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战国之鹰 >

第590章

战国之鹰-第590章

小说: 战国之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道我军就不疲倦?而且以五千军势能胜过敌军近万军势吗?况且对方主将还是天下名将的九州雄鹰。”岛津忠长此言一出。马上就有伊东家的家臣出言反对了。

    此前在丰后国佐伯家领地中与罗氏家大军作战之时,已经战死了二千余人,同时还有二千余人受伤无法作战,导致三方联军原本上万人的军势,在撤退之时就只剩下了六千余人(二千余人的伤兵中,其中一部分选择留在了用来城并没有跟随大军撤退。而剩下的那些跟随大军撤退的伤兵,此时也不能参加战役。所以满打满算,此时三方联军合共也不过五千余人)。

    “即使不敌,但在下也不会畏惧,大不了战死沙场,阁下若是怕了,尽管逃走吧,反正在下是不会退的。”岛津忠长当即讽刺道。

    “你?”

    “住口。”眼看麾下要吵起来,岛津贵久与伊东义佑同时出言打断了两人的争执。争吵的岛津忠长两人也意识到失态,连忙欠身道歉。

    看到两人安静了下来,伊东义佑与岛津贵久又相互对视一眼,发现双方都有话要说,于是伊东义佑示意岛津贵久先说。随即,岛津贵久沉声出言道:“若是要战,我军胜算尚在一成以下,所以唯一的出路,就是现在且战且退,继续沿着山道退往松尾城方向,但此举一定会遭到敌军追击,如此掩杀过来,我军必定大败,且损失惨重。所以必须安排下赴死之士,作为殿后军,阻拦住罗氏家大军的攻势。”

    “正当如此!”一旁的伊东义佑也当即赞同道。

    两位家督此言一出,众武将当即神色默然,不过亦然接受了这一建议,但又有谁愿意作这殿后军呢,这可是必死的任务阿。

    而此刻佐伯惟教脸色微微有些煞白,看向岛津贵久与伊东义佑两人的眼光中带有一丝恨意。很明显,这两人就在方才的对视当中已经默契地串联好的了,而他们串联的目的,自然就是让佐伯家军势来殿后了。毕竟自从撤离老巢用来城那一刻,佐伯家就如无根之萍,今后都将要依靠伊东家与岛津家了,而且佐伯惟教的儿子以及孙子此时还在对方领地当中了,虽然随着松尾城的陷落,儿子与孙子等人的生死未卜,但总是还有一丝希望阿。既然如此,佐伯惟教现在还不能与岛津家、伊东家翻脸了。

    想到这里,佐伯惟教眼中闪过一抹认命的神色,眼下他心想,与其被人主动把使命安排在自己肩上,倒不如主动承认这一责任,日后战死沙场,也成就自己的勇武之名,并光耀家门,若是嫡子与孙子都没有死,那么以岛津贵久与伊东义佑两人的处事方式,自然是会对他们礼遇有加的。

    将这一切想好之后,佐伯惟教当即站了起来,出言道:“就由在下率本队殿后吧。”

    “啊?”

    佐伯惟教此话一出,登时所有人都震惊了,其实殿后人选意属于谁,在稍作思量以后,众人早已心底有数,却没料到这一刻佐伯惟教却是主动站出身来了。

    此刻,岛津家与伊东家的众人对于佐伯惟教主动承担重任的举动,顿时感到佩服不已。但身为佐伯惟教部下的佐伯家众人,此时却在心底里大骂了,这一次被主公害死了。

    “佐伯大人,你这是何必呢?”对于佐伯惟教无须他的劝说而主动承担殿后重任,岛津贵久自然是非常满意的,但表面上,岛津贵久依然也要挽留一番的,于是赶紧站了起来,两步走到佐伯惟教的跟前,伸手按住佐伯惟教的肩膀,沉声说道。看其脸色,还真的似乎有挽留之意。

    “岛津大人无须多言,谁都怕罗氏政良,唯有我佐伯孙三郎惟教不惧。”佐伯惟教却是断然回答道。

    “好!好!不愧是佐伯大人!”此时,伊东义佑也走了过来,直接满脸佩服之色地赞扬道。随即军帐中岛津家与伊东家众将纷纷向佐伯惟教表达佩服之意。唯有佐伯家一方的众将都保持在沉默当中,有数人甚至还直接就面带不屑与不满地离开了军帐。

    三方联军当中,岛津家与伊东家各队闻之佐伯惟教队甘做殿后,为己军争取一丝生计,纷纷为之感动。反而佐伯家军势中却是一片风声鹤唳之色。

第961章 众叛亲离() 
既然佐伯惟教甘愿担当殿后重任,回过神来的岛津家、伊东家众人反而是担忧起佐伯惟教那不足千人的兵力能否抵挡得住罗氏家大军的进攻了,于是在商议一番后,就纷纷留下各自的精锐武士,以帮助佐伯惟教御敌。如此一来,佐伯家这一方也有一千余人了。

