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工程师 >

第67章

大宋工程师-第67章

小说: 大宋工程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对方似乎并不接受他的投诚,也不杀而后快,只是把他在那里吊着,如猫戏老鼠一般,让他坐立不安,可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什么呢?

    这边张仙在苦恼,那边高峰也苦闷不已。

    只有亲身经历才知道,指挥一支军队有多么的不容易,特别是这种上万人的军队,简直无从下手。

    在高峰看来,人数多了反而不如原来好带,比如现在,这一万人集中在一块已乱成了一锅粥。

    令行而禁不止,上行而下不效,总的来说就是他的命令执行不彻底,这让他很是光火。

    静下心来,高峰仔细分析了一下原因。

    一是这些兵士来自四个州,军事素质参差不齐,相互间不了解,也不默契,更有些在互相推诿扯皮,互不相让,各行其是。

    二是各军指挥使对高峰不了解,也不信服,他们表面上说一套,背地里做一套,个别甚至找各种借口,明目张胆的违抗军令,这就使得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三是安排下去的乡兵一时间控制不了军队,他们更多情况下被架空,高峰的管理和训练方法得不到贯彻执行。

    四是命令传达过程中容易变形,或者因条件限制,不能及时传达到位,从而造成上传下不达,上下级严重脱节。

    五是军中多年来形成的歪风邪气,从军官到军卒无不贪图享乐,**透顶,他们表面上应付差事,背地里却千番算计,出工不出力,人浮于事,事浮于面,大家都在混日子,没有一点吃苦精神。

    如此种种,说白了,就是高峰还掌控不了这上万人的军队。当然,这与宋朝的“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兵制有关,也与高峰带兵的经验有关。

    只是,高峰不是武将出身,也没有更多的指挥经验,而且手头上将才虽然很多,帅才却很少,想一时间改变这种状况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怎么办?高峰意识到这种情况肯定无法作战,必须进行军务整顿。

    只是整顿军务的内容很多,应该从哪个地方下手呢?想了想,高峰很快有了决断,那就是杀一儆百,以儆效尤,他决定先从维护纪律的角度,拿人开刀,找只出头鸟来。

    以有心算无心,而且在这种乱糟糟的情况下,要找只出头鸟,不要太容易。

    四州兵士,齐州三千,高峰早已接手,因而用起来相当顺当,他们也是最听话的一批人,而且军指挥使关胜还是高峰最得力的助手。

    青州军比较复杂,他们中既有禁军,也有厢军,成份多,层次不一,素质也很难统一。两个军种各有一军之数(也就是二千五百人),占据了总军力的一半,因而有不少滥竽充数之人。

    淄、潍两州各有一千厢兵,他们每家又分成两个营,每个营配一个营指挥使。这两家兵士平时不习训练,而且天高皇帝远,地方兵痞习气严重,是最不成气的一帮人。

    高峰这次抓住的就是潍州的一个营指挥使,此人在高峰下达换防命令后,半个时辰没把军令传达下去,也没有组织行动,正好被巡查组查到。

    这是有令不行的表现,高峰直接让人把他抓了起来。只是在高峰抓他后不久,就有人私下透露,说此人乃是蔡攸的人。

    高峰自然知道蔡攸是蔡京的长子,更是赵佶面前的大红人,他虽然能力不行,却比蔡京的心眼还要小,是根本不能得罪的主。

    打狗还要看主人,收拾一个营指挥使简单,驳了蔡攸的面子却不简单。或许那人对蔡攸来说不值一提,可一旦收拾了他,蔡攸那里就难交待了。高峰倒是为之犹豫了一下。

第473章 杀鸡吓猴() 
别看一个小小的营指挥使,官职不大,却是一块烫手的山竽,拿不得,扔不得。

    高峰心中有数,却没有表现出来,他把所有的指挥使请到了帅帐。

    “各位将军,董樵作为营指挥使,有令不尊,有禁不行,三番五次违反军令,你们说该怎么处置?”高峰投石问路,把问题交给了那些指挥使们。

    此事事关重大,别说董樵大有来头,没人敢得罪他,就是没有来头,大家同恶相济,也没有人愿意置他于死地。

    因而,听到高峰的问话,都你看我,我看你,没有谁主动上前答话。

    看场面冷清下来,关胜张嘴欲说,高峰却用眼神制止了他,不得已他又退了回去。

    高峰自然不会让关胜说话。关胜忠勇,史上就是因为如此才受到知府刘豫的杀害,他此时站出来,定是不怕得罪人,可高峰还不想把他架在火上烤。

    不让关胜说话,这是高峰的一种特殊情感在里面,但别的指挥使就没这个待遇了,高峰要的就是从他们身上开刀,此事岂能躲得过去?

