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战国之鹰 >

第420章

战国之鹰-第420章

小说: 战国之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座牧场位于野高山与丈高山之间的树林地带。在那一处树林当中有一处林间小溪汇集而成的湖泊,而湖泊的四周则是一处平坦的草原。以前这里是一群野马的栖息地,后来在被罗氏家发现后,就将那里改造成了一处牧场。此后,罗氏家从各地缴获以及购买回来的马匹就都会集中到这里来。

    对这些马匹进行筛选后,一部分适合作为战马的马匹将会继续进行训练,直至成为及格的战马。它们将作为罗氏家常备骑兵的坐骑。既然是罗氏家的宝贝战马了,待遇自然是不差的。日常用来给他们食用的都是上好的饲料。就连他们栖息的马厩都是环境最好的,而且还有专人照顾。

    而另外一部分不适合作为战马的马匹则是将会被驯养成负责运输物资的驮马以及供给传令兵以及侦番骑乘的通讯马。出于对物资节省的原因,所以它们的待遇就相对差一些了,但至少会保证能够吃饱。毕竟每一匹马匹对罗氏家而言都是宝贵的资源。

    (感谢“百世經荆А⒙堂籽恰ackkk2007”的月票;感谢“绿米亚”每天的打赏。)(未完待续。。)

    。。。

第705章 奴隶农场() 
野高山下,除了上面提到的商屋、砖瓦民居、罗氏家独有农作物、大型市集、工匠总坊、募兵所、奉行所、新兵训练营、牧场这些地方外,实际上更为被罗氏家领地内其他地区领民所熟知的,却是英雄墓地、忠孝寺以及八幡大菩萨神社这三处地方。

    英雄墓地,作为安葬所有为了罗氏家而战死的士兵的墓地,每一年都会有大量的领民前来拜祭。而罗氏家各地的内政阁也会定期将各自地区的童子军组织到此地扫墓。作为大名的政良更加会每年定期带领着家臣前来祭拜。

    再加上由于大量的人流前来拜祭,而且墓地中那独特的石碑景观,于是这种种原因导致吸引了大量来自罗氏家各地的旅客前来参观。一时间,这处树立了满山石碑的墓地成为了罗氏家领地内最神秘而吸引人的地方。

    忠孝寺,作为罗氏家的宗寺,里边供奉着政良的神像,同时也供奉着罗氏家的一些特殊物件,如政良来到这里时所携带的已经没有电了的手机、被作为稀世画卷的老人头(一百元面值的钱币)、政良使用过的但已经出现裂纹的名刀吉冈一文字,甚至还有记录罗氏家起家以来所发生的大小事的《罗氏家史》等等。这里是罗氏家领地当中最为神圣庄严的地方。

    忠孝寺除了作为罗氏家的宗寺外,它还是罗氏家的医学院所在。曲直濑道三(这个家伙现在还在研究政良的那几颗早就过期了的感冒药)、玄如、玄治这三位医药学大师正定居在这里,他们一边在研究医药学,一边在这里开诊救治病人。

    为了留住这些人才。政良一边派人到倭国各地到处搜刮医药典籍。一边委托王海等明国商人从明国带回来不少的明国医药典籍。以供给这几位大师研究。同时也为他们提供大量来自各地的草药,作为他们的研究资源。

    作为得到这些待遇的代价,这几位大师不但要在这里负责教导一些罗氏家内政阁提供的学员学习医术以及负责种植管理罗氏家的专属药园,而且还要定期到罗氏家领地各地去巡诊,解决领民的病患问题。

    等到肥前国的罗氏学府正式开府后,这里还将成为罗氏学府医学学院的一处分教点,为领地培养更多的医疗人才,为罗氏家的军势以及一般领民提高足够的医疗保障。

    此外。这座寺庙除了作为医学院之外,还是一处软禁一些特殊客人的地方,目前这里就软禁着大友家的卢次鉴连(即立花道雪)以及大友家次子大友晴英(即大内义长)。根据负责软禁他们的黑鹰禀报,目前这两人在这里都过着平静的生活,并无任何异动。

    至于在忠孝寺附近的八幡大菩萨神社,则是罗氏家领地内最神秘的一处神社了。神社内的八幡大菩萨神像是用政良的外貌作为参考雕刻而成的,而八幡大菩萨神像旁边的神女神像,其外貌则是采用松美子的外貌为标准雕刻而成的。

    当初政良为了推广地瓜这种新作物并且借此在领民心中建立威望,有点无耻地在这里装了下神扮了下鬼,将这里的收获弄成是神迹一般。自此。这里就被领民视为领地能够显现神迹并且应验的地方了。

    后来也不知道是谁的流言,声言只要参拜了这个神社中的神女神像。就能多子多福,合家安康。于是来自领地各处的领民每年都会拖家带口地来到这里参拜神像,一些人是祈求神灵显验,保佑其田地丰收,有人则是为了祈求多子多女合家安康。久而久之,这里成为了罗氏家领地内的参拜圣地了。

