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工程师 >

第87章

大宋工程师-第87章

小说: 大宋工程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自行车上面的技术含量不少,不说早已公诸于世的钢管,就是轴承就是够吸引人眼球的了。

    轴承可以作为车轴和任何轮式结构的组成,有了它,那些马车、拖车等都会得到极大的改进,就是一些可旋转的器具也能大大增加效率,因而用途十分广泛。

    链条同样不光用在自行车上,所有需要传动的机构都可以借鉴来使用,它传递力量稳定可靠,加上持久耐用,肯定也能在众多行业受到欢迎。

    若再加上橡胶等,要是没有人对它感兴趣才是奇了怪。

    当然,就是再感兴趣,此时也没有人敢对高家作坊巧取豪夺,因此高峰对此并不害怕,他唯一担心就是有人在赵佶面前进谄言。

    只是他知道,赵佶也快要没精力管这些闲事了,北方战事一起,他头疼的事情多着呢,哪有余力考虑这些杂事。

第519章 艮岳初成() 
    赵佶确实没有精力管这些。此时,他不是为北方的战事所牵累,也不是为忧国忧民而忙碌,其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那个大园子上。

    没错,就是艮岳,这个用时五年,拼尽了大半个宋朝的家底,弄得人心惶惶、无数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甚至引起了方腊造反的大园子,就是赵佶作为一届帝王最大的功勋,也是凝结了他心血的最得意之作。

    艮岳,又叫万岁山,或“寿山”、“寿岳”,它的存在可以说是震古烁今。它不但开僻了园林建设之最,其规模之宏大,建设之美妙,在史上也是鲜有可比的。因此它可以称得上是园林掇山方面的集大成者,后人谓之为“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胜”并不为过。

    艮岳兴工于政和七年,落成于宣和四年,历时五年。它位于汴京宫城的东北隅,在景龙门内以东,封丘门内以西,东华门内以北,景龙江以南,周长约6里,面积约750亩。

    由于汴梁附近平皋千里,无崇山峻岭,少洪流巨浸,而赵佶认为帝王或神灵皆非形胜不居,所以对艮岳的景观设置极为重视,使得苑中叠石、掇山的技巧,以及对于山石的审美趣味都有提高。

    因而,在建设艮岳时,它以南北两山为主体,两山向东西伸展,并折而相向环拱,构成了众山环列,中间平芜的形势。其中,北山稍稍偏东,名为万岁山,山周5公里有余,最高一峰达90步。峰巅立介亭以界分东西二岭。据亭南望则山下诸景历历在目,南山列嶂如屏。北望则景龙江长波远岸,弥漫十余里。

    介亭两侧另有数亭,东为极目、萧森;西为麓云,半山。东岭圆混如长鲸,腰径百尺,其东高峰峙立,竖巨石曰飞来峰,峰棱如削,飘然有云鹤之姿,高出于城墉之上。岭下栽梅万株,山根结构萼绿华堂,梅花盛开之时自有“绿普承跌,芬芳馥郁”的境界。

    可以说,整个艮岳园冈连阜属,东西相望,前后相续,左山而右水,后溪而旁垄,连绵而弥满,吞山而怀谷。园内植奇花美木,养珍禽异兽,构飞楼杰观,极尽奢华。

    如此艮岳突破秦汉以来宫苑“一池三山”的规范,大体上成“左山右水”的格局。它把诗情画意移入园林,以典型、概括的山水创作为主题,在中国园林史上是一大转折。其中取天下瑰奇特异之灵石,移南方艳美珍奇之花木,设雕阑曲槛,葺亭台楼阁,日积月累,前前后后差不多历时十数年才使艮岳构成了有史以来最为优美的游娱苑囿。

    之所以说艮岳差不多历时十数年,是因为宣和四年艮岳只算是初成,此后还有兴造,一直延续到靖康年间,加上正式兴工前的铺垫,十数年并无虚假。

    十多年建造这么大一个园子,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甚至引起了方腊的造反也不停止,可见赵佶对这个园子有多么的看重。因此,在艮岳落成后,那份美妙就被后人评为了“真天造地设,神谋鬼化,非人力所能为者。”

    有人赞,自然有人贬。“万岁山来穷九州,汴堤犹有万人愁。中原自古多亡国,亡宋谁知是石头?”这话就把北宋的灭亡归结在这所园子上了。

    无论赞或贬,功或过,对赵佶来说都是后话,也不重要,艮岳既然落成,他此时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落成庆典上。

    花费了这么大精力设计和建造的一个大园子,而且这个大园子还蕴含着深刻的道家思想,作为帝王和道君两重身份的赵佶自然不能在庆典上敷衍,他要让举世都知道,他做了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事情。

