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工程师 >

第27章

大宋工程师-第27章

小说: 大宋工程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峰这些话虽毒舌,却每一条都点在了杨伟的要穴上,听来很有道理。

    众人不由得暗暗颔首,不亏是一方人物,句句直击要害,这下杨伟真要吃瘪了。

    果然,杨伟呆愣半晌,脸憋成了猪肝色,他不知道如何宣泄自己的愤怒,更不知道如何辩驳高峰的说辞,他只感到自己的无力和憋屈,又实在找不到地方释放。

    猛然,杨伟张口吐出了一口鲜血,这时脸色才渐渐缓了过来。

    他实在气得不轻,高峰把他说成了十恶不赦的坏人,这让他感觉承受不起。

    他还年青,还有大好前途,若因为高峰这几句话葬送了一切,还不如去死了的好。

    看到这种情况,高峰知道不能再刺激他了,于是笑笑说道:“阳兄几句话就吐血百升,实乃是性情中人,也是我辈之楷模。其实,阳兄也不是一无是处,还有许多地方是可取的。”

    高峰的转折让众人都觉得好笑,把人家说得无地自容是你,前来安抚的又是你,好赖话都让你一个人说了,你还真是不怕事大。

    高峰无比羡慕地接着说道:“比方说,阳兄这种吐血百升的傲气就不简单,一般人还真做不来。”

    杨伟胸闷间,听到高峰的话头一转,他还真抱有一丝希望。若高峰主动夸他两句,他也算赢回一些颜面。

    只是高峰这句一出,他又差点一口老血喷出去。这种夸法还不如不夸,简直把他朝死路上推。

    此时杨伟哪里还不知道,他根本就不是高峰的对手,惹上他比惹上阎王爷还要命。

第380章 并非所长() 
杨伟老实的退了下去,高峰耳根子终于清静了。

    他面向众人说道:“刚才阳兄有句话,估计大家也都是这样的想法,那就是报效国家、造福百姓必须要当官,实际上我想说的是,这句话不全对。”

    “当官可以造福黎民,可以报效国家,这没错,可是朝廷只有那么几个官位,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去当官,那么不当官就不能造福黎民、报效国家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还有数以万计的百姓,他们没有人当官,但是一个国家的建设和强大,能离开他们吗?当然不能。”

    “换句话说,如果人人都去当官,那谁来种地,谁来搭桥,谁来教书,谁来看病……当然是没有人。”

    “正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每个人来到世间,两眼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两眼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可到头来回忆回忆,我们做了什么?又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答案是,什么也没留下,除了一具朽骨。”

    “长河漫漫,日月如梭,我想没有人愿意稀里糊涂过一生。那怎么办?或者说如何实现在世间潇洒走一回?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也是今天我们要面对的事情。”

    高峰洋洋洒洒,带着众人绕了一大圈,讲了一大通道理,直到最后两句大家才明白,他是要劝人做事呢。

    对于高峰的这种说法,当然没有人反对,实际上大多数人也很茫然,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做。

    一些世俗的观念已深埋到骨子里,没有人愿意去触碰,他们宁愿生活在幻想里,也不愿走出来面对现实。文人,已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大累赘。

    不过,大家还是在认真的倾听高峰讲述。他的那些道理超出了大家的认知,或者说超出了以往的惯性认知,既有新奇的成份,还有客观的成份,无论认不认可他的观点,听听还是受益的。最主要的是有了杨伟吐血百升的先例,谁也不敢上前触犯他。

    高峰继续说道:“报效国家和造福百姓实则有很多途径可行,就是名扬青史也很容易,只看你走不走了。”

    听到这里,赵念终于忍不住打断说道:“高兄之言振聋发聩,我等深以为然,我想请问,如何不做官实现此等宏图?”

    “做事。”高峰十分简洁地说道,“发挥所长,尽心做事。”

    “可我等所长尽在于此,如何做事?”赵念纳闷地问道。

    高峰笑笑答道:“非也,赵兄,汝所说并非所长,而是知识,知识是文化,所长乃技能,二者不可混淆。”

    “嗯?还有区别?”赵念不懂了。

    不仅他不懂了,就是其他文士也不懂了。在他们认为,知识就是能力,没有知识何谈一切,高峰却说知识代替不了技能,这让大家无法理解。

    高峰解释道:“知识是基础,是做事的必备条件,只是它还代替不了做事,只有掌握了技能才能做事。比如,做官需要识字,但不是所有识字的人都可以做官,为何?因为你还不会为官之道,这个为官之道便是做官的技能。同样的,也不是所有文人都能写出经典诗赋,能写出来的都要具备相应的本领。以此类推,其它行业亦然,也就是说,有了知识仅仅是具备了做事的先决条件,至于能不能做事,做不做成事,还得看你做事的技能。”

