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问道无常 >

第62章

问道无常-第62章

小说: 问道无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师父,弟子明白了。”郝大通生性豁达,但是于修道之处却自有慧根,听师父这么一说心下自然明白,当下也就不再多说其他,径直去自己房中筹备行囊,准备登州之行。

    王重阳带领着马、谭、郝、王四位弟子离开周家金莲堂,周伯通和邱处机送出去了好远,才恋恋不舍地回去。

    秋色正浓,王重阳一路之上兴致颇高,看到周遭此时无比绚烂的秋景,正是万紫千红,丰收在望的时候,想想去年七月自己从陕西一路东行来这宁海之时,心中虽然知道有“七朵金莲”可以教化,只是于这传道一节却实在不知是兴是衰,自己也是鼓足了心中之全力一路前来,如今只一年光景,眼看着不仅宁海的全真庵、金莲堂日渐兴盛,如今连登州也有人前来相请传道,眼见得全真道之兴旺实在是指日可待,看着这番由自己亲手开创的事业如日中天般慢慢升起来,心中自然是无比畅快。

    “师父,这登州府的庵堂建起来,又应该如何命名呢?”这时,马钰问道,看起来他一路之上也一直在思考兴建庵堂一事。

    “依你看呢?”王重阳看着自己的首席大弟子,想着自打度他出家以来,这半年多只有这大弟子一直随时侍奉在自己身边,平时恭听教诲自然是最多的,因此也认为他最深得自己真传,此时就不由带了些考究的意味问道。

    “弟子想师父在命名全真庵之时曾经说过,全真有融合儒、道、佛三教思想于一体之意,我想如今我们师兄弟几人,倒多出身于儒家,平时即便耳濡目染的儒家思想自然已经深入内心,如谭师弟这般儒雅有礼,我想师父定然也是极为首肯的。像我们如今出家清修,师父又教导我们慈悲爱民,却又有着佛家慈悲济物的胸怀,而我全真本是以道家为本,师父平时里对我们弟子训讲的《道德经》,又实在是将道德修养、为人处世、内丹修炼功夫融于一体,更是我等平时修养之时片刻不得疏离的。如此三教合一,我想这庵堂的命名倒不可少了‘三教’二字。”马钰此时侃侃而谈,倒自有一番道理

    “嗯,不错,”王重阳点头称是,“‘三教’二字自是主体,‘全真’一名开我教之先河,有引导流派发扬宏大之功,‘金莲’一说原指内家修炼功夫,又与我受命东行之时的‘七朵金莲’相应,如今这登州府的庵堂,是我教门兴旺的发端,有这‘三教’二字可昭示我教门的思想融流,无论儒家弟子、佛教信徒,我教只有兼容之胸怀,却并无排斥之心,这两个字很是不错。”说到这儿,他不由抬头四望,只见晴空朗朗,风和日丽,天地浑然一体正如此刻胸怀之畅达无虑,他微一沉吟又说道:“我们平时修行,在外讲究吸取日月星辰之精华,对内则讲究精气神之凝炼,这‘三光’自然也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又可以加上‘三光’两个字。”

    大定九年(公元1169年)九月,王重阳带领弟子到达登州府福山县姜家之后,在姜家宅院创建了“三教三光会”,此会兴建不久,又在登州府蓬莱县兴建起“三教玉华会”,一个月之后,附近州县闻名前往敦请,又在莱州府境内建起“三教平等会”。一时,全真道在山东境内的宁海、登州、莱州三个州之内一共兴建起了五个面向广大百姓身心修炼的道教团体,会众遍及社会各个阶层,官员、乡绅、秀才以及底层民众均有信奉修行,会众人数过万。从此之后全真道思想在山东半岛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本章完)

第131章 28、河边看相() 
在完成三州五会的兴建之后,王重阳一方面忙于各庵堂内的讲经说法,又挑选了悟性好、有道性的道徒收为外门弟子,以辅佐各会会首安排庵堂内一应事宜。另一方面则加强对弟子的修炼指导,如今他对弟子的督导更为严厉,又因为每个弟子资质、原来的家庭条件都各有不同,少不得就在修行方法之上多加调适,以更利于修行有进。如此一来,每天的安排十分紧密,人自然是万分忙碌。

    这一天,马钰看师父好不容易得了空闲,连忙去厨房端了饭菜进来,准备让师父用饭。刚一进厅堂,就看到王重阳背转了双手,看着窗外的树木流云,轻声说道:“归矣,归矣,再不归即将晚矣。”

    马钰只听了这一句,心中不由一惊,觉得这实在是不祥之语,师父怎么突然就冒出这么一句来?再看师父的神色,却是平静如常,和平日没有什么不同,于是就笑着说道:“师父要归去哪里?可需要弟子陪同?”