    也正是因为忠孝寺以及八幡大菩萨里面的各种神奇之处,导致它们在日后不断的被冲刷的历史潮流中得以保留下来,成为了数百年后当地的名胜古迹。

    在身边护卫的奋力保护下,政良的队伍终于从越来越多的领民人群中穿过,来到此次视察的最后一站,野高山下的奴隶农场。

    这个农场起源于当初政良用来种植各种实验农作的小园子。经过这十年以来的不断扩展,此时它已经成为了占地两百多亩的大农场。而里面负责农场运作的基本都是来自罗氏家奴隶番队的奴隶。

    目前罗氏家的领地中一共有八千多人的奴隶。这些奴隶包括与罗氏家敌对的势力的战俘以及罗氏家领地因为触发罗氏法度而被降为奴隶身份的罪犯。由于这些奴隶数量众多,为了方便管理,基本上每一国都会有固定数个番队的奴隶驻扎在当地的。

    一般而言,这些奴隶主要负责修筑罗氏家领地内的行军大道以及拆除各地豪族留下的城砦。但是随着一些地区逐渐发展起来(比如肥前国、筑后国、肥后国),当地的主要行军大道已经修筑完善,多余城砦也都被拆除掉了,而一般的村子内道路的修筑、水利设施的建设维护、田地的开垦等工作主要由内政阁组织当地领民进行有偿徭役就可以独自完成了。这个时候,这些奴隶番队的作用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至少是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奴隶进行道路的修筑等工作了)。于是如何让安置这些奴隶吉成为了一个问题。

    直接释放了他们是不可能的。他们当中有不少战俘是敌对势力的死忠份子,一旦被释放了定然会给领地造成不良的影响。而且那些因为触犯领地法度而被贬为奴隶的罪犯要是被释放了,将会影响领地法度在领民心中的威望。

    经过一番思考后,政良最终决定建立奴隶农场来安置这些奴隶。将那些平时在奴隶队伍表现良好或者即将累计满军功得到释放的奴隶全部集中到这些奴隶农场中,在农场中从事一些相对轻松的农场工作。而那些表现不佳的奴隶则是继续留在原来的驻地,继续从事诸如修筑行军大道、抢救因为各种自然灾害而损坏的基础设施等繁重工作,以此来消耗他们多余的精力,防止他们暴动。(未完待续。。)

    。。。

第706章 行军味增() 
按照奴隶的表现,将奴隶分流,也是一种对奴隶进行有效管理的办法。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的,一直以来,这些奴隶在为罗氏家创造价值的同时,也都是罗氏家领地内部的不稳定因素。为了看管好这些奴隶,一部分退役的常备以及预备役农兵组成了一支数量不少的看守队伍负责看守着这些奴隶。

    但长期对他们实施强硬政策,只会让他们心中积压的不满越来越重,最终总有会爆发的一日(虽然为了防止这些奴隶集体暴动或者逃跑,每日给他们的食物都是有限制的,但长期下去,总有疏忽的一天,万一让这些奴隶暴动起来,定然会给领地造成一些麻烦的)。而采取将表现好的奴隶分流到奴隶农场工作,在继续分散这些奴隶的人数的同时,也让他们心中有了攀比或者是有了更美好的奋斗目标,从而转移他们心中的不满情绪。

    除了极个别心中顽固的奴隶外,其余大部分人都希望尽快争取进入奴隶农场,然后得到领民身份重新获得自由的生活的。

    在解决这些奴隶安置的问题之余,政良建立奴隶农场也是有着他的目的。首先是在里面先推行一些新作物的种植,以看看这些新作物在当地的产量情况;其次是为罗氏家的军势以及各级官方机构提供后勤食物保证。

    目前罗氏家的领地内,在肥前国有五个奴隶农场,在肥后国则是有六个奴隶农场,即便在筑后国也有三个奴隶农场。这些农场内部无一不是采取桑基鱼塘的模式进行农场种植的。

    所谓桑基鱼塘模式。就是是池中养鱼、池埂种桑的一种综合养鱼方式。从种桑开始。通过养蚕而结束于养鱼的生产循环。构成了桑、蚕、鱼三者之间密切的关系,形成池埂种桑、桑叶养蚕、蚕茧缫、蚕沙、蚕蛹、缫丝废水养鱼、鱼粪等泥肥肥桑的比较完整的能量流系统。在这个系统里,蚕丝为中间产品,不再进入物质循环。鲜鱼才是终级产品,提供人们食用。

    这种种植模式,能够促进了种桑、养蚕及养鱼事业的发展,又带动了缫丝等纺织业的前进,对罗氏家内政有极大推进作用。当然。目前罗氏家的纺织工坊、养蚕等工作才刚刚起步,就连最基本原料的桑树林也并不多,要形成这一套真正的桑基鱼塘模式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所以政良对这套模式也进行了一些改变。

