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水浒豪杰传 >

第131章

水浒豪杰传-第131章

小说: 水浒豪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鲍旭简单挖个坑,埋葬了自己手下,就跟着孙立一起启程去梁山了。现在靠近梁山了,孙立他们却是将原来的旗帜都撤了下来,改成普通百姓上路了。

    孙立一行人又走了一天的路,终于赶到了东山酒店。

    邹渊、邹润两兄弟,鲍旭都是绿林中人,早就清楚东山酒店就是梁山对外的联系点。

    他们直径走进酒店,捡了几张桌子坐下。

    伙计看到孙立他们来了那么多人,忙走过来喊道:“几位客官,是打尖还是住店?”

    孙立拱手说道:“小可琼州孙立,是铁棒栾延玉的师弟。敢问栾延玉在山上吗?”

    三天前,史进就已经带着大军回到梁山了,正在山上忙着收编官兵的事。

    伙计听到忙拱手说道:“原来是栾头领的师弟,失敬失敬!请稍坐,我这就禀告朱掌柜的!”

    朱贵其实早就知道孙立等人来了,也知道他们劫狱的事,不然怎么会准许他们大摇大摆地挂着官府的旗帜,而没人去攻打他们。

    朱贵假装听到伙计的禀告后,忙走出来拱手说道:“原来是孙立兄,小可是这里的掌柜朱贵。栾延玉头领在山上,我已经派人去通知他了,相信他很快就下来了。几位远道而来也应该乏累了,先吃些酒菜,歇息一下吧!”

    朱贵叫小二拿出好酒好菜款待孙立一行人。

    栾延玉听到通报,连忙下关迎接。

    在酒店见到孙立,他叙礼说道:“贤弟你不是在登州怎么会上梁山的?”

    栾延玉他想起自家师弟可是个官兵,要是孙立是个官兵的事在一众山贼中被自己说漏了,怕是坏了自家师弟的性命。

    于是栾延玉说道一半突然改口。

    听到栾延玉的话,知道他的心思,孙立却是苦笑着将弟妹顾大嫂的两位表弟解珍、解宝兄弟被毛太公、毛仲义、包吉等人陷害下狱,不得已只好伙同等人劫了大牢,救出了受陷害的解珍、解宝兄弟的事都详细说了一遍。

    孙立干下这等事,自然不可能继续当官,想到自己师兄在梁山做一头领,于是决定一起来投奔梁山史寨主。

    至于自己是被弟妹顾大嫂坑骗,不得已才答应援救的事,孙立却是省下没有说出口。

    太丢脸了,不好意思说出口。

    听到自己师弟是准备上山投靠史寨主了,栾延玉很是高兴。

    尤其是在孙立介绍了跟随自己的几个人后,栾延玉更是高兴。

    自家师弟来了,而且还带着不少人,日后自己在梁山也多了一份助力。

    栾延玉当下领着孙立一行人上山。

    坐船,到金沙滩,路过两道雄关,看到梁山军枪刀剑戟如林,士兵威武雄壮,孙立心下想道:“早就听说史进善治兵,手下人马兵强马壮,令行禁止。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看来前头投靠史进,倒也不太差!”

    到了大寨的忠义堂,栾廷玉引孙立一行人拜见了史进、林冲、朱武几个梁山头领。

    相互讲礼已罢,栾延玉对史进说道:“我这个贤弟孙立,绰号病尉迟,自幼与我同师学艺,武艺不凡。他原来是登州兵马提辖,只是日前弟妹的表弟被人陷害,不得已才伙同几个好汉劫了大牢。现在已经被官府通缉,还请大哥不辞收留!”

    史进听到,忙说道:“栾兄说那里话,几位壮士肯来我梁山,那就是给我史进面子。史进高兴还来不及,哪里会推辞!几位好汉放心,到了山上,不用担心官兵,尽管安心住下来!”

    孙立听到史进肯接纳,当即都站了起来齐齐拱手喊道,“谢寨主接纳!”