    当然,虽说是助阵之意,另外一层意思却是大有监视之意了,以防佐伯惟教临时向罗氏家投降。

    不久后,除了本阵阵地留下的佐伯惟教军势以及各家留下助阵的番队外,其余岛津家、伊东家各备队将士就有序地快速沿着山道朝松尾城方向前进撤军了。

    临行之前,众人纷纷向佐伯惟教拜别,久经沙场的岛津贵久、伊东义佑居然都忍不住,当场溢出了几滴泪水。至于岛津家与伊东家的将领们也纷纷来到佐伯惟教面前说些,武运长久,多多保重之类的话,告别之后然后就纷纷上马而去了。

    只是这样的情景,在一旁的佐伯家众将看来,这感觉上却是*裸地打脸了。一时间愤怒与不甘之色溢于言表。是的,没人指望佐伯惟教能在罗氏政良的近万大军(实际上只有七千余人罢了)面前能够支撑下来,除非罗氏政良放他们一马,要么佐伯惟教也只有投降一路了。

    只是,佐伯惟教会投降吗?不,绝不可能的。就连最为亲近佐伯惟教的几个家臣都不知道为何佐伯惟教会如此痛恨罗氏家。并且硬是要与罗氏家作对的。实际上在当初大友家刚刚覆灭之时,就有家臣建议佐伯惟教主动向罗氏家投降了,但佐伯惟教从来没有点过一下头。反倒是那些提议投降的家臣遭到了佐伯惟教的日渐疏远以及打压。

    当然。当初佐伯惟教打压那些倡议向罗氏家投降的家臣,是由于佐伯惟教还在丰后国的老巢当中,有着领地以及大量死忠家臣的支持,所以都没有人敢吭声。但现在,佐伯惟教已经失去了领地以及大量的死忠家臣了,而且这一次佐伯惟教主动担当殿后送死任务的举动实在是人神共愤了,于是在岛津家、伊东家大军撤退不久后。一部分家臣就带着自家人马直接将军帐中的佐伯惟教围了起来。

    如此举动,几乎就是谋反了。但反而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而那些平时一直支持佐伯维教的家臣,这个时候虽然没有参与到围拢当中,但也都站在了一旁冷眼旁观了。一点也没有前去保护佐伯惟教的意思。

    突然出现的众叛亲离,令到佐伯惟教无奈地躲在了军帐中不愿意出来了,反而是那些留下来助阵的岛津家、伊东家武士眼见情况不妙,当即就前来保护着军帐了。于是企图进入军帐中的佐伯家军势当即与这些人冲突了起来。

    联军阵营中的突然混乱,令到政良这里都感到惊奇了。原本在用千里眼看到联军主力开始撤离,并且留下殿后军势后,政良已经准备进攻的了,结果现在还没等罗氏家这一方出击,联军殿后军势就自乱阵脚起来了?

    “暂缓进攻!”看到如此情形。政良决定稍为等上一等,看看下面还有什么好戏可看。反正以此时联军留下的那一点殿后军势,是绝对不是罗氏家这一方的对手的。

    而佐伯家一方也的确没有令到政良的等待失望。在一段时间后,联军阵营中就一分为二,一部分打着岛津家、伊东家旗号的少量军势直接就离开联军阵营,往此前撤退的岛津家、伊东家主力的方向而去了。至于另外一部分人数更多的打着佐伯家旗号的军势却是直接留在了原地,并且派遣了使者前来投降。

    就这样,政良在不耗费一兵一卒的情况下。直接就得到了八百余人佐伯家军势的投降,而且还得到了作为俘虏的佐伯维教本人。将这些佐伯家军势分散纳入自家各个番队中后。政良还派人押送着佐伯惟教直接往后方的用来城而去了。

    政良准备让佐伯镇忠与佐伯惟教这两兄弟好好见上一面。毕竟历史中,这两兄弟的感情是非常好的,在佐伯镇忠病死后,佐伯惟教还将他的一个儿子取名为佐伯镇忠,为的就是以此来纪念他的这个兄弟的。

    安顿好一切后,政良再次将手中军配一挥,罗氏家大军随即沿着岛津家与伊东家大军撤退的方向直击而去。

    就在政良率领着大军对岛津贵久与伊东义佑两方的大军紧追不放之时,在九州日向国的中部平原地区也迎来了紧要时刻。

    伊东家都于郡城,也称为佐土原城。由于此前作为伊东家的居城的佐土原城突然被一场大火所烧毁,后来就在这座被烧毁的城砦的废墟中重新建造起了这一座新的居城。此时,伊东家的众人正脸色沉重地聚合在一起商量着如何应对城外正准备进攻的罗氏家大军。

    “恕在下直言,以此时城中的守军以及外面罗氏家大军的数量,即使拼死也绝撑不过两日阿。”伊东佑基出言道。

    此前在放弃门川城主动撤退后,伊东佑基、佐伯惟直以及米良重直等人就一直往中部平原地区而来。只是在抵达该平原地区后,在最后方的米良重直则是直接将人马逃亡的方向一转,带着自家人马就往西面边境重镇、米良家的居城小川馆而去了。

