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工程师 >

第17章

大宋工程师-第17章

小说: 大宋工程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啊!风雨送春归,啊!飞雪迎春到。”

    “呵呵,不错,接着。”

    “啊!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再来。”

    “啊!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

    “啊!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

    良久,一道温情的声音总算响起:“大才子,你这首卜算子咏得真好。”

    “那是当然,在‘文曲星’面前若不拿出点真本领,岂不是让你笑话?”高峰边吹嘘边想,厚脸皮,是你的吗?

    “你就吹吧你。”风小默白了高峰一眼,问道:“你为何总在前面加个‘啊’呀?”

    “抒情。”

    “抒情?”

    “对,为了抒发我那一份狂热的真情。”

    “……”良久,一个蚊子般的声音又问道,“那你抒情的对象是谁?”

    嗯?忘了这一茬,高峰毫不犹豫地答道:“当然是我们家小默了。”

    小声嗔怪道:“谁是你们家小默?”

    “……”

第358章 加冠取字() 
其实宋徽宗赵佶还算是一个有福气的皇帝。更新最快他在位几十年间,大宋基本上是风调雨顺的,就是常决口的黄河也没有舞动,使得这么多年来很少闹天灾。

    要不是他胡作非为,弄出那么多的**来,大宋也不会一下子就衰败下去。

    这就是“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赵佶的下场纯粹是自作自受。

    一场大雪虽然赶在了年节,却带来了丰收的希望,也算是风调雨顺的一种征兆,相对于它的好处,高峰一行人赶路的艰难倒不重要了。

    高峰一行人赶到高家庄园的时候,每个人都快成了雪人,好在大家提前有所准备,并没有人受冻。

    除了风小默,所有人都随高峰来到庄园。高峰本来也想让风小默一起来的,只是她有些事情要处理,可能要耽误几天,所以还是单独行动了。不过,她已答应,年节定然要在庄园里过,高峰这才心下满意。

    高家人接到高峰回来的消息,都冒雪到门口迎接,那份隆重就像皇帝老儿驾到一般。

    高峰忙叫惭愧,年轻人出来也就算了,几位老人也跟着出来,万一冻着什么的,他肯定得后悔死。

    进入庄园,把莫大叔、吴等人向大家介绍认识,并给他们安排好住处,高峰这才安稳下来。

    与高家人马聚坐一处,那份亲情难以割舍。

    高峰把这次芒砀山之行的情况作了简单地介绍,随后胡妞把家里的情况也作了介绍。

    家里的情况基本比较平稳,胡妞介绍的重点有三个方面。

    一是奇货楼生意依然火爆,特别是年节就近,更是供不应求,单最近一个月差不多就进帐四万两,生意的大头是批发。

    二是旧房改造早已完工,工人们都提前搬进了新房。其中多建了一些,高海、高江、高霞三家看新房不错,考虑到庄园比较拥挤,也搬了进去。当然还多了几套,到时就看谁用了。

    三是作坊这边有两件事值得关注。

    第一件事。蜂窝煤炉和蜂窝煤一出来就被抢购一空,而以作坊的现有能力根本供应不上。炉子还好说,很快就有人仿制出来了,可煤球的制作不太容易,所以中间谷大人曾找上来问,能不能把方法公布出去,这样也方便百姓生活。最后经大家讨论认为,这是好事,而且凭这个也赚不了多少钱,还不如公布出去,因此连制作工具加配方在前些日子都公开了,目前作坊生产的都供应给内部使用。

    第二件事。高山烧出了那个透明的琉璃,不过它的颜色很绿,而且上面有很多气泡,这样的琉璃虽没见过,却还是达不到要求,当然,他并没有浪费,都按要求制作出了大小规则的平板状,至于如何使用就没人做主了。

    几件事都没有出乎高峰的预料,他倒没有多说什么。

    只是随后高有贤补充的一件事却让他有些为难。

    事情还得从功德坊说起。谷正以官府的名义向朝廷为高家申请功德坊,几经周折倒也批了下来。

    这是整个高家的荣耀,因此高家计划在张安老宅兴建一座祠堂,同时请县府作主新立家谱,这些都将按程序进行,却有一件事关高峰的。

    高峰年后二十,也就是到了弱冠的年龄,这时要举行加冠礼。

    加冠是表示成年的意思。之前在乡下,那时高家一无地位,二无宗祠家谱,加冠之礼就是有也是简而化之。

    现在不同,一切都有了,而且高峰作为建坊的当事人,意义更为重大,因而不能马虎。

    冠礼一般在宗祠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加冠者加冠。加冠三次分别代表拥有治人、为国效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赐上“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人。

