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战国之鹰 >

第492章

战国之鹰-第492章

小说: 战国之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协助内政阁在当地推行罗氏家的法度。

    阿骨打所统领的第三常备足轻番队。驻地从筑前国各地更改为长门国的丸狱山城与矢田城。负责防备长门国的陶家与石见国的吉见家等势力,同时配合第一常备水军保证长门国沿海响滩的安全,并且协助内政阁在当地推行罗氏家的法度。

    大石智久所统领的第四常备足轻番队,驻地从原来的丰后国大分郡以及海部郡位于别府湾沿岸的高崎山城、岐埠城、鹤崎城更改为丰后国大分郡以及海部郡位于别府湾沿岸的岐埠城与栗山城,协助第四常备水军维护丰后国沿海的安全,同时随时准备支援防备海部郡地区佐伯家的第六常备足轻番队以及守护国东郡沿海地区的第二常备足轻番队,以及协助内政阁在当地推行罗氏家的法度。

    执行种兼所统领的第五常备足轻番队,驻地更改为唐津以及筑前国怡土郡的深江岳城、博多港。负责保障肥前国松浦半岛、筑前国博多湾的安全,协助第一、第二水军常备番队防备来自海上的威胁。

    最后,则是内政的安排。彻底占据了丰前国的东南部地区与丰后国的东北部地区后,政良随即下令拆除筑前国、丰前国、丰后国、长门国所有的城砦(各常备番队需要驻守的城砦除外)。此外,在这些地区,起到以工代赈作用的行军大道的修筑、水机设施的修缮等有偿徭役也将在内政阁的指挥下广泛推展开来。当初各路大军临时征募起来的农兵,在得到了按照罗氏家法度规定给予的粮食奖赏后,也将各自解散,他们将作为上述各种有偿徭役的重要劳动力。

    为了加强这些内政工作的推展,以及确保罗氏家法度在这些地区的推行。政良甚至下令矶野员昌、高坂昌信各自统领第一、第二常备骑兵番队以一边巡逻一边训练的方式到这些地区定期驻扎。而大内义尊与大友松也将在不久后作为政良的使者,到这些地区巡访。以安抚当地的领民。

    此外,内政阁将加紧时间对从去年开始就陆续占据了的筑前国、长门国、丰前国以及丰后国地区进行全面人口登记入册以及检地工作。同时,还要统计这一次大战中罗氏家的有关损耗情况。

    于是,随着政良的这些命令的一一发布,各个家臣也随即下去执行了去了。第二日,在各路大军各自散去的同时,政良也来到了作为罗氏家两处临时大名居城的岐埠城(即是当初大友家的府内馆,另外一处临时居城为肥前国的岸岳山城)。此次大战,各参战番队的将士们都积累了大量的军功,在接下来的这一段时间里,政良将会忙碌于签字确认有功之士的感谢状等奖赏工作。

    只是,在政良才忙碌了不到一日的时候,在傍晚时分,小姓二条良丰却是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政良所在的院子中,并且一边跑动一边大喊道:

    “主公!主公!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尖锐的喊声顿时令到院子中众负责守卫的披风众瞩目起来。由于二条良丰也是刚成为政良的小姓不久,还没有完全适应作为政良小姓的新规矩,所以才有了如此的莽撞举动。

    “何事惊慌?”刚刚还在审阅对部分将士领地封赏申请的政良也被惊动了,随即大声问道。

    “主公,不好了,道雪大人亡故了。”跑进政良的房间后,二条良丰当即跪伏在地禀报道。

    “什么?”在听到二条良丰禀报的一刹那,政良却是有点不真实的感觉。立花道雪竟然死了?这是开玩笑吗?今天他将大友义镇的棺木送去高崎山大山寺的时候,人还完好无缺的啊。

    “这是何人送来的信息?”稍为平静了一下心情后,政良随即问道。

    “是松夫人派人送回来的消息,道雪大人在墓前殉死了。”二条良丰当即禀报道。

    一听到是大友松派人送回来的消息,政良就基本相信了立花道雪死去的事实了。作为大友义镇的妹妹,虽然一直跟大友义镇的关系不是太好(大友义镇还是嫡子时,性格孤僻古怪,对其两个同父同母的妹妹一向不是太亲情),但大友松今天也同样前去为大友义镇送葬了。

    只是令到政良费解的是,这实在是难以置信了啊!到底是什么原因令到立花道雪抛弃自己的家人女儿,而去殉死呢?要知道政良还打算在日后给立花道雪委以重任呢?

