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水浒豪杰传 >

第3章

水浒豪杰传-第3章

小说: 水浒豪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些制铁、玻璃这些高技术含量的玩意,他也只知道基本原理,但就自己那三把刀的水平,或许指点一下那些专家人士发展研究方向,还可能有会出效果。

    要让他来操作,那还是算了吧。

    除了浪费钱粮,不会有任何成效的。

    史进回忆一遍,好像就是制盐和蒸酒,自己才有希望能成功。

    蒸酒的话,浪费三四斤粮食才能蒸出一斤烈酒,还需要秋收的配合,并且销售推广也需要时间。

    耗时耗力,不适合自己现在的情况。

    考虑再三,制盐、贩卖私盐才是最适合自己现在的情况。

    盐为民生不可须臾或缺的必需品,人可以长期不吃肉,不吃糖,但不可以长期不吃盐。

    盐乃百味之首,没有盐就做不了菜,而且不仅仅是调味而已,人体如果缺乏盐,就会造成体内含钠量过低,造成食欲过低,四肢无力,发生晕眩;而严重的时候更会出现恶心、厌食、心率加速等。

    盐是如此的很重要,因此历朝历代都实行的盐铁专制,价格垄断,利润极厚。

    北宋初年,战乱等原因导致人口锐减,那个时候盐每斤卖60文,甚至有段时间还降至30文。

    但随着人口越来越多多,盐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但盐的总产量却没有多大变化,盐的价格也随之蹭蹭往上涨。

    再加上贪官污吏的层层剥削,到了宋徽宗时期,盐的价格已经上升到每斤200文,甚至一些地方达到了每斤400文。

    高昂的盐,丰厚的利润空间,造成了历朝历代都有无数人冒险买卖私盐,

    在梁山好汉中就有不少没有上梁山前就是专门做这种贩卖私盐的人,就像是李俊等人。

    制造烈酒还要耗费粮食,还要打开销路。但制造盐基本都不要本钱和前期投入,而且来钱快,也不用担心销路,简直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决定了,就制盐贩卖!

    月上黄昏,没有污染过得天空,清澈干净。

    皎洁的月色下,就算没有路灯,依然能清楚地看清路。

    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史进带上5个家丁,驾着两辆马车去华阴县一处盐矿。

    快走慢赶,去到盐矿的时候,正好是申时,普通百姓最熟睡的时候。

    环视周围没人,史进赶紧喊道,“快,大家拿着铁锤,铁钎将盐矿敲下来,运回去。”

    王四听到大吃一惊说,“少庄主,这些盐不能吃的,吃了会中毒会死人的!”

    发财致富的路子,史进还不想那么多人知道,板着脸喝道,“别问这么多,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这些盐矿我自有用处!”

    这些家丁都是吃史家的用史家的,类似于史家的工人。

    史进一发怒,这些家丁也不敢再问。反正该提醒的都提醒了,竟然少庄主这样吩咐了,他们照做就是。

    那些家丁分散开来,拿起铁锤,铁钎,拎起就砸。很快大小不一的块盐矿就从石壁上滚落下来。

    包括史进在内的6个人砸了不到一个时辰,就即将两辆马车装满了盐矿。

    趁着天还没有亮,史进赶紧叫家丁架马车赶回史家庄。

    卯时,马车回来。

    满满的盐矿倒在后院,史进叫人将大门关上。

    然后吩咐那些家丁用大的石臼将这些盐矿都砸成小颗粒,然后将盐颗粒倒在石磨盘上,挥动驴,转动大滚石。

    滚石转动了几圈后,小颗粒盐矿就变成了褐色的矿粉。

    史进叫人用扫帚将这些矿粉小心地扫进木桶里,送进自己厢房院子里。

    看着院子摆满的木桶,史进把5个家丁都叫了过来。

    “你们都是和史家签了合约的人,也是史家的老人了。史家对你们怎么样,你们也清楚。今天我吩咐你们做的事,不许对外说。别人问起你们也要当做不知道。听到了吗?”

    看着史进那严厉的眼神,王四第一个反应过来,忙喊道:“知道了,少庄主。我今晚哪里去没有去,就一觉睡到天光!”

    其他一听也反应过来,也跟着喊道,“对,对,对,我今晚就在睡觉哪里都没有去!”

    史进听到嘴角一翘,说:“很好,你们都是聪明的人,聪明的人才能活得长久。大家都辛苦了,早点回去休息吧。这个月的你们月俸加三两!”

    宋徽宗时期,物价上涨很快,这个时期招募一个刀枪兵要2贯,弓箭手就要三贯。要是奖金不多给点,这些家丁将我挖盐矿的事说了出去,难保不会被有心人探索出盐矿制盐的方法。

    这5个家丁听到自己这个月的月俸加三两,个个眼睛发亮,忙说道:“谢,少庄主!”

