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战国之鹰 >

第408章

战国之鹰-第408章

小说: 战国之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铁炮方面。由于这个时代生产设备的限制,以及缺少原料的原因,目前仓库中只存储有五十多杆铁炮。这部分铁炮将暂时作为罗氏家第一铁炮常备番队的后备装备之用,待再储备一部分铁炮后,政良将会考虑扩大铁炮番队的规模。

    火药方面,同样是受限于原料的原因,目前仓库中只储备有不到二千斤的火药。同样的,大筒的炮弹一不多,目前及格的炮弹只有五十多枚。而为了增加炮弹的威力,政良已经让火器工坊研究如何制作开花弹了。

    子弹方面,以一筒子弹中包含十五粒弹丸来计算,目前罗氏家有五千多筒七万五千多颗的子弹。为了方便携带,跟火药的早合技术一样,子弹是统一放置在一个干燥密封的竹筒内的。一个铁炮常备足轻每次战役都至少需要带上五筒子弹。

    战马方面。目前罗氏家在野高山下的牧场中,已经有三百多匹战马,以及八百多匹储备战马(这些储备战马是需要经过训练后才能成为真正的战马的)。

    而战船方面。已经有二百九十八艘关船。五百多艘小早。八十六艘荷船。四十艘商船。

    上述的所有储备就是罗氏家目前仓库中的所有预备提供给常备军势的常备军备了。除了上述这些罗氏家制式兵器外,在以往的战争中,罗氏家陆续缴获了七千多杆长枪以及二千多把弓箭。

    但这些长枪、弓箭都是制式不已,质量参差不齐而且都比罗氏家制式武器的质量差上了很多的。他们一般将作为临时征募农兵的武器。待农兵使用完后,这些武器将会被再回收到仓库中的。

    总的来说,目前罗氏家军备情况是:有二十万石粮食、四万二千多两金判、三千五百多两银判、八万贯铜钱、三千五百个长枪头、一千五百张弓胎弓、五万捆每捆二十五支的羽箭、三千把武士刀、黑鹰匕首一百余把、投射车二十辆、攻城云梯三十张、罗氏具足三前副、罗氏铠三百余副、火药二千多斤、子弹五千筒、炮弹五十余枚、铁炮五十余杆、大筒一尊、战马三百多匹、关船二百九十八艘、小早五百多艘、荷船八十六艘。此外还有质量参差不齐的七千多杆长枪以及二千多把弓箭。

    一个收入一百六十万石、领地人口九十多万的大名,领地的仓库中竟然只拥有这么一点的军备,实际上是有点寒酸了。

    但是。这是客观的形势以及客观条件造成的。这几年以来罗氏家的领地一直都在快速扩展(都有点穷兵黩武的感觉了),与周围的大名豪强展开了轮番激战,在战争中自然是消耗了不少的兵器。而作为制造的兵器的原料也一时间供应不上来(这就是所谓供不应求),尤其是诸如火药这样的原料甚至还要依靠明国商人、南蛮商人才能得到,这直接限制了罗氏家储备军备的改善。

    接下来,罗氏家要稍为休养生息一番,趁着这段时间大肆生产军备,同时也要想办法寻找一条能够稳定地供应倭国当地所缺少的矿产的供应道路。

    在众人的陪同下,对于火器工坊的视察也完全结束了,接下来政良直接来到了冶炼工坊这一边。

    对于冶炼工坊。政良却是只能提出来自后世的看法了,毕竟他并不是全能的。在对于冶炼这一行也并非十分熟悉的情况下,他自然不会瞎指挥。但是在视察完冶炼工坊中的钱币铸造生产线以后,政良却是由此联想到了领地建设的其他方面。

    一直以来,对于从领地以外地区流入罗氏家的恶钱(大部分都是罗氏家通过神屋家的商屋主动收购回来的,甚至还专门去购置各地的铜矿),都是采用从明朝引进的炼铸造技术先把里面包含着的白银给提取出来,然后再改铸为永乐通宝,最后作为罗氏家对外贸易的主要货币再次流回罗氏家领地之外的地区的。

    在这个过程中,罗氏家不但从这些恶钱以及当地铜矿中提取出了白银,还通过重新铸造出来的永乐通宝与当地恶钱的差价赚取更多的利润。

    回想这个过程,政良不由得想到,既然这种方式能够赚取罗氏家领地之外的人的财富,为何不能用它来赚取罗氏家领地内的财富呢?