    大大小小指挥使算起来,除了关胜这个军指挥使和抓起来的董樵这个营指挥使外,还有两个军指挥使,八个营指挥使,至于其它的低级的指挥人员,则不够级别在此间。当然,其中,并不包括项充等高峰带来的人员。

    十名指挥使,各自眼观鼻,鼻观心,不愿意出头露面,又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给人一种泥塑的感觉。

    嘿,不说话,以为这样就可以瞒混过去?那也把我这个安抚使太不当回事啦。

    高峰脸色一寒道:“怎么?各位是没话可说还是瞧不起我?”

    这话已经相当严重了,明着告诉大家,敢不说话的就是得罪我了。

    “大人,在下觉得董樵不执行军令,罪不容恕,依律当斩,只是应念他是初犯,而且大敌当前,可以许他戴罪立功,先饶他一次如何?”

    这时,一名军指挥使起身表达了观点。

    此人名叫孙晨,是青州禁军的指挥使,没什么军事才能,但在见机上却比一般人要强,所以比在场的所有指挥使的地位都高,他这番话说出来,几方都不得罪,确实是个有见机的人。

    高峰冷笑一声:“这么说孙将军也认为他当斩?”

    孙晨一惊,这种断章取义的话还真令他不知如何回答。

    “这,这”

    脸红一阵,终于说道:“大人,临阵斩将怕会动摇军心。”

    “哧!”高峰哂笑一声,转头向其他指挥问道:“你们也说说看法。”

    孙晨被汗水湿透衣背,见高峰转向他人,这才长出了一口气。

    有了孙晨的开头,话自然就好说了,其他人都依据孙晨的话意,先说董樵的不对,再为他求情,希望高峰高抬贵手,放他一马。

    高峰冷笑连连,这帮家伙,一个个都狡猾的要命,别看说的好,一旦他饶过了董樵,那就是开了先例,他们就更有理由不服从军令了。

    全特妈是老兵油子,一个不小心被他们给卖了也不知道。

    高峰越听越是窝火。十名指挥使,一个个都说了一通,皆是千篇一律,没有任何新意,更没有谁站出来说句刚烈的话。

    可以想像,他们的忠义已经丢失,他们的血性已经湮没,他们的纪律已经淡然,他们的傲骨已经折断,把大宋军队交到他们手里,简直就是在开国际玩笑。

    脸色回复自然,高峰平静地问了一句:“谁知道我重申了军法多少次?”

    “三次。”孙晨答道。

    这个没什么可隐瞒地,毕竟高峰每次重申军法大家都在场,虽然前几次大家执行军法都不坚决,那时高峰也只是点出来,批评一下完事,却从来没有像这一次一样如此郑重其事。

    “三次!”高峰脸一黑,提高了语气,“可以说是三令五申了,军无法不立,法不严不威,三令五申都不执行,那个法令对他董樵还有什么意义?”

    “作为指挥使,本应该号令三军,率先垂范,却带头违法抗命,这是对法令的藐视,更是对大宋军民和朝廷的欺侮,是可忍、孰不可忍,那便依法执行军令。”

    听到这里,众人已感觉到不妙,高峰这是要动真格的啦。孙晨带头还想多说,却见高峰一摆手,说道:“来人,传我军令,把董樵推出辕门外斩首,首级传谕各营,若有再违抗军令者,下场等同。”

    巡视众人一眼,高峰又一字一句、郑重地说道:“有敢讲情者,与董樵同罪。”

    命令一下,众人立马傻眼了,他们没想到高峰还真敢杀掉董樵。不说董樵是蔡攸的人,单是高峰把大家招来商讨此事便存在放过他的想法,他不直接下令,无非是想找个台阶下。

    事实也毫不意外,众口一词,言之凿凿,都说明董樵不该死,而接下来的发展应该是高峰顺应民意,勉为其难地答应下来,打上几军棍,饶董樵不死,这样大家都没得可说。

    可高峰偏偏不按常规走,这就要把董樵“咔嚓”了,难道他不怕大家不服,失了军心吗?难道他不怕蔡攸报复,前途一片昏暗吗?难道……

    只是再多假设也没用,此时大家心中忐忑起来。高峰这是来真的,以后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可以想像,只要敢不听从军令,一旦落到他手里,肯定是死啦死啦的。

    明明知道高峰这是杀鸡吓猴,在敲打他们,十来名指挥使还是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

    这小子年纪不大,却邪性的很,极有诚府,又杀罚果断,是不能得罪的主,以后得小心点才好。

    高峰却不管这帮人怎么想,他马上安排关胜手下的一名营副指挥使接替董樵,同时讲道:“全体军士,即日起,不分禁军、厢军,重新打乱配置,成四个军,各含五个营,统一组织训练。从此后,大家不分彼此,训练标准一样,作战要求一样,军士待遇一样,确保以最严格和最快速的方式达到要求。”

