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水浒豪杰传 >

第190章

水浒豪杰传-第190章

小说: 水浒豪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连,东三省啊!

    史进看着地图,陷入一阵恍惚。

    不过他很快就将思绪拉回来,说:“先生,辽国建国已经有两百多年,可以说统治已经根深蒂固。我军若要兵进辽国恐非易事!”

    许贯中将地图放在书案上,抬起头说:“表面看上去辽国很强大,但前几年我亲自去辽国游历过。发现辽国其实也身处内忧外患之中。先说内忧,辽国也一样奸佞当权,政治腐败,百姓困苦,军队衰弱,国势逐渐衰落。再加上迷信佛教,穷途奢极,地主官僚急剧兼并土地,百姓痛苦不堪,怨声载道。”

    顿了一顿,许贯中接着说道:“再说外患,辽国为了压制女真族,对于生女真各部落的压榨勒索。现在辽国和女真族积怨极深。若我所料不差,只怕不出三到五年,辽国必发生女真族叛乱!除了女真族,契丹贵族为了继续维持奢侈生活,对其他部落也是诸多剥削。这些部落对辽国也是大为不满。有这些内忧外患,元帅攻打辽国可以联合女真族等不满辽国的部落一同反辽国!”

    “既然能跨海攻打杭州,那么自然可以远航去攻打辽国辽阳府!辽国对这辽阳府苏州重视程度不高,防守兵力不多。只要我们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相信以元帅手下这帮精兵强将不难拿下!到时以此为根据地,凭借着元帅手中的那支水师,可保苏州无碍,到时再联合女真族等其他少数民族一同对抗辽军,徐徐而图,相信定能收复燕云十六州!”

    史进想了下,摇头问了一件事:“先生,先攻打辽国对我军有什么好处?”

    许贯中对着史进拱手说:“大宋虽然也是奸臣当道,百姓困苦。但是大宋的文人以及地主官僚他们的利益并没有受到剥削。他们当中有不少人虽然同情百姓,但是他们根本没有要起兵造反推翻大宋的念头。他们都是想通过规劝道君皇帝铲除奸臣,达到政治清明,百姓安乐的目标。不管是元帅,还是那江南的方腊起义后,都是没有多少文人、官僚肯前来投靠就是明证!”

    “元帅现在占领了不少城池,但却没有多少人手来治理。迫不得已下,元帅只能依靠那些豪门氏族来维持治下地盘。我并不是说那些豪门氏族的子弟不好。比起寒门子弟来说,就算豪门氏族的子弟资质平平,背靠大家族,他们在处理政务上遇到了难题困难,也能从家族获得帮助。但是有得必有失,这些豪门氏族子弟享受着家族给他们的资源,自然他们忠于的对方不是元帅,而是他们的家族。不说一旦元帅有损他们利益时,他们会联合起来抵制元帅。单单元帅依靠他们起事,就容易让这些豪门氏族的势力得到扩大,造成尾大不掉的危险。汉晋时期,地主豪强就是前鉴!”

    “当然元帅建国后,是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来消灭、打压这些豪门氏族,但这绝对会造成社会动荡,国家不安的局面。就是元帅花了十几二十年收复华夏后,还得用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打压那些豪门氏族,稳定自己的统治。除了元帅自己要长命外,还的祈求元帅的子孙是明慧之人。不然这中间一旦处理不好,就有灭国之危!”

    “不过,元帅要是以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名义先攻打辽国。这一切都是有办法解决!”

    史进问道:“什么办法?”

    许贯中回答说:“元帅起兵,不管理由说的有多么好,但在很多人眼中都是反贼,他们并不支持元帅。但以收复燕云十六州,攻打辽国却是完全不同,只要宣传的好,不管是大宋百姓还是文人官僚眼中,都可以将你当成大英雄大豪杰!”

    “大宋的优待官吏,由于官吏子孙荫补机会多,有利于巩固统治阶级。但是也让很多孤寒学士十年不得一任,这些人跟着你去造反,他们不敢也不情愿。但是你让他们跟着你去辽国,当开疆辟土之臣他们当中绝对有不少人是甘愿的。”

    史进问了一个关键问题:“要是到时候这些文士他们要是反对我攻打大宋的话,我又该怎么办?”

    许贯中笑着说:“元帅收复了燕云十六州,莫非元帅是当一千古忠臣,将燕云十六州归还给大宋,甘心当一个忠心耿耿的王爷吗?”

    史进也笑了,他说道:“自然不会!”

    许贯中肯定地说:“一旦他们品尝到权势的滋味,元帅以为他们还会甘愿当贫民百姓?到时就算元帅你想归还十六州,只怕这些人都要反对。虽然到时候会有一些人可能因为贪图享乐,或者是忠于大宋,而反对元帅继续攻打大宋。但是大国之臣岂是小国之吏所能比拟的。只要元帅治理下的国家蒸蒸日上,而大宋又继续是奸佞当权,政治腐败,百姓困苦,相信不少人都会劝元帅出兵消灭大宋,统一华夏。他们也好当开口功臣,留名青史!”

