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水浒豪杰传 >

第165章

水浒豪杰传-第165章

小说: 水浒豪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慢慢地,城中的百姓也就平静地接受了眼前的事实。街道上又开始有人来人往,各式店铺也相继开门营业。

    除了一些百姓隐隐的很是担忧,梁山军虽然军纪严明,队百姓也很好。但朝廷必然不会放过这帮贼寇的。

    朝廷大军又杀回来时,这帮梁山好汉到底能不能坚持的主?要是官兵攻入城来,这临沂又免不了一场兵灾,到时受苦的还是自己这些百姓。

    一切仿佛就跟昨日一般无二!

    顺利拿下沂州,军务还好,但政务却是有一个让史进颇为头疼的问题,那就是缺乏大量的官员。

    史进手下这些打仗是一把好手,让他们冲锋陷阵也绝对不会皱一下眉头,都是拿着刀子就往前博命的主。

    但让这帮斗大字不识几个的大老粗处理政务那就是勉为其难了。

    史进手下算是文士的本来就不多,铁面孔目裴宣还好,以前做过六案孔目,到底是官场里做过,他掌管济州政务干的还不错。

    负责兖州的神算子蒋敬就是赶鸭子上架了,史进也没办法,手下算是文士就那么多,不用他还能用谁。

    现在拿下沂州,连吴用都要用上了。

    治理的人才匮乏问题让人很辣手!

    史进发出过“求贤令”,广求贤才。但是这一个多月来,效果却是不理想。

    山东这边的文士或许是不看好梁山,不看好史进,或许是明着保身,都不愿意前来投靠。

    文士不肯前来投靠,到是出声草莽的人投奔军队的来了不少,其中就有彰德府人氏,绰号锦豹子杨林、中山府人氏,绰号没面目焦挺两个人看到梁山现在发展这么样凶猛,听到史进发出了求才令,都先后跑过来投奔入军了。

    正当史进为了治理人才问题感到头疼的时候,沂州府衙迎来了一个客人,一个算是熟人的客人——江南方腊的使者柴进,以及他的未婚妻方金芝。

    不说柴进的名声,就凭他现在是江南方腊的使者,史进也不好怠慢他。

    开中门,史进亲自将柴进迎入正堂之中。

第286章 结盟?() 
这次柴进是带着他的未婚妻方金芝一起来拜访史进的。

    看着方金芝那十五六岁青涩的模样,史进不由得暗骂柴进禽兽啊!

    你柴进好歹都是三十多岁的人了,在江湖上也是有头有脸的人。

    没想到现在为了取得方腊的信任,竟然娶了他的女儿,情愿低方腊一头。

    虽然心里很鄙视柴进这厮,史进脸上却是笑着拱手说:“方腊兄近日大破宋军,拿下杭州。现在方腊兄已经占领三州,只怕不出几日这江南诸县都要归方腊兄所有,建国称王指日可待。到时候柴进兄有从龙之功,又是皇亲国戚,必能获得重用。史进在此先恭喜柴进兄了!”

    柴进听到史进的恭贺,也不由的一点欢喜。

    差不多是倾家荡产地资助方腊,再加上个月娶了方腊的女儿方金芝,做了他的女婿。

    终于换来了方腊的看重,被委以重任,官封东厅枢密使,掌握五万兵马,镇守歙州。

    柴进正暗暗自喜的时候,可是一想到眼前的史进。

    柴进那高兴立马就阉了,他苦着脸摇摇头说:“史进兄说笑了,我柴进那里能和史进兄相比。史进兄现在掌握千军万马,又打下了三州。手下兄弟拥护,兵多将广,日后必定会荣登九五,说不定我柴进日后还要仰仗史进兄呢!”

    史进惶恐的说道:“柴进兄这是说那里话,我史进不过是清君侧,诛奸臣,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罢了。怎敢窥视神器。柴进兄这等话还请慎言!”

    柴进兄哈哈大笑起来说,“史进兄你的野心又能瞒得过谁,何必自欺欺人,自作那小儿状!”

    史进一脸认真地说:“柴进兄,我史进忠君爱国之心可昭日月,绝对没有谋反叛逆的想法。皇天后土皆可作证!”

    听到史进那一脸我真的是忠臣,你咋就不相信的样子。

    大笑的柴进生生被呛了一下,他连连咳嗽了几声。

    端起茶碗喝了几口,平复了呼吸后,柴进将方腊的亲笔书信递给了史进,笑着说道:“史进兄何苦这样胆小谨慎,你在山东起义,我岳父在江南起义。要是你我两家结盟,何惧这腐朽的朝廷。到时夺取了这大宋的江山,你我两家划江而治,岂不乐乎?再不济也可以学那西夏和大宋鼎足而立!史进意下如何?”