    他在农场的各处鱼塘的塘基上,除了建造了养蚕屋外,还建立了一些猪圈、鸡舍。同时在种植桑树之余,也分别种上了神瓜、玉米、各种野菜等作物(这些作物正是美食屋的重要食物来源)。此外还有大豆以及甘蔗。

    大豆是去年由明国商人从名国带来的作物,据说产量不错,是解决温饱的一种重要作物。但唯一的缺点是需要大量的肥料才能长得好。所以附近的猪圈、鸡舍的猪粪、鸡粪等肥料正好给它带来了大量的肥量,而池塘则是为它们带来充足的水分。

    至于甘蔗,则是政良的人在萨摩地区发现的。据说甘蔗很久之前就从中国传到当地了。但是却一直没有在当地推广起来。熟知甘蔗的价值的政良自然是不过放过它了,派人大量收集各地的甘蔗后就开始在各奴隶农场中开始种植。

    对于农场而言。桑树、大豆以及甘蔗都是今年农场最新引进的新作物,政良对于这几种作物都抱有极大的期望的。

    桑树是蚕虫的食物,它的顺利成长,能够确保养蚕以及其后的纺织工坊的建立等工作能够顺利进行。若是此地试验能够成功,等到纺织工坊进入正轨后,政良将在领地内部大范围地推广桑树的种植以及蚕虫的养殖工作,将蚕丝的生产工作转移到民间去,罗氏家的纺织工坊只负责加工蚕丝。这样就能在促进领民生活的改善的同时,也增加了内政阁的收入来源。

    对于大豆。政良希望其能够成为继神瓜、水道、小麦之后又一种领地的主要粮食。要知道,一个领地的粮食作物种类足够丰富,才能够确保在领地遇到自然灾害之时能够进行有力抵抗的。

    此外,政良也希望利用大豆研究成罗氏家的行军味增。自从上一次尝试制造味增失败以后,政良就一直在想办法再次制造一种符合罗氏家实际条件的味增。有了味增,罗氏家军势日后的出征就能够得到更大的后勤保障了。

    而最后的甘蔗,政良则是希望利用其来建立一个制糖工坊。糖在当地属于稀有名贵食品,对于很多人而言跟参果无异。不要说一般民众无缘品尝这种“人间珍馐”,就连一般的豪族大名也不是想吃就可以吃得到的。有钱人买些砂糖作为原料之类的甜品(如豆包)作为礼物,就是一件倍有面子的事情,收到礼物的人也会觉得礼物分外珍重。这样的情况下,政良自然是希望通过制糖来赚上一笔了。

    总的来说,奴隶农场中主要就是种植一些新发现的作物,然后试验其种植效果。在这时代,粮食就是领民的命根子,对于新的作物,除了野高山这些死忠地区的领民会毫不顾忌地接受这些作物外,其余地区的领民并不一定会接受的。所以政良先要在农场中试验出满意的结果出来,让领地的家臣以及民众都知道,在种植这些新作物后将能够有所收获,这才能顺利地开始在领地各地区推展开来。

    此外,农场中为罗氏家军势以及各种机构提供了充足的后勤食物。他们日常所需的蔬菜几乎都是从这些农场中种植出来的。而他们平时所吃的鱼肉、鸡肉、猪肉等肉类,更加也主要是从这里养殖出来的。

    同样的,这些农场也是驯养各种家畜并且向领地民众推广家畜圈养的试验农场。在看到这些农场的养殖效果后,农场周边的领民自然就会模仿。然后一传十、十传百地一直往其他地区扩散,最终达到宣传扩散的效果。(未完待续。。)

    。。。

第707章 围魏救赵() 
这一次政良负将责领地农事的家臣召集到野高山下的奴隶农场,除了对这座罗氏家的第一个奴隶农场进行视察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

    这就是指导他们熟悉田间管理的技术。

    政良前世是农村出生的,对种田有一定的了解。这一段时间对领地春耕情况的视察,让他意识到领民的田间管理水平仍然很低下,这将造成粮食作物产量的下降,所以为了向领民推广田间管理的知识,政良决定先召集一部分管理农事的家臣以及领民前来跟他学习一遍,然后再由他们向下属以及其他领民们进行传授。

    所谓田间管理,主要是有关田间除草、捉虫、疏通水渠、作物之间的合理距离、作物生长期间的剪裁、作物种植的深浅、施肥浇水的时机、田地与田地之间作物的混合种植等等。针对目前领地中的各种作物的实际情况,再结合后世他所掌握的知识,政良在接下来的数日里,逐一详细地向到场的家臣以及种田能手进行了讲解。

    讲解进行得很顺利,只是政良却没有想到他这无意间的一次亲自传授,却给众人带来了极大的震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