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金融帝国之宋归 >

第283章

金融帝国之宋归-第283章

小说: 金融帝国之宋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大人说道:“赵大人所言极是,那鞑奴即使好战,那就不怕战争。他们最怕的就是治理国家。微臣以为,就让鞑奴治理国家的话,用不了几年的时间,他们就会自行的土崩瓦解的。”

    这位李大人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文人,现在供职于礼部。他平常就喜欢研究华汉对于鞑奴的对策。

    王大人说道:“李大人,你说的鞑奴自己治理国家几年下来就会自行的土崩瓦解,这恐怕是耸人听闻了吧。”

    李大人说道:“难道不是吗?”

    王大人说道:“那就请李大人指点一二了。”

    刘大人笑了笑说道:“王大人,尽管陛下为我们汉人夺回了这半壁江山,可这半壁江山在鞑奴的治理下成了什么样子?王大人不会看不到吧。”

    “百业凋敝,但这其中也有我们汉人在不作为的原因。”王大人说道。

    “那还深处北方的我们的同胞就有作为了吗?”刘大人质问说道。

    王大人说道:“李大人的说话有些片面了吧?”

    李大人笑了笑说道:“片面?一点儿也不。如果陛下不打回来的话,现在的这半壁江山的经济情况只能是越来越差。老百姓定然要反抗。到那时候,即便是鞑奴残暴镇压恐怕也是于事无补了吧!”

    这位李大人说的也不无道理,刘永坐在龙椅上就是这样想的。历史上,王朝的溃败往往就是因为农民起义。而农民起义的原因就是因为当局者的暴政,让老百姓们活不下去了。为了生存,也只能是揭竿而起了。

    就想这位李大人所说的一样,鞑奴的确是不会治理国家。因为他们在大漠里还是十分低级的部落的制度。一下到了这封建的社会制度,王朝的制度,他们现学也学不来的。而且大多数的汉人是不愿意为鞑奴做事的。

    这样一来,首先国家的经济就会越来越低迷。人们的生活水平就会一落千丈。相比前朝的大华时候的生活水平可谓是天壤之别了。

    经济不好,朝廷就没有收入,可朝廷却要维护贵族的利益,断了谁的吃喝也不能断了贵族的吃喝。而且整个行政体系也需要大量的钱来来运营。你总不能不给公务员法薪水吧!

    这样一来,朝廷就需要大量的金钱才能使一个这么庞大的国家运转起来。对于朝廷来说,没钱就是寸步难行。

    但是经济不好又收不到钱,这么办,那就只有一个办法,增加各项税负,增加一些税种。只有加大税收才能充实国库。

    这样一来,苦的就是百姓了。大华朝的时代,为什么百姓们的生活都听好的啊。那就是因为朝廷一直以民生作为主政的方向。

    别的不知道,刘永知道大华朝时期,社会的保障体系是做的最好的,就说个个大城市的安置房和廉租房吧。让一些无家可归的人有了安身之地。不仅仅是安身有地,衙门还帮着那些个事业者安排工作。让他们劳有所得,不至于沦为乞丐,或者是饿死。

    鞑奴如果不懂的治理国家的话,灭亡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第620章 鞑奴的动向(二)() 
王大人说道:“刘大人,难不成你是想等着鞑奴因为不懂的治理国家儿自行灭亡吗?”

    李大人笑了笑,说道:“王大人,一个将死之人,你又何必费力动手呢?”

    王大人说道:“李大人,你怎么就断定鞑奴就是将死之人了呢?”

    李大人又笑了笑,然后拱手对刘永说道:“陛下,臣的这些话语可不是信口雌黄。臣都是有根有据的。”

    “哦?”刘永眉毛一挑,说道:“你说说看。”

    李大人拱手说道:“是陛下。陛下,臣有一位堂兄就在北方天都。那可是鞑奴皇帝待的地方。而且他还认识一些鞑奴朝中之人。也能听到有些消息的。就前几天,他逃来了我们华汉。并且找到了微臣。”

    “微臣就问了堂哥关于鞑奴那边的情况。他却高兴地要命。他是鞑奴不用多久就会自己败给自己的。臣就问他具体是怎么回事。他就跟臣说鞑奴那边的朝廷没有钱了。连打仗的钱也打不出来。他们只能是加重对农民的征税,当然还有小商小贩也要加重税收。”

    “臣的那位堂兄就是在天都做生意的,这样一来他是做不下去了。一个生意人没了生意可以在做,那就等于是丢了饭碗。没办法,臣的堂哥只好带着家人冒着生命危险偷渡而来。不然根本你就是活不下去了。而且那些个农民打的粮食交税都不够,别说是自己吃了。具臣的堂哥所说,整个民间都是怨声载道啊!陛下,由此看来,那大阳朝的经济几乎是接近于崩溃的。”

    那刘大人说完看着王大人,接着说道:“王大人,请问王大人想这样的朝廷和一个将死之人还有什么区别?”