    目前在罗氏家领地的内部,领民之间交易的方式基本都是采取以物换物的方式(采用钱币的方式交易的并不多),这其中又以粮食作为交易当中的货币的方式最多。所以说,粮食才是罗氏家领地内的硬通货。

    一直以来,由于长期受到了缺粮挨饿的磨难,几乎所有的领民都会下意识到将粮食像金疙瘩一样保存在家里的。即便是有了多余的粮食,他们宁愿在这些粮食再也无法继续储存下去的时候将他们全部吃掉也不愿意拿出来的。

    正是这么一种观念,以及这么一种以粮食为硬通货的交易的方式,严重将部分本应该流通在市场上的粮食给保存在了领民的家里,直至即将烂掉。试想一下,若是有了这一部分粮食,罗氏家此时又何必面临无粮的困境呢?又何必在对外攻略时缩手缩脚呢?

    那么应该如何改变领民这一种观念呢?答案就在工坊的这些钱币身上。

    政良准备在领地内建立起一套类似于后世银行的金钱系统,让钱币取代粮食作为领民日常交易的主要中间物品,从而在将诸如粮食等这样的物资财富释放出来外,还在领地内建立一个稳定的钱币体系,让领地内部进入良性发展。

    而此时在领地内也已经具备了实行这个体系的一些条件了。

    首先是罗氏家已经大量铸造了属于罗氏家独有的钱币,并且在领地的日常交易中已经逐步将这些钱币推行到了领民的日常生活当中(罗氏家法度规定,在罗氏家领地内,只允许使用罗氏家独有的钱币)。况且,罗氏家一直实行回收领民保存在手中的其他大名的恶钱,然后又以罗氏家的独有钱币进行交换的。所以罗氏家的领民已经有了使用罗氏家钱币的基础。

    其次,罗氏家的内政阁此时实际上已经担当了相当于后世银行的角色,他们作为领民、家臣豪族领地收入的储备机构,为他们提供储备粮食服务。政良完全可以以此为基础,在内政阁中独立出一个类似于银行的机构,专门承担该类业务。然后逐渐以罗氏家独有钱币作为中间货币作为换取领民、家臣豪族粮食的货物的硬通货,逐渐将钱币推动为主要使用货币。

    最后,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肥前国已经成为了罗氏家领地内最为繁荣富足的地区了。所谓藏富于民,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想必这些当地领民的家中都不同程度地存放有一些多余的粮食的。这就为政良推行的钱币换粮食的计划提供了基础,从而以肥前国为试点,逐步推行起罗氏家的钱币系统起来。

    而且为了推行起这个计划,政良完全可以让内政阁研究出一套合理的推行计划,同时配以一些优惠措施吸引领民的主动参加,这必然是会得到领民的响应的。

    而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罗氏家日后要稳健发展,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领地内政体系,要积蓄底蕴,要强大起来,那么类似于领地内部的钱币系统这样的东西就要提前建立,然后在发展中慢慢完善。(未完待续。。)

    。。。

第685章 大隅国的使者() 
残雪犹未消,山麓罩暮霭;

    山村河水远,梅花发芳香;

    河风吹柳丛,春色在眼前;

    橹声遥可闻,春潮泛白色;

    云雾罩夜空,犹留一轮月;

    晨霜遍原野,秋色业已深;

    虫虽愿长鸣,秋草却已枯;

    来到篱笆前,显出一条路;

    ……

    傍晚的凉风夹杂着春天的味道从远处的山峦间扑面而来。

    距离政良结束对工坊町的视察已经过去了三日了,这三日里,政良几乎都呆在天守阁之中,夜以继日地批复着堆积在案桌之上的文书。连续在外征战,领地内一些必须需要政良批复的事务自然就堆积在一起了,趁着这段时间,政良自然是要加紧处理了。

    这一日的傍晚,在忙碌了一整日以后,政良来到了天守阁的阳台上,凭栏远眺城外的景色。而就在这个时候,从城外的松浦川岸边处,却是传来了两把男声对唱的连歌之声。由于肥前国已经是罗氏家领地内最为繁荣的地区了,作为肥前国以及罗氏家领地核心的岸岳山城的城下町自然就是罗氏家领地内各种文化人向往地聚集之地了。所以在平常的日子里,总有许多文人聚集在町子旁边的松浦川的岸边进行交流的。

    这些连歌说起来也很有意思。它是一种由两个人对咏一首和歌的游戏,始于平安时代末斯。最初,连歌作为和歌的余兴而盛行于宫廷,后又广泛流行于市民阶层。成为大众化的娱乐项目。并出现了5韵、100韵的冗长连句。即所谓的“百韵连歌”。

    连歌的问世,是以某些贵族不堪忍受陈腐的传统文化的束缚,试图用民间趣味来求得出路为背景的。连歌的第一个特征是集体创作,即每一句都必须与别人的上一句相衔接,其转折纯系偶然,因而需要作者具有一种随机应变的机智,同时也使得连歌能从凝滞的偏重感情的倾向中摆脱出来。连歌的第二个特征是即兴创作。所谓“歌道”,一般有其秘传。而连歌自古以来无一定格式,但以唤起当前之感兴为上乘,可见连歌的第二个特征,同样需要随机应变的机智。所以在政良看来,这种连歌有点像后世他所见过的桂林地区的山歌对唱。

    “这等风雅,恐怕就连此时的京都也没有吧?”

