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工程师 >

第59章

大宋工程师-第59章

小说: 大宋工程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丁宝根据吴的建议来见方腊,向方腊表示愿意镇守后方,也就是南方的衢州一带,这样,方腊就可抽调得力干将至北方主战场。

    丁宝的想法正合方腊的心意,随即,他派儿子方毫与丁宝共同守卫衢州,同时允许他们招兵买马,扩充实力。

    有了这个安排,吴大喜。方毫年轻放荡,而且不懂军事,方腊派他在此,不过是图个放心,哪知给了吴一个机会。

    吴先让丁宝把方毫稳住,给他送上了数个美女,又对他言听计从、毕恭毕敬,使得方毫一时间迷住了心窍。

    而吴本人则打着方毫和丁宝的旗号大肆招兵买马,很快手下从原来的千人发展到了数万,而且还都是精兵强将。

    有了手下就好办了,吴一边对他们洗脑,一边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不出几个月便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感觉到时机逐渐成熟,吴又让丁宝向方毫建议,义军和宋军双方的焦点在北方和西方,而南方正好空虚,他们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趁机向东南进攻,先攻打台洲和明州,再攻打建州和温州,最好能打下来福州,那样就算北方失利,南方也有一块安身之地。

    丁宝的建议,果然令方毫心动,而且这时方腊军内部指挥一团糟,方腊已顾不上南方的他们。于是方毫立功心切,决定按丁宝的说法,先攻打台州,再攻打明州。

    看到按自己的想法发展,吴不由得手握了一下拳头。

第454章 临危受命() 
天下纷乱,所有官员都心中忐忑,他们不知道情形会展到什么程度,也不知道朝廷会出台什么措施以自救。

    这时,有想法的纷纷上书表达建议,没想法的只能默默观察形势,以便关键时刻站好队伍。

    很快,朝廷的决策逐渐显露。先是派曾孝蕴为青州知州,专事镇压宋江的造反,没过多久,又令其改任睦州知州,同时任命童贯为宣抚制置使,以应对方腊造反。

    这一点大家都能看懂,两拨反叛,真正有危害是方腊,其攻城掠地,杀官愚民,声势极为浩大,因而必须及早把他克制。

    接下来,众人就看不懂了。蔡京请辞,一番推诿之后,皇帝批准,替罪羊算是找到了。可同一时间,朝廷又提升了蔡京的儿子蔡攸和他的对头王黼。

    这二人同时提拔说明了什么没有人能说清楚,但大家还是看出来了,朝中并没有一个有能力的当权者。

    王黼原名王甫,因与东汉宦官王甫同名,皇帝便赐名为王黼。其才智出众但无学识,而且善于巧言献媚,因而他的才能在嘴上。

    蔡攸更差,在赵佶还是端王时俩人就有了结交,赵佶继位后马上给他赐进士出身,并逐年给予升迁。可是他不学无术,任职期间不理政务,唯论道家神变之事,演市井***之戏以邀宠。

    这俩人都无大才,不要说与王安石等人相比了,就是与蔡京相比也相差甚远,可他们还是被重用,众人想不明白。

    这还是一方面,紧接着,又有几道任命下来,让众人不知道赵佶葫芦里卖得什么药了。

    张业授龙图格学士,任京东西路安抚使,知应天府事,官居三品。

    谷正授龙图格直学士,知徐州事,官居从三品。

    高峰授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主管京东东路安抚司公事,知青州事,官居从五品。

    ……

    安抚使是宋朝很有特色的一名官职,它是负责各路军事的长官,以知州、知府兼任,因而,其权力极大。它一般由太中大夫(从四品)以上或曾任侍从官者兼任﹐若是由官品低者只能称“主管某路安抚司公事”或“管勾安抚司事”。

    张业、高峰各任一路的路制之长,他们担任安抚使并不奇怪,奇怪的是为何要把他们任命到此种位置。

    两人和谷正都是搞展之策起家,而且搞得风生水起,很有成效,说明他们的能力不错,因此集体升迁并不为过。

    可是他们这次升迁的区域却让人看不懂了,那是宋江一行最猖獗的地方,把他们放在这里难道是为了对付宋江?可他们懂军事吗?指挥得了军队吗?

    特别是高峰,以从五品的官职知青州,任安抚使,这可是高配的职位,而且是主导围剿宋江一行的主要职位,他能胜任吗?

