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工程师 >

第56章

大宋工程师-第56章

小说: 大宋工程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若把这些算到文人头上有些勉强的话,那要命的就是当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时,文人总是比武将多出一条考虑,以屈辱换和平。

    “内战内行,外战外不行”。这是文人的作派,也是文人的特色,而且展到一定程度,还会有卑膝投降的一批人出来,这帮文人完全脱掉了底裤,成了敌人的助手。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大宋展到现在,早已是岌岌可危,没有谁有能力把它支撑起来。武将不行、文人不行、皇帝也不行。

    这是一个纷乱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更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不破不立,或许只有打破一些旧传统才能建立新秩序,高峰的着眼点就在这上面。

    此时此刻,靠武将成不了事,靠文人救不了国,靠朝廷更会走向无底的深渊,高峰只能靠自己。

    他不想拯救帝王将相,也不想拯救整个大宋,他只想自保,同时尽量控制事态展,使民众少些伤亡,多些觉醒。

    他的蝴蝶翅膀没有扇动宋江起义的变化,那就说明事态还在预料之中,对此,高峰深出一口气。

    宋江起义只是一个引子,天下大乱才刚开始,接下来是方腊起义,还有张仙、贾进、高托山等起义;甚至还有军队在镇压农民军起义的过程中,因“杀良冒功”“杀普通老百姓凑数字”的做法而激起的倪从庆等起义。

    这些都是摧动大宋这栋大厦倾倒的一些内因,高峰无法改变,也不想改变,他此时只想摸摸杨邦乂和仇悆的底。

    “两位大人,如果天下大乱,朝廷又无力应对,二位将做何计?”高峰再次对他们的话不置可否,反问了一句。

第447章 天下大乱() 
明知高峰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杨邦乂和仇悆还是吃了一惊,他们可不认为高峰无聊了才说这种话出来,其定然有深意。

    从本心上来讲,他们并不希望天下大乱。不说做这个官容不容易,单是世道纷乱,百姓受苦就不是他们愿意接受的了,何况生于乱世,生命也没有保障。

    只是他们也看的出来,朝廷的一系列做法实在欠妥当,导致天下大乱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花石纲”算一件。几年下来,因花石纲家破人亡的不计其数,百姓流离失所,不造反干什么?

    “西城所”又是一件。这是赵佶任用宦官杨戬“立法索民田契”的一种方法,称为“西城括田所”。

    其内容是依法令形式向百姓提出查阅土地契约,因为许多人的土地是辗转转让来的,从甲到乙,再从乙到丙,最后查无所查,或为开垦荒地而来,根本拿不出田契。无论有没有田契,法令都辗转追究,直到没有证据为止。于是田地便被视作公田,从而推测土地的产量,增加租赋。

    此法始于汝州,慢慢地扩展到京东、京西、淮西、淮北,搜求废堤、弃堰、荒山、退滩及大河淤塞的地方,都勒令百姓租佃。租额确定后,土地虽被河水冲荡,不能耕种时,租额也不减免,号称“西城所”。

    “西城所”一出,京东地区百姓倍受其害,或赋税额巨增,或田产被括为公田,不服上诉则惨遭酷刑,冤死者数以千万计。

    方圆数百里的梁山泊也被西城所括占,对湖上渔户依保甲法进行编制,并于渔船上刻立标志,禁止其他船只进入梁山泊。凡渔民入泊捕鱼、采摘莲藕等,一律定立赋税,按船只大小交纳税收。此处百姓无以谋生,只能“相聚为盗”,奋起反抗宋廷的残酷剥削和压榨,宋江的起义就是利用了这次机会。

    “花石纲”和“西城所”只是赵佶朝廷中两件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更多的欺压百姓、官逼民反的事情同样在各地进行,百姓无处申怨,一些积怨逐渐汇集,早晚会有爆的一天。

    “是呀,天下大乱已不远矣!”杨邦乂和仇悆各自在心里认可了一句。

    “大人,我们作为手下愿听吩咐!”这是杨邦乂和仇悆地回答,这也是他们的心声。

    高峰任知县以来,为国为民做了那么多事,把一个县境打造成人间天堂,他可以说是死气沉沉的大宋冉冉升起的一颗明星,为百官做出了楷模,为百姓的生计寻到了一条可行之路,这样的官员实在是太少了。

    杨邦乂和仇悆自忖是能吏,也是为民的好官,可他们认为,由他们来做知县,同样历时四年,绝对达不到高峰的效果,其原因自然是因为高峰的神奇之处,更多的便是高峰的思路活跃,其预见性和开拓性根本就没有人能够比拟。

