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金融帝国之宋归 >

第364章

金融帝国之宋归-第364章

小说: 金融帝国之宋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了可以驰骋的荒漠。没有了可以追逐的猎物,没有了游荡的生活。他们就像是被关进了笼子里的野鸟儿,郁闷至极。

    整个族群都面临着这样的困惑,那军队的战斗力还能强么?军队的实力必然顺延着这样的状况。也是处在了一个虚空之地。骑兵不像骑兵,步兵不像步兵。一旦被对手击溃,便成一片散沙。

    这样的军队已经不能够在睥睨天下了。

    但是,尽管鞑奴军队的战斗能力已经在退化,但是他们还是保留了至少三十万的精锐之师。这支部队几乎全部是骑兵,配备最好的铠甲和武器,还有胯下的战马。这支军队的使命就是保护鞑奴皇族和贵族。

    当然了,这支精锐之师自然是不能轻举妄动的。

    掐指算来,鞑奴攻占大华已经有近五个年头了。刘永是在地两个半年头的时间打回来的。

    经历近一年多的争斗之后,两边才有了一段暂时的和平。而这和平恰恰是鞑奴想要的。因为他们在失去富庶的天江以南的领土之后,在国家的经济层面已经是破败不堪了。天江以北大部分是农田,可以说是以农业为主的农耕社会。起经济的活跃程度还有创收能力,和江南的繁华的商业没法相提并论。

    而且一旦遇到灾年,不禁老百姓苦不堪言,就连大阳朝廷亦是难易度日。退到这天江以北,就等于失去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再者,鞑奴作为游牧族群,以部落为基础的星星似的行政管理,在中土的文明下显得异常的渺小。

    作为一个渺小的点,如何能治理这偌大的疆域呢?

    至少他们暂时没有这个能力。当失去可以缴税的天江以南的领土,大阳朝廷的国库也就开始变得捉襟见肘了。

    而且军队是一个烧钱的事物,没钱是玩儿不转的。

    这两年来,会种地的汉人逃的逃,死的死,失踪的失踪。几乎三分之一的土地被闲置起来。这些土地怎么办?让鞑奴人去耕种?显然不是一件现实的事。

    首先,鞑奴人不会种地。中了也没有产量。照样是没有经济效益。别说什么经济效益了,能吃饱饭就是烧高香了。而他们在大漠草原里放牧打猎,那效益就好的很多。而且整年的不缺肉吃。

    再者,鞑奴人的秉性游荡惯了。他就喜欢驰骋草原那样的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你让他天天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一年又一年,还不如让他们死了算了。

    农耕需要的安定,不是在天空翱翔。想种地就要变成老黄牛,而是老鹰。

    还有一点就是鞑奴人少啊!就是分也没那多人来种地啊!

    所以啊,面对撂荒的大片土地,大阳朝廷也是极其无奈。而且这些撂荒的田地很多都是在丘陵,又不适合放牧。即便是平原也是不适合放牧的,一到冬天草就没了。而且这平原的草太不经折腾,吃上几茬儿就再也不长了。

    本意农业为经济基础的大阳朝廷几乎是面临这揭不开锅的时候。

    而现在,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两条路可以走。一,南下攻占天江以南。二,北归,继续部落游牧。

第804章 疯狂的反扑(五十七)() 
但是,现在的鞑奴并没有做出统一的意见。他们似乎只想着在天江以北苟延残喘。说苟延残喘似乎有点儿不大贴切,因为现在的鞑奴还到这种地步。但是距离苟延残喘的地步也不远了。

    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没有经济,国家将会出去瘫痪的状态。经济代表的是金子和银子。是一个国家能得以有效运行的保证。

    现在的鞑奴朝廷的国库仅仅是靠着游牧的所得和西部各个小国的岁贡来维持。而当地的农业收入可谓是杯水车薪了。手工业的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

    如此收入虽不至于造成巨大的财政赤字,但整个朝廷都过的将将巴巴的。现在就有的贵族开始抱怨了。因为现在他们再也拿不到足额的俸禄了。

    但是,他们也只是敢怒不敢言。都知道现在的特殊时期,只能寄希望于,那愣能把国家治理好,让大阳朝的经济恢复到在江南岸的水平。

    所以,他们是不主张打仗的。他们都知道打仗是要花钱的。而现在的朝廷的钱实在是不多了。

    那愣也是知道这些的,但是平凉州和庆州丢了,这意味着自己的这江北之地也要不保了。这种情况下不打仗是不可能的。那愣只希望能尽快的拿下平凉州和庆州两地,以绝后患。这样再从新部署重兵,让汉军不能轻易的攻过来,这样他才能够做到安心的发展经济了。

