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工程师 >

第32章

大宋工程师-第32章

小说: 大宋工程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锌赡苷撸馨咽咳死÷穑康蹦晁墒前讶迨咳硕嫉米锪恕

    如果这些都可以忽视,却有一点不能忽视,那就是整个高家都在县城,而且建立了庞大的作坊,高峰会不会以权谋私就是人们最担心的事情了。

    人都是自私的,特别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基本上没有谁能够躲避,高峰亦然。高峰以商起家,商人的那种奸滑自利绝对会影响到他的举动,如此之人做一县之首,而且是在家门口,众人已能想像他将何去何从。

    抛开这些不说,平和惯了的古人最怕的就是变法改革。王安石变法,结果越变人们的负担越重,最后不了了之,失败就失败吧,还失败的不彻底,好东西没保留下来,坏东西保留了一大堆,也就是说,无论变法成功与否,受苦的还是人民。

    细数历史上的变法,就没有几个成功的,更没有多少惠及民众的,因此,变法改革是那些生活安逸的人们最不想看到的一件事。

    高峰只是一个毛头小子,他提出来发展之策,看似合理,却没经过真正的验证,谁也不知道可不可行。

    谷正在台上还好,他比较温和,做事不激进,因而民众虽然听说了在试行发展之策,却还没有多少切身感受。大家最怕的就是高峰一上台就大刀阔斧地干一场,最后劳民伤财,却无疾而终。

    最终大家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高峰以一个年轻的商人,毫无经验,做一县之长,肯定干不好。

    ……

    高峰一直把谷正送到城西好远,才被谷正勒令停身,他只能向谷正挥手告别。

    谷正要赶往南京与张业交接,还要在那里熟悉一段时间情况,至于何时回县城指导发展试点,一时半会还说不清楚。

    谷元和谷芷欣没有跟过去,教育学社的事情根本不可能离开,而他们在此地生活习惯了,也不想离开。更主要的是高峰在此间,谷芷欣早晚要嫁过来,她不想多奔波,而谷元则需要留下来支持高峰。

    高峰还让俩人住在县衙内院里,他则在前院选了间厢房住下。俩人答应下来,却哪里多住,谷元平常在教育学社,谷芷欣在荟萃楼,因而大部分时间都是高峰和荆春在县衙居住。

    这些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他怎么烧起新官上任的三把火。

    他知道,他没有多少资质,就是有些威望也与做知县无关,能不能取得民众的认可和支持还需要大量的工作要做。

    其次便是县班子的和睦。杨邦乂没有到任,能不能与他尿一个壶里还不敢保证。王节对他来说是老县丞了,这次没有得到提升,心中肯定不满,会不会捣乱还有待观察。还有一帮衙役、捕头和书吏,他们会不会阳奉阴违又是个未知数。

    要实施发展之策,若这些存在问题,肯定落实不下去,他必须想出一个招来。

    当然,这些都是县内的事情,如果连这些都摆不平,那他也啥都不用做了。

    最关键的地方还不在这里,上下级关系,左右县邻的相处都需要进行安排,而最最核心的就是朝廷那一块。

    朝廷只说了一个发展试点,并没有明文规定试点什么?也就是说,朝廷还没有放权。

    发展试点,说白了就是一种改革,改革就需要动一些原有的制度,否则就是一句空话,可如何动,动到什么程度,就需要双方斗智斗勇了。

    你若把一个县城改成资本主义,肯定是不行的,朝廷也不答应,丝毫不动也无法取得成效,如何选择适中点,就是高峰要考虑的问题。

    所有的事情在脑中转了一圈,高峰把一件事放在了首位,那就是安扶人心。

    民众都好办,大宋朝最大的好处就是民风纯朴,多年的封建统治下,人们习惯了逆来顺受,只要有口吃的,没有人愿意出来惹事。就是一些有势力的家族也不会明面上与官府斗,那是一种找死的做法,没人去犯这种傻。

    说一千,道一万,最需要安扶的还是体制内的人,而首当其冲的便是王节。

    当天晚间,高峰便请王节来到董家酒楼,同时来的还有两名班头和两名书吏,班头一个叫任霸,一个黄四;书吏一个叫史远,一个叫刘陌,四人也是县城的名吏,掌管着县城的刑狱、述讼、税赋和卷宗文书。

    县老爷有请,就算他之前曾是平民,而且受过辖制,几人也不敢不来,那是会被穿小鞋的,况且高峰后来还是发展副使,经常出入县衙,一帮人与他早就熟识。

    酒菜上好,几人恭喜了高峰一番,便敞怀痛饮起来。

    高峰要的也是这种效果,他没想着让人怕他,却要防着有人阴他,展露真性情才是他最需要的,就算有话直说他也可以接受。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高峰突然冒出了一句:“你们知道为何驷马大车可以跑出千里,而一条蝇上的蚂蚱却只能在原地蹦达吗?”