    第一道旨意发了下去,令李质、曹组为艮岳作赋,编纂《艮岳百咏》,同时令宫廷画院的画师们从各角度绘制艮岳图。

    实际上在建造艮岳的时候,赵佶就已让这批宫廷画师们组成一个强大的设计绘图班子,而他本人作为总设计师亲自指点,早就完成了计设图的绘制,也就是说,艮岳是按照设计图来建造的。至于已完工的艮岳,赵佶自然不再要求那种简单的坐标图了,而是一幅幅美仑美奂的山水图。

    有咏诗作赋,有绘图绘画,这是赵佶让艮岳流芳百世的用意,他要让世人永远铭记,只有他才能完成世上最一流的园艺作品。

    当然,仅凭这两点还不够力度,赵佶更主要的是把自己突出出来,毫不犹豫地提笔,他亲笔挥毫作了一篇《艮岳记》,把艮岳的美妙好好阐述了一番。

    有了这篇御制《艮岳记》,再加上那些前提,艮岳的庆典便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后面的活动便水到渠成了。

    庆典、庆典,庆祝典礼才是大头,而且是以大宋一国之力操办,自然要高大上许多。大宋皇帝就是要在此时彰显大宋的国威,皇家的权势,帝王的恩宠。

    无惧一些大臣的反对,赵佶决定把庆典搞得隆重而浩大,因而旨意再次发了下去。

    从皇亲贵族到文武大臣,从京都要员到州府大吏,从大宋官员到各国使节,甚至还有一些名人雅士、贵胄亲眷等等,全都受邀参加庆典活动。

    一时间,从皇城到各地,从大宋到各国都因赵佶的决定而动了起来。有颂扬的,有反对的,有准备庆典礼物的,有派人参加的,甚至还有递交国书、诗篇、颂词、文稿等事物的,如此等等,庆典活动还未开办,事态倒很热闹。

    无论怎么说,传到赵佶耳中的总是最好的消息,也就是说,一切污杂都被他的那帮“亲信”剔除了。

    赵佶耳根清静,素来好大喜功的他因此而沾沾自喜,当然,与其说他沾沾自喜,倒不如说他被喜悦冲昏了头脑,此时的赵佶完全忘记了北方即起的战事和复杂的邻国关系,也没有关注国内水深火热中的人民生活,他只有一门心思,那就是让艮岳完美收官。

第520章 神器出世() 
    作为封疆大吏,而且被赵佶认定为福星,就算高峰再忙,再分不开身,大宋如此重要的时刻也少不了他,因而,庆典名单中赫然有高峰的大名。

    实际上,赵佶早就想见见这位神奇的手下了,只是各种阴差阳错使他无法如愿,再加上高峰一直以各种借口推脱,这才一拖再拖,直到现在才总算有了高峰无法回避的理由。

    高峰以各种借口推脱当然不是因为怕见这位“无所不能”的皇帝,而是不想与他过早的谋面。他怕与赵佶过早接触会使两人的互相影响而大幅度地改变历史。

    一位帝王的影响力再差也比下面的人强上数倍,他的每一个决策甚至能把历史推向新节点。也许这不一定是坏事,但对高峰来说却大大增加了不可预见性,因而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是灾难性的,毕竟在无法预见的情况下,就是高峰也无法在最关键的时刻做出最正确有决择,所以,高峰并不想看到这种情况出现。

    当然了,对于这位“神奇”的皇帝高峰从内心里也是不想见的,仅从他史上的名声和自己为官多年来的见闻便知道,此人还是处于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的状态,高峰不知道自己面对他时,他是清醒着还是糊涂着他就是怕见到对方时,对方依旧不知东西南北,那就尤如乱拳打死师傅,谁死都是未知数了。

    正如这个庆典本身就令高峰哭笑不得,它来得太不是时候了。不说因它先前造成了方腊起义,民不聊生等等事项,就凭现在北方战事吃紧这一条就不应该举办,可那位糊涂君王却力排众议,极力而为,这种糊涂事也就他能做得出来。

    不过,就算十分不愿意见到赵佶,高峰对他也没有太多报怨。他穿越而来,一路可谓顺风顺水,直至成为封疆大吏,甚至还瞒天过海有了不俗的实力,此种情况若说没有赵佶的因素,谁都不会相信,也就是说,无论赵佶在其它事情上怎么样,在高峰身上他是有利的。

    这或许是赵佶的一种信任,虽然至今高峰还不清楚这份信任来自哪里,但他总感觉其中透露着诡异。

    “也许是想多了吧。”高峰只能如此宽慰自己。

    不过,无论想不想多,在这种紧要关头,赵佶依然频出昏招,这种找死的做法也让高峰意识到,危机越来越近,留给他准备的时间不多了。

    “是时候把一些手段拿出来啦。”高峰嘀咕了一声,便让人把宋二蛋请来。

    自从收服了宋江,宋二蛋也就是宋清更加得到高峰的器重,高峰把最重要的事情都交给他来安排。

    “大人,您叫我。”宋二蛋急切的赶了过来迎着高峰招呼道。

    高峰对他点了点头,伸手取出一个小包交给他道“这是一份极为重要的设计图纸,你来安排相关事项。”