    从宋江的事情出来就能看到,别的官员考虑的是如何把宋江之流擒获,从而立功或免责,而高峰考虑的却是大宋因何如此,此种事端的影响和展,以及下一步可能出现的情况。

    这种跳跃性思维说明高峰想的更深远,也更到位,最主要的是他把事情向二人和盘托出,也代表对二人信任有加,此时二人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因而他们才齐声说道:“愿听吩咐。”

    无论他们听不听,高峰已看出他们对朝廷的失望,虽然他们不可能说出大道不逆的话来,却也期望朝廷能够做出改变,从而稳定一下国内局势,只是这种想法注定不可能实现。

    “宋江造反或许对大宋造不成多大压力,也不会动摇国本、伤害百姓,可它就似一个引子,带动作用不可估量,一旦朝廷的底细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摸清,此类事件便会接二连三地生,长期下来,受损的还是大宋的实力。”

    高峰分析着,却也在告诉两人,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天下大乱或许就在不远的将来。

    “真要到那时,我们县如何自处?”杨邦乂突然问道。

    他和仇悆如何选择并不重要,反正自己都作为了主,因而主见有没有无所谓,但是,丰’县就不同了。

    这几年丰’县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是钱粮,还是民众,都是他人望尘莫及的,天下若兵荒马乱,如此一块肥地,岂能独善其身?

    匪众自然不会放过这里,此处防卫再严也没有正规军,除了名义上的乡兵,厢兵都没有一个,更不要说禁军了。因而,只要那帮造反派不傻,或者离得太远,都会把目光瞄向这里,毕竟抢了它,不比抢了一两座州府差。

    除了匪众,还要防着的就是朝廷和官兵。朝廷征粮、征兵,肯定要从这种富裕县进行,谁让你腰精粗呢,那就能者多劳吧,丰’县“多劳”的情况已可预见。

    这还不算,更可怕的是兵匪。乱世中的官兵不比匪徒强,甚至还要可恶,他们烧杀抢掠可谓师出有名,敢反对的杀了也是白杀。一旦被这帮人盯上,全县几年的努力岂不是白忙活了?

    这件事实际上正是高峰最担心的,他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因而必须做好万全准备。

    做准备就必须用到杨邦乂和仇悆,他之前的询问实际上也是为这个目的而进行的一种试探。万一与朝廷的官兵起了冲突,他希望这两人要勇敢地站在他一侧,否则,内忧外患,那就防不胜防了。

    如今两人都愿意听从他的吩咐,他自然不会隐瞒他们,因而坚定地说道:“所有来犯之敌,全部剿杀。”

    这话说得正大光明,铿锵有力,听来振奋人心,却在告诉杨邦乂和仇悆,管他是官还是匪,只要敢乱来的,统统都干掉。

    这份气势果然不是一般人能够比拟的,虽然杨邦乂和仇悆听出了其中的味道,却还是对高峰暗自佩服。一名官员因保护百姓敢于说“不”,那拥有的可不仅仅是胆略,更多的是一份仁爱之心。

第448章 两手准备() 
高峰自然不是为了让杨邦乂和仇悆佩服自己才如此说,他已做好了筹划。

    高峰讲道:“鉴于接下来的复杂态势,我们必须做好充份地准备。前两年我安排人购买了大量的粮食,如今要派上用场了。仇大人,此事交给你来安排。一旦朝廷征讨钱粮,就按要求及时供应,免得落人口舌。还有,若有难民,也应及时提供救助,该收扰的收扰,该救援的救援,绝对不能马虎。”

    别看高峰说的只有几句话,份量可是不轻。其它的不说,就是难民一事就够忙乎的。

    国内动乱,遭殃的是百姓,他们为避祸,只能寻求安全所在,丰’县的富有和爱民是远近闻名的,难民不往这里逃往哪里逃?

    一旦大量难民拥入,别说长期生活了,就是临时吃住都是大难题,一个小小的县城哪有那么大容量?

    看仇悆头疼地望着自己,一脸愁眉苦样,高峰笑笑安慰道:“没有那么难办。”

    仇悆只听到这句便两眼冒光,急切地问道:“大人的意思—?”

    高峰接着讲道:“就算真要天下大乱了,也不是马上就到来的,或许几年后才会,这就给了我们准备的时间,另外,有难民也不可能全都拥到我们境内来,大宋那么大,可去的地方多多,岂止一个丰’县吸引人?因而,仇大人不用担心。”

    这话虽然仇悆能想得到,听了也很舒心,不过,他还是担心地道:“真有那么一天,难民的数量恐怕不会少。”

    高峰笑笑应道:“所以,我们还要加大粮食地收购力度。”

    说到这里,他诡异地撇了撇嘴,又道:“有了粮,就算不做它用,也能因粮价大涨而大赚一笔。”

    仇悆对这话纯作笑话听,并没加以理睬,而是问道:“人太多如何安置?”

