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工程师 >

第4章

大宋工程师-第4章

小说: 大宋工程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功赏罚令规定,凡是参与行动的人员,无论武卒、匠人和民夫,都以贡献大小视情奖励军功,并给予适当的物资奖赏,对于逃战、怠战、误工、怠工等行为,一经查实,亦将按律定罪。

    同时对供给者也有规定,免费提供物资者,按军功计,有偿提供物资者,官府将开具借条,事后以物偿债或以地偿债。

    军功赏罚令借鉴了秦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但又有较大不同。首先,它不对现有爵位进行限制,这也是燕丹出于稳住国内形势而采取的一种举措,至于将来,肯定会改,但现在,他只能采取这种以奖为主,以罚为辅的策略。

    其次,军功赏罚令的范围更为宽广,它不仅涉及到士卒,还涉及到匠人和民夫,这也有效的提高了作战的保障性。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燕丹清楚,作战既要打士卒的勇武,还要打武器装具及后勤保障,没有好的保障,仅靠武卒在前方拼命,战争一旦僵持,面临的将是全面溃散。

    无论怎么说,军功赏罚令一出台便深受民众喜爱,特别是那些下层民众,这是他们脱身奴籍和民籍的机会,岂能不把握住?所以,诏令一下,众人立马士气高昂,纷纷参战和提供作战需求,使得燕国的备战效率比以往提高了一大截。

    那边调兵迁将,这边燕丹也没闲着,他在与几位出使它国的使者进行面谈。

    首先面谈的便是公孙阑。

    “多谢太子给阑一次立功的机会,阑一定不辱使命。”不用说,公孙阑也看出这个功劳是白捡的,他唯一没想到的是燕丹会让给他。

    燕丹却很严肃地说道:“上大夫此行责任重大,不可大意,这次前去需办三件事,若成,给你记一大功劳。”

    燕丹说的越严肃,公孙阑越发感到自己的荣耀,说道:“愿听太子安排。”

    燕丹道:“其一上大夫已知,那就是联盟和督战,此不累述,其二,原赵国有不少贤臣良将,赵亡而他们不知所踪,汝此番定要派人前往寻访,并劝其为燕国所用。”

    说到这里,燕丹递给公孙阑一张锦布,上面列举了一长串名字,都是当年赵国相当当的人物,就是乐间也列于其中。

    公孙阑接过锦布,应道:“定当尽力。”

    燕丹继续道:“其三,燕国急需一批工匠和马匹,上大夫此行勿必向代王提出诉求,吾想作为联军,代王定然允诺,数量上就需要上大夫周旋了,当然,汝可适当答应其一些交换条件,完成此事,汝乃大功一件。”

    原赵国的工匠和马匹都是天下闻名的,特别是胡服骑射之后,更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虽然赵国灭亡了,但代依然保留着这个好的传统,而且其境内牧场宽大,马匹多多,燕丹这才决定把手伸向那里。

    公孙阑再次应道:“阑绝不负太子厚望。”

    交待完公孙阑,燕丹便送之出宫。至于公孙阑尽不尽心他并不为意,一、三事应该无恙,毕竟众目所睹,做不好也说不过去,唯有的可能就是在寻求贤臣良将上做手脚,对此,燕丹依然不在意,他只是让公孙阑传达个寻求贤才的信号,也表明自己的一个决心,若真有想出世的人才,定然会主动上门的。

    燕丹第二个面谈的是蔡鸟。

    一见面燕丹便问道:“大夫此次出使齐、楚,将做何对策?”

    蔡鸟答道:“晓之以理,言之以势,若有疑问,再作应对。”

    燕丹说道:“如此,汝将无功而返,不如不去。”

    蔡鸟奇道:“因何?”

    燕丹看了看他,心道:虽然口才了得,却不知变通,实在难成大事,只是燕国缺乏人才,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

    燕丹说道:“先说齐国。齐一直与秦通好,因而不修战备,方今秦大兵压境,其更是心胆惧寒,汝仅凭口舌之利难令其动心。”

    蔡鸟忙躬身道:“请太子明言。”

    燕丹接着说道:“今齐王懦弱,国之大权皆落于相国后胜手中,若令齐国合盟,必先过后胜一关,后胜贪财,可厚贿之,因而,汝至齐应先访后胜,再拜齐王,如此大计可成。”

    蔡鸟疑问,不由问道:“齐能出兵助燕抗秦否?”

    燕丹答道:“不能。”

    蔡鸟再问:“为何?”

    燕丹道:“齐惧秦甚,燕秦相对,齐必望之,若燕败,齐定收兵,若燕胜,齐将驱之,图渔翁之利尔。”

    蔡鸟疑道:“如此,岂不让齐占便宜?吾出使有何意?”