    说道最后,许贯中自己都有点兴奋了!

    不过许贯中很快平复自己心境,他继续说道:“有了这些文人寒士的帮助,元帅也就不用多依仗那些豪门氏族,也不用担心以后他们的威胁到元帅的统治。元帅在辽国站稳脚跟后,就可以开办科举,培养属于自己的官吏,有了自己的班底,不管是吞并大辽、大宋都不怕手下无人,也不用受那些豪门氏族的制约。”

    “除了这些外,大宋有很多志士、豪杰一直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但是大宋软弱,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将燕云收复回来。以元帅的威望,振臂一呼,那些志士豪门必然是欣喜地团结到元帅身边,冲锋陷阵,元帅何愁手下无兵马猛将!”

    “除了能得到文士豪杰相助,还有一点就是元帅要是去攻打辽国,只怕大宋也会乐意其见,不但不会与元帅为敌,元帅还可以从大宋哪里得到帮助,例如铜铁、粮草等物资。元帅要是现在攻打大宋,不单要受大宋围剿,就算攻克京师,也要棉铃西夏、大辽的威胁。但是元帅先攻打辽国,就能引大宋为援助。可以说元帅归顺大宋,攻打辽国可谓百利而无一害,这是我为元帅所谋,还请元帅明鉴!”

    史进听完许贯中叙说攻打辽国的原因后,在快速的思考他说得这番话的可能性。

    突然改变策略,不继续攻打大宋,反而跑去攻打辽国,这变化太大了,史进一时无法决断。

    史进看着许贯中笑着说:“许先生一路奔波,想来也是辛苦了。公孙先生请许先生先去厢房歇息,晚上,我在设宴款待许先生!”

    许贯中也知道这么大的事,绝对不可能那么草率下决定的。史进这是要找自己的手下商议过后,才做出决断。

    他拱手说:“早就听说元帅手下的厨子比皇宫里的御厨还要厉害,我早就嘴馋了,今晚一定要好好品尝!”

    史进微笑着说:“相信不会让许先生失望的!”

    亲自送许贯中出门后,史进就立马叫人将朱武、吴用、王寅、鲁智深等人主要文物手下都叫了过来商议许贯中的策略。

第334章 争吵() 
公孙胜带着许贯中去厢房沐浴更衣,歇息了!

    史进和朱武、吴用、鲁智深这几个主要文武手下正在讨论许贯中的上中下三策!

    朱武、吴用他们从史进口中听到许贯中的上中下三策,他们仔细思虑一番后。

    朱武、吴用都有些感叹自己的能力不足,竟然不懂得运用海运,跨海作战,而且在思考时忘了辽国、西夏等因素。

    虽说他们也是想在平定天下之后,就通过科举等手段来打压那些豪门氏族。

    可那是建立在和平时期,要是国家有外敌的话,根本不可能这样做,不然就有可能因为国家内部的动荡、外敌的入侵,有灭国之危。

    不过,令朱武、吴用他们心安的是显然许贯中对梁山的真正实力也不是太清楚,就算是真的走到许贯中说得那一步,凭着梁山真实实力,形势未必会像许贯中说得那样危急。

    当然这统一华夏的时间就有可能大大延迟了!

    或许就和许贯中设想中的差不多。按照下策的话,统一华夏差不都要十几二十年。

    中策的要快一点,但也差不多要十年。

    此时,朱武正好看到吴用以眼色询问自己对许贯中这番谋略看法。朱武轻微的向吴用点了点头,认同了许贯中的计谋。

    看到他们都好似赞同许贯中的计策,史进说道:“看起来你们都认同许先生的计策。那我们就依照这策略归顺大宋,攻打辽国吗?”

    “等下,元帅!我们并不赞同这许先生的上策!”史进话音刚落,朱武、吴用几个都异口同声地反对道。

    不赞同,你们点什么头?

    史进疑惑地问道:“为什么?”

