唐的人口。”

    孙思邈是李玄在终南山上就认识的,两人认识后不久,李玄就向孙思邈介绍了西医。后世,中国对西医的依赖要比中医依赖的多,甚至很多人是直接否定中医的。一代文豪鲁迅就是彻底否定中医的,许多专家也提出:医学对人类生命的贡献,最能体现的就是延长人的生命,可是在中医出现的数千年时间内,人的寿命并没有增加多少,而西医产生后不久,人的寿命却在大幅的提升。而李玄教授孙思邈的则是接生理论还有预防治疗各种大型的传染病。

    大唐的接生水平,实在不敢让人恭维。大唐孩童出生时的存活率仅有六成,而在三岁之前的夭折率则更是高达了五成。即使是医疗水平最高的大唐皇宫,生育孩子也是一件有着极高风险的事情,皇室孩童夭折更是时有发生。而李玄教授孙思邈的则是最先进的现代接生理论,孙思邈通过实践,凡是他接生的孩子,都十分安全健康。

    而大型的传染疾病,则是导致大唐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血吸虫病伤寒疟(nue)疾更是时时刻刻威胁着大唐百姓的生命。而在李玄的指引下,孙思邈都解决了这些大型传染病的威胁,并通过招收无家可归的流民中十四五年轻人两千人为弟子的方式,将这些治疗方法进行了普及。

    因此,李玄对于孙思邈和他的两千名弟子,能够快速增加大唐人口,有着绝对的信心。于是,李玄朗声对大唐皇帝李世民说道:“孙思邈有办法,可以让我大唐出生的孩童出生率达到百分之百,无一损伤,并保证我大唐孩童不会在三岁之前因为疾病出现夭折,而且孙思邈解决了我大唐伤寒血吸虫疟疾等疾病,可以将我大唐人的平均年龄得到延长,人均延长寿命为十年。”

    听完李玄所说,大唐皇帝李世民和众位朝廷重臣顿时目瞪口呆。大唐的出生情况夭折情况因为各种大型传染疾病,病亡的情况,他们内心里是最清楚的,可是今天,竟然有这么一个人——孙思邈,一下子就将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如果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大唐人的平均年龄再延长十年,那可是一下子就会增加数十万青壮人口啊;而孩童的出生率能够提高,夭折率能够控制,大唐每年又会增加数十万人口。这是多么让人振奋,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啊,如此下去,大唐的人口肯定会快速增加的,大唐也会快速的进入盛世的。(。。)

    ps:马上五十万字了,一天两更,从不间断,直至完本,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第二百三十一章 活字印刷术() 
readx;清晨,万籁俱寂,东边的地平线上太阳偷偷的泛起了一丝丝的亮光,小心翼翼的侵润着浅蓝色的天空,预示着新的一天正逐步的走来,渐渐的,渐渐的整个世界清亮了起来,阳光透过淡淡的雾气,温柔的洒向了万物之上,别有一番令人惊喜、赏心悦目的感觉,让人顿时感到心平气和、心旷神怡。终南山上,含苞欲放的花蕾上,晶莹明亮的露珠闪烁着令人欣喜的光芒,显得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