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工程师 >

第21章

大宋工程师-第21章

小说: 大宋工程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久后事情终于了结,他恢复了自由,也把剩下的生意完成了,还在京城里买了一间店铺,作为分店使用。

    事后了解,扣留他的人是王黼,为当朝御史中丞,原因自然是因为他向外使售卖秘方,之所以放他也是因为此事闹到朝堂上,官家发了话。

    秘方总共卖了一百一十万两,给了朝廷七十万两,蔡京二十万两,魏伯刍十万两,余十万两开了间店铺,聘请了一帮伙计。

    店铺位于南门附近,那里人流众多,生意应该好做,预计明年年中便能开张。

    这个消息高峰早已解了,除了个别细节外,并无什么出入,因此他没有惊异。

    第二个是关于四位武公子的消息。

    这个消息来源于谷家,也是谷正专门让人递给高峰的,当然,他是不是有深意还未可知。

    四个奇葩公子去了海州,并没有投到张叔夜门下,而是投到厢兵营严伏那里。

    事实上张叔夜这时还未到海州来,就是想投奔也不能。四人之所以还是来到了海州是因为谷正与严伏熟识,这才一纸信函把他们送了过来。

    四人到来后,开始还挺上进的,事事争先,加上其不错的身体条件,倒也无可挑剔。只是熟悉了军营的生活后就不同了,他们渐渐露出了本性,胡作非为倒没有,胡闹之事却做了不少。

    严伏为之很气恼,除了给谷正写信外,还扬言要把他们赶走。这一招终于震慑住了他们,使他们老实了下来。当然,严伏并不放心,他把这四人给拆分开来,分别放到了几个行伍中,如此才稍稍安下心来,至于他们以后还会不会犯同样的毛病并不知道。

    看到这里高峰终于忍不住大笑一阵。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想让这四人完全改过来,哪那么容易?别看四人走之前信誓旦旦,过段时间早忘了,对付他们除非用雷霆手段,否则很难见效。

    对于四人去厢兵营高峰并不反对,相反,他还认为应该如此。他知道,大宋除了戍边的西北军外,境内军士一般分为三大类。

    一为禁军,这是拱卫京城的军队,也是大宋最有战斗力的军队,实际上,西北军也属于禁军的一个分支,只是它更独力罢了。

    二为厢军,这是各地方武装力量,这帮军士战斗力不强,欺负欺负老百姓还可以,若对上敌人简直就是一群炮灰。当然,厢军中也有一些能人,只是他们一旦冒头立马就会被选入禁军之中,所以,厢军也是为禁军输送军士的基地。

    三为乡兵,这是各地按律服役的民兵,更是一群乌合之众,高峰组建的保家军实际上就是借用的这个名头。

    抛开上述,高峰拿起了一张纸条,这是他安插在县城的夜鹰探来的消息,是事关四位文公子的消息。

    看完之后,高峰笑呵呵地自语道:“四文四武,八个家伙还真是不让人省心呢。”

    他说的确是实情,那边四武刚传来消息,这边四文也不甘寂寞传来了消息,那种不安份好似在暗中较劲。高峰若不为此发笑才怪呢!