    朝廷的一系列安排,朝内让人看不懂,朝外同样让人看不懂。因此许多人认为这是乱来,根本不是出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用人,最终很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并把局势推向更加复杂的境地。

    ……

    别人怎么想、怎么说高峰管不了,可他接到这个命令的时候还是很头疼了一阵。

    升官了,而且是很重要的官位,谁得到都会高兴的,但高峰就是高兴不起来。

    丰’县是他的根据地,是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造就的地方。这里有高家作坊,有所有的亲人,还有他一手经营出来的县城和乡兵,他的基础大部分都在这里。因此,他舍不得离开。

    只是朝廷诏令下来,想不离开也不可能,而且看这个架势,就是想辞官不做都没有可能性,他只能认命。

    好在同步下来的诏令还有杨邦乂和仇悆的。仇悆知丰’县事,杨邦乂知沛’县事,再加上谷正的徐州知府,他的成果还是能够保存下来的。

    只是如何处理好这一系列事情之间的关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必须拿出个合理的方案来。

    于是,在接到诏令后,高峰只说了一句“别让人来打扰我”,便躲进了书房,迟迟不见露面。

    两天后,门外的杨邦乂和仇悆早就等得着急,这时,久闭的书房终于打开了门。

    谷芷欣把杨邦乂和仇悆请了进去,端上茶后,她转身回避。

    俩人看到高峰,不由得大吃一惊,只见他蓬头垢面,面容憔悴,说明他这两天都没有休息好。

    高峰打了个哈欠,喝了口茶清醒了一下,说道:“朝廷令我等三天内交接完毕,而且即刻上任,说明此事刻不容缓,具体的交接事项基本都由两位掌管,相信这两天你们也整理出来了,回头我看一下就办理手续。我在这里重点要说的有下面几件事。”

    看高峰郑重其事的样子,杨邦乂和仇悆自然正襟危坐,一幅小学生听课的表情。

    高峰不以为意,反倒觉得正合心意。

    他每人交给了一个小册子,讲道:“展才是硬道理。这是关于两个县的展大政,我写了下来,供你们参考,希望你们能把县治管好。”

    想不到高峰还有此心,连他们接下来要做的事都列举出来了,可见对他们的情感有多么地深刻。

    俩人激动地接过小册子,不由得想起了与高峰共事的点点滴滴。初来时的热情,共事时的融洽,相谈时的欢愉,现在要分开了,居然还对他们孜孜不倦的帮助,这份情谊简直比天地还宽广。

    别看俩人都比高峰年纪大,可在心里面,他们却把高峰当成了老大,这不是从官职上说的,而是从为官和做事上说的,因此,当高峰把小册子交到他们手上时,他们理所当然地接了下来,不过,俩人眼前都是一片模糊。

    高峰没有给他们抒感情的机会,接着又拿出两封信,吩咐道:“帮我派人送给张大人和谷大人。”

    安排好这些,高峰这才意味深长地说道:“接下来该我求两位大人了,希望你们不要拒绝。”

    杨邦乂和仇悆听了一惊,他们不知道高峰到底要说些什么。

第455章 称兄道弟() 
实际上,俩人也大概猜出了高峰想说啥,只是看他的神态,总感觉到里面有一丝不同寻常,这才多了份怀疑。

    高峰能说啥呢?无怪乎让他们关照高家作坊和高家人马,这些都是高峰的心头肉,出不了半点状况。

    当然,就是高峰不说,他们也会关照的,这不仅仅是因为与高峰的关系在,还有高家作坊给县城带来的利润在其中。

    高家作坊不光以自己强大的生产能力为县城交付了巨额的税款,还与县属作坊联合生产数种产品,可以想像,一旦高家作坊搬走,整个县城的收入能达到原来的三成就不错了。没办法,技术核心掌握在别人手中,想不求人都难。

    他们当然不会去求高峰,毕竟双方的关系在那里,高峰再不济,也不会抛弃他们另开炉灶。

    但是,看高峰的语气,似乎不是那么一回事,好似事情是反过来的,他又有何难言之隐?

    仇接高峰位置,话自然由他来说。

    “高大人,从官场的角度我们应该这样称呼你,可从私人角度来说,我很愿意叫你子川,实际上我更愿意叫你一声兄弟,我相信杨老弟也是这个意思。”

    仇的话音一落,杨邦马上接口道:“不错,我早有此意。”

    仇满意地点点头,接着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就是兄弟,兄弟之间还需要客气吗?”