    燕丹冷笑道:“吾之便宜岂能好占?”随之又道:“汝出使齐国办两事足矣。”

    蔡鸟忙道:“愿闻之。”

    燕丹道:“其一,争取与齐结盟,其不出兵也要结成商贸联盟,即以物易物矣,其二,齐楚交界之地、彭城之北有一四川郡,郡内有小沛丰邑,汝使楚国途中先去此地访人,若能把人访到并带回燕国,汝即大功一件。”

    蔡鸟不由问道:“访何人?”

    燕丹答道:“萧何、刘季等,此为名单。”

    说完,燕丹递给蔡鸟一块锦布。

    蔡鸟看了看,见上面果然有一排名字,萧何、刘季、周勃、樊哙等数人,只是没有一人听闻过。

    蔡鸟不知燕丹因何寻这帮人,却也不便询问,于是道:“楚国将作何计较?”

第8章 弱国外交见盖聂() 
被蔡鸟所问,燕丹沉默片刻,楚国的事情有点复杂,他一时无法下决断。

    此时楚国执政的应是楚王负刍,负刍本不是楚王的继承人,而是楚哀王的庶兄,但他在楚哀王上台两个月后,派门客刺杀了哀王,从而当了楚王,这也是刚刚发生的事,按理说楚国现在的政局还不稳定,负刍肯定会把精力放在国内,所以会不会联燕还不好说。

    想了想燕丹说道:“汝至楚国先去拜访项燕将军,把燕楚联盟之事告之,至于如何面见楚王,听项燕将军的安排吧。”

    他这也是对项燕的一种莫名信任,以项家对楚国的忠诚和对秦国的敌意,项燕肯定会促进燕楚联盟的,至于项燕能把事情推动到什么程度,只看项燕的本事了,若项燕都没有主意,他作为一个对楚国不太了解的外人,更没有好的办法。

    蔡鸟应下后又问道:“太子还有何吩咐?”

    燕丹又交待道:“使楚完毕,汝去一趟居啵抢镉幸幻蟹对龅睦险撸裟芮肜矗偌悄阋还Α!

    送走蔡鸟,燕丹不由得感叹,战国末期,天下豪杰比比皆是,为何总感到自己手下无人可用?

    燕国虽偏居一隅,但自昭王下达了求贤令后,引来了以苏秦、乐毅为代表的一大批文才武略,这帮人使燕国一时间强大起来,甚至几乎吞掉了强大的齐国。

    只是从惠王之后,燕国便开始衰落,以乐毅为代表的人才又相继逃离了燕国,直到燕王喜时代。

    这位燕王喜更加可怕,他一意孤行,使得更多的文才武将或逃或战死,而燕国也一衰再衰,无力争雄天下。

    如今他只能拿着这个烂摊子与强秦相斗,简直是一种不自量力的做法。燕丹很清楚,派人出使各国,或许各国表面上会和和气气,说一些冠冕的话,但背地里却是不屑,你燕国也想与秦国斗,靠什么?是嘴巴还是匹夫之勇?

    这皆是没有人才和国家实力弱的结果,燕丹明白,要想说了算,必须强大起来,弱国无外交,这是放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存在的真理。

    他更清楚,人才有时就如大河之水,只要你把渠道开通,把身子放低,肯定会源源不断的流过来的。只是,他现在还没有精力去挖渠,更没有时间去放低身子,他只能利用现有的力量与秦兵决一胜负。

    当然,这一仗一旦胜了那又不同,天下所有人的目光都将瞄向这里,那时,他只要一招手,天下英才便会纷纷来投。有了人才,再来对付秦人,胜算将会很大。

    想通这些,燕丹的斗志再次强烈了起来,毕其功于一役,或许天下是谁的也不好说了。他不相信,凭后世的那些知识和能力,会斗不过一个残暴的嬴政。

    燕丹再次坐在案前,吩咐宫人去请人,这次他要面见一位神秘的重要人物。

    盖聂,荆轲的好友,也是荆轲约好同去刺杀秦王的另一杀手,只是因时间紧迫,荆轲没有等到他的到来,只能带着秦舞阳前去了。

    不过,这并不影响盖聂的寻来。盖聂的到来,让燕丹再次看到了一份希望,这份希望将会使燕国走向更远。

    对于盖聂,燕丹了解不多,只知他是一个剑术家,但他怀疑此人师出鬼谷子,否则也不会以“目摄”令荆轲退去了。

    无论盖聂和荆轲之间发生过什么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盖聂剑术通神,而且爱好交游,更与荆轲是好友。

    他值得荆轲信任,就值得燕丹信任和任用,其任用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为荆轲复仇。

    盖聂很快到来,燕丹迎至宫外,双方见面都深施一礼。燕丹见其长身挺拔、淡然镇定,具备一名剑客应有的冷静和心态。心道一声惭愧,荆轲若与此人同去刺秦王,定然大功告成。

    只是此时说什么都已晚矣,他又不能让盖聂马上飞到秦国去,荆轲注定还是失败身亡。

    引盖聂入宫,双方落座,燕丹再次起身行礼道:“荆卿此行将无功而亡,丹愧对壮士。”

    盖聂刚至燕国,尚未了解情况,听闻大惊,忙问道:“何来此说?”