    史进慨然说道:“我已经说过,我只是想清君侧,诛奸臣。和你岳父打定主意要造反的,不是同一路人。所以这同盟的之事,我是万万不能答应的。还请柴进兄回去告诉方腊兄,史进不做那叛逆之贼!”

    看到自己都将话说透了,这史进还死活不肯承认要造反。

    柴进顿时不满地站起来喊道:“既然史进兄执意要糊弄我,柴进就此告退!”

    柴进带着自己的未婚妻站起来的时候,走到门口的时候,忍不住又回头喊道:“史进兄,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还请史进兄早日看清这世道,与我岳父齐心合力灭宋,坐拥这大好江山,享受万世的荣华富贵啊!”

    史进面色坚毅地,朝着东京的方向拱手说道:“自小我父母就教育我要忠君爱国。父母之言,史进一刻都不敢忘!”

    看到史进这我就是要当忠臣,你别想能教唆我叛逆的样子。

    柴进气的甩手走人。

    柴进虽然很生气,但史进却依旧微笑着亲自将柴进送出临沂城。

    送走柴进回到府上,史进拿起方腊的书信仔细看了一遍,不由得心中冷冷一笑,然后递给了朱武他们。

    方腊的书信被堂上的人传看了一遍后,武松问道。“大哥,那方腊也是起兵反宋,和我们的目标一致,为什么要拒绝和方腊同盟?”

    朱武给武松解释说:“不管同盟不同盟,我们和方腊都一样是要对付朝廷。结盟的话,在行动上或许能很好的配合。但一旦同盟,也就意味着我军要正式打出造反的名号。这样的话,为了保卫东京的安危,铲除后患,朝廷必然会派重兵先攻打我军。我军消耗朝廷的兵力,他方腊就可以坐收渔人之利。所以同盟对方腊的好处更多,他们才想着要和我军同盟。但要是不同盟,朝廷会重点对付方腊,我们的压力就小很多,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安心发展!所以大哥才不愿意结盟!”

    听到朱武的解释,武松明白的点了点头。

    史进喊道:“诸位兄弟,打铁还需自身硬!现在我们虽然夺取了三州之地,但还不到我们可以放松的时候。大家继续努力,争取在尽快拿下山东全境,建立稳定的底盘才是我们要做的!”

    “是,大哥!”正堂的头领齐声喊道。

    “朱武、吴用留下,其他兄弟去忙吧!”史进喊道。

    其他兄弟都出去后,史进将朱贵派人送来江南的最新消息,递给了朱武、吴用两人。“除了贤弟你刚才说的原因外,这也是我不愿意和方腊同盟的缘故!”

    方腊的手下对江南的官员很敌视。凡是抓住官吏,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割其肉,断其体,取其肺肠,或者熬成膏油,乱箭穿身,用各种办法折磨他们。以此发泄往日被官吏欺压剥削仇的仇恨。

    江南的官吏基本上都被杀光了,方腊只能任用手下一些武将来治理地方。

    方腊的手下又不是上马能治军,下马能治国的名将。

    像是方天定、方杰、吕师囊这些人带兵大战还算过得去,至于治理之道却是完全不懂,只会用强硬的军事手段来管理城池。

    至于像是方垕、包道乙、郑彪这样的手下,突然从一介平民跃居高位,掌握了巨大的权力的小人。

    他们掌权后立马膨胀自私了,哪里会顾百姓死活,只想着自己揽钱享乐。

    没钱?

    那就抢!

    武将去抢原江南官吏的钱财,他们的手下兵马看到就去抢百姓的钱财。

    无数百姓的房舍被烧,金帛子女被抢。

    原本打着为民请命,想着体惜百姓,要轻徭薄赋的方腊军,很快就转变成祸害、剥削百姓的暴军了!

    看完那最新的消息后,吴用冷笑说:“这方腊是自己找死!怪不得大哥不肯和他同盟!”

    朱武也放下信报说:“还以为那方腊是一人物,现在看他在江南的所作所为,他完全不能和大哥相提并论!”

    史进听到朱武、吴用对方腊的评价,不满地敲了敲桌子,说:“我让你们看消息,不是想听你们对方腊的评价。是想让你们说说这件事给我们的警惕。以及怎样解决我军当前的问题?”