    几人不知高峰何出此言,互视一眼后,史远答道:“因为驷马齐心,朝一个方向努力,所以才跑得远,而蚂蚱跳动方向不同,力量均衡之下,谁也跑不了。”

    “这话说的好。”高峰向他称了声赞。

第392章 升迁依据() 
高峰又问道:“如果马车前后各有一匹马,马车会如何?”

    “自然是停步不前,哪里也去不了。”史远接着答道。

    “说的不错。”高峰又赞了一句。

    “大人此话何意?”王节终于开口问道。

    高峰笑笑没有回答,反而问了一句:“王大人,我想请问,一个县城如果发展好了,在座的各位是受益还是受损?”

    “自然受益。”王节毫不犹豫地答道。

    “没错。”高峰点头说道,“可以说,县城的发展好坏,与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莫大的关系,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点也不夸张。”

    高峰接着又道:“如果把县城建设比作一驾马车,那我们就是拉着车行走的马匹,如果人人齐心,马车自然越走越远,但若有一两匹马反其道而行之,就会使马车缓下来,甚至停滞不前,正如那些蚂蚱,蹦达不了几下。”

    听到这里,众人已明白高峰想说什么了,大家都是聪明人,没谁不知其用意,于是纷纷起身表态道:“愿听大人吩咐。”

    高峰摆了摆手说道:“不是我吩咐,而是朝廷的安排,希望大家同心协心,共谋发展大局。”

    几人齐声应道:“一定,一定。”

    高峰的笑脸突然收了起来,说道:“诸位既然有心,那就再好不过。我先在这里透个底,也让大家做到心中有数。”

    顿了顿,高峰又道:“之前,任何人做的事情,只要不是杀人放火,罪大恶极的,我一概不追究,但是,从今日开始,再有人犯事,那就不行了,我可要严格执行一些规定,特别是渎职洵私,贪墨受贿之类的,绝不轻饶,希望大家以身垂范,不做出头鸟,更不要知法犯法,以身试法。”

    看众人面色有些变化,高峰接着又道:“当然,我也不会光让马儿跑,不给马儿草,我的目的是大家共同裕富,而且我保证在合法的情况下能让大家发财致富,对此,不知大家意下如何?”

    这是恩威并用的策略,高峰说了一大通,目的是既让大家怕,又让大家不失去信心,特别是最后一句,听了让人十分振奋,几人都不约而同的答道:“属下愿意。”

    高峰终于再次露出了笑脸,说道:“既然诸位愿意,那就回去准备去吧,明日还要办差,可不要喝醉了。对了,我和王大人还有些事要商讨,呆会再走。”

    四名班头和书吏离去,高峰给王节倒上一杯酒,只是不等他开口,王节已先声说道:“高大人,你是不是想劝我安心?实际上你小看我了,我还没那么不堪。”

    高峰笑笑道:“王大人想差了,我不是来劝你的,而是要告诉你,在当今时期,出名容易出头难,光靠老实做官是不行的。”

    王节愕然,问道:“大人此话怎讲?”

    高峰讲道:“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看出王大人是个老实人,为人忠厚,做事踏实,是难得的好官。”

    先捧一句,高峰又道:“只是如此还不能成为升迁的依据,我想大人应该比我明白。”

    王节听闻点了点头,想说却张了张嘴没有任何下文。高峰说的确实是他的软胁,他还入不了朝廷的眼。

    高峰接着道:“有句话说的好,既要当乖宝宝,又要出成绩,这种好事很难实现。”

    王节不解地望向高峰,不明其意。

    高峰解释道:“乖宝宝守成有余,开拓不足,因而难出成绩,欲想打出一片天地,必须有创新精神,而这个创新精神却不是乖宝宝具备的。”

    王节慨然而道:“大人所说在理,只是朝廷制度沿续千年,都已固化合理,实难创新有成,且天下才子万千,有如大人般胸藏大志者又有几人?”

    高峰拦住说道:“非也,天下之大,岂可一言概之?每地有每地的不同,每事有每事的异样,若万事都用一个道理框定,那还需如此多的官府干什么?官府干的事就是针对不同的情况,灵机处置,这才有强弱之分。”

    王节似有明白,却也有些含糊,只得拱手说道:“还请大人明言。”

    高峰笑笑说道:“朝廷在治下实施发展之策,虽是试点,却寄予较大希望。不成,自然大家都没有好处,你我各自混得一生罢了,若成,大人可知将如何?”