    王大人不说话,沉吟片刻又说道:“刘大人,你说的不错。但是鞑奴既然落败成这个样子,那我们为什么不趁机打死他呢?机不可失啊!”

    李大人笑了笑了说道:“这就我说的鞑奴好战的问题了。”

    “哦。那倒要请教李大人了。”王大人说道。

    “陛下。”李大人又看着刘永拱手说道:“正如王大人所言,此时的确是一个攻打鞑奴的好时机。但是有一个问题微臣想问问王大人。”

    刘永淡淡说道:“你问便是。”

    “是陛下。”李大人又拱拱手。回头对王大人说道:“王大人,我问你,把你可曾知道困兽犹斗这句话。”

    王大人说道:“这个王某自然是知道的。”

    李大人继续问道:“那王大人可曾听说过这样的一个故事。”

    王大人说道:“请讲。”

    李大人点点头说道:“从前,有一户一贫如洗的人家,家里又兄弟三个人和一个老母亲。别看这家人穷,可三兄弟却都会武艺。而他们人家还有一栋五间房。虽然破,但是地里位置好,适合开一家小酒馆儿的。”

    “于是就有人个姓张的地主就盯上了他们家。想着趁着这家贫困潦倒,用很小的代价拿下这栋房子。但是这家的爱上你兄弟根本就不卖。那张姓地主就开始是手腕儿,买通的村保等人要强行霸占这栋房子。”

    “而村保又怕自己办不妥,因为他是知道那三兄弟是有武艺的。在村里也是喜欢打仗的。不好惹。但是那张姓地主许了他很重的酬金。于是他就去县上买通了押司。押司和和你把村保和张姓的地主合谋要嫁祸那三兄弟。”

    “但是,嫁祸之计却没有做成,最后就只能明抢了。这便彻底惹怒了那三兄弟。把那押司并张姓地主,村保全部杀死。不但是杀死了还抢劫了这三人的家产。从此开始横行乡里,就连县衙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这三兄弟平时是隐忍的,但是这件事把他们的兽性给激发了。他们甚至把知县抓到了家里凌辱一番。使得知县不敢上报,更不敢派兵拿他们。那三兄弟就凌驾于县衙之上了。”

    故事讲到这儿,李大人看着王大人说道:“用着三兄弟比喻鞑奴有些不恰当,但是李某所说的意思是,你要是激发了鞑奴的好战的本性,那他们就会像是一头睡醒的狮子一样凶猛。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这头狮子慢慢儿的睡死过去。”

    刘大人拱手对刘永说道:“陛下,臣的话说完了。”

    刘永笑了笑说道:“李大人啊,可真是真龙天子,不怕狮子,不论它是睡觉还是醒着。”

    刘大人赶紧说道:“是,陛下乃是真龙,自然是不什么狮子了。”

    刘永点了点头说道:“好了,你退下吧。”

    “是陛下。”李大人拱拱手退回到了大臣的队伍里。

    刘永又说道:“王大人,你再说说你的看法。”

    “是,陛下。”王大人拱了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就想李大人比喻的,鞑奴如果是一只睡着的狮子的话,那我们何不趁机给它来一刀,这样它就永远也醒不过来了。”

    刘永点了点头说道:“但是李大人的意思是,这只狮子是半睡半醒的。它还时刻准备着还击呢。”

    王大人说道:“陛下,正如陛下所说的,我们华汉就是一条巨龙,不管狮子是醒着还是睡着都不惧怕的。”

    刘永听完了说道:“好,你也退回去吧。”

    “是陛下。”王大人拱拱手说道,然后就退了回去。

    刘永看向陈安,说道:“总理,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

    陈安并不出来,因为他就站在右边的最前面。他拱拱手说道:“回陛下,臣以为,还是尽早和鞑奴开战的好。”

    刘永问道:“说说你的看法。”

    “是,陛下。”陈安说道,“臣以为,王大人和李大人说都有道理。尤其是李大人,他这条不择屈人之兵也是是可取的,只是臣以为这样风险会大一些。臣所说的风险就是,一旦那头头狮子没有睡死过去,而是养好了精神,那岂不是更难对付?所以,臣还建议在狮子睡的迷迷糊糊的时候杀死他。以绝后患。”

    听完,陈安的话,刘永点了点头,陈安的见识果然是要高一层的。

第621章 鞑奴的动向(三)() 
“嗯,总理说的不错,朕也是担心那只狮子没有睡死过去。”刘永说道,然后又看着神机部门的官员说道:“关超,你们神机门最近都得到了什么情报了?”