    听到马钰的声音,王重阳不由转过身来:“马钰,我正要叫你们来商议。”

    “师父无论有什么事,还是请您先用过饭,弟子看师父近日实在劳碌,得闲时还要多加休养为妙。”马钰连忙把饭菜放到桌子上,“师父请先用饭,我这就去把几位师弟叫来。”

    “好。”王重阳也不推辞,先自用过了饭菜,这时马钰就叫了几位师弟过来。如今留在王重阳身边的弟子除了马钰之外,还有谭处端、郝大通、王处一、刘处玄、邱处机,一共是六位弟子。

    看看弟子们都来到了厅堂,王重阳缓缓说道:“如今这三州五会兴办得如此顺利,倒让我十分欣慰,不由想起我在终南山活死人墓时曾经发下的誓愿。那时我独居深墓之中,却在墓的四个方位上方方正正种下了四株海棠,那实际就是我‘愿四海教风如一家’的宏愿。如今我们在这山东境内已经有了三州五会,传道一事在此地已了无遗憾。只是想起我当日的宏愿却尚未完成,如今时日迫切,倒不能不带你们走这一遭。不知道你们有谁愿意随我去到陕西传道?”

    “师父,弟子愿去!”马钰说道。

    “师父,我们也愿意去!”谭处端等几个人都齐声说道,尤其是郝大通更是爽朗地一笑:“师父,这么好的事当然少不了我郝大通的对不对?弟子愿意跟随您去陕西传道。这传道当然是大事,况且我听说陕西那地界八百里秦川自古以来就是帝王之州,人杰地灵那是没的说,可是我长这么大却从来没有去看过,如今师父要带我们去那里传道,那可真是求之不得的。”

    听郝大通如此说,王重阳不由笑道:“别人都去得,唯有你却去不得。”

    “师父,为什么?”郝大通睁大了圆眼问道,“弟子自忖并未犯有过错,师父为什么不肯让弟子陪同前往?”

    “我已经给你和处一觅得了一个好的去处。”王重阳说道,“此处风景亦好,自古就是我道教中人静修开智之地,你和处一可去往此处清修,将来定有所成。”

    “师父说得那么好,到底是哪儿啊?”此时王处一也睁大了一双秀目望着师父。

    “就是由此东去不远的铁槎山。”王重阳说道,“此处道气绵延,静可听仙音,出可近人声,实在是于你们二人极其适宜的修炼之所。你们可愿意前去?”

    “师父既然说了,弟子也只好前往了。”郝大通低垂了头说道,“只是不跟随在师父身边,怕师父少人照应,我这心里实在是好生挂念。”

    “唉,你不要太过贫嘴,”王重阳往日听了郝大通这样说话,总会微微一笑,不料这次却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从此一别,你和处一定要好生修炼。处一心志安定,他日必有所成,我倒十分放心。不过你虽年长于他,却总是难免会有心志飘摇之时,平日里且须记得‘炼心’二字,你的炼心却又不同于他人,他人或许是苦炼、苦修,你却需要更多的清修、静修,你可记住了?”

    “师父,弟子记住了。”郝大通和王处一都点头答应道,王处一心智清明,此时冷眼里瞅去,却觉得师父有交待后事之嫌,心中不由一沉,却不敢明言,只是把目光调转了去看马钰,见马钰也是紧锁双眉,显见得心中并不十分痛快。

    “另外,大通,我之前曾经说过,他日你若再遇明师异人,尽可以放心拜师,不必再来问我。如今我再把这话交待于你,你可要记住了。”王重阳说道。原本人们拜师都十分讲究,如果之前拜的有师父,再看到哪位高人想要拜师,却需要先请求原来师父的同意。王重阳自知此时已是诀别,又知道郝大通另有师缘,因此就提前把这话说下了。

    “师父,我记住了。”郝大通说了这话,不知怎的心中突然一酸,双膝一软,轻轻地就跪了下来:“我郝大通拜得恩师,这两年来受教无数,只是我天性愚鲁,于修行还多有不到之处,此时再听恩师教诲,弟子心中,心中实在是感激!”说着这话,眼睛里竟然有眼泪要涌将出来。

    王处一一看这种情形,也连忙跪下说道:“多谢恩师教诲,此去铁槎山我和郝师兄一定刻苦修行,不敢忘了师父的多年教诲。”

    “好,你们今天就去吧。”王重阳说了这话,轻轻地对二人挥挥手,“好生修炼,不要忘记了当年自己出家修行的初心。”

    “是,师父!”二人又是深施一礼,然后起身去了。

    (本章完)