    四位文公子的消息起源是因为小黄蜂黄亮。

    黄亮盯上了书苑街的翡翠,不想此女却是黄达风的藏娇,黄亮并不知情,因而不时前去骚扰。最近黄达风忙于县城的拆迁一事,疏于去书苑街,这就给黄亮创造了机会。

    还别说,居然让黄亮给得手了,这一下父子俩便撞了车。

    说起来,事情暴露还得怪高峰。他事先交待过刘三狗,一旦黄亮得手就立马通知黄达风,刘三狗是安排下去了,结果,高峰把这事给忘了。

    黄达风态度变好,高峰不想再对付,也不想让他再出丑,因而停止了手段。只是他的那些手下不知道,在黄亮得手之后,很快就把消息传达到黄达风的耳中。

    黄达风前去捉奸,居然捉到了自己的儿子,那份难受无与伦比,直到此时他才明白娇纵儿子的下场是什么。

    无奈之下,黄达风只得出些银两打发走翡翠,把黄亮关进了小黑屋,不准他迈出大门一步,而且还放言,年后就把他送到外地去改造,改造不好不准回来。

    黄亮都如此了,其它几个家族也看出了不妙,纷纷决定把孩子们送走,而时间就定在了年后。

第367章 三喜临门() 
大雪过后,晴空万里,虽然阳光照在人身上有点暖意,但融雪的那种冰寒还是很刺骨。

    这时,高峰迎来了他穿越后的第一个年节。

    家中人手众多,年节虽不需要他操办什么,这几天他也没有闲着。

    先是带荆春去了县城,寻找了一天的答案,直到傍晚才兴奋地归来。

    随后又安排给工人们分发年终奖金,无论多少,只要在工作中没有出现过大的纰漏,人人都有的发,或几贯、或几十贯不等。

    几番忙下来,除夕到来时,高峰最想见的风小默也偷偷地来到了高家。

    高峰自然兴奋,引她再次拜见了高家人。

    虽是再见风小默,却因知晓了她与高峰的关系,高家人对她的态度又是不同,那种亲和劲,直似她与高峰已成了亲。

    高老太和李文娟更是过份,把高家的琐碎事情都叨叨给她听,甚至高峰的一些糗事也放不过,直听得风小默格格地大笑。

    高峰自然乐于见到这一幕,一家人其乐融融,还有比这更美好的吗?可惜少了个谷芷欣,若她来了,也融入这个家中,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一副画卷呀!

    莫大叔代表风小默的家长,也受到了高家的礼遇,不过,双方都没提及婚姻之事,这事还得看高峰和风小默的意见,只有他们开了口才敢操办。

    除夕节,包饺子、贴春联、放鞭炮,再加上祭神、拜祖,一天也够忙的,直到晚上众人才坐定下来,喝喝酒,聊聊天,畅想一下将来。

    吴家兄弟、项充都参与进来,共享那份欢乐。

    只是在这时,高峰抛出了一个重型炸弹,一下子把众人炸蒙了。

    “爹,年后我有可能当本地知县。”

    这句话让所有人都石化当场,大家一时间无法接受。

    开玩笑,知县是那么好当的,那可是一方的父母官,要是那么容易当,谷正会如此一把年纪才是个知县?

    “你说什么?再说一遍。”过了半晌,高有才才不敢置信地问道。

    “我说年后有可能要当知县了。”高峰重复道。

    这件事虽没有任命下来,却是八九不离十的,高峰说出来的目的是向大家通个气,也好让大家有个心理准备,可不能在这期间出现偏差。

    只是看到大家的表情,他就后悔把消息透露出来了。众人的反应明显比他预想的要强烈的多,那是一时接受不了的表现。

    更主要的是,四位老人又流泪了,这次的泪水比高峰初当官时流得还要多。

    你看,大过年的哭什么,高峰不好劝阻,只得向莫大叔用眼神求助。

    莫大叔倒上几酒,推到高有才和高有贤面前,笑呵呵地说道:“我说两位老哥,两位老嫂子,年轻人有出息,这是好事,咱们应该高兴,如今新年已到,加上这个消息,算是双喜临门了,来,我敬你们一杯。”

    经莫大叔这一打岔,四位老人终于止住了泪水,转而笑容满面起来,高有才忍不住兴奋地说道:“他叔,我们这是高兴的过头了,让你看了笑话,你说的对,我们应该喝上一杯庆祝一下,至于那个双喜临门嘛,我觉得改成三喜临门更好。”

    说完,他用还闪着泪光的眼睛看了一眼坐在一起的高峰和风小默,心中充盈着知足。

    “哈哈,三喜临门,三喜临门。”莫大叔迎合着说道。

    “哎哟!”一个不合时宜的声音却在这时响起,众人不由得扭头望去,只见高峰脸上现出痛苦的模样,声音就是他发出来的。

    “县老爷,你怎么啦?”李文娟好奇地问道。

    “没事,没事,被蚊子咬了一口。”高峰忙掩饰道。

    “哈哈。”众人大笑起来。这蚊子还真是厉害,大冬天都出来伤人。

    风小默早已羞涩地转过头去,心中暗恨,这个无赖,我都没用力呢,你叫什么叫?