    关超是一个三十出头的汉子,在大华朝就做情报工作。为人极为精练。刘永听说神机门在他的领导下工作展开的很好。

    关超拱手说道:“回禀陛下,臣的机构这些日子以来的确是掌握了关于鞑奴的不少的情报。个个方面的都有。”

    刘永一听眼睛一下就亮了起来。赶紧让关超汇报出来。

    关超说道:“陛下,刚才刘大人说的关于鞑奴经济的问题,他说的没错,现在的鞑奴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别说是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就连一些衙门小吏也是如此。因为他们已经几个月拿不到俸禄了,很多家里都揭不开锅了。小吏尚且如此,百姓就不用说了。

    朝廷里也把官员的俸禄减少了三成,那鞑奴皇帝只说都等到国库充盈的时候在补发给他们。这一点正如李大人所说的。但是李大人的堂兄不知道的是,大阳的朝廷真的就是这样亏空了吗?

    其实不是,大阳朝廷都把钱用在了军队的建设上。大阳朝廷的总纲还是要夺回这江南之地。这一点,大阳的鞑奴贵族们是一致的。就如李大人所说的一样,鞑奴是个好战的民族,他们是不会忍气吞声的就这样吧这半壁江山拱手让给我们的。

    所以,臣以为,鞑奴遮着狮子不禁没有睡着,而且还很精神,只是他吃不到东西,饿的瘦了些罢了,但还是非常危险的。现在,大阳的整个朝廷的汉人并不多,汉人都是些不起眼儿小吏。这这些小吏是根本动摇不了大阳朝廷的施政方向的。

    而且,鞑奴的贵族他们在漠北都是有领地的,这些领地每年出产的牛羊就可以养活他们了。再加上搜刮我们的汉人财富,几十年恐怕是落不得亏空的。

    但是,尽管鞑奴人对我们汉人是同仇敌忾的,但是汉人百姓们确是和他们反着做的。比如种粮食,你朝廷不是让交的粮食多吗,那我干脆就给你撂荒,我看你们去哪儿收粮。这一点,大阳的朝廷也是毫无办法的。

    还是想我说的一样,鞑奴这头狮子没有睡着,只是它找不到食物了。陛下,各位臣僚,如果一只鹅坏了的狮子在自己的领地上找不到食物,那它会怎么做?他就会去别的领地找食物。这是被逼的。也就是说,鞑奴这只狮子如果持续的无法让整个统治地区有效的良性的运转起来的话,那他就会铤而走险了。”

    听完关超的话,刘永点了点头,他觉得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在这整个朝堂上,也就关超最为了解鞑奴的情况。他的判断也应该是最为准确的。但他现在还是拿不定最终的主意。尽管在他心里已经有了倾向。但兹事体大,不可贸然做出决定。

    想想当年,要不是大华皇帝贸然派兵去占领东京之地,也不会被鞑奴抓住把柄,另双方从盟友变成了敌人。尽管你不这样做,鞑奴任然会和你翻脸,并攻打你。只是这样做,会让自己处于下风之地。

    对于这个命题,刘永一定要慎重再慎重。给我关乎着王朝的命运的。

    刘永说道:“关超处在情报第一线,对鞑奴的了解最为全面。关超啊,你再给朕说说,鞑奴方面的其他方面的情况。”

    关超说道:“回禀陛下,臣现在主要打探的就是鞑奴的军事部署情况。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叫做南重北练。也就是说,他们在江北重镇囤积了大量的部队,据臣的下属了解到的情况,在这江北一带沿岸,鞑奴至少布防了超过五十万的军队。就是为了防止我们攻打的。这就是臣所说的南重。

    而北练则是鞑奴还有五十多万的军队在漠北苦苦操练,就是为了攻打我们做准备。而且,臣还得知鞑奴正在研制火枪和火炮。只是他们缺发技术人员,进展极度缓慢。不过也生产出来一批,但是到列装军队还有一定的距离。而我们的火炮和火枪已经是第二代了。这个是鞑奴他们没法比的。

    只是他们的骑兵的弓箭也是很厉害的,据说,为了破我们的火枪军,鞑奴正在漠北苦练弓箭。而且他们还改进了弓箭,让弓箭的射程更远,也更有强的攻击力。通过臣得到的消息,这样的箭矢,能射穿几毫的铁板。攻击力不比火器差啊!这就是臣在这日子里所收集到的情报。”

    听到这儿,刘永皱起了眉头。他在心里暗想:“如果自己的火器不能起到一边倒的优势,那就不好办了。越是向北,越是适合骑兵作战。自己的军队岂不是没了优势?这样仗打起来可是费力了。”

    “关超,那鞑奴准备什么时候来收复他们所谓的失地呢?”刘永问道。

    关超说道:“回禀陛下,这个臣一直在差人打探,只是这是大阳高层的机密,实在是难以打探出来。不过以臣的经验来说,鞑奴是不会等太久的。他们没有那么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