第287章 和贼寇的区别() 
看到方腊在江南的所作所为,史进想到了历史上的一个人——闯王李自成。

    当年李自成攻占了京城时,也同样是膨胀自大了,也同样对待大明的官吏如刍狗,也同样是祸害了百姓。

    同样他们的结局也是如此的相似。

    一战溃败,然后就再无翻身之日。

    没有稳定的底盘,没有行之有效的政治体系,一旦战事不利,那就是树倒猢狲散,再也无法集拢再战过。

    就如同当年李自成山海关战败后,溃败千里,根本没有一块底盘可坚守,重整旗鼓。

    别看方腊现在攻势那么猛,好似要席卷南方。但他自己作死,祸害自己起事的根基普通百姓的同时,也不分青红皂白的将官吏一律杀害了。

    这让方腊现在很难得到普通百姓的认同外,也得不到文士的认同。

    可以说方腊现在是将所有该团结的人都得罪了!

    只要战事不利,他方腊的势力立马就崩溃,十不存九!

    史进喊道:“那方腊现在闹得是天怒人怨,只怕现在那些文士也认为我们和方腊一样是滥杀无辜的贼寇。现在我们攻占了三州之地,但肯来投靠的我们的文人士子太少了。现在都是靠着你们几个文人勉强在支撑的,这样下去,就算打下来了底盘,我们也没有人来管理治理的!必须改变现在这样的”

    朱武说:“大哥,必须让人知道我们梁山和方腊他们是不同的。我们军纪严明,不骚扰不祸害百姓,而且也很重视很渴望文人。大哥,我觉得我们可以拿张知州来做文章,来宣传我们的。张知州至今不肯投降,我们不是依然好酒好菜款待着,丝毫不敢有不敬的地方。”

    史进问:“那你觉得我们该如何来宣传,吸引更多的文人来投靠我们。你有什么好主意?”

    朱武笑着说:“大哥,如果只是靠我们手下来宣传,恐怕效果不会太好。但我们可以请一个人帮我们?”

    史进疑惑地问:“谁?”

    朱武说道:“公孙先生!公孙先生是道家的人,不少文士和道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要是由公孙先生背后的道家帮我们宣传造势,那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听到朱武的提醒,史进顿时醒悟过来。对啊,他丫的。当初他上山的时候就说好的,只要我展示了实力,他就要帮我宣传,拉拢道家,以及推荐人才的!

    史进高兴地喊道:“好,我这就派人回山叫他办事!”

    吴用这段时间接受沂州的政务,就这几天,他就被那繁琐的政务弄得头很是头大。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段时间,吴用在处理田地税赋收入的时候,发现一个很大问题。

    经过百年时间吞并,现在大量的土地都掌握在豪门乡绅手中,大部分普通百姓根本没有土地。

    豪门乡绅掌握大量的田地,却只需要缴纳很少的田赋劳役。

    普通百姓只有少量的田地,却必须承担大部分的田税劳役。

    吴用核对了官府留存的田契等,发现要是按照现行的税赋制度,根本收不到多少银子。

    吴用苦思了多日后,终于想明白会发生这一切都是什么原因!

    蔡京上台后,恢复了王安石的方田均税法、青苗法等。

    王安石的想法是好的,但可惜的是以当时的吏治来说,根本是无法做到公平公正的。

    就如同青苗法,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

    王安石一开始的想法是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这做法有点像现代国家指派银行发行低息的农业贷。但就算是现代,银行因为农业贷不赚钱,很多银行都不愿意贷,只能由国家强令执行。这还算好的,是银行不愿意贷。)

    但这青苗法在真正实施的时候就出现问题了。

    因为大多数农民不识字,得花钱请书吏,再到衙门申请。

    不法书吏乘机作手脚,贪官污吏又层层盘剥。变法规定的二分利息,结果涨至几十倍。

    农民宁愿避开官府,不愿意贷款。“哀求于富家大族,增息而取之”。

    还有方田均税法,是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为五等,作为夏秋两税征收田赋的依据。

    王安石是期待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收入。能让部分农民免除赋税,得到实惠。

    但怎样鉴定土地好坏的是掌控在官吏手中。

    地主豪强勾结官府,将自己家的田地划分为坏,让百姓的田地划分为好,并运用一切可行的手段来逃避相应的赋税。

    这样地主豪强的缴纳的赋税就少,百姓缴纳的赋税不单多,而且繁重。一旦收成不好,立马破产,土地就会被地主豪强趁机霸占。

    田地兼并很严重,导致土地税赋收入是逐年在减少。

    朝廷的开支是逐年加大,再加上皇室、宗室奢侈腐化的巨额开支,国家机构中繁冗官员的俸禄,用于抵御辽国、西夏的庞大军费支出等,使得大宋的财政入不敷出。

    如果不是宋朝重视商税,填补了不少窟窿,不然只怕宋朝早就支撑不下去了。

    可就算如此,依然无法满足这越来越大的支出。

    各地不少官员为了迎合道君皇帝赵佶的喜好,都拼命搜刮民脂民膏,同时中饱私囊。这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