    朱武、吴用互相看了一下,最后还是朱武站了出来说道:“元帅,这许先生的建议确实不错。然而,他过多地考虑了百姓,却是忽略了为了实现攻打辽国的政策,元帅需要付出的代价!元帅,你应该清楚知道骑兵的厉害。骑兵来去如风,除了骑兵对骑兵,根本没有其他办法对付。辽军多骑兵,也因为这样,大宋不管是对上大辽还是西夏,都处于劣势。历尽千辛万苦击败了对手,到最后却是无法消灭他们。反之,一旦被辽军、夏军击败,宋军就有覆灭之危。我们去攻打辽军,同样是处于劣势。”

    吴用接口解释说:“而且虽然这个许先生献上了辽国的地图,但是没有经过我军的考察,这地图可信度有多高谁也不敢保证。而且对于辽国的情况我军也不是很了解,这冒然去攻打辽国,实在不是一个好的建议!综合种种情况来看,许先生说的上策其实是下下之策,反倒是中策才是上策。派一支偏军攻占杭州,然后拍安道全医治方腊,助他撑过一段时间,恢复元气。只要将朝廷大军拖住,给我军更多的时间来消化京东两路的地盘,积累实力后,先攻打河北路,只要河北在我军手中,就可以阻挡辽军南下,这样也可以让百姓免遭兵灾。”

    随着朱武、吴用解释,史进也明白了。

    许贯中确实是一个大才。不过,如果按照他的计策去行事。

    百姓能少受很多苦,但是自己就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史进刚想说准备采用许贯中的中策时,看到鲁智深、武松他们好似有话说,但是很犹豫。

    史进微笑地说道:“鲁智深兄、武松兄你们有什么话就直说,大家都是兄弟,有什么不可以说的!”

    鲁智深和武松相互对视一下,然后鲁智深说道:“元帅,不瞒你说。只要有机会,我们这些武人都想收复燕云十六州。失去了燕云,是我们这些武人的耻辱。”

    武松连连点头说:“是啊,元帅!要是你出兵攻打燕云,一定要带上武松。就算当一小卒,武松也心甘情愿!”

    不但是鲁智深、武松,就连一向比较稳定的李应也是大声喊道:“要是元帅收复燕云,李应愿做前锋!”

    看到在坐的将军都纷纷表达出赞同出兵攻打燕云的意愿,朱武赶紧站起来喊道:“胡闹,现在我们势力弱小,攻打大宋都吃力,更何况是比大宋更厉害的辽国。兵法有云: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我们对辽国的情况不甚了解,现在去攻打胜败难料!”

    朱武呵斥了鲁智深他们后,转头对史进喊道:“元帅,要收复燕云十六州,无需争于一时,只要我们取代大宋,到时再收复燕云,也未迟!”

    鲁智深喊道:“等到拿下大宋,需要十几二十年,然后再修整几年,到时我们这帮老骨头都不知道还能不能骑马上战场,还谈什么收复燕云。元帅,如果不知道这计策,洒家没什么好说的,元帅说打哪里,洒家就打哪里。但现在明明有这不错的计策,洒家认为先出兵打辽国收复燕云才是上策!”

    武松喊道:“是啊,那辽军有何好怕的。有我们这帮人,有梁山军在,何惧那辽军。要是惧怕骑兵,就不敢攻打辽国,那莫非取代大宋后,就有办法对付骑兵,就不用惧怕辽军了?”

    “你们这是为了个人私利置元帅大业于不顾!”吴用出言反对道:“元帅,我们取代大宋后,势力更加强大,到时举全国之力攻打辽国,胜算更高!元帅万万不可意气用事啊!”

    一时间,朱武、吴用这些人和鲁智深这帮武将吵了起来,史进的眉头也越发的紧皱了!

    被他们吵得心烦的史进怒拍书案而起,喊道:“住嘴!”

    看到史进发火了,朱武、吴用、鲁智深、武松他们全部拱手说:“元帅息怒了!”

    史进摆摆手说:“算了,都坐下吧!”

    “是!”

    听到史进的喝令,他们都乖乖地坐了下来。

    史进想了下问道:“朱武、吴用,你们说如果那昏君看到我军势大,他手下的兵马无法阻挡我军的时候。他会不会抛弃京师,以及百姓,他带着手下南渡,将整个北方丢给我军、西夏、大辽。我们三家为了北方大打出手,他就可以在南方继续逍遥享乐!”

第335章 躺着出去!() 
在历史上,金兵南渡黄河时,道君皇帝赵佶就吓得,赶紧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自己带着手下仓促出城逃避。

    先逃到毫州,再逃到镇江。

    等到金军退走以后,赵佶立马就带着人回京。

    赵佶回京后,并没有吸取教训,革新政局,而是更为黑暗腐败,最终造成了“靖康之变”。

    想到那“靖康之变”后,金兵大肆掳掠,古董文物、图籍、宫人、内侍、倡优、工匠等等,单单被驱掳的百姓男女就不下10万人,开封中只要稍有姿色的女子就会被金人掳走,以供玩乐。至于那些女子的下场可想而知!

    想到自己知道的历史,史进不得不怀疑,一旦到了那个地步,这赵佶只怕会卑鄙到,丢弃北方疆土以及百姓,来拖延自己、辽军、西夏军的脚步。

    一旦赵佶放西夏军、辽军入中原。

    自己可以约束梁山军,不残害百姓。但西夏军和辽军会这样友善对待大宋百姓吗?

    想想就知道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这样的话,不但是开封,整个比方百姓都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