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战国之鹰 >

第591章

战国之鹰-第591章

小说: 战国之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一并带走了。

    当然,这一次高坂昌信跟李华梅的无心之举,的确是立下了大功了。在攻下都于郡城以后,高坂昌信与李华梅进行了简单商议,然后马上再一次兵分两路。

    李华梅负责将城中的一些物件立即遣人送往主公政良那里,同时在将大筒重新装配上船以后,李华梅还将亲自率领水军沿着日向国的沿海继续往南日向沿海而去,目标自然就是伊东家仅剩不多的水军了。

    说起来,这些伊东家水军估计是以往曾经数次惨败于罗氏家的水军,所以显得非常狡猾,几乎看到罗氏家水军的船队以后。就立即逃跑。导致李华梅一直未能将他们一网打尽。这一次,李华梅决心无论如何都要将这些水军解决掉了。

    至于高坂昌信这一边,则是负责留守都于郡城,一方面巩固此前获得的战绩,另外一方面配合此时已经开始在肥后国边境开始往日向国以及萨摩国境内有所异动的各路罗氏家大军的行动,作为一颗钉子,钉在伊东家的心脏位置,从而分散伊东家的注意力。令其无法在短时间内集合境内的所有资源来对抗罗氏家。

    只是令到高坂昌信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刚占据伊东家居城的当天下午,一个拿着罗氏家情报阁身份证明信物的情报阁人员直接就来到了他的跟前,跟他说因为都于郡城的失陷,附近一些城砦已经有意向罗氏家投诚了,这个差点就连让高坂昌信狂笑起来了,这简直是送到嘴的军功阿,由不得高坂昌信不高兴阿。

    “好,好,好!”

    接过情报阁人员恭送上来的书信后。高坂昌信当即拆开看了起来,当看完最后一封书信后。高坂昌信当即连声说了几声好。从书信中可以看出,这些城砦的确是有心投诚的。

    事实上,高坂昌信还不知道是,因为居城都于郡城的陷落,其实会给伊东家上下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的。

    仅仅以都于郡城周围的城砦为例,大筒发射时的响声可是非常巨大的,而且这些城砦也派遣了人员在附近亲眼目睹了罗氏家大军进攻都于郡城时的情景了,随着这些人回去一禀报,周围的那些城砦的守将早就吓破胆了。再加上那些早就潜伏在当地的罗氏家情报阁的人员的刻意夸大宣扬,很快就弄得所有的人都人心惶惶地,生怕罗氏家大军的兵锋接下来会找上他们。

    同时,日向国伊东家领地内部此时真可谓空虚一片,为了支援佐伯家以及保证边境地区的安全,伊东家大部分兵力(包括当地大部分的青壮领民)以及核心家臣都分别集中到了日向西部小川馆、日向西部加久藤城、日向南部松山城、日向北部松尾城、沿海水军以及伊东义佑所率领的支援大军当中了。

    原本看上去是固若金汤的防御体系,结果却是被罗氏家在松尾城那里找到了突破口,从而将沿海负责协防松尾城的水军也吓得半死。于是在松尾城为突破口的机遇下,高坂昌信与李华梅灵机一动,联合水陆并进,直接沿着日向国沿海快速往伊东家内部区域杀了进来。

    此时由于作为主心骨的大部分家臣不在,导致短时间内各地无法及时快速有效地组织起抵抗力量。而且,由于主要兵力甚至主要青壮都不在,导致各地也无法及时动员起大量临时兵。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是春耕时节,本来因为此前的家中主要劳动力被征召离开而影响了家中的春耕,现在又突然再次将家中剩下的劳动力也要拉走,自然是遭受到领民的抵抗了。如此一来,也一定程度的延误了各地抵抗兵力的集合时间。

    在这样的情况下,又突然看到作为伊东家统治中心的都于郡城突然被敌军攻陷,对于周围的城砦实在是影响太大了。于是自然有不少的墙头草开始准备投降了。

    “那么,接下来,就拜托阁下了。”既然有人打算投降,高坂昌信自然是非常欢迎的,而眼前这个情报阁人员自然要作为当中的使者带领他所派出的军势前往接收有关城砦了。反正此前他已经派人返回日向国北部被罗氏家所占据的地方请求派遣更多的后勤农兵以及领地接收人员到来了。

    而他与李华梅的快速进展的确是令到罗氏家上下都感到非常惊讶,据闻在肥前国罗氏家居城学府城的少主罗氏辉良也亲自在评定会议中赞扬了他与李华梅两人了,为了更加快速地配合他们两人在日向国所取得的进展,少主辉良甚至还再次下令在领地内动员一批新的农兵,以加快对新领地的接收进度了。