    朝中的贵族们也知道这平凉州和庆州丢了意味着什么,所以此次的军事行动他们也没有阻拦。要知道,这些贵族可都是和皇族关系紧密的,都是一起打下这江山的功臣。他们说话的分量可想而知。一定是能够左右那愣的政策的。

    此次,那愣让马刺发兵平凉州,之前也是跟几位重要的宗族商量过的。他们也都同意,都知道这平凉州和庆州两地的重要性。不夺回来,整个中土北方——天江以北。都会面临着丢失的危险。

    为了此次的军事行动,几位贵族甚至捐出一年的俸银来支持这次军事行动,目的就是希望能夺回平凉州和庆州两地。好让他们安心继续享受生活。自从来到这中土花花世界,这些个贵族已经是不想再回到漠北大大漠了。

    这里山清水秀,生活物质十分的丰富。还有众多的美女。而那漠北之地几乎是蛮荒之地。每天除了放牧就是打猎。虽然这些个贵族并不需要亲自去劳动,但显然在大漠里没有更多的娱乐生活了。

    而在大漠住的大包房子,在这里住的砖瓦房子,还有精美的亭台楼阁。

    这些贵族不想回去便是理所应当的了。作为统治整个国家的皇族,那就更是不想回那苍凉的大漠里了。

    所以,此时的鞑奴的哥哥宗族里,还没有回大漠的声音。而过江南下的声音也没有。他们有的只是想偏安这天江以北的地方,过自己的幸福生活。

    现在,整个鞑奴的情况就是这样目的不是没有,保住这天江以北的地方。

    此时,在皇宫的大殿里,那愣的问题让所有的大臣不知所措了。他们根本就没有一个干表态的。

    这时候,那愣又说道:“怎么?你们都没有什么意见吗?”

    众大臣开始交头接耳。最后竟然齐声说道:“全凭圣上做主。”

    额,我这等于没问。那愣心里没意思。但是这惩罚是必须的。于是就是说道:“马刺,你辜负了朕对你的信任,没有夺回平凉州。还损失了十几万兵马。今天朕就撤下你这护国大将军一职。连降三级,罚薪一年。”

    马刺听了当即磕头谢恩。

    此时那愣也懒得再看到马刺了,就是说道:“好了,你先去吧!”

    “是,圣上。”马刺又磕了一个头,起身款步而去。出到大殿外,他则是长长的吁了一口气,心里暗道:“还是张先生料事如神啊!如此我就保住了这条老命了。呵呵。”想到这儿,他便笑了起来。

    回到自己府上,立刻摆起了家宴,庆祝自己保了性命。家中的人不明白,上朝受到了处罚,竟然还如此的高兴。

    真奇葩也!

    不过,这件事只有马刺自己在心里偷着乐。

    再回到早上的鞑奴皇宫的大殿里,既然马刺被降职了,就还要选出一个新的将军去继续攻打平凉州,一定要把这平凉州夺回来。

    但是选谁却是个问题。在大殿里有五位大将军。但是竟然没有一个人来自报奋勇的。这一点让那愣感到一丝的寒心啊!

    这五位大将军都知道这平凉州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所以舍业不愿意去冒这个险。饶是威震朝廷的护国大将军都落得个连降三级,罚俸一年。轮到自己恐怕是革职查办了。

    但是,作为那愣来说,这行军打仗一事必须是要找个懂得战法的将军来做。

    于是,他的眼睛便是扫向了这五位大将军的身上。此时他们正站在一排里。

    只听那愣说道:“关震,鲁特,巴塔,奴刚,冷楚,你们五个谁愿意去带兵夺回平凉州啊?”

    那五人也知道此事他们是躲不过去的,此时听了那愣的询问,先是互相看看。然后一起走出战队,走到大殿中央,一起手扶胸口弯腰拜道:“末将愿意前往。”

    那愣笑了笑说道:“这就好,朕就是想在你们中间选出一位来的。那你们都说说谁能能胜任吧!”

    那愣这样问,心里却不齿这五位大将军。但是现在实在是没人可用啊!那些能征善战的却都在南面的江边防卫。无法调来,因为南边的防卫也是很重要的。大意不得的。

    可是那愣的这个问题也着实让这五个人为难啊。他们互相看看,明确不知道该怎么说。

    那愣问道:“你么怎么不说话啊?”