    这是在驳斥高峰之前的言论,告诉他不要客气,有话请直言。

    高峰听了,一阵欣喜。他没想到这两位史上的大忠臣居然主动与自己称兄道弟,这让他有点受宠若惊,实际上这正合他意,他早就想与俩人把关系更进一步。

    “哈哈,两位老兄都这么说了,小弟我怎敢矫情?从今以后,小弟全靠两位老兄多关照了。”

    这是打杆子上,得理不松口。杨邦和仇不由得鄙视了他一番,心中却道:便宜话都让你先说了,简直让别人无话可说。真是憋死人都不知道怎么憋死的。

    “我说兄弟,以后谁靠谁不好说,但现在我俩可是要靠你的,对此你可不能说二话。”仇揶揄了一句。

    “那是自然。”高峰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并补充了一句,“两位兄长的事就是我的事,义不容辞。”

    “哈哈,好,不说那个小册子,就凭你这句话,我们也得有求必应,无所不可!”仇爽快地应道,“说吧,兄弟,什么事要哥哥办?”

    敢这样说,仇确实放心,几年来的共事使他看出,高峰不但魄力十足,而且品格极为高尚,是他敬佩的那种人,这种人绝对不会提出无理的要求来。

    高峰不再与俩人客气,马上开口道:“高家作坊和高家人的重要性我就不多说了,它们的安全是首要的,这一点你们应该明白。”

    看两人点头,高峰接着又道:“第二件事是我要带走五百乡兵骨干,他们将是我这次剿灭宋江匪患的中坚力量,不得不带走。”

    傻子都能看出来,朝廷用高峰知青州,就是让他剿除宋江匪患的。

    对付宋江之流,还用不着禁军,那只能用地方武装。可是地方武装太过软弱无能,根本没有战斗力,所以对付宋江还差火候。

    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并非一时之计,要想尽快把军队的战斗力提升上去,就必须用速成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把一些骨干充实到军队中去,用他们的带动作用快速提升战斗力。

    经过几年的训练,这里乡兵早已成型,无论是战斗素养还作风纪律都不是一般的军队可以相比的,因此高峰才决定把他们带走部分。

    除了出海的,一军的乡兵还余一千五百人,高峰要带走五百人,看杨邦也有要分走五百人的想法,仇无奈地说道:“还给我剩五百人,大不了重新再练,没事的,这个要求我肯定满足。”

    得到允诺,高峰点了点头,接着又道:“第三件是关于济州岛和海外的那些事情,这些事情我会全部接手过来,以作为我到新地方的支持,希望你们不要再去问管。”

    实际上这才是高峰最想说的一件事。济州岛事关重大,也是他预留的一条退路,因而不能让出来。

    如此,他就决定把它带走,借口就是作为新官带去青州的见面礼,这样,大家都能接受。

    他当然知道杨邦和仇虽然没参与到济州岛的事项中来,但还是多多少少了解一些,因此,他必须先打个响声。

    杨邦和仇对此自然不会有意见,整个事情都是高峰操作的,而且中间花的钱也是由高家作坊出的,县城出的不过是一些无处安置的民众,以后,无论济州岛属于本地还是属于青州,那些民众都还是大宋子民,区别并不大。而且,他们也知道,就是不同意又如何?整个船队和济州岛都掌控在高峰的手中,他们想插手也插不进去,还不如顺势卖个人情。

    此事说完,高峰再无心思,他最后讲道:“现今天下纷乱,希望两位兄长能守好这两个地方,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所以不用急功冒进,只要你们不犯原则性错误,我保证能让你们的业绩稳步提升,这点请放心。另外,要不忘战备,全时做好防范,一旦有战事发生,先自保再援助,切记切记。”

    看高峰说得慎重,杨邦和仇只得点头同意,只是心中还存疑惑。虽然南北内乱已起,可无论是宋江还是方腊,都不可能翻了天去,他这话又是何意?

    高峰不便于多做解释,说道:“今天我还要对高家作坊进行安排,明天交接完我就上路北行,一些事情还是麻烦两位老兄操心。”

    看高峰确实疲倦,杨邦和仇只得起道:“兄弟你先休息一下,明日再为你送行。”

    高峰忙摆手道:“送行就不用了,平匪后我还会回来一趟,那时再畅饮吧。”

    他这话当然有用意,事情赶得急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还不想让外人知道,他想悄悄地离开。r

第456章 哭笑不得() 
高家的事情很好安排,大部分还是按部就般地进行,不过,因要分出去

    他先确定了随他去青州的人。第一批的任务是去擒拿宋江等人,因而在保家军中挑选。

    吴玠在方腊的阵里协助丁宝,肯定是去不了青州啦,因而,高峰决定带上风小默、项充两人,特别是项充,指挥军队可少不了他。

    另外,风小懒、莫虞、吴扬和杨再兴也都将随他而去。四人都是十四五岁的半大小子,身材已成长不少,再加上这几年的训练,武艺越精湛,他们随去定是一大助力。

    家中的安全交给宋二蛋负责,作坊交给胡妞负责,其他的只需各负其责就行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