    随着一万五千多梁山军以少胜多,大胜童贯统帅的五万大军,就像风一样吹遍了大宋。

    童贯可不是一个小角色,他几次率领西军攻打西夏,从大夏国手中夺取过几个城池,在宋国可是广有威名的。

    连童贯都战胜,这下史进的威名更加强盛了。

    各地的豪杰、山贼、强盗听到消息,一时间江湖绿林中不甘寂寞的豪杰都纷纷赶着上梁山投靠史进。

    先是一个在江湖使枪棒卖药为生,河南洛阳人,绰号病大虫的薛永,听到史进大胜童贯的消息,立马赶来投靠史进。

    没过几日,当日投靠童贯不成,被人赶出来的险道神郁保四,深恨童贯轻视自己,听到史进大胜童贯,他当即也赶来投靠史进。

    除了这些豪杰,四方上山投靠的穷苦百姓也是不计其数。

    这人一多,史进却是没有感到高兴,反而是感到担忧。

    史进坐在书房捂着自己的额头一阵头疼,梁山发展形势一片大好。

    不是好,而是大好!

    但就因为是大好,这才是大问题!

第226章 大问题(二)() 
就因为是大好,这才是大问题!

    这段时间梁山发展太好了,尤其是兵马增长的太快了,但其他方面却是没跟上,导致出现了不少问题。

    从区区两三千兵马短短不到两年时间就发展到一万五千兵马。

    这些日子没白没夜的操心劳累,费尽了心思拉拢、收服这些官兵的士官,希望能把这支官兵平稳的收编过来。

    要是消化了这些官兵俘虏,史进只怕拥兵三四万都不止了。

    更不用说近端时间还不少穷苦百姓陆续上山要投靠自己,这日后士兵人数还有可能继续往上涨。

    但这么多人,安身之地就是一个大问题。

    水泊很大,那梁山终究只是一座不大的山,根本容纳不下三四万人。

    以前一万多人时,史进是叫陶宗旺在水泊几处大的沼泽聚沙凝土,堆成一片平地,修建了几处军营,这才勉强容纳这么多兵马。

    但现在三四万兵马,水泊里适合造平地的沼泽又只有那么几处,根本是容不下那么多人。

    现在有不少士兵都是直接在靠近水泊附近的陆地上驻扎着。

    史进能安心在梁山发展,最根本的依赖是仗着八百里水泊。

    以前几千兵马还好,一旦战事不利的时候,往水泊一退,仗着八百里水泊,那官兵要想围剿,是千难万难。

    但这么多兵马,梁山容不下,万一官兵大军压境,一旦战事不利,这么多兵马往哪里退?

    除了容身之地的问题,那训练也是个大问题。

    俗话说的好:兵上万,无边无际!

    更何况现在梁山兵马将会有三四万那么多。

    以前兵马只有几千,只要史进大声一吼,手下将士基本上都能听到。

    但上万兵马,不能再指望一声吼下,那些手下就能听到自己的命令了。

    如其是在动则兵马上万、上数十万,士兵多达要占据数公里的战场上更是个要命的问题。

    只能依靠旗帜灯笼、锣鼓、传令兵这些手段来传达命令。

    但旗帜、灯笼、锣鼓这些只能表达简单的命令,更何况战场上情势瞬息万变,统帅短时间内就要做出判断,然后让传令官去传达给下面的将士。

    可军情如火,哪能让统帅慢慢去跟那么多将士去解说。这个将领你该怎样去做,那个将士你又该如何去做。

    同时复杂的命令经过传令官口中说出,可能会变成另一种意思,到时将士产生误会,那乐子可就大了。

    轻者军队混乱不知所措,重者一败涂地。

    因此中国古代的智者就想到了阵法,设计出很多阵型。

    方阵、圆阵、疏阵、数阵、锥形阵、雁形阵、钩形阵、玄襄阵、水阵、火阵这十阵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阵型。

    在这基础上根据实际以及自己兵种的配合上,历史上很多名将元帅创造出加强版的阵型,比如诸葛亮的八卦阵、李靖的六花阵、戚继光的鸳鸯三才阵等。

    事先让士卒按着某一种套路练习熟悉。等到战场上,将领们就可以根据形势,用最简练的命令让全体士卒都明白自己的意图,士兵们也可以最短的时间内作出相应的变化。

    比如要进攻了,元帅只需要喊道:“锥形阵,杀!”