    看高峰郑重其事的样子,宋二蛋心知事关重大,双手接过图纸保证道“大人放心,此事定然做好。”

    高峰却仍不放心地叮嘱道“这件事不同以往,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由你亲自主持,相关人手也要一一把关。”

    宋二蛋听后心中大惊,他还不知道什么事物能让高峰如此看重,想来定是不凡之物,既然如此,更不能马虎啦,于是宋二蛋再次信誓旦旦地进行了保证。

    送宋二蛋离去,高峰也是内心激动的暗道了一声“这是划时代的大神器,它终于要出世啦”

    没错,高峰这次要制作的确实是一件大神器,而且是跨越时代的大神器,它就是蒸汽机。

    蒸汽机可谓是动力机器的鼻祖,也是迈向工业革命的第一步,有了它,各种动力机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时人们突然发现,一切都变得那么简单,生产轻松、生活便捷;世界开始有了不同,天下变小了,力量变大了,时间变慢了,速度变快了。一切的一切都变得不可思议,人们的目标更远大了。

    这就是机器的魅力,也是人类真正走向另一种文明的开始,而所有这一切的便在于蒸汽机的出现。

    当然,对高峰来说,此时还不是探讨蒸汽机伟大社会意义的时候,他要的只是利用蒸汽机的性能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因而,他只想让它在小范围内存在,而不会把它推广到众人面前。

    无论多么小的存在范围,蒸汽机对高峰来说都到了必要的时候,他必须让它出现。办作坊、搞新产品、创新技术、开僻海外基地等等,高峰搞这些都是建立在时下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这些还都是密集型的人力生产方式,生产力水平之低下,生产效率之不高,与后世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就是不与后世相比,与高峰目前的需求也有较大差距,高峰要想提高效率和效益,没有机器是不行的。

    经历过后世的高峰自然知道机器的种类多种多样,只是在现实条件下,没有汽、柴油,也没有电力,他只能考虑用简单易实现的蒸汽技术了,蒸汽机自然要优先出来。

    说起来,其实高峰早就想做蒸汽机了,只是他一直不得不搁置计划,直到现在才开始着手。

    要说蒸汽机的原理,对高峰来说并不存在问题,甚至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他停滞的原因就是因为加工工艺、技术和材料上一直不过关,所以才迟迟无法推动。

    这次研制蒸汽机自然是因为关键的几项技术过关的原因,特别是自行车的出现,给了高峰很大的信心。

    别看自行车小,上面的技术含量却不小,其中就包含着蒸汽机最需要的轴承等物件,有了这些技术,蒸汽机实现起来就容易多了。

    实现容易高峰自然高兴,他已经有了规划,一旦蒸汽机试验成功,他立马就要投入使用,而其最主要的使用的部位就是生产作坊内,以及那些船只上,而打造机器动力船正是高峰极为迫切的想法。

第521章 一路景致() 
    这么着急让宋二蛋安排人研制蒸汽机,是因为高峰已确定了前往东京开封的行程。这个时间可能不会短,他不得不预先筹划。

    除了这个,高峰还把京东两路和青州的发展之事也做了安排,特别是即将到来的赈灾不是小事,马虎不得,必须由宗泽、张叔夜等一批老将亲自带动才行。

    还有,济州岛的发展也是重中之重,那里是高峰的根基,要源源不断地给他提供力量,不能置之不管,就算高峰一直在遥控,但那份掌控力度也非比寻常,这是他重视的结果。与之并重的还有军队,特别是济州岛上的军队,此时更是不能掉以轻心,而高峰已向他们做出要求,让他们随时做好行动准备。

    至于高家作坊,高峰反倒最不担心,这里一切都按部就般,只要他不脑洞大开,再搞出一些另类的稀奇事来,作坊总会顺顺利利的进行,并不需要他特别地关注。

    最重要的安排自然是赴京的准备,那里就是龙潭虎穴,面对的是整个大宋的核心机构和精英人物,既有着无限的机遇,也包含着巨大的挑战,他不敢掉以点点的轻心。

    就算京城早已有了根基,甚至还有不少人事关系,而且高峰此番只是为了完成庆典任务,他还是费尽心思地进行准备,他怕到时手忙脚乱,甚至出现大的错误。那就被动了。

    因此他把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考虑进去,并为之着手准备了多项对策,这也是未雨绸缪吧。

    如此,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