    听这么一说,众人才恍然大悟,原来大家都还在基础上徘徊,根本还不具备做事的能力。

    “那如何才能具备技能呢?又如何知道哪项技能适合自己?”赵念又问道。

    高峰讲道:“回答你这两个问题,只需两句话、四个字,一是培训,二是兴趣。具备技能需要培训,也就是说,我想干啥首先要学啥。至于干什么,还得看你的兴趣,有兴趣才有动力,没兴趣勉强做来也不会有成绩。有道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个人在这么多行业里总能找到适合自己而又有兴趣的工作,那个工作就是你实现人生抱负的一个舞台。”

    高峰转了一大圈子,总算说出了自己的目的,就是让这帮文人下海找事做。

    别看文人在大宋牛,实际上他们的地位相当尴尬,为何?因为文人太多了。

    文人都是冲着当官去的,可冗官早已成为朝廷的巨大包袱,因而不可能所有文人都有一席之地。

    那些没盼头的文人怎么办?他们不愿意同农工商同流合污,又没有养活自己的能力,只能如行尸走肉般得过且过。

    好点的,娶个有家势的娘子,吃上软饭,混个人模狗样。差点的,只能靠卖字画、帮人写书信为济。

    这是一个活生生的现实,却没有人愿意打破它,主要是因为文人骨子里的那份自尊在作祟。

    高峰来之前就有预谋。他首先用实力把那帮文人的傲气打击的一无是处,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那点文彩根本拿不上台面,更不要幻想着实现抱负了,人家高峰如此才华都还在一个小县城窝着,你们那些半瓶水就靠边站吧。

    随即他就开始动员宣传,让这些自信心早已丧失的人重新看到希望,他们不是不行,是没给他们行的机会,而机会在哪里,就在高峰隐晦提出的地方。

    此时高峰根本不可能提出让这帮人去工商行业,那会直接把事情搞糟的。

    他的说法很简单,具体干什么,你们自己去选,总不要等死就行。

    高峰这么一闹,实际上就把这帮人逼进了工商的死胡同,而他最乐于的就是看到文人走进这个领域。

    工商领域虽然宽大,却还是大量缺乏人才,特别是这帮有文化的知识分子,简直是奇缺无比,可是大宋的‘文人’这棵大树轻易触碰不得,他也没有这个胆量敢去碰,最好的办法只能让它自己去选择了。

    实际上,说一千、道一万,高峰还是在为自己下一步当县太爷打基础,若能在县城里提前收拢一批文人,其发展大计将毫无阻碍的顺利进行,甚至还会大大缩短年限。

    因而,高峰最后说了一句:“本县半年后将举行人才交流会,会上会提供不少职位,诸位若是感兴趣或有意向,可以前来报名和咨询。”

第381章 各项安排() 
高峰把手伸向了那些文人,自然清楚赵念和马青心中会不快,不过,他并没有把这二人当回事。

    俩人都是官富二代,赵念更是皇亲国戚,他们能与这帮文人一起愉快的玩耍已经不错了,岂能会为文人们筹划将来?

    目前来看,这帮文人应只是他们利用的工具,事后会不会被一脚踢开也未可知道,无论如何,文人们找他们做靠山肯定是不行的,高峰正是瞅准了这个情况才下的手。

    他可没想着去拉笼这俩人,凭赵念对风小默动心思,他就不可能对此人有好感,何况马青还与他有过一番恩怨。

    当然,现在还不到与赵念撕破脸的时候,到目前为止高峰还没有看清其真正目的,他必须等其露出马脚。

    所以,看似暗流涌动,大家表面上还是一团和气,只等最终谁露出狰容了。

    活动临近尾声,高峰很满意,他说了自己该说的话,做了自己该做的事,知道自己该撤了。

    只是刚一起身,赵念便拦住他说道:“高兄大才,我等十分仰慕,这折扇之上虽然有不错的诗词,但毕竟不是现场所作,因此恳请高兄看在大家的面子上,留下一份墨宝,或可传为佳话。”

    赵念说的虽然客气,高峰却知道他对折扇上的诗词还持有怀疑,若要证明,最好的办法就是现场再作一首,就算比那首稍逊,也说明是他的作品。

    高峰本想拒绝,想了想还是答应下来。他要拉笼这帮文人,光靠几句话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实实在在的征服他们,再者说,别的东西不多,能应景诗词他还是会背几首的。

    高峰毫不客气地上前,拿起笔来,“唰、唰、唰”,几笔下来便成诗一首。

    众人望去,不停颔首,这首诗一出,一切再无疑问。

    赵念甚至当众念诵起来。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念完之后,赵念还放声说道:“好诗,好诗,此诗一出当为今日之首,不知各位可有疑异?”