    当夜,政良连夜赶到了大山寺。而此时立花道雪的遗体已经被摆放在了寺庙的大雄宝殿当中了。从立花道雪的脸容来看,他切腹殉死时应该是非常安详的。在立花道雪遗体的身边,则是摆放着一把太刀、一张长弓以及一封书信。

    那把太刀自然就是名传后世的“雷切”了,而那张长弓,同样也是立花家的传家之宝。看了看这两样武器以后,政良随即拿起书信。只见书信上面写着“主公亲启”的字样,而书信也未有被拆开过的痕迹,显然是专门写给政良的,而且没有在政良到来之前没有被其他人偷看过。

    “是遗言吗?看来你是早就有了殉死之心啊!”政良一边拆开书信,一边自语道。在拆开书信后,政良随即仔细看了起来。信中的内容主要是向政良表达了对其看重的感激之情,同时指出由于无法舍弃对旧主的眷念之情,所以才有此殉死举动。随后在在书信中,立花道雪请求政良将其家臣全部转封给其在野高山闲居时结识的好友吉田重政,至于其家眷以及唯一的女儿,则是希望政良好好善待。最后则是立花道雪的辞世之语“心无二处,此铁弓亦达不成丰国盛世也”。

    “真乃忠士也。”看完书信,久久无语后,政良最后感叹道,“将他好好安葬在大友义鉴之墓的旁边吧。至于其女立花訚千代则为其家族的下一任家督,在立花訚千代元服前,其家族领地由本家派人代为打理吧。至于这两件家宝也交还立花訚千代自行处置吧。”对于立花道雪的家臣,政良却不打算按照立花道雪的意思来处置,而是打算留给立花訚千代,作为其日后的家臣。(未完待续。。)

    。。。

第812章 二百万石大名() 
天文二十三年五月下旬,随着大友义镇的自杀,在罗氏家侦番的刻意宣传下,大友义镇的死讯迅速传到了九州的各地,继而继续往四国、京都、关东等地区一路扩散。

    情报阁刻意宣扬这个消息的原因,一方面是提升自家领地领民对罗氏家的向心力,令到罗氏家领地内外还企图复辟大友家的势力失去信心;另外一方面则是提升罗氏家在倭国的声望,让罗氏家的盟友对罗氏家更加有信心,而罗氏家的敌对势力则是更加心惊胆颤起来。

    随着大友义镇死讯的扩散,盘踞在丰后国海部郡的大友家旧臣佐伯家首先收到了这个消息。佐伯家家督佐伯惟教感到悲痛之余,也当即感受到了危机感。随着罗氏家占据了丰后国的东北部地区后,现在丰后国中,就剩下东南部地区被佐伯家占据着的半个海部郡还没有被罗氏家所征服了。接下来,佐伯家的领地自然就是罗氏家首要攻击的目标了。想到了这里,佐伯惟教当即派人赶往日向国的伊东家,准备联合伊东家对抗罗氏家,在保护其自身领地的同时,也企图寻求对报复罗氏家的机会。

    四国的一处海边处,同样是收到了大友义镇死讯的臼杵鉴速,也是来到了海边,在面向丰后国方向祭拜了起来。他祭拜的,除了主公大友义镇本人外,还有他家族的族人。臼杵一族这一次几乎是被灭族了。

    “看来,我等是必须接受对方的条件了。”在臼杵鉴速祭拜完毕后,在其身后的一个年轻人却是说道。此人正是大友义镇的弟弟大友亲贞。当初在罗氏家大举入侵丰后国腹地。并且围拢府内馆之时。大友亲贞趁乱乘船逃到了四国。随后也遇到了碰巧救了臼杵鉴速两人一命的那个年轻和尚,于是在巧合之下,臼杵鉴速再次与大友亲贞在四国相遇。

    “只要能够让少主他日能够重返丰后国,答应对方的条件又如何?”听到大友亲贞的话后,臼杵鉴速随即看向摆放在身边一个竹篮中的婴儿说道。

    这个婴儿正是当日臼杵鉴速逃离鹿鸣越城之时所怀抱的大友义镇的嫡子。相比起历史中出生的大友义镇的嫡子大友义统(即大友吉统),现在的这个嫡子由于大友义镇比历史中记载的时间提前继承了家督而提早出生了。只是这个婴儿也是非常不幸的,出生后不久,她的母亲(奈多家奈多鉴基之女)在当日鹿鸣越城被罗氏家攻陷之时就自杀身亡了。而现在,他的父亲大友义镇也死了。他瞬间成为了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并且还跟随着家中重臣以及其叔父过上了逃亡在外的苦难生活。

    就在臼杵鉴速与大友亲贞憧憬着借助大友义镇的嫡子复辟大友家之时,远在南九州的岛津贵久,也因为收到了大友义镇被罗氏家所杀的消息,而突然暂缓了对北萨摩地区的图谋。岛津贵久此时的确是有点不敢轻举妄动了,至少他还要摸清楚罗氏家的下一步举动之前,都不会有所动作了。

    岛津家突然安静了下来,却是令到一边在丰后国岐埠城主持家中事务,一边密切留意着岛津家举动的政良郁闷起来了。他还想着趁机敲打一下岛津家呢。

    而就在政良还在密切留意岛津家的举动之时。在本州岛安艺国,此前一直将兵力集中到东面。将大内义隆死后在备后国、备中国等地留下的势力整合完毕后,毛利元就终于向陶家的严岛地区露出了獠牙了。