    不仅在加冠时要取“字”,就是记入家谱也要用到“字”,因此大家与高峰相商的就是取“字”的问题。

    “名以正体,字以表德”,虽然形式上是在加冠时由贵宾赐“字”,但仍需事先征求一下当事人和家人的意见,否则,赐出来的“字”大家不满意,那就出丑了。

    对于高峰取“字”之事,高家人曾征求过谷正的意见,谷正认为高峰乃奇异之才,可取“子奇”,不过,这只是一个建议,至于用不用还得看高峰和高家的想法。

    高峰对这个“字”当然不满意,他一直低调做事,做人上更不敢显摆,取“子奇”那就是把自己推向风口浪尖,这不是他的本心。

    他一直小心谨慎,一心只求活着,本想取“求生”为“字”的,只是当他顺着一念,不由得脸都绿了。

    “高求生”,“高俅生”,那岂不成高俅的儿子了,这个肯定不行。

    按着这个思路往下走,高峰想到了“平安”二字,只是这样太过直白,莫名的叫“平安”只会让人浮想联翩,那又不是高峰的本意,还是隐晦点好。

    琢磨来琢磨去,高峰把想法定在了“子川”上。

    “川”与“穿”同音,高峰是想时刻提醒自己是穿越而来,千万不要因为忘形而露了底。

    当然,就是别人问起,从字面上也好解释,名峰字子川,都是地理事物,不存在争议,而且还有名句可以引申。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是一种珍惜时光,不懈追求的意思。

    锁定了想法,高峰征求其他人的意见,大家大都是白丁,对这些根本就不懂,因而没有人出来反对。

    只是也没有最后定下来,高有贤的意思还是去征求一下谷正的意见,看他怎么说。

    既然如此,高峰也不再执着,一个名字而已,用什么都无所谓,他前世的人们都没有字,不同样过得挺好。

    加冠礼将在年后择日进行,同步进行的还有祠堂、功德坊落成和家谱启用仪式。

    几件事同时举行高峰倒是满意,这些事对高家来说是重大事件,对他来说却不过是个形式,他不想在这上面浪费太多的时间。

    当然,这种话他是不会说出来的。(。。)

第359章 一县之主() 
鹅毛大雪下了一夜,第二日小了下来,只有零星的雪花在飞舞。

    就算这时雪厚一尺,高峰还是决定去一趟县城,还有三四天就要过年了,他有一些事情要办,必须趁机前去。

    作坊已经放假,院内院外大家都在扫雪,一派热乎模样。

    高峰带上荆春,骑马往县城赶去。

    首先来到县衙,他要向谷正销假。

    一看到高峰,谷正就惊喜起来:“你总算回来了,正好有一个好消息告诉你。”

    好消息,这个要得。

    高峰好奇地问道:“大人,什么好消息?”

    “你要当一县之主了,你说是不是好消息?”谷正开心地说道。

    一县之主?怎么可能?这跨度也太大了吧。高峰呆愣了一下,不可思议地问道:“哪县?”

    “自然是本县,否则发展之策如何实施?”谷正答道。

    接谷正的位置,没道理呀!高峰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又问道:“那大人呢?”

    “我接张大人位置,兼任发展正使。”

    接张业,转运副使,再加上一个莫名其妙的发展正使身份,也算升了。

    “那张大人呢?”

    “他去徐州。”

    徐州?接叶简的位置,看来也升了,只是这种变化也太吓人了吧。

    别人怎么升的,官品如何变化,高峰没有感觉,但他自己却是连升两级,由从九品变成了从八品,这个跨度有点大,他搞不懂为何?

    “恭喜大人升迁。”高峰上前一礼,又问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何让我为知县?我可没什么经验!”

    他说的是实话。一县之主是那么好当的,他一个毫无根底的人,除了搞个发展之策外,要功名没功名,要经没经,只干了几个月的发展副使,居然成为了一县之主,上哪说理去?就是朝堂上也通不过呀!

    谷正一摆手说道:“别急,任命还需些时日才能下来,这只是内部消息,中间会不会有变化还未可知。”

    内部消息,那也是**不离十的事情了。

    谷正又道:“据我了解,此番人事调整你的因素为主,我们都是沾你的光。”

    啊?高峰开始懵逼,他咋不知道自己起了什么作用呢?只得问道:“大人,这话从何说起?”