    “自然是在各地推广。”王节答道。

    “没错,王大人,这难道不是一个契机?”高峰含笑问道。

    一句话点醒了梦中人,王节终于明白了高峰的心意。

    诚如高峰所讲,县城实施发展之策,确实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之事。发展之策实施失败,别说高峰无疾而终,就是本县其他人也会受到牵连,想升迁,门都没有。

    但成了呢,那又不同,朝廷势必在全国推广。推广发展之策自然要用到人才,首用的就那批参与试点的人,毕竟他们才是最了解发展之策的,也就是说,只要县城的发展之策成功了,大家都会升迁,而且是一路坦途。

    王节又不傻,高峰的话如此直白,他岂能不明白其用意?说白了就是在告诉他,老老实实支持发展之策,益处绝对是无法想像的,若在其中捣蛋,不好意思,啥好处都没有,不但如此,还会落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这也就是那句‘出名容易出头难’的解释。

    明白了个中情由,王节起身说道:“属下定当皆尽全力,支持大人,支持发展之策。”

    “好,有王大人这句话我就放心了。”高峰高兴地端杯说道:“来,为我们接下来的全力合作干杯。”

    高峰确实高兴。打开了王节的心结比压制他更重要,县丞是一个县最为重要的力量,用的好,将事半功倍,他会少操很多心,用不好,他也会焦头烂额,疲于应付。

    高峰自然是选择前者,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何况王节的力量可不是一般的力量,有了王节的支持,县城发展这驾马车将会跑的又好又快。

第393章 杨家父子() 
新官上任,众人议论了几天,并没有看到高峰什么新奇的表现,议论声终于渐渐小了下来,又过了几天,情况依然,众人期待的大刀阔斧没有出现,终于各自忙各自的去了,没有谁再寻找话由。

    众人没看到,不代表高峰不忙碌。

    他首先做的一件事是提高官府效率,把那些人浮于事的毛病改掉。

    规范好上下班时间,上下班内容,值班值勤顺序,特情处置细节等等,总之一点,他要告诉那些官吏,官府不是享乐的官僚机构,而是为民办事,为朝廷办差的衙门,敢于在中间混水摸鱼的,一律清除出队伍。

    因而,衙门里重新做了调整,分工更加细致,职责更加明确,甚至各部位还挂牌上岗,室内张贴了岗位职责表和相关责任人,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谁负责什么,那些来衙门办事的人也容易找到地方。

    其次,他组织书吏开始编纂行业规范,各行各业都进行明确,能按宋律执行的,按宋律执行,不能执行的,也罗列出来,就是没有先例的,也要按他的想法进行制定。

    几经易稿,初步的行业规范成行,高峰却把它收了起来,还不到发布的时候,不能让它面世。

    这都是县府内部的事情,在同一时间,高峰还上了一道折子,把一至三年的建设和发展想法全写了进去,并做了预期。

    要搞试点,朝廷不放权肯定是不行的,管理权争议不大,他也没想把县府改造成自己的小朝廷,但财政权和行为权必须拿住,没有钱,什么也干不了,朝廷不让干,还是干不了,所以这个折子必须上,而他迟迟没有动作出来,也是因为要等这个折子。

    一切准备妥当,除了处理日常事务外,高峰就是在等,一是等朝廷的批文下来,二是等一个人的到来,不,应该说是等一对父子的到来。

    ……

    四月中旬,一辆马车缓缓驰入丰’县地界,前面还有一骑,马上是一位十来岁的少年,少年虎头虎脑,看上去极为壮实。

    “爹,再用半天我们就能到达目的地了。”少年回身朝马车内道了一句。

    “宝儿,一路你辛苦了,要不我们换乘一下?”一个中年人从车中来到车辕,对少年说道。

    “爹,我不累,还是您歇着吧。”少年倔强地说道。

    “你呀你,就是不服输。”中年人埋怨了一句。

    “嘿嘿!”少年憨笑起来。

    俩人正说间,突然从前面奔来数骑,眨眼间来到面前,一下子把马车围住了。

    少年警觉起来,伸手从马侧取下一根长棍,喝道:“尔等何人?又意欲何为?”

    来人并无歹意,当先一人抱拳道:“尊驾可是杨县尉和令公子?”

    中年人已停下马车,答道:“我正是杨邦乂。”

    得到确认,一众人等急忙滚鞍下马,致礼道:“我等受高知县之命前来迎接,姗姗来迟,望恕罪。”

    知县居然派人迎接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