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工程师 >

第47章

大宋工程师-第47章

小说: 大宋工程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峰开门见山地说道:“两位大人,我准备开僻海上贸易航线,把生意做到国外去,不知两位大人有何意见?”

    听到这个提议俩人都是一惊,他们还真没考虑过这种事情。

    仇悆说道:“海上贸易风险极大,没有十足的把握最好不要去做。”

    高峰笑笑道:“坐在家里是安稳,可我们向朝廷夸下的海口如何实现?”

    “这—?”俩人不知如何回答了。

    马上就要到第三年了,前两年都顺利完成计划,只是第三年却答应上交朝廷五百万贯,这笔钱确实还有些缺口,如果不开僻新的生财之道,真有可能食言。

    “万一出了事故怎么办?”仇悆问道。

    “此事简单。”高峰答道,“海上事故无怪乎两个,一是风浪太大,翻船造成的损失,二是遇到海匪,造成人货两空。前面那条靠天吃饭,不过,如果我们选择好天气出海,再寻些可靠的向导,此事无虞。后面一条更为容易,船上带足乡兵,遇到海匪便于厮杀,如此可保平安。”

    “此事事关重大,可否向朝廷奏报?”仇悆又问道

    “可以,此事仇县丞去办即可。”高峰讲道,“不过,你可别指望朝廷会给予援助,我的意见还是自家的孩子自家关照,这样才既贴心又方便。”

第426章 混淆视听() 
无论是杨邦乂还是仇悆,两人都绝对想不到高峰此举还有更深的意思,若是知道了,定然无法接受。

    不过,他们还是被高峰的描述打动了。目前国内的生意离饱和虽然还差得远,但有那么多行商在,想要辐射到各个角落只是时间问题。

    国内有行商,自己当然不用再出头做那个无用功,要想扩大生意,唯有开僻海外市场。

    目前海外与本县有生意往来的只有武井一条一家,其余各家虽然也跃跃欲试,但碍于大宋朝廷的限制和高峰的有意为之,至今还没有一家能够达成合作意向,其中就包括高丽国。

    自家出船到海外做生意,风险虽然有,但利润更大,高峰就是用这种利润的说法来打动俩人。当然,他对风险一事还是避重就轻的论述了一番,总之让俩人相信,此事并无大碍。

    俩人绝对想不到高峰的私心,就是把此事奏报给朝廷也不会有人联想到那里去,毕竟高峰还是一县之主,而且前途远大,家里更有庞大的作坊和众多亲人,如此好的形势,高峰岂会有另番心思?打死也没有人会多虑。

    高峰利用的就是这个心理,别人没有担心,他可是在时刻提心吊胆,生怕一不小心就陷入万劫不复。他有能力来发展实力,却因在大宋处处受制,所以必须找到一个安静的角落偷偷进行。

    之所以找这么一个正当的理由来暗渡陈仓,也是为了不引起众人的怀疑,毕竟个中亦即真亦假,谁也摸不准哪个才是真的。

    取得了俩人的认可,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官府可以轻易出具文书,可保行船、调配人员和物资在大宋境内一路畅通无阻,不用数日,十多艘海船便驶离大宋海岸,浩浩荡荡向东行去。

    至于朝廷同意不同意,高峰根本没去管它。这是第一次出海,打着的幌子是探路,没有人会为这种小事斤斤计较。

    倪语臣、吴玠和胡宝都去了,还带去一些紧俏商品、粮食和工程人员,更有一千乡兵以及高峰研制出来一直没有面世的武器装具,至于原来的近千名船员和韩强及船上的设施还未计算在内,这支人马一出发,绝对是能让整个海域为之色变的强大力量。

    当然,不到万不得已,高峰不会让他们轻易展现在众人面前。他们的身份是商人,商人要有商人的觉悟,那就是和气生财,在公共场所他们还是应表现出本份的架势来。

    至于真有不长眼的敢上来寻事,他们自然也不会客气,一旦把敌人引到僻静的所在,绝对能把对方吃得骨头渣子都不剩。

    船队的第一站自然是济州岛,到那里后,先把局势稳定下来,再以商船的名义前行高丽,这些都是事先商定好的,就算中间出现变化,只要大方向不变,都由倪语臣来做主决策。

    当然,为了能及时掌握到信息,高峰还是让他们带上了信鸽,这样,他也能随时做到心中有数了。

    为了配合这次行动,也为了转移朝廷的视听,在船队一出发,高峰便向朝廷秘密上书,在书中他讲了一件事,或者说他讲了一个故事,那就是羊吃人的故事。

    故事来源于后世英国的圈地运动,说的是毛织业被发明后,深受贵族喜爱,羊毛需求量激增,养羊成了很赚钱的行当,于是贵族们便把土地圈起来放牧羊群,并强行圈占农民的土地。农民丧失了赖以生活的土地,便贫困潦倒,纷纷流浪或饿死,这就是史上有名的“羊吃人”的故事。

