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工程师 >

第13章

大宋工程师-第13章

小说: 大宋工程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可知此酒方卖多少钱?”

    “一个酒方而已,能卖多少钱?”

    “陛下,此酒方可卖到十万两。”

    “噢,十万两呀,也不少啦。”赵佶随口答了一句,显然没有入心。

    “那是一家,若有十家将是百万两。”

    “噢,百万两呀,也就……什么?有这么多?”本来蔫蔫的赵佶,猛然间惊醒,差点从龙椅上跳起来。

    六千两他不在意,十万两他也可以不在意,但是百万两却不能不在意,那可是很多很多的钱呀!

    整个大宋才多少钱,一个酒方就卖出了百万两,要是再来几个,岂不是发大财了?

    他一个下县的小官居然一下子能挣这么多钱,果然是一个好的营销策略。

    “他要那么多钱干什么?”赵佶的口气已经转冷。

    难道想造反不成?

第349章 忠君爱国() 
不光赵佶觉得此事可怕,就是群臣也觉得可怕。

    若仅仅只有一百万两还则罢了,关键是高峰还有很多生意,若这些生意持续下去,其财富也将源源不断的累积,那将是个无法估量的数字。

    甚至不用辛苦做生意,他只要再卖几个秘方,就会有几百万的财富,而这些财富对大宋来说将是不安的征兆。

    还别说,赵佶此人别的事情不敏感,但牵扯到大宋安全方面却敏感的多。此事不知道还则罢了,知道了就会多想,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国家安全和个人威胁。

    “陛下,此事大可不必惊慌。”蔡京出言劝慰道。

    我还不惊慌,有人已经冒头了,再不惊慌就晚啦。不过,蔡京这样说,赵佶还是本能的回了一句:“太师有话直说。”

    蔡京是谁,赵佶的小心思他早就瞧在眼里,只是他仍然不慌不忙地说道:“发展副使并没有全拿这个钱,而是把七成的收益都赠与了朝廷,他留下的一部分也不过是想开间分店。”

    “此话当真?”赵佶的嘴合不上了,他掩饰不了那份兴奋,几乎是追问起来。

    一百万交给朝廷七十万,高峰只留下一点开店的本钱,无论这个本钱是不是留的太多,赵佶也无话可说了。

    他拿了大头,嘴立马软了下去,就是之前的雾霾也一扫而空,此时他只有一个想法,若臣子们都是如此,大宋何愁不强大?而他的很多想法也能实现了。这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赵佶焉能不高兴?

    他这边打着小算盘,那边蔡京却在继续陈述。

    “陛下,发展副使已把酒方交给了臣下,只等外使离京便可公布酒方了。相信酒方一出,大宋又会多出一类酒品,而朝廷也能多一份收入,如此为朝廷谋利的行为,怎么说是出卖国家机密和卖国求荣呢?”

    蔡京说的不温不火,却句句切中要害,只听得宋徽宗赵佶频频点头道:“不是出卖国家机密,也不是卖国求荣,而是忠君爱国,高爱卿是个好臣子,该赏。”

    赵佶和蔡京都如此说了,底下臣子们自无二话,纷纷上前附和,好似之前他们没有反对似的。

    此时唯有俩人面红耳赤,一个是王黼,一个是李邦彦。他们本以为板上钉钉的事,却被蔡京几句话驳得体无完肤,完全出乎了他们的预料。

    不愧是太师,城府老的很,一个看似必输的局,却隐藏着这么多后招,不服气不行呀!