    天文二十三年(一五五四)五月,厚积薄发的毛利元就终于吹响了号角,他一面派遣使者前往石见国的吉见家,准备与吉见家结盟,另外一方面又打着为大内义隆报仇的旗号,组织起二千余精兵,突然杀入安芸国南部的佐东郡,先是突袭了原本名义上属于大内家的金山城,在毛利家大军的攻击下,到了六月初,己斐城、草津城、樱尾城等城砦也望风而降。严岛对面的沿岸要点,全部落入到了毛利家的手中。

    随后,毛利家大军又渡海直取严岛,将该岛上忠于陶隆房的豪族全数驱逐,到了六月中旬,毛利家就以闪电般的速度控制了严岛这个濑户内海的前列腺之地。而为了防备陶军反扑,毛利元就设置了一条完美的严岛防线:桂元澄守樱尾城,香川光景守仁保岛城,儿玉就方守草津城,加固城防储备粮草训练水军,准备和陶隆房决战。

    此时的陶隆房还带着大军滞留在石见国,攻打吉见家的津和野城呢。在得知严岛失陷的消息,这下,火烧眉毛的陶隆房坐不住了,但是此时他也是无法立即拿下吉见家的津和野城,但又不能立即退走(否则将会遭受到吉见家的一路追杀),真可谓是进也不得,退也不得啊,毛利元就就选在这个节骨眼上作难,实在是让他如坐针毡。

    “主公,何不与吉见家议和,然后将本家主力调往安艺国讨伐毛利元就这个小人?”见此情景,家臣弘中隆包建议道。

    “什么,让我向吉见正赖那个可恶的家伙求和?”听到弘中隆包如此建议,陶隆房当即火起三丈。就是因为吉见正赖这个家伙入苍蝇一般老是来骚扰陶家的领地,才令到陶隆房大大迟缓了对本家各势力整合的速度,如今好不容易将原长门国与周防国中的众势力整合起来了,他自然是要找上吉见正赖好好出上一番怒气了。所以他断无主动向吉见正赖求和的可能。

    “主公,既然如此,那不防听从大内介的建议,让他出面调停此事?”家臣三浦房清也进言道。大内介是大内家历任家督的统称,此时所指的正是被陶隆房扶上位的傀儡大内义长。

    三浦房清此言一出,却是令到包括弘中隆包在内的大帐中众家臣都在心中微微摇头。指望那个在家中根本没有什么威信可言的大内义长出面?这还能调停成什么样子?人家毛利元就根本就不会理会这个傀儡家督的。

    “与毛利元就这个小人调停?不。毛利元就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豪族罢了。焉能让本家主动与其调停?”陶隆房也当即否决了三浦房清的建议。实际上。陶隆房早就对毛利家不满了,当初在进攻吉见家之时,陶隆房就曾经派人要求毛利家以仆从军的身份参加到这次征伐当中来,结果却被毛利元就以需要应对尼子家的威胁为由,拒绝了陶隆房的要求。这令到陶隆房已经感到不满了。这也是导致了后来毛利元就在周防各地散布“江良一族,企图内应毛利元就”的流言之时,陶隆房果断对江良一族出手的原因之一。

    只是,虽然陶隆房已经对毛利家不满。而且有着敲打整个毛利家的心思,但是在他的眼里,毛利元就还和十年二十年前一样,不过是安芸国吉田郡山的一介小土鳖而已,其威胁程度还远远赶不上石见国的吉见家这样的大豪族。对付毛利家,也不过是只要一支偏师罢了,即便不能搞定毛利家,也是能够完全牵制住毛利家的。

    要是政良在此,定然会对陶隆房的想法嘲笑不已。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陶隆房不但没有派人详细了解敌人的势力情况(这是倭国当地大部分豪族的通病。忽视了侦番、忍者的作用),更加是华丽地无视了当初大内家留在备后国、备中国的势力归属情况。还自以为是地以为那些当初投诚了大内家的当地豪族像他一样,随着大内义隆的被杀,已经背叛大内家后又再独立起来了(当然,更主要的原因还是陶隆房认为毛利家没有那个实力去整合这些豪族的势力)。

    也正是出于这种轻敌心理,陶隆房最终决定道:“对付毛利家,让安艺国附近的豪族另起大军来讨伐则可。”

    于是,经过考虑后,陶隆房决定,主力继续全力攻打吉见家的津和野城,同时在周防国的山代、佐西两郡动员一部分当地豪族,组成别动队,前去收复樱尾城及严岛等地。六月中旬,周防国山代、佐西两郡土豪地侍听从了陶隆房的命令,动员了起来,准备讨伐毛利家了。

    时间很快去到了七月中旬,当周防国的山代、佐西两郡的当地豪族还在动员军势,而严岛上的毛利元就也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