    燕丹只得把前情述说一遍,只听得盖聂霍然起身,转身欲行。

    燕丹忙问道:“壮士意欲何为?”

    盖聂坦然道:“我入咸阳,伺机再杀秦王,为荆卿复仇。”

    燕丹急切间拦住道:“壮士慢行,且听丹一句。”

    盖聂悻悻然,只得坐下道:“太子且请道来。”

    燕丹再施一礼道:“秦王还不该死,此皆丹之错,只可惜害了荆卿。”

    盖聂还礼道:“此与太子无关,错在秦人残暴。”

    燕丹讲道:“此番荆卿不利,秦人必然警觉,再想刺杀已无可能,方今之计,只能集天下之力击败秦兵,共杀向咸阳,那时再取秦王之首则易如反掌尔。”

    盖聂不由问道:“若秦兵来犯可有把握?”

    燕丹道:“至少五成把握。”

    盖聂惊讶地说道:“如此说来胜数不小,聂深为敬服,不知太子欲让聂做何事?”

    燕丹对他礼遇有加,而且一些事情毫不隐瞒,说明其必有所求,盖聂自然明白该怎么做。

    燕丹道:“盖壮士责任重大,不知愿不愿意付出?”

    盖聂慨然答道:“为荆卿复仇,无所不愿。”

    燕丹赞道:“真豪杰唉!”随即说道:“如今秦兵势大而残暴,先灭韩、赵、魏,再犯燕国,天下敢怒而不敢言,丹虽只尺之躯,亦不言降,天下有志之士更是无数。然而众人虽多,却不同心,皆因缺一呼声,丹愿做此人,故请壮士前往韩、赵、魏故地,一者鼓动反秦力量,在当地反秦,二者集结各路侠士,秘密潜入各城,一旦反秦大军到来,做好里应外合。”

    盖聂听闻,神情激荡,答道:“太子高义,乃天下之福,聂愿做此事,定不负厚望。”

    送走盖聂,燕丹长出了一口气,有盖聂在外鼓动,势必又增加一成胜算。

第9章 离间君臣再派使() 
随即,燕丹把宋意召来。

    宋意为燕丹客卿,亦为荆轲好友。刺秦设计之时,宋意本为刺客人选之一,只因田光相宋意后认为其为“脉勇之人,怒则面青”,所以不作人选。

    不过此人勇武而不失冷静,倒适合燕丹的心意。

    宋意到来,燕丹说道:“吾欲派汝去秦、赵之地,可否愿意?”

    宋意毫无惧色答道:“太子有令,虽万死不辞。”

    燕丹满意点头,随即说道:“汝带上数名门客,先去赵地,再入秦关。秦国大军现位于赵地,汝达后便散布三则消息。一则传嬴政乃吕氏与太后之私子,非秦王正统,实属窃国,应归还王位。二则传荆轲刺杀嬴政成功,秦国将更换新王。三则传秦王欲派王翦攻燕,胜则封君,败则问罪。”

    宋意毫不迟疑应道:“此易尔。”

    燕丹又道:“赵地事毕,汝即刻前往秦地,直至咸阳,于此地亦传消息,不过只需传一、三即可。”

    宋意答道:“此亦不难。”

    燕丹接着道:“诸事毕,汝蜇伏咸阳,打探消息,缓慢发展势力,等我大军到来,若有可能,伺机抢回荆卿和秦卿之尸首。”

    宋意应道:“诺。”

    燕丹嘱托道:“万事不可急躁,一切以稳妥为上,切记,切记。”

    宋意应声告辞,燕丹却负手默道:“嬴政呀、王翦呀,如此阳谋,吾看你们如何自处?”

    燕丹清楚,这三则消息正切中了秦国的要害,绝对能让秦王嬴政和王翦忙乱一阵,就算他们明知是谄害,也不敢大意处置。

    嬴政之母赵姬与吕不韦的那点破事天下俱知,说其为私子并不过份,其实是不是私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秦国君臣猜忌,最好让秦王大杀一通才合燕丹的心意,如此一来,嬴政将会忙乱一阵,而其形象在秦人眼中又将大为改观。

    至于针对王翦“胜则封君,败则问罪”的传言,也是因王翦小心翼翼的性格定的策略。

    燕丹清楚,战国四大名将,白起、李牧、廉颇、王翦,唯一得到善终的就是王翦。

    王翦军事才能突出,是继白起之后,秦国不可多得的大将之材,不过,其做事相比白起要稳妥的多。

    据史上记载,他带六十万大军征伐楚国,秦王亲自送至霸上,王翦却在此时向秦王索要“美田宅园池甚众”,美其名曰“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不但如此,出关前,其又连续五次求赐美田。

    王翦的这种做法让人十分不解,就是其儿子王贲也感到他的过份,众人问之,王翦的一番话连后人都赞叹不已。其曰:“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意思是说秦王嬴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