    不过,他们也很纳闷,这一系列手段里面都有高峰的影子,他又是如何说动堂堂一朝太师为他出面的呢?他们可不认为蔡京提拔了高峰,高峰就能递上话,那一朝太师也太不值钱了。

    原意他们是没想搬倒蔡京的,但也没想让他过得舒服。蔡京的权势太大了,若不借机掰掉几个爪牙,其他人很难在朝上有发言权。王黼和李邦彦这次跳出来显然是不谋而合。

    只是千算万算,还是棋差一招,不但没杀成鸡还赊把米,这就有点得不偿失了,他们可不认为赵佶或蔡京就这样放过他们。

    朝堂上如何纷乱已经不重要了,对高峰来讲,他能平安的度过这一关才最重要,而之所以能度过这一关却又与他的小心谨慎不无关系。

    与李奇坤和李普商讨时,他们就认为此事并不可靠,关键是联系外使容易被人发现。

    赚钱是小事,被人阴了才是大事,因而要确保安全只能在朝中找个靠山。

    作为对朝中一抹黑的高峰,根本不知道找谁,而且也没有什么势力可找。

    想来想去只有一个人了,那就是蔡京。

    高峰升任发展副使是蔡京的功劳,无论个人成见怎么样,这个人情还是卖的,因此不可能把蔡京撇在一边。

    更重要的是蔡京他能联系上。张业是蔡京的人,只要到张业那里讨一封书信就能办到。

    见到蔡京就好办了,把事情向他说明,至于如何办就听他的吩咐。

    请蔡京办事当然不能全凭一张嘴,高峰已打定主意,卖的钱他只要十万两,剩下的全都送给蔡京和朝廷,至于他们怎么分就不是他所关心的了。

    有了这个利诱,蔡京当然不会坐视不管,不但安排了自己的亲信当了外使团的接待,还让其带领李普行事,其结果不言而喻,事情不但顺利进行,而且大大超过了预期,究其原因自然全是蔡京的功劳。

    只是朝堂上的事情并非高峰想像的那般简单,若是他了解到内幕,一定大大佩服蔡京作为权相的高明。

    别看此事只是一桩生意,却被蔡京利用得体无完肤,如果高峰早知如此,他宁愿不要那十万两,也不去做那个出头鸟了。

    事情已经显然。整个收益下来,高峰落了一成,朝廷落了七成,还有两成落在了蔡京的口袋里。

    千万不要以为蔡京看中了这二十万两才如此卖力,如果那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这点钱对他来说根本不放在眼里。

    蔡京看中的是什么?自然是朝堂上的权势,既然手头有这么一个机会,他若不通过它做点文章,也不配为三起三落的权相了。

    蔡京虽然为六贼之首,但与其它各贼并不合睦,或者说不完全合睦。

    首先与他对立的便是太子的人,那是以李邦彦为首的一帮势力。

    其次便是王黼的崛起。王黼本是他的人,近年来因渐成气候脱离了他的掌控。

    另外的便是一些散臣,他们谁也不投靠,因而谁也不帮衬,其中以童贯、高俅为代表。

    至于朱勔、白时中之流则全是他的手下,都是看他的眼色行事的。

    有了明确目标就好办了,蔡京自然会让人把信息泄漏给王黼和李邦彦他们,他相信这俩人得到信息绝对不会安稳。

    果然如他所料,王黼和李邦彦跳了出来,也就是之前朝堂上发生的一幕。

    大家都蒙在鼓里,唯有蔡京心知肚明,而最大的受益者也是他。

    当然,赵佶也是受益者,表面上看是最大的,其实不然,钱归朝廷,可不是装入他的私人口袋,也就是说,他还不能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第350章 小默归来() 
朝廷的事高峰关注不到,也无心关注,他把精力都用在了芒砀山的重新定位上了。

    自从听了刘三娘的一席话,高峰豁然开朗,他决定收缩作坊,就是有新产品出来,也不会让它面世,顶多算个试验品,至于何时推出,那要看时机。

    好在他之前的计划虽然庞大,却也有这方面的考虑,所以操作起来并不麻烦。

    当然,再收缩作坊,之前答应的几件事也是要做到的。

    与袁家的鞭炮生意要做。他生产了一批鞭炮,不可能不出售,而这也是拯救袁家的东西,所以不能不推出。

    鞭炮在大宋已经存在,就是质量再好一点也不算稀奇之物,再者说由袁家牵头,高峰根本不需要出面,因而推出它不存在问题。

    与刘家的三项合作项目有了一些变化。

    反季节作物和香水正常实施。

    变化的在果酒上。高峰决定在刘家新建一座酿酒作坊,这座作坊专门生产果酒,而挑头的就是刘三娘。

    对刘三娘他已经能够信任,就是有些秘辛也找她商量,而她总是能给出一些非凡的见解。

    高峰感觉到值了,相比他的付出,结识刘三娘更划算。

    当然,与刘家的正式合作应在年后,年前能做的除了作坊设计外,还有一些事务要筹备,而这些在几人商量后已做出了分工。

    有一件事高峰还是很惊喜的,那就是在他的指导下,三位师傅炼出了第一炉钢。

    这炉钢的量不大,也就一两个立方,而且因条件限制,质量也不高,但它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因为这炉钢可以直接按模具浇注,省却了再加工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它的钢性更强,而这些正是高峰想要的。