    那五人其中的一人说道:“回圣上,末将懂得各种战法,就让末将去吧。”

    “嗯,很好,巴塔你愿意去,朕很是高兴。朕本来就是要选你的,既然你第一个开口,那就你去吧!呵呵。”那愣说完就呵呵的笑了。

第805章 疯狂的反扑(五十八)() 
巴塔说道:“多谢圣上的赏识,其实末将早就想去攻打平凉州了,只是末将的资历不如其余四位将军的资历高。也就不敢做这出头之鸟了。直到方才圣上问起来,末将才干自告奋勇的。”

    那愣笑着说道:“哈哈,这样甚是好。好,朕就升你为招远大将军,朕在给你十万人马,加上留在安州的十八万人马,这加起来可就是将近三十万的人马了。你一定要给朕把平凉州夺回来。只要是夺回了平凉州,即便是把庆州暂时留给汉军也无妨了。因为汉军只要进入不了平凉州,就等于他们进不来我们这广阔的江北之地了。庆州不过就是一个死死的一个点罢了。那里两面是高山,南面是天江,北面的出口就是平凉州。汉军即便是占领了那里,也没办法向我们内陆进军的。”

    巴塔点点头说道:“末将也研究过平凉州和庆州的地图。正如圣上所说的,庆州的失守不足为惧。只要平凉州在我们手里就安全。”

    “所以,你必须要把这平凉州给朕夺回来。朕保证,只要你能把这平凉州给朕对回来。那这护国大将军一职就是你巴塔的了。”那愣豪爽的说道,还没有出征,已经把胜利的奖赏说了出来。这也是为了激励巴塔的而已。

    这当然是一个极大的诱惑。做了这护国大将军一职,就等于是掌握了整个大阳朝的军队,地位和丞相可就是平起平坐的了。甚至是比那丞相一职还高出半职的。

    “末将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的。”巴塔弯腰一拜说道。

    “好,朕就相信你了。你下午就开拔,军队就在路上调动。中午朕给你喝壮行酒。”那愣笑着说道。此时又选出了一个大将军,他感到很高兴。

    而只有巴塔知道此次攻打平凉州的任务是多麽的重要,可谓是生死攸关了。但是他也没有办法。尽管不是很情愿,但他也只能是硬着头皮硬上了。

    “多谢圣上。”巴塔做了感谢。

    ……

    尽管在这半个月里都没有一点儿的敌情,高唐和陈成依旧是不敢大意。他们二人每日都巡视防卫部署,每日都要亲自看着操练。现在和平凉州的百姓已经是输送道了天江以南,让他们暂避一时,等着平凉州太平了,有了州长之后他们再回来。毕竟这里还有他们的产业。

    说到去江南岸的事,就不得不说李氏三兄弟了。

    自从老大李海和老三李河和大部队来到这平凉州之后,打下了平凉州和庆州之后,他们两兄弟就回到了新认的李老汉身边了。三兄弟一商量,就要带着二老去往天江以南。安顿好二老之后就回朝廷复命。

    他们哥三个,加上两位老人,一共是五个人,是第一批从庆州过江到天江南岸的汉人。一过天江,两位老人是抱头痛哭。

    虽然他们的老家是在天江以北,可自从那鞑奴占领了江北之地后,逃到江南岸就是两位老人的梦想。为此他还死了他一个儿子。就是在偷渡的时候被杀死的。另外的两个皆是被抓了壮丁。死在了战场上。

    此时此刻,跨过天江,便是成就了他们老两口的梦想了。抱头痛哭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他们老两口是不愿意过江的。他们可以搬回李家庄住,那里还有相亲们。但是,李氏三兄弟考虑到这李家庄将来肯定会成为战场的,便是不放心了。实际上,李家庄已经是被汉军控制起来了。

    这种情况下,只要是汉军不败。这李家村的安全就没有问题的。现在的李家庄的村民们可是高兴坏了。村里的鞑奴人被他们给杀了。而且他们可以进城了。以前是限制进城的。

    李氏兄弟带着李老汉老两口过了天江,一路向南便来到了眉州城,便在这里买了房子安了家。找了两个婆子伺候二位老人。从此,两位老人便过上了幸福的万年生活。

    李氏三兄弟,回了朝廷复命,均得到了一些职务,两个在眉州城里。一个做了州长,那自然是老大了。一个做了青神县的县长,那自然是老二李海了。而老三李河则是留在了天安府做官。他每年过年都要回家和兄弟父母团聚。这一家五口算是其乐融融了。

    后来,各自都成了亲,有了自己的后代。三个兄弟里面只有老三李河官做的越来越大了。最后坐到了部长一职。

    当然,这些都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了。那时候华汉朝是个什么样子?刘永又是个什么样子。整个世界又是个什么样子?现在还不得而知。

    现在能知道的是,华汉朝正朝着一个大帝国的方向发展着。

    再说高唐和陈成二人,现在他们是一点儿也不敢轻敌了。他们撒出去的探子每天都回来报告关于鞑奴军的情报。

    这一次,吃了北面山地有埋伏的亏,高唐忽然陈成便是不敢大意了,散出去的探子自然也有到那山区打探的。每日回来报告情况。

    他们俩还是喜欢对坐吃酒,谈论着鞑奴的下一步行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