    高峰挥手道:“此事亦无恙。从现在起就把县城按一般州府的规模进行扩建,到时自然会增建很多民宅住户,这样就会多出来很多房产,把城外的住户搬到城内,城外的房子自然空余出来,这些空余出来的房子就能安置难民……”

    “啊?”不及高峰讲完,仇悆便惊讶出来,“大人要扩建城池?那,那朝廷……”

    经过几年展,丰’县可谓迅猛无比,不但收入剧增,人口也剧增,原有的县城早已无法容纳住户和一些商业活动,县城外围已然被运用起来,其规模不下于一般的州府,高峰提出扩城的建议正是基于此。

    只是建城岂是那么容易的?县城要有县城的觉悟,就算再富有,也不可能变成州府,其规模和标准也是有规定的。而且建城这种大事,必须要经过朝廷的批准才行,否则就是乱来了。

    所以说,丰’县虽然展的较快,也有人和钱财,但在朝廷没有意向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建城的。

    只是看高峰的意思,好像想私下进行建设,那就有点无法想像了。

    这样做,一旦朝廷怪罪下来,势必不是小事,而且还会给一些小人以口舌,此事不得不防。

    看出仇悆听岔了,高峰急忙解释道:“仇大人,我说的扩建并非是指城廓,而是民房、门面、商业街和其它设施等等的建设,这些是城内的建设项目,可以预先进行,不会影响到将来建设城廓的。当然,我们现在也可为下一步建设城廓做准备,一旦时机成熟,立马进行建设,以免中间耽误时机。”

    听到这里,仇悆这才松了一口气,他还真怕高峰步子迈得太大。

    高峰却接着说道:“仇大人,我最近设计了一款帐篷,其制作成本不高,简单易做,十分适合临时使用。现在就建立一个作坊进行生产,除了可以出售外,到时也可以应急使用,这样也能解决一些问题。”

    顿了顿,高峰又道:“还有,我们可以把部分难民向济州岛转移,这样又可消化掉一批人。”

    几项举措一出来,仇悆终于眼前一亮,他现,若是这样来安排,就是有大量难民他也能应付。

    交待好仇悆,高峰又转向杨邦乂:“杨大人,任何事都要做好两手准备,我们树大招风,肯定会引来觊觎,因而还在加大军备。”

    杨邦乂对高峰这句话有些莫名其妙。县城一直抓军备抓得很好,不但把乡兵组建起来,还有专职的教练,更是多方行动,不断提升战斗素质,可以说,这一军之乡兵,绝对不亚于大宋的禁军,更有甚者可以比拟最有战斗力的西军。

    如此强大的军备,高峰还说在加大军备,岂不是说他对现状不满意?

    “大人,我们之前养了二千五百名,即一军乡兵,除去济州岛的一千名,随船下西洋的五百名,还有一千名乡兵在本县听用,后来,根据大人的建议,又增加了一千名乡,这里里外外就有三千五百名乡兵了,如此规模就是放在任何一个县境也是庞大的存在……”

    杨邦乂说到这里嘎然而止,意思却很明显,军备都如此规模了,还如何加大?

    本以为这样说,高峰会认可,哪知高峰听后却摇了摇头,说道:“不够,杨大人,这远远不够。”

    “不够?”杨邦乂感觉到了纳闷。

    就算天下大乱,还有朝廷的军队进行保护,你一个地方县府要那么多军人干什么?

    高峰懒得多做解释,直接安排道:“先,按现有县境的人口计,全县应有二万名乡兵,因而我们还有巨大的缺口,再者说,此为特殊时期,乡兵还应扩大,那就招至三万名吧。这些乡兵全部按兵士的要求进行训练,不得马虎。”

    接着又道:“其次,作为民众,必须具有起码的防护和备战知识,否则很难在乱世中存活下去,因而,对民众进行集中训练和演练必不可少,此事以必备技能要求全县民众都要参与并掌柜。”

    “还有,以大保为单位编制一定数额的兵器、马匹、粮草等军事物资,统筹统管,以备急需之用。”

    “最后……”

第449章 敲打敲打() 
“最后,要建立联防联动机制,以应对突事件。”高峰讲道,“在重要村寨、路口、桥梁、码头驻军设卡,对过往行人、行商和士卒进行盘查,做好登记和延伸管理制度。各村各寨要自行组织起来,以驻地安全为要务,建立警戒制度和午查夜巡制度,同时军民联防联动,互享信息和资源,确保整个县境上下一心,稳如磐石。”

    “总之一点,就是要求士卒不惧死,民众不慌乱,他们要指挥得当,进退有度,巡防有力、援助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