    这炉钢虽然只是试验性质,可高峰没有浪费,他用它浇注出不少工具。

    作坊生产效率低下,最主要的便是工具不趁手,若工具合适的话,效率还会提高不少,因此,浇注出的工具都是高峰自家作坊用的。

    加工工艺是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它讲究的原则是技术上的先进和经济上的合理。

    用作坊生产工具,用工具提高产品品质,工艺水平就是这样在不断地进步。

    工艺水平的提高,无形中也会带动产品的生产质量和效率。高峰就是要在自家作坊内部形成一个小的良性循环。

    钢铁是基础产业,在一定时期也是检验工艺水平的一个标准,虽然它现在还远远达不到要求,对高峰来说,已走出了第一步,后面也会越走越顺当。

    高峰甚至能够想像,用不了多久,他就能生产出弹簧、钢筋、钢管、轮轴、齿轮等物件来了,而这些对他后续的一些工作至关重要。

    安排好一切,高峰刚刚放松下来,却又迎来了另一份惊喜,那就是风小默回来了。

    原与风小默约定,她若能在年前五天回来就到芒砀山会合,然后共同归家,若赶不回来则直接回县城。

    没想到离预定时间还有两天她就赶了回来,这让高峰莫名的高兴。

    让高峰高兴的还不仅如此,风小默还为他带来了两位客人,而那俩人一看就不平凡。

    再见风小默,高峰恨不得立马扑上前去把她抱在怀里,然后狠狠地欺负一顿,只是风小默的面皮薄,又守着外人,他只得克制下来。

    不过他还是关心地说道:“小默,你瘦了。”

    “哪有呀!”风小默扭捏了一下,脸色娇红的回应了一句。随之她转开话题说道:“这是我为你带来的教头,你们认识一下。”

    “吴玠,吴晋卿,我的师兄。吴扬,师兄之弟,陪师兄一起来的。”【注:吴扬的原身为吴璘,本文因需要改名为吴扬。】

    不等风小默介绍完,高峰已经愣住了,他一扫想欺负风小默的想法,呆呆地望着面前的俩人。

    不会是真的吧,居然见到了活的历史名人,高峰不可思议的揉了揉眼。

    吴玠、吴扬兄弟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特别是在抗击金兵的过程中,其功劳不亚于岳飞,没想到在这里见到了,简直是梦幻般的感觉。

    面前两人,一个二十出头,也就比自己大上两岁,却显出沉毅的性子。

    另一人十三四岁,眉清目秀,一看就聪明透顶。

    这两兄弟就是将来被金人闻风丧胆的人物,想不到年龄差距有那么大。

    高峰定了定神,上前拱手说道:“吴兄,吴小弟,久仰大名,今日得见,幸会幸会。”

    对于高峰的客套话,吴玠没有在意,拱手还了个礼,他并不认为高峰是真的久仰其名。

    吴扬不失天性,笑嘻嘻地上前说道:“你就是那个高峰,我看除了长得俊点也很一般吗?”

    说到这里,他还戏谑般地看了风小默一眼,直到风小默羞涩低头,他又道:“你说久仰我们,那你久仰我们什么?”

    这孩子真会说话,就这点优点也被发现了,简直是眼光毒辣。

    对吴扬的刁难高峰不以为意,笑而答道:“我知道你是陇干人,从小喜欢骑马射箭,更能熟读兵书,你说这算不算久仰?”

    本来想制止弟弟不得无礼的吴玠,听到这话,眼神一滞,看向高峰多了一份光彩。

    此人倒是消息灵通,难道是风小默提前告知?

    可也不对呀,看风小默那惊讶的眼神,好似和自己一样不解。

    不及吴玠想明白,吴扬“扑哧”一声已笑了出来。

    “风姐姐早就告诉你了,你知道也不算稀奇。”

    “呵呵。”感觉到吴扬很有意思,高峰笑道:“就算是这样,我也是久仰。”

    “好吧,我说不过你。”吴扬随意的说着,“听说你有一套能提升军人作风的方法,什么时候让我见识一下,可不要让我失望哟!”

    他说的方法应该是自己使用的三大条令,这兄弟两人肯来此定与此事有关,高峰不由得心中服气。

    果然是大帅之才,那份对军事知识的渴求常人很难做到。

    高峰笑笑答道:“定不让吴小弟失望,不过,此间可是没有,需回县城后才能见到。”

    听说暂时看不到,吴扬略显失望,不过,他很快又恢复了神态,说道:“既然如此,那就先看看你在这里搞什么鬼吧。”

第351章 天下大势() 
吴玠兄弟的到来,高峰喜不自禁,自然要摆酒相迎。

    这俩人可是统帅级的人物,虽然目前还未成器,但底蕴在那里,如果用好了,将来不可限量。

    当然,以二人之志,绝对不甘于屈居自己手下,那就看自己的手段如何了,若能拿出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来,相信他们会留下来的。

    二人不甘平庸,兴趣都在军事上,在一块高峰有些底气。

    一是三大条令。这是军队管理和军人养成的重要法宝,也是作战指挥的利器,绝对能吸引住两人的眼球。

    二是全新的军事理念。几千年的战争史,无论中外,在后世都汇聚成了系列,高峰就是闭着眼也能叨叨出几条,而这些对还未出世的俩人来说肯定是致命的诱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