    接下来的几天,在当地罗氏家情报阁人员的纷纷现身协助下,高坂昌信迅速地接收了都于郡城附近的高城、富田城、穗北城等城砦。

    当然,目前高坂昌信主要接收的都是伊东家的直属城砦以及领地,至于周围那些墙头草般的一般豪族以及寺庙神社势力。高坂昌信也仅仅只是接收了他们的臣服状就没有再行动了。毕竟现在还不是与这些势力产生矛盾的时候。一切还要等到彻底掌控了大局。在罗氏家有足够的兵力进入日向国后,才会彻底跟这些势力摊牌。

    就在高坂昌信以及李华梅不断在日向国当地扩张之时,位于肥后国边境处的几路大军也在得到主公政良的命令后,正式出阵了。

    首先,在天草滩的罗氏家水军第二常备番队,在主将忽那通著,副将为福田兼次、村上亮康、村上尚吉、鹿子木镇有等人的指挥下向萨摩国沿海逼近,导致岛津家水军一面紧急出海阻截。一面向在附近海域以王直为首的明国海贼船队求援。不过却因为一时间无法找到王直本人,而无法邀请到明国海贼船队的相助。

    其次,以甲斐亲直(宗运)为主将,志贺鉴隆、安武民部、如法寺辉则、佐野亲重、本多正信等人为副将,罗氏家第七常备番队为主力,三千临时农兵为辅,合共近五千人的大军从南肥后与萨摩国交界处的水俣城出阵,直接就进入了岛津家的境内。

    最后,以圆城寺信胤主将,竹内久胜、尾和谷军兵卫、北原镇久、帆足鉴直、大神镇正、佐野隆居、锅岛直茂为副将。罗氏家第六常备番队为主力,四千临时农兵为辅。兵分两路,分别从日向国与肥后国交界处的久七峠、汤山峠两地出阵,分别直逼伊东家的加久藤城与小川馆。

    罗氏家的多路出击,顿时令到整个南九州地区的众人为之一震,尤其是对日向国两处边境重镇的出击,直接导致这两城无法出兵救援日向国中部地区的危局。

    此后,随着潜伏在各地的罗氏家情报阁人员的大量散发消息,诸如伊东家居城都于郡城被攻陷、日向国中部与北部地区被罗氏家所占领、伊东家与岛津家两家家督以及两人麾下的精锐番队被罗氏家所围困等消息纷纷到处传播。

    如此形势下,南九州各地区当即乱流暗涌。

    不像罗氏家所一直推行的权利集中制,目前战国大部分豪强大名都是以不同程度的联合利益集团为主的统治体制的。这样的统治方式,即便再讲究权利集中,也是会有危险的。比如历史中如日中天的织田家,随着强力人物织田信长的死亡,整个织田家利益集团当即分奔离析。

    而统一程度更加低下的伊东家利益集团,在面临如此形势下,其内部危害自然更加厉害了。在伊东家家督还没死,主力军势还在的情况下,竟然已经有大部分的当地小豪强纷纷暗中向罗氏家各路大军主将表达臣服之意了。

    事实上,在历史中,伊东家最强盛的时候,曾经号称统治着四十八座城砦的大名,但随着在著名的木崎原合战中被岛津家杀掉大量家中重臣以及精锐后,在岛津家的入侵下,立即有大量的墙头草主动向岛津家臣服,于是整个伊东家版图当即分奔离析。

    如今,也是如此。在大量家臣以及精锐被罗氏家各路人马所牵制、围困的情况下,大量的墙头草就涌现出来了。但也是战国当中,必然出现的情况了,毕竟大家为了家族的延续以及自身的生存,真的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了。

    对于这样的墙头草,政良必然是不喜欢的。毕竟这样的墙头草必然会在罗氏家处于重大考验前会动摇甚至背叛的,而且这样的豪族的存在也与罗氏家所推行的法度相违背。所以政良一般是先接受这些墙头草的投诚,然后在准备好后,再将这些豪族全部转封,直接将他们转封至已经完全适应了罗氏家法度的地区,逼迫他们接受罗氏家的统治法度。

    当然,在如此形势下,除了这些墙头草为了自保而暗流不断外,作为此前一直与岛津家、伊东家作对的当地豪族也做出反应了。

    首先在萨摩国内部,此前已经被岛津家所覆灭的北原家、凌刈家等豪族,在如此形势下,那些此前一直躲藏在各地的豪族遗孤当即又冒出来闹事了。

    其次,在南日向最南端已经被伊东家夺取大部分领地,只剩下两、三座隐藏在日向国南部山林中的城砦的北乡家、丰州岛津家,现在也全力出击,向伊东家在南部的重镇松山城进发了。

    (最近点娘后台太卡了,导致上传更新严重受影响。)(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第963章 毛利家在行动() 
永禄三年(公元1559年)四月下旬。九州最南端大隅国高山城的城下町。