    高峰当然对故事进行了加工,其意在说明养羊在一定程度上可对一个国家造成莫大的伤害。

    之所以讲这个故事,高峰也是期望朝廷实施一种国家战略,那就是以经济来消弱一些敌对国家,更有甚者达到摧垮敌国的目的。

    大宋最大的危胁还是来自北方,辽国、西夏,还有刚刚建国就表现不俗的金国,这些国家相对大宋最大的优势便是人员凶悍,拥有强大的骑兵,其劣势是文化底蕴差,国家穷。

    高峰的意图便是利用这种优劣势,供其所需,消其所长。

    你们不是穷吗?那好,我们来做买卖,我高价收购你们的羊毛。马是战略物资,羊可以做为食材来用,羊毛对众人来说却什么都不是,在没有纺织技术的情况下,它的作用微乎其微,更不用说用来换钱了。

    大肆收购羊毛的结果就会出现羊毛一路上涨的现象,羊毛上涨,养羊的自然增多,假以时日就会有羊与马争草地的情况出现,若真出现了这种情况,那目的也就达到了。

    当然,高峰还得给朝廷一个信心,羊毛买来不能砸在手里,那得是能给朝廷换来巨额的利润,有了它,朝廷又会多上一条生财之道。

    说一千,道一万,高峰是想把羊毛拿到自己手中。他有先进的纺织技术,可以纺出羊毛来,同时可以制作出羊毛衬和羊毛裤,这样一转手就是数十倍的利润,有了这一项买卖,县城的发展将会再上一个台阶。

    同步上书的还有另外一件事,那就是高峰准备在县城试行新货币。

    这件事实际上他在前几次上书中就已经提到,朝廷从最初的反对,到后来不反对,却也没马上答应下来,只说让他做出样品以观后效。

    这次高峰就是把样品送去,同时再次讲述了一些利弊和个中技巧。

    没错,高峰计划推行的就是银元和铜元。这是在铜本位货币基础上新增加的币种,也是他计划将来做为主货币的一项前期举措。

    时下流通的是铜钱,其面值小,成串后又体积庞大、重量不轻,一百贯就能装一大厢子,需几个人才能抬动。虽然朝廷为之发行了以一当十的大钱,实际上还是解决不了大额贸易的困境,一笔大买卖要拉一大车钱才能实现。

    银元和铜元不同,一铜元可当二十铜钱,一银元可当一贯钱,虽然还无法完全解决大额贸易问题,相对来说却能缓解一下这种现状。

第427章 钱之国本() 
高峰画的饼很大很圆,他并不知道这个饼扔出去后,竟对朝廷产生了极大的震撼。

    不说羊毛之事,单就货币一项就够朝廷震撼的了。

    相比之前的朝代,宋朝经济得到迅猛发展,铸币量也是大增,其总量甚至超过了唐代20倍。这一时期,不光国内使用宋币,就是周边的辽国、西夏、大理等数十个国家也使用宋币。

    宋币成了当时的国际货币,只是如此大的铸币量和需求量,再加上铜的价格高于铜钱,使得一些富商屯积铜币以化铜,如此等等就造成了宋朝铸币不少,却一直闹钱荒。

    钱荒不是小问题,市面上无钱流通,致使通货紧缩,是制约国计民生的大事情。在没有大铜矿开采的前提下,此事很难解决,它已成为了大宋的一大固疾。

    除了钱荒的问题,铸币成本也一直是令朝廷头疼的事情。铸币需要大量的人工、火耗,还有运输等,这些都得算在铸币成本里。宋钱的配比是七铜二铅一铁,就算这样,铸钱也没有赚头,有时还会亏本。朝廷花大量的精力铸钱,不光本国使用,连外国也使用,可它偏偏赚不到钱,甚至还闹钱荒,这就令朝廷不满意了。

    朝廷为此多方寻求对策,试图解决大宗交易、钱荒、铸币成本的问题,只是大部分都无疾而终。

    高峰的提议正是投朝廷之所好,为它开劈出一条新路径,从而缓解货币紧张的形势。

    当然,他还不能完全解决,别说他解决不了,就是后世发行了纸币,仍然存在大量的问题,只是情况稍好一点罢了。

    高峰提议的核心就是实施分级货币,使多币种共存,同时加入铸币新工艺,使新币美观耐用,又具有防伪功能,还可节约铸币成本,使铸币有利可图。

    实际上,分级货币,多币种共存的现象在大宋已经存在,比如,除铜币外,金、银也被视作法定货币,而且还有官方的发行。另外还有铁币,这是铜币的下一等级的货币,是在铜缺乏时发行的一个币种,一般十铁换一铜。