    一边听着连歌,一边看着远处的山间美景,政良不由得想道。甚至他还因此而想道了一个计谋,那就是若是从京城等地招来游历诸国的连歌师,向他们学习连歌。实际上却是想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向那些连歌师打听各国人物风情。这个办法似乎比派遣罗氏家的侦番外出到处打听情报的成本要低得多啊。

    继而他又想到了此前从丰后国传来的捷报。原来是丰后国直入郡中北志贺家坚守着的高城终于告破了。让这座坚守了两月之久的坚城陷落的,并非是罗氏家的军势。而是高城当中的北志贺家士兵。

    原来是本多正信在看到高城中的志贺亲度死硬不愿开城投降后,于是他一边让他的父亲率领着一千名农兵继续骚扰着高城,一边则是派人到附近的原北志贺家领地打探消息。无意中被他发现由于家中的劳动力都被困在高城中,导致附近原北志贺家的很多村子都无法正常开展春耕。于是本多正信立即派人混入到这些村子中,然后煽动这些领民前往高城之外劝降自己在城中的亲人。

    一连大半个月的亲情劝降,终于让城中的一部分士兵动摇了。人心也是肉长的啊,志贺亲度早就将自己的家眷以及亲族带进了高城当中,而且城内也有足以支撑城中所有人食用一年的粮食,志贺亲度自然是高枕无忧了。但是作为守城的一般士兵们,他们的老娘、妻子儿女都在城外啊,缺少了作为主要劳动力的他们,这些在城外的亲人今年如何春耕啊。若是春耕种不好粮食,那今年冬天他们又怎么过啊?难道要她们等死?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于是在一个漆黑的晚上,一部分守城的士兵发动了谋叛。早就在看到城外出现守城士兵的亲人劝降情况后就亲自派遣了自己的心腹以及亲族族人前往负责城门看守的志贺亲度万万没有想到,叛兵的攻击目标却不是城门,反而是呆在城堡中的在自己。措不及防下,他被蜂拥而入的叛兵砍下了首级。然后在志贺亲度的首级的作用下,更多的人加入到了谋叛的行列中,最终压过了对抗谋叛的人。

    谋叛士兵趁机打开了城门,将发现了城中异动后紧急集合在城外的罗氏家军势放入了高城当中。最终坚守了两月的高城宣布陷落。自此直入郡宣告完全并入罗氏家的领土版图当中。

    为了安抚当地的民众,政良只是砍杀了志贺亲度一族的男丁,而放过了志贺亲度的妻女等女眷,反正随着志贺亲度的死去,此时已经没有男性继承人的志贺亲度一族就宣告灭族了。而立了功的本多俊正、本多正信两父子则是就地在本地辅助罗氏家内政阁安抚起当地民众起来了。

    随着高城的陷落,大友家就彻底只剩下国东郡还是完整的领土了,其余的速见郡与海部郡都有一半的领土落入了罗氏家的手中。突然间想到了此事,让政良不禁感慨起来,还真的是大友家已是日薄西山,罗氏家却是蒸蒸日上啊。

    站在露台上沉思了一会,政良最终转过身准备回到天守阁一楼中的议事堂去,只是在转身的一刹那,他却是看到了在落日的余晖中,一个骑马的武士从大手门飞奔而入,然后向着天守阁而来。那人看来心急如焚。是谁?又有什么事呢?政良心中一边嘀咕,一边转身往天守阁一楼的议事堂而去。

    “拜见主公。”待来人到面前后,坐在议事堂主位之上的政良才发现方才骑马的正是岛津义弘。

    岛津义弘作为岛津家与罗氏家结盟的人质,于五年前进入罗氏家,不知不觉间他已经从一个八岁的孩子成为为了十三岁的少年了。

    实际上,看着陪伴在他身边数年的锅岛直茂、本多正信、川田义朗等人都得到了主公政良的重用,被派驻到了下面的军队中去了,自以为自身能力一点也不比他们差的岛津义弘心中自然也是心急如焚的,所以只有一有差事,他就会主动包揽到自己的身上。这一次他正是接了政良的任务而外出的。

    “主公,大隅国的北原家、菱刈家以及萨摩国的祁答院家联合派来了使者,北原兼守……”

    “又四郎,莫要慌慌张张的,把额上的汗先擦干净。”政良笑着说道,“北原兼守前来,必然有机密大事。你能猜出是何事?”

    岛津义弘跪伏在地上擦着汗,闻言后抬起头来然后摇了摇头,“那家伙脸上毫无表情的……”

    “哈哈哈……你只要睁大眼用心看,天地万物都是有表情的。你看那城外的水稻……”政良笑着说道,“它在说,百姓用心栽培,它非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