    众人当然没有疑异,这首诗不光意境优美,而且韵味悠长,一看就是极有功底,现场的作品还没有哪个能够比拟。

    想不到还能收获五百两,高峰觉得值了。到目前为止,他和二女共收获了二千两,是大丰收。当然,这钱他没拿一分,全部送给了风小默和谷芷欣,一人一千两,倒是不偏不倚。

    赵念送高峰三人下楼,临行前说道:“过几日,在下将约高兄前来茗茶,不知高兄可否赏脸?”

    茗茶,应该是赵念露出意图之时,高峰答道:“赵公子相约,敢不从命。”

    分手之后,把谷芷欣送回家,高峰带风小默回到了南院。其他诸人也都回来,洗漱完毕,各自休息。

    第二日,返回庄园,高峰便招集众人开会。

    过了上元节,年也算过完了,他要部署下一步的工作。

    整体安排与年前变化不大,人手还是按部就班。其中一个变化是把胡妞抽调了出来,高峰让她去芒砀山与刘三娘合作。

    生产香水、果酒和反季节作物的方法胡妞都学会了,再加上高峰还写有一个明细的小册子,她此去定能胜任。

    她此去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把肥皂等生产作坊开设到芒砀山,这些货物不参与零售,也不在当地售卖,而是借助通济渠的便利条件,向南北运输,特别是东京的分店,是主要供货集源地。

    至于她会呆多久,只能看情况。高峰还要考验刘三娘一段时间,若她通过了考验,他就会让胡妞把所有的技术都转交给她,这样,那边就有人能独挡一面了,而胡妞也能撤回来管这边。

    莫大叔还是负责芒砀山的建设和管理,高峰在给他交待的时候,还请他关注一下石渠镇的事情,更让他抽时间去一趟江南。

    方腊一直是高峰心头的一大隐患,及早与他联系上,或可有备无患。

    经与莫大叔和风小默商量,还是决定把胡宝、风小懒、莫虞三人留在庄园,加上吴扬,四个小家伙可以一起进行培训,内容包括武艺、文化和一些军事训练项目,而负责教授他们的就是风小默和吴玠。

    保家军的教头自然是吴玠,项充留下来协助辅导箭术,得空二人还要去芒砀山,那边原韩强的手下还有上百人,同样要进行训练。

    宋二蛋又多了一项任务,就是负责几方的通讯联络。高峰更是让他与高湖一起研究使用信鸽通信,至于何时有效果,还得假以时日。

    高有才这时提出了一项时间安排,那就是高峰加冠和祠堂、功德坊落成及家谱启用仪式等计划在三月份进行,同月还要办一事,就是高湖的完婚。

    几件事都安排在三月进行,而且都在前后几天,这倒合高峰的意,反正得花去时间,那就是抽出几天来吧。

    一切安排妥当,众人散去,高峰把吴玠、风小默和项充留了下来。

    “吴兄对保家军的训练可有好的建议?”高峰直言问道。

    吴玠说道:“公子的三大条令我都研究了一遍,确实是军队训练、管理和作风养成的最佳办法,值得推广应用。只是—”

    “只是保家军人数太少是吧?”高峰笑着问道。吴玠的吞吐让高峰看出了问题所在,吴玠是个做大事的人,手下只这三四十口子,肯定不满意。

    吴玠点了点头,表示对高峰的说法认可。

    高峰却挥手说道:“吴兄放心,这几十人只是一个班底,或者说是一批骨干,不用半年,我可以让你拥用一支五千人的军队。”

    吴玠似有所明白地问道:“高兄是在等朝廷的诏令下来?”

    高峰笑笑道:“没错,一旦那件事成,我就可以组建一批乡兵,这批乡兵的训练将由吴兄负责,而这几十人将是吴兄的最大助力,因而他们的前期训练十分重要。”

    吴玠听闻,点了点头,若能如此安排,他倒有了用武之地。

    高峰又说道:“吴兄在训练中还要办我两件事。”

    “哪两件?”

    “一是派两人去教育学院,帮他们搞军事化管理。二是写一本作战条例。”

    “作战条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