第132章 29、山中贵客() 
王重阳默默地看着两个弟子远去的身影,很久没有说话。

    马钰等四个弟子平时和郝大通、王处一也都交好,郝大通憨直,生性活泼,言语诙谐,有他在师兄弟几个就总是欢声笑语,他这一走,倒好像走了一半的人之多。王处一为人机敏,处事柔和,六个师兄弟中只有邱处机和刘处玄比他小些,其余的要么大他三四岁,要么大上二十来岁,平时也都喜欢他机灵、聪慧。如今看这两个人一起离师远修,却又不知道何时可以再见面。虽说出家人原本不该有诸多七情六欲,不过师兄弟相处久了,自然就有了手足之情,若说突然就淡然放下却终究是不能的。

    王重阳既已定下了离开山东的日子,又对各会的会首一一做了交待,又对一众人等以后如何传道修行细细叮嘱一番,这下师徒五人要离开山东的消息就传了出去,等到了离开的那天,马钰等人还在房内收拾行囊,就听到外面传来鼎沸的人声,邱处机隔着窗户一望,不由轻声叫道:“师兄,今天怎么来了这么多人啊?”

    马钰听说也连忙探头一看,只见院子里已经站满了人,周伯通更是已经飞快地向王重阳的房间走去,一边走还一边大声喊着:“师兄,怎么这就要走了吗?”

    王重阳连忙走出房间,看着周伯通一路快步走来,身后跟了一群前来送行的外门弟子和听经会众,他不由轻声责怪道:“伯通,你怎么带了这么多的人来?这可如何是好?”

    “师兄,这可不是我带来的,都是人家自发前来的。”周伯通说道。

    这时安儿已经跑到马钰跟前,先请了个安,然后说道:“道长此行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大公子和二公子原本要来,被我劝回去了,我只说我来送就好,幸好庄中事务繁多,我才把他们给劝了回去。”

    “安儿,别说是他们,就算是你也不应该来的。”马钰说道,“我已是出家之人,又哪会顾及如此多的情意深长,恐怕倒会让你冷了心。”

    “道长说的哪里话!安儿虽然并没有正式拜师,不过自己也只把自己当作出家人一般,可是就算我是出家之人,这送别之情总还是需要尽上一尽的。”两个人正说着,王重阳和周伯通已经走了过来,王重阳神色郑重地打量着安儿:“安儿,你可是真心想出家修道?”

    “道爷,那自然是真的。”安儿说道,“自从跟着我家老爷出家那天,我这向道之心一天都没有动摇过。”

    “安儿,今天就让马钰收你为弟子,你可愿意?”王重阳问道。

    “自然愿意,只是不知道道长是否愿意收我?”安儿说着将恳切的目光看向马钰,“说句不该说的话,我和道长原本是主仆,如果拜他老人家为师,那我可就是高攀了。”

    “安儿,你这话原本就不该说,”马钰听王重阳让自己收弟子,心中既是喜悦又是不安,喜悦在王重阳此时即是认可自己修道有成,不安则是因为之前看师父的神色的确不妥,此时又让自己收徒,难道有让自己承继教门之意?这样想着,对安儿一直信任、喜爱的感情却是不变的,收他为弟子原本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因此就说道,“你一直于修行方面勤谨,倒比很多外门弟子都进界甚快,你如果想拜我为师,我自然很欢喜收你。”

    “拜见师父!”安儿听说,当即跪倒在地对马钰大礼参拜。

    “你原本姓吕,单字名安,如今我就为你起名吕道安,你看可好?”马钰对安儿说道。

    “好,好,”安儿喜得满面笑容,“多谢师父赐名!”说着又是深施一礼,谢过马钰赐名之恩。

    “恭喜恭喜,马贤弟如今也能够收徒讲道了,安儿这下成了一位精灵古怪的小道士,实在是可喜可贺!”周伯通说道,又微微点着头:“吕道安,这名字不错,道意极深,和我这周伯通的名字有的一拼!”一句话逗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道安,你且不能只顾着欢喜,收你为我门中弟子自然是为了委以重任。如今我们去陕西传道,你可留在此处,要多与各会会首互相照应,切不可误了各会庵的传道之事。”这时王重阳郑重其事地对吕道安说道。

    “是,师爷!”吕道安躬身一礼,答应道。

    此时,门外前来送行的人越来越多,已经有各会的会首出面维持秩序,王重阳一看,心想:此地不宜久留,于是对一众弟子说道:“此地情形我们实在不宜再多耽搁,赶紧出发吧。”

    “师兄,我们什么时候再见?”没想到,周伯通却首先红了眼睛,“我实在是舍不得你们走!”

    “伯通,你这又何必呢?”王重阳爽朗地一笑,“有缘再见!”

    “无缘便不见了?”周伯通小声嘀咕着,马钰他们只好忍住了笑,只管随在师父身后慢慢向前走去。

    走了一程又一程,送别了一层又一层,今天这场面,就好像整个宁海城的人都出动了,不停地走近来,不断地挥手道别,王重阳带了弟子们在人群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