    一晚上大家都很尽兴,吃喝玩乐,彻底放松下来,要不是第二天还要拜年,估计得玩个通宵。

    第二日一早,高峰便爬了起来,先给几位老人磕头拜年,又挨家挨户送去祝福,真的是“逢人就说吉祥话,见人便道新年好”,前世学的一肚子祝福词都让他用上了。

    不但如此,每逢见到小孩了,他还送上一些铜板和碎银子,作为压岁钱。

    一周圈转下来,高峰正想赶去县城给谷正等人拜年,那边拜年的已经上门。

    先是作坊的几个头头带领着工人们过来,接着县城各家代表也来了一帮,高峰只得留下来接待,直到上午过半才抽身前往城里。

    近中午,高峰终于疲倦地回到家中,此刻他才感受到,拜年也不是一件轻松的活。

    下午清闲下来,高峰却把几个年青人招集在一起,拿出事先制作好的麻将和扑克牌,教给大家一些玩法,分成几桌玩了起来。

    “看不出来你对玩这么有一套,连道具都别具一格。”风小默一边摸着麻将牌,一边白了高峰一眼,似在责怪他,这么好玩的东西怎么现在才拿出来。

    “那是,会玩的人才会有想法,我就是通过玩来触发灵感。”高峰吹嘘道。

    “妹妹,你不知道,他当年可是—”李文娟这时插上一句,只是一开口便感觉说错了,只得急忙打住。

    她可不敢去揭高峰的老底,特别是在风小默面前,说高峰一些无关痛痒的糗事可以,揭出他当年的混蛋之事可就不妙了。

    “大嫂,他当年怎么了?”风小默不慌不忙地追了问一句。李文娟的犹豫让她猜疑,她实则更想知道高峰的过往。

    “他,他—”李文娟一时语塞,不知道如何编话。

    高峰却笑笑道:“谁人年少不轻狂,胡搅蛮闹少儿郎,百般滋味皆尝尽,方知当初太孟浪。实话告诉你,我当年就是个混蛋。”

    “去,好像你很老成似的。”风小默不相信地鄙视了一句。

    高峰轻笑一声道:“说了你又不信,何必多问?”

    “好,好,我信还不行吗?”风小默语气依然。

    听到这里,李文娟不由得心中大赞,还是老三厉害呀!

第368章 难得糊涂() 
新年那一天,宋时称为元旦,为一年之始之意。

    过了元旦,便可以走亲威,看朋友了。

    初二,李文娟、王月娇各自与高海、高江套马车回了娘家,其他人也各自串门遛乡,庄园里一下子冷清下来。

    高峰没有出去,他在家陪着风小默,不,更确切的说,有风小默陪着,他安心在家呆着。

    俩人情义绵绵了两三天,高峰终于闲不住了,不但他闲不住,也没让风小默闲住,他交给风小默一个任务,那就是帮他写《三字经》,然后加注音。

    《三字经》本是南宋人王应麟编写的,只写到宋朝,中间关于元、明、清的二十四句是后人加上去的,因此高峰只需把那二十四句去掉就是个完整的本子。

    《三字经》本是启蒙教育所用,再加上拼音之法,用做教育学社的课本绝对是无可替代的。

    编完《三字经》,风小默对加注拼音已十分熟练,高峰又寻来早已面世的《千字文》和《百家姓》让她加注,这样“三百千”就集齐了,教育学社也有了第一套语文课本。

    随后高峰把它们交给了胡程青,让他印刷出来,年后开学就能分发到学生的手中。

    这些事情做完已过了初十。

    看高有才在张罗大家制作上元节使用的花灯,高峰心中一动,拉着风小默又回到了房间。

    这时他找来了一些白纸、竹子和制作工具,就是笔墨纸砚也没有少。

    风小默好奇,问道:“大才子,你又搞什么稀奇古怪的玩意?”

    拼音和《三字经》的出来,风小默对高峰已大为叹服,那可是震动整个文坛的大举措,只是她见高峰风淡云清,波澜不惊的样子,这才出言调侃。

    高峰笑笑道:“做把折扇。”

    “切,你还真有意思,大冬天的居然做把扇子,难道你还觉得不够冷?再者说,要折扇不能到外面去买一把,难道你做的带花?”风小默讥讽道。

    “我做的自然带花。”高峰毫不谦虚地说道,“折扇可不仅仅是用来扇风乘凉的,那是一种身份的象征,等我做好了你就明白了。”

    虽然看似不谦虚,实则高峰说的是实话。此时最流行的是纨扇,又称为团扇,也有一种腰扇,就是扇叶中间比两头细一些的扇子。

    折扇虽然也出现了,但仅是用来乘凉使用,上面没有题字与图画,与“风雅”二字根本联系不上。更主要的是这种扇子制作粗糙,模样怪异,与后世的折扇根本无法相比。

    折扇真正流行是在明朝,那时它成为了名人雅士手中的法宝,其不光制作精美,而且题诗咏词,风雅到了极致。

    大宋文风盛行,却还是缺乏那么一种韵味,正因为手中没有这把折扇。

    高峰制作它也是出于这种目的,他要把它当作潮流引领。

    在风小默的帮助下,花了几天时间,几把精美的折扇便面世了。

    风小默不由得睁大了眼睛,这几把折扇确实比市面上好上数倍,它不但漂亮,还便于携带,特别是折叠后根本不会对扇面造成磨损。

    “不过是精致点而已,也没你说的那么玄吧?”风小默还是有些不解。

    “小默,今天是上元节,我送你首词如何?”高峰没有解释,反而深情地问道。

    “大才子的词自然不同一般,小女子若能求来十分感激。”风小默嘴上逗笑,眼神里却充满了渴望。

    高峰心道:又要拿偶像的东西来泡妞啦,但愿他以后不要怪我。

    虽是如此想,他还是挥毫在折扇上写下:“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