    除此之外,还有盐钞、茶引、交子、银票以及钱引等数种具有货币职能的形式,种类可谓繁多而混杂。

    金、银、铜、铁是金属货币,流行最为旷日持久。只是它们也面临一些问题。

    铜钱之所以能够作为主流货币,除了其发行量大之外,主要是因为掺兑了铅和铁,使得朝廷的成本相对来说是最低的。

    铁币易锈蚀,不能长期存放,而且它还容胡乱发行,因而只在部分地区流行。

    金、银不能作为主流货币,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朝廷的贮备量不多,而且很容易被一些富贵人家用来制作首饰物件,因而流通受限。还有一点更为主要,那就是时下的工艺无法掺兑,若要发行,皆是纯金、银货币,那时势必亏得连裤子也穿不上了,朝廷自然不会做这种赊本买卖。

    盐钞、茶引、交子、银票和钱引都是纸制货币,相当于后世的钞票,是为专项买卖或大宗买卖而设置的货币形式,只是因为官方无限量发行或无信誉单独终止等原因,最后都不了了之。目前还存在的也只有钱引一项。

    无论怎么说,高峰的提议早就有人考虑过,只是并没有实现的方法,所以一直无法推行。

    高峰敢推行,自然有他的优势,那就是技术方面的优势,这个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铸币工艺流程比原来先进。时下的铜钱基本都是用模具浇铸而成,其工作量很大,一批工人一天也浇铸不了多少铜钱。而且这种工艺很容模仿,从而造就了假钱横行的现象。

    高峰提供的方法则不同,他是先统一浇注出金属块,然后压制出金属条,再用切割压花的方式生产钱币,这种方式以机器为主,明显比时下快捷而省力的多。

    二是工艺配方要先进。

    各种钱币之所以难以掺兑,除了温度难以达到要求外,最主要的是掺兑了其它金属后容易在高温时氧化,如铜易被氧氧化,银易被硫氧化,因而出来的钱币失去了应有的光泽,或变色,或暗淡,总之很难达到满意。

    高峰自然知晓其原因,因而在融炼合金时,不但尽量屏蔽相关的氧化物进入,还添加了一些碳粉等还原剂,从而保证了高温时合金材料不受氧化物影响。

    有了这些手段,再加上温度火候的把控,就是金银也可以进行掺兑处理。

    高峰提供的材料配方就是,铜币为七铜三锌,银币为七银三铜,金币为七金三银。如此做下来,三者都有巨大的利润空间朝廷自然要感兴趣。

    高峰主打的当然是银币,这种银币相当于后世的银元,不光造型美观,而且还能通过辩声来区别真伪,根本假造不了。

    之所以主打这个,是因为他这里的贸易量较大,再用铜钱确实费时费力,光这一块耗费的人力都是无数。又因为是试行,所以金币还是暂缓推行为好,毕竟那个兑换关系较大,朝廷也不放心他为之。

    此事朝廷震撼,自然是因为他能实现银币的掺兑,而且他的银币制作的样品十分精制,极有推广价值。因而当样品在朝堂上一出现,立马四座皆惊。

    结论自然不言而喻,可行。

    震惊之余,众人也在商讨,此事毕竟事关大宋国本,若仅由一个小县城来发行,又有些不伦不类,可做为试行地点,去剥夺别人的发行权,同样说不过去。

    讨论来讨论去,最终确定下来,试行之期,由县城发行,期间过去,县府应把相关技术上交朝廷,由朝廷进行发行。

    此举虽然无耻,却也在高峰的预料之内,他本身就没考虑着把隐藏下来,否则他也不会把此事向朝廷奏报了。不过,他也打定主意,上交技术可以,他也不会去荒唐的收取版权,但他有制币机器,那是要成本的,朝廷必须要花钱买,如此,就能很好的赚上一笔了。

第428章 心计得逞() 
朝廷热议的话题更大的自然是“羊吃人”的事情。

    西夏和辽国一直是大宋心头的一根刺。

    党项人李元昊脱离大宋自建国号大夏,宋人称之为西夏。自西夏建立以来,宋夏之间就战争不断。一方为了维持政权,一方为了收复国土,双方胶着了近百年,虽说宋军越来越占优势,但因辽国的存在,三国鼎立之势一直无法打破。

    更因西夏的存在,大宋的边境驻扎了大量的军队,无论是人力还是财力都是巨大的消耗,因而大宋的对外政策中很重要的一块就是针对西夏。

    西夏的经济是以畜牧业与商业为主,对外贸易受大宋的影响很大,其贸易的中最大两项,一是青盐,二是牲畜。

    西夏的青盐十分有名,其品质纯净,价格便宜,因而深受大宋民众的喜爱。宋夏对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