第474章 猫和老鼠() 
高峰真的很着急,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这支军队还不成气候,不知道宋江何时杀到这边来,他必须在宋江到来之前把队伍训练出个样子。

    斩了董樵后效果不错,震慑作用十分明显,特别是那些指挥使,都惧怕高峰,轻易不敢惹他,因而,军令也能畅通无阻地执行下去。

    四个军很快成立起来,四个军指挥使分别由关胜、项充、孙晨和崔桥担任。

    崔桥是青州厢军的指挥使,其能力比孙晨还不如,只是他与孙晨都没犯什么大错,而且高峰手下也没有合适的人选,只能凑合着用了。

    四军成立,每军五个营。高峰给他们下发了训练大纲,明确了训练时间、内容、方法和目的,就连考核的方式都作了说明,同时规定,在训练期间,凡是被山上匪徒伤亡或者突破者,其成绩一律为不合格。

    成绩考核不合格的营,撤消营指挥使职务,不合格的军,撤消军指挥使职务,这就是使用淘汰制的方法了。

    当然,淘汰制不光针对指挥官,对军卒同样适用,只要在训练中落伍的,一律采取末位淘汰制,其处罚方式不仅有饿肚子、加长跑等体罚、还有罚薪、罚粮等经济处罚,更有甚者,还有降级、调整岗位等处罚方式。

    总之,高峰的一系列刺激政策很快收到了成效,将士们开始热衷于训练,训练场上一片繁忙的景像。

    山下的训练抓得热火朝天,军营越来越规范,军卒越来越威武,这更急坏了山上的张仙。

    若说官兵刚来时他还有一线希望突破的话,现在连半分都没有了,因为现在官兵的秩序更加井然,防御更加严密,他根本找不到一丝漏洞。

    真后悔,当时该破釜沉舟地冲击一阵,成不成总是个机会,比现在憋闷死要好。

    他确实憋闷的要死。求和没人理,他派去的人一如既往地要求喝酒,如不喝,将按擅闯军营论处,这就封死了他的求和之路。

    就算此时官兵不攻山他也受不了啦,山上的食物眼看就要告磬,再没有办法他们都将被活活困死在山上。

    张仙无奈,这时贾猴出了一个主意:“大哥,要不我们去找山下的官兵借点粮。”

    借粮?想得美,你连他们的面都见不到,找谁借粮?

    张仙如此想着,却也没有反对,说道:“要不还由你跑一趟。”

    想了想又补充道:“他们愿意借就借,不借你也别再喝酒了,反正喝了也进不去军营,还不如直接回来。”

    贾猴领令而去。本来不抱希望的张仙,却没有等多久便等到了贾猴兴冲冲地回来。

    “借到粮啦?”张仙忙问。看贾猴的表情定有收获,想来应该与粮有关。

    哪知贾猴却摇了摇头。

    没借到粮你高兴个什么劲?张仙又试探地问:“那他们愿意见你?或者肯放我们下山?”

    贾猴还是摇摇头,说道:“都不是。”

    这也不是,那也不是,那你什么高兴?张仙气馁地问道:“什么好消息让你合不拢嘴?”

    贾猴却神神秘秘的掏出一张折好的白纸递给张仙道:“他们要与我们做一场游戏,这是游戏规则。”

    “做游戏?做什么游戏?”张仙莫名其妙,不由得问了起来,手中却没有停下打开白纸的动作。

    “猫和老鼠的游戏。”贾猴简短地答道,随即又补充了一句:“做这个游戏可以得到粮食。”

    “猫和老鼠的游戏?还可以得到粮食。”张仙被这个说法惊得一滞,带着疑问看向了那张打开了的白纸,白纸上果然写明了游戏规则。

    规则很简单,就是官兵与山上的人众互为猫和老鼠,两者间相互捕捉,捕捉的方法除了不能杀人外,没有任何限制,也就是说,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或者是偷袭,只要抓住了对方的人员,都算。

    另外,为了防止以多欺少,每次上山的官兵人数还限制在了五十人以内,这就保证了双方局部的优势力量。

    规则还明确了奖惩方式。抓一名普通官兵,可换一天的粮食,抓到军官,兑换关系还会增加,若是抓到一名营指挥使,可一次性换取一个月的粮食。

    当然,山上的人被抓也要用粮食兑换,其兑换关系也如官兵一样有所区分。

    纸上还对一些更细节性的规则做了说明。比如为避免伤及性命,双方在攻防过程中应遵守哪里约定,又如,规定了穿着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