    史进挥挥手,让他们都下去休息。

    这些家丁回去休息了,史进把门关上,继续干活。

第5章 贩盐(下)() 
把家丁赶出去,叫王四在门口守着后。

    史进开始干活了,在木桶里加井水,用木棍搅拌,让盐分充分融进水里。

    待溶液饱和后,就倒进一个一早就准备好的水缸。

    这个水缸底部被打通,插着一根竹筒。

    水缸放着一层细河沙,河沙上面铺满了一层木炭粉,缸口用三块麻布绑紧。

    黑色的溶液从缸口流进,从底部竹筒流出的时候,落在下面木桶时,已经变成了灰青色的溶液了。

    水缸麻布上全是灰黑色的矿渣。

    看着那液体的颜色,史进点了点头。

    不错,这溶液应该能熬出不少青盐。

    史进将木桶里过滤过的液体倒进了几口大铁锅中。

    铁锅下添木柴,猛火烧。

    在大火的烧制下,锅里的水分逐渐蒸发干净。很快锅底留下了厚厚一层粗颗粒的盐。

    史进伸出手指沾了点锅里的粗盐放进嘴里尝了一下,瞬间就吐了出来。

    真咸,不过咸就对了!

    还不错,跟家里的那些青盐差不多。看来我的贩盐计划就要大功告成了!

    等到日上三竿,史太公还没有看到史进出来吃早膳。

    桌子上那碗粥都凉了!

    史太公转头问道,“啊福,大郎在干什么,怎么还没有来吃早餐?”

    史福忙回答说,“少庄主还在他的院子里不知道在忙活什么。他将下人都赶了出来,不许任何人进!”

    听到史进躲在院子里不知道在干什么,史太公担忧地赶去后院。

    看到史太公来了,王四可不敢去阻拦。他急忙大声喊道,“少庄主,太公来了!”

    听到喊声,史进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打开门迎接史太公。

    看到史进脸上有着被烟熏的道道痕迹,有些生气地说道,“大郎,你到底在干什么,怎么这么不爱惜自己的身体!”

    听到史太公的责备,史进笑着说,“父亲进来看看就知道了!”

    带着疑惑,史太公走进院子,看到院子里放着的大铁锅里还熬着盐,地上已经放着装满青白盐块的木桶。

    史太公顿时惊奇地喊道,“大郎这”

    史进有点骄傲地回答说,“父亲,这是孩儿制造的盐!”

    虽然看的眼前的像极了青盐,但史太公有些不太敢确定地从木桶里拿起一小块盐巴,一尝。

    史太公惊讶无比道,“大郎,这果真是盐。你是怎么制造出来的!这附近没有卤池啊!”

    史进忙解释说,“不需要卤池,只需要盐矿就可以制出盐。这方法可是孩儿跟一个游方道士学来的制盐术,有了这法子,我们史家就可以制造成千上万斤的盐了!”

    游方道士如果懂这个,不管将这个献给官府还是自己制造,都能赚取一大笔钱。还需要去游方!

    史太公根本不相信史进说的,但他也知道自己这个儿子自小给自己惯养大了。

    如果他想告诉自己,早就告诉自己了。不愿意说的话,根本无法让他开口。

    史太公只好说道,“大郎,这制盐之术事关重大,千万不要让其他人知道,不然会有大祸的。千万要谨记!”

    史进当然知道,不然就不会自己一个人躲在院子里操作,早就让那些家丁帮忙了,哪还需要自己在这里辛苦。

    史进忙说道,“孩儿明白!”

    史太公点点头说,“那就好,太郎制造这盐是准备自家用,还是”

    这么多盐自家用,那是要用到什么时候。史进说:“孩儿是准备贩卖!”

    史太公忙问道,“你有出货的门道?”

    史进一听,顿时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只想着怎么赚钱,想着制造私盐,却忘了重要的一件事——卖给谁?

    当然可以挑着扁担沿街叫卖,但这么多的私盐要卖到什么时候,而且太容易招来那些吸血鬼似的衙役了。

    看着自己儿子呆愣的样子,就知道他是没有想过这些事了。

    不过他这样子,史太公到觉得正常。

    史太公沉思了一会儿说,“既然大郎要贩卖,我倒是认识不少这些人,大郎可以将这些盐贩卖给他们,安全妥当!”

    能维系这么大的一个家,史太公当然不是那种迂腐的人。

    既然知道史进制造这些盐是要贩卖,史太公自然要为史进着想,将售后的事安排妥当。

    郑县的郑家商铺、下邽的王家商铺、华阴的陈家商铺、蒲城的李家商铺,这几家都是获得“盐钞引”,被官府准许专营贩卖盐的商家。

    虽然这几家都能获得官盐,但谁会嫌弃钱多呢!