    自从罗氏家实施海禁,将肥前国五岛群岛作为对外的贸易地点之一,并且是唯一的对外销售明国、南蛮、朝鲜等商品的自由贸易区(也就是来自各地的商人可以在这里与来自南蛮、明国、朝鲜以及罗氏屋的商人进行交易。这主要是政良为了避免因为过分地霸占来自上述地区的商品,从而引致各地商人抵制罗氏家,继而影响罗氏家与各地商人的商贸以及罗氏屋趁机向战国各地扩张而设置的自由贸易地,从而采取的贸易措施)以后,不少四国、本州地区的商人都被纷纷吸引到那里去了。

    而大隅国则是这些商人前往罗氏家肥前国五岛地区的途中所停靠休息的地方之一,随着人流的增多,自然就导致了大隅国沿海,尤其是同样位于沿海而又作为肝付家居城高山城城下町的繁荣。

    此时已经是中午时分,位于高山城城下町中的一间小旅居此时生意非常不错。此时旅居的大堂内,现在是坐得满满当当的,里面有浪人、商人、一般旅人以及当地领民。

    这个时候,人们一面休息,一面操着各地的俚语,闲聊着各自所见的传闻,而其中讨论得最多的,自然就是南九州豪强岛津家、伊东家联合对抗九州霸主罗氏家的事情了。尤其是最近不利于伊东家、岛津家的消息越来越多,就更加激起人们讨论的热情了。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则是默然不作声地坐在酒桌前,静静地端着酒壶。就着一盘萝卜干。一小口一小口地喝酒。这些人几乎都是浪人。正处于失业状态。实际上,他们的心中是非常希望罗氏家能够直接来到南九州地区的,毕竟罗氏家一些领民的非常好的待遇可是传播得很久了,而且罗氏家经常招募士兵,士兵的待遇也非常的好,要是一不小心弄到了足够的军功,不但能够有田地,能够娶到好婆娘。甚至还有可能成为罗氏家的武士。

    所以这些浪人都非常希望罗氏家能够到来的,这样他们就有了就业的机会了。至于为何他们没有前往罗氏家领地的边境去投靠罗氏家?原因却是很简单,因为他们穷困阿。这个时代,不是随便就能在路边找到吃的(要是有的话,早就被不少的流民、难民找光了),所以没有足够盘缠,这些人可不敢长途跋涉的。

    而就在旅居中众人各有心思之时,门口的帘布又被拉开,又是两名家伙走了进来,当先的那个家伙身材一般。但比较年轻,而且显得很有精神。腰间也挂着一把太刀。在进来的时候,这个家伙还稍为警惕地扫视了一眼旅居里面的情况。至于另外一个家伙则显得年纪大得多了,而且此人气色十分沮丧的样子。

    “请来两碗热米汤。”

    坐下以后,年纪比较大的中年人开口对旅居老板出言道,听起来他的声音有些嘶哑。旅居老板一听后就点点头去照办了。

    “哎!还是失败了啊!”

    那气色沮丧的中年人这个时候终于灰心丧气地出言道。旁边的年轻人似乎是中年人的手下,而且很明显非常熟悉中年人的习惯,所以只是坐在那里眼睛到处扫视,保持着警惕,并没有回应。

    这两人,其中的中年人正是毛利家的家臣桂元澄。当初他与其他毛利家家臣在得到家督毛利元就的吩咐后,就兵分多路到各地去联络盟友了。至于桂元澄,其目的地正是南九州地区。

    到了南九州后,他的确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先后与佐伯家、伊东家、岛津家达成了协议,令到两家加入到了毛利家所倡议的罗氏家包围网中。

    只是,当他满怀信心地来到大隅国肝付家以后,却是碰了个钉子。因为在这里他不但遇到了同样前来劝说肝付家的罗氏家使者,而且肝付家在接见了他以后却迟迟没有明确到底会站到那一方的阵营里去。更为郁闷的是,在不久后,在幕府的调停下,毛利家竟然与罗氏家议和了。

    当然,即便是与罗氏家议和了,毛利家上下也是随时准备着给罗氏家来一下进行报复的。毕竟在双方的议和协议中,毛利家出产的金银矿等矿产只能卖给罗氏家,而家督毛利元就的三子小早川隆早此时更是还在罗氏家忠孝寺中每天吃斋念经做和尚(被软禁起来了)。

    如此情况,若不是被罗氏家打得喘不过气来,毛利家上下又那里会甘心主动求和呢?所以毛利家上下必然是要报复罗氏家的。现在,即便是与罗氏家议和了,桂元澄依然还留在南九州地区,为毛利家与罗氏家议和的事情向岛津家、伊东家解析的同时,依然还坚持前来大隅国,企图劝说肝付家加入到他们的阵营当中来。

    而事实上,此前肝付家的上下对于桂元澄的劝说也的确是有点心动的。自从天文十年(1541)开始,肝付家就已经与岛津家有冲突了,当时封地在大隅国北部,领地和岛津家相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