    谷正笑呵呵地说道:“首先你这个发展之策一出来,数月时间便取得了成效,朝廷对此有了信心,所以决定重用你,这是你的作用了吧。”

    顿了顿,谷正又道:“不过,据我所知这只是一个引子,原因还有其它。”

    “什么原因?”高峰急切地问道。

    “你卖的那个酒方。”

    酒方,此事居然与酒方有关,这怎么可能?二者也牵扯不到一块去呀!高峰无奈地问道:“二者有何关联?”

    “看来你并不知道京城发生的事情,也真是的,你自己做出来的事自己都不清楚,活该差点栽坑里。”谷正调侃了一句,苦声说道,“我也够倒霉的,得帮你打探消息。”

    听到这里,高峰惊惧起来,根本没在乎谷正的语气。

    京城里发生了什么?和这次升官有什么关系?李普也真是的,到现在都没把消息传来,真不知道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大人有话请直言。”

    “放心吧,这次是好事,不过也挺危险的。”谷正笑呵呵地说道,“这次卖酒方,你们共得一百万两,其中送给了朝廷七十万两,正因为如此,官家才一高兴赏了个一县之主给你。”

    竟是这样的!高峰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这中间发生的事情他一概不清楚。

    “还有吗?”高峰追问道。

    谷正说的不全面,个中细节并没有道出,但他知道事情绝对不是那么简单,或许有更大的内幕在其中。当然,他最想知道的还是谷正所说的“也挺危险的”是什么意思。

    看他确实蒙在鼓里,谷正也不隐瞒,把了解到的朝堂之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他。

    老匹夫,一听完高峰便暗骂起来。他这才知道被蔡京给利用了,他已成为蔡京对付政敌的一块石头。

    唉,早知如此何必去贪图那几两银子,在这里过自己的顺当日子多好呀!

    如今可好,一下子成了朝堂上的名人,就算不考虑那些因打压自己而受罚的几人报复,光凭出了这一次头,也够其他大臣们惦记的了。他已能想像,今后一旦牵扯到自己的事情,肯定会阻力重重,弄不好还会被黑白颠倒。

    只是,已成事实,想后悔也没有了机会,他只能把自己的心高高地提起来。

    看高峰沉闷不语,谷正笑道:“你也别想多了,其实一步入官场就存在类似的你争我斗,你离朝堂远,感受不到其中的复杂,但我告诉你,这并不算啥,时间长了你就懂了。实际上我对这件事的结果还是很满意的。”

    你当然满意了,你也升官了呀!

    高峰腹议了一句,却也认可谷正的观点。谷正就是这样被打压过来的,不然不会来到这种鬼地方,可以想像当时他的压力有多大,他都能挺过来,自己算个啥。

    谷正接着又道:“你不要以为我升官了才满意,其实不然,我是为你升官而满意。你一身才华,若得不到重用,那才是朝廷和百姓的损失。好在这个结果不错,你就接受吧。”

    不接受行吗?一个连朝廷大门哪开的都不清楚的人,有什么资格挑三捡四,更不可说什么辞官不受了,给你官做就是圣恩隆眷,那是天大的福份,你就知足吧。

    高峰苦笑一声问道:“还有没有其它的人事变化?”

    谷正答道:“叶简大人可能要去沧州。”

    叶简云龙山剿匪无功,调去沧州倒在情理之中。

    “县丞王大人暂时不动,不过。”谷正说到这里停了一下。

    “不过什么?”高峰问道。

    “本县因上届县尉出事后,一直空缺,这次朝廷准备派个县尉过来。”

    还以为多大的事呢,这很正常呀!朝廷冗官那么严重,总不能让位子空着吧。知道这是谷正关心自己,高峰却不以为意。

    上届县尉因疾患不治,英年早逝,时间恰好是高峰搬来县城前,所以其位一直空缺,这次朝廷给补上也是合理的,对此高峰能够理解。

    当然,安排县尉是朝廷的事,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他才懒得去管,而且也不敢管。

    不想,谷正却拿出一份名单递给他道:“朝廷准备从新舍选登进士第中选出几人去下面锻炼,这是今年的进士名单,你看看有没有中意的。”

    这是什么情况,难道让我选县尉?太不可思议了吧。高峰疑惑的接过名单,只看了一眼便被上面的一个名字吸引住了。

    杨邦!(。。)

第360章 拼音识字() 
杨邦乂可是个大名人。

    他成名之时恰好金兵南下,那时他任建康府溧阳知县,他不但把邑内管理的井井有条,而且在建康被围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