    而且官盐价格昂贵不说,而且还时常掺杂着沙石,品质糟糕。

    为了追求利润,他们更愿意购进私盐,然后当官盐贩卖。

    听到史太公的传信,说有大批私盐要卖,这几家商铺的掌柜都急忙赶了过来。

    史家庄的中堂,这几家的掌柜坐在一起正在喝茶聊天的时候。

    史进让家丁将这五天制造出来的1500斤盐,一桶桶全部端了上来时。

    这些掌柜看到那一堆盐,震惊的叫:“这这”

    史进笑着说道,“全是青盐,准备出售的。你们哪家想要?”

    掌柜们总算回过神,一个个上前用手指沾了点尝试了一下。

    都是常年跟盐打交道的,这几个掌柜一尝就知道这盐是最上等的青盐,都是那些富贵人家用来刷牙的那种。

    李家掌柜激动地喊道,“一斤60文,这些盐我们李家全包下了!”

    话还结束,另一个声音响起。“放你妈的狗屁,一斤60文就想吞下这批货。我们王家愿意用一斤80文买下!”

    现在普通盐一斤都要230文钱了,这批盐质量上乘,价格还能更高一点。

    只要买下来,再转手卖出去,那就是几倍的利润。

    这些盐商你争我抢,互不相让,价格是蹭蹭往上涨。

    最后还是史进考虑日后还要长久合作,于是做主以一斤120文的价格,平分给各家,这才让他们没有撕破脸。

    商定好价格后,各家盐商带来的伙计立马手脚飞快的称量,检验成色。

    伙计在忙活,盐商们却是和史进坐在坐在一起随意的聊着。

    王家掌柜拱手说道:“这些青盐都是最上等的,不知道史兄是从哪里弄来的?”

    史进笑而不答。

    郑家掌柜立马接口道,“王掌柜你懂不懂规矩,有些东西是不能问的!”

    王家掌柜好似刚醒悟过来一样,说:“对对对,是在下失言了。在下以茶代酒,自罚三杯!”

    王家掌柜站起来连喝了三杯,再拱手一礼才坐下。

    这个时候,李家掌柜拱手说道:“史兄,以后如果还有大批青盐要出售的话,记得一定要找我们!”

    史进说道,“一定,一定!”

    相互交谈了几句,那些店铺的伙计忙活了不到半个时辰,就全部算清。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这些盐商高兴地驾驶着马车赶回去,正计算着自家该以多少价格卖出这批货,自己又能获利多少。

    看着那180两白花花的银子,史进也是笑的乐呵呵。

    钱啊,这可是自己在宋朝赚的真金白银!

    就凭着这一手制盐术,就算老子日后不起义造反,老子都能当个富豪,逍遥过一世了!

第6章 护庄队(上)() 
虽然那些家丁都知道史进要挖这些盐矿做什么了,也对史进是怎么制盐很好奇。

    但那些家丁也知道有些事不是自己能够打听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那些晚上去挖矿的家丁每个人每个月都有三两的奖赏,加上的月俸就有五两之多了。

    五两银子,这不少。

    拿着银子,他们知道自己该乖乖地闭上嘴巴了!

    第一次需要史进亲自去带队去挖矿,但日后却是不需要了。

    史进需要做的就是,等家丁挖矿回来后,制成青盐,然后每隔一段时间通知那些盐商来交易就行了。

    一天大概能制成三百斤青盐,一个月大概能制造三十六石青盐。全部贩卖出的出去的话,一个月大概能赚到一千零八十两银子。

    虽然说私盐贩卖是半公开,但也必须打点好贪官污吏。

    经过史太公的指点,史进每个月送府衙那边一百二十两疏通上下,华阴县衙这边是一百两。

    刨除那些疏通官府、奖赏那些家丁,史进一个月就能赚八百两银子,一年下来也有九千六百两的收入。

    这可是一笔巨款!

    有了这笔巨额收入,史进除了可以放开肚子吃外,还可以开始实施起义造反一些计划。

    比如训练一只武装部队,名头史进都已经想好了——护庄队。

    这天饭后喝茶解油腻时,史进对史太公说道,“父亲,近来世道不太平,常有山贼聚众打家劫舍。我们大肆贩卖私盐,难保有人眼红。孩儿觉得还是该请一些庄客组建护庄队,这样有强人来,我们也能自保。”

    史太公一听觉得史进说的有道理。当今圣上贪图享乐,贼臣当道,多有山贼强盗。而且私盐利润丰厚,难保有人不动心,是该有护卫的人。

    史太公想到史进会考虑到这些,欣慰地说:“大郎长大了,这件事你就去做吧!”

    史进听到高兴地说,“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