    眼看米良重直与他们分散逃跑,无论佐伯惟直还是伊东佑基都松了一口气,毕竟米良重直不但位于逃亡队伍的最后方,而且还是人数最少的一队人马,追击而至的罗氏家大军即便不直接尾随米良重直这一路大军而去,也必然会分兵追击的,如此一来,他们两方的压力都将大大减少了。

    只是令他们万万没有料想到的是,眼见米良重直的队伍越走越远,罗氏家的追兵不但没有分兵追击,反而还加快了行军步伐往他们这一边追击而来了。眼见如此,佐伯惟直与伊东佑基两队人马只好咬着牙继续往前逃亡了,而且为了分散罗氏家追兵的注意力,他们还刻意带着人马往平原地区城砦最为密集的地区而去。

    至于这些平原地区的众多城砦,早就在此前伊东佑基控制了门川城的时候,就被伊东佑基派人提前警示了一番的了,所以城中或多或少地聚拢了一批守军。不过,罗氏家追兵的主将似乎还真的打算死咬着佐伯惟直、伊东佑基的队伍不放了,竟然也同样直接绕过这些沿途的城砦,对他们紧追不舍。

    而沿途那些城砦,仅凭城中那些人手,连坚守都显得困难,更加不可能主动出击阻拦罗氏家的追击大军了,于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三支队伍在他们各个城砦之间上演一场追击大戏,直至佐伯惟直与伊东佑基进入了当地守军最多的伊东家居城都于郡城以后,这一场大戏才宣告结束。只是,随着高坂昌信陆地追军的抵达,以及水上李华梅的罗氏家水军的靠近,针对都于郡城的一场笼城战就要开始了。

    “从目前情形来看,城外敌军已经数倍与我方,而且正在准备攻城物资,我军不但守城军势有限,而且守城工具也是不足,能守上一日已是侥幸。”一个家臣也是出言道。

    评定室中顿时响起了一片惊恐抽气声。

    “援兵何时能到?”伊东佑番问道。

    “求援信使此前已派,只是,本家军势此时主要集中在三处,一处是远在南日向地区松山城的五千人,一处是日向国、萨摩国、大隅国与肥后国四国交界处的加久藤城六千人,最后一处则是与肥后国交界处的米良家的小川馆三千人,此三地,松山城距离这里太远,即便前来支援也要数日后才能赶到。至于剩下的两处城砦,也要警戒来自肥后国罗氏家大军的入侵,即便前来支援,援军也是有限,而且起码也要后日才能赶到。”当即有家臣一片无奈地禀报道。

    “难道要与城俱焚?”听完这个家臣的禀报后,评定室中不少人的心中不由得想道。

    “轰隆!”

    突然,霹雳一声巨响,震得房顶簌簌发抖。评定室登时安静下来,只有心,随着扑扑直颤的墙灰,悸动。

    “出了什么事?!”

    “轰隆!轰隆!”

    一声声巨响里,都于郡城的城墙似乎不堪重荷地发出了呻吟。巨大的恐惧压抑在心头,城中守军们顿时都面如土色,惊恐万状。

    “怎么回事?”,匆匆赶来的伊东佑基等人向负责城墙守卫的家臣问道。

    “大筒!敌军运来三门大筒,开始轰城。”

    “现在情况如何?”

    家臣颓然长叹:“敌军大筒距城太远,我方弓矢难及,敌军大筒的威力又巨大,我房城墙恐怕难抵阿!”还没等该家臣说完,再次一声巨响,随即“沙啦”一声,城墙中的某一角上的泥石竟然被砸出了一个缺口来了,大量的泥石往下掉落下去。

    “阿!”附近的守城士兵当即吓得瘫坐在地上。

    “难道真的无计可施了么?”伊东佑基见此情形,双眼茫然看着四周,几乎身边的每一张脸上都是惊惶万状的。

第962章 暗流涌动() 
“大人,这是附近几个有投诚意向的城砦的书信。;”九州日向国都于郡城的评定室中,一个潜伏在都于城城附近数年的情报阁人员将数份书信恭送给了坐在主位之上的高坂昌信。

    就在今天上午,高坂昌信将李华梅三艘福船上的小型大筒运送到都于郡城外,直接就开炮攻城。结果出乎他的预料的是,都于郡城中的伊东家守军竟然一下子就被吓破胆,而都于郡城也很快在罗氏家一次强攻下失陷了。城中大部分的守军都纷纷投降,就连逃到了这里的佐伯惟直的佐伯家上下这一次都没有逃跑了,干脆认命投降了。

    唯一令到高坂昌信感到可惜的是,以伊东佑基为首的一部分伊东家人员还是趁乱从后面逃跑了。最为可恶的是,伊东佑基逃跑之时,竟然还将伊东家家督伊东义佑五岁以及一岁的两个儿子也一并带走了。

    当然,这一次高坂昌信跟李华梅的无心之举,的确是立下了大功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