    那么士兵就可以迅速准确了解命令,就可以按照练习的阵型,自觉跑到相应的位置发起进攻。不用再让统帅跑过来,一个个吩咐手下,你你应该攻哪边,他又应该攻哪边。

    或者是元帅喊道:“圆阵,坚守!”

    那么每一队的士兵短时间内就知道自己该跑到那个方位去防守,不会因为不知道自己该防守那个方位,胡跑一通,将大军阵容都冲散。

    阵法不单可以赢得时间,同时也可以发挥出军队配合作战能力。

    当然阵法也是有缺点的,就是呆板。

    一是阵法必须根据自己军队的特点来设置训练,一味生搬硬套,很容易出问题。

    二是战场上出现了意外变数,士卒们在军法的震慑下,很难作出及时的变动。

    至于什么将权利下放,让基础将士可以有自主权!

    会这样做的,那个统帅一定是个白痴!

    这个将军觉得从右边攻击比较合适,那个将军觉得从左边攻击比较合适,然后呢?

    两只军队撞在一起,还打个屁啊!

    所以从古至今,中低层军官都只有建议权,没有自主权。

    上级下达了作战命令,你可以提意见。不通过,就必须坚决执行。

    你要是擅做主张,胜利了还好,遇到开明的统帅或许会让你功过相抵。

    但是,只要出了一点差错,你去死吧!

    不然你以为军令如山,真的是拿来开玩笑的!

    三是阵型是士卒通过预先设定的站位、走位、跑位来让军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战斗力,可一旦敌将看通了这个阵型,派出手下兵马强行杀入阵中,阻碍了阵型的运转,那样可就让军队产生混乱,敌人趁势一攻,就可能会一败涂地了。

    不过就算缺点这样明显,但总体来说是利大于弊,不然千百年就不会有这么多名将元帅们热衷于让手下将士们练习阵型了。尤其是对于既能很好地运用阵型发挥作用,同时又能根据实际、意外等情况,迅速做出变动的名将。

    就像是多多益善的韩信、善用八卦阵的诸葛亮、六花阵的李靖等。

    但要设计出适合梁山军的阵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还得让士兵熟悉阵法,就必须需要大量的时间去训练,才能做到训练有素。

    之前攻打童贯会让那么官兵顺利逃跑,也是有梁山人数增多,作战配上不够默契,最后包围圈出现了问题导致的。

    以前训练时间不够,作战上就出现问题了。更何况现在是又多了几万兵马,要是再不花时间下苦功夫去训练,去磨练,那问题就更大了。

    但同样的,作战阵法的不同,这作战的方式也会不同,军队的编制也要随之做出改变。

    但现在阵法还没有确定下来,军队的编制也无法确立。

    除了军队训练的问题外,钱粮也是个大问题。

    攻打呼延灼、攻打童贯,都是野战,不是攻城之战。

    缴获的俘虏,战马不少,但钱粮不算多。

    实力上涨的很快,但花费的钱粮却是要消耗积蓄。

    这接连大战下来,之前几次积累缴获的钱粮消耗地很快。

    以前粮草能供养几千兵马两三年的吃用,但现在三四万兵马,那些粮草最多也就只能支撑半年。

    再不想办法,就算朝廷不来打,梁山军都要自己跨了。

    大军粮草的供应怎么解决?

    同时还有钱饷,现在兵马几万,再照着以前的钱饷,史进是支撑不了。

    只能再降低标准,但降低标准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绝对要慎之又慎。一旦军队士兵不满,那可是出大问题的!

    史进将朱武、吴用、林冲、朱贵、鲁智深、秦明、呼延灼、阮小二、李俊这些人都请到自己的书房,商议对策!

第227章 大问题(三)() 
史进将朱武、吴用、林冲、朱贵、鲁智深、秦明、呼延灼、阮小二、张横这些人都请到自己的书房,商议对策!

    史进看着朱武喊道:“贤弟,我知道你精通阵法。还要劳烦你和秦明、呼延灼这几位兄弟一起,根据梁山军士兵的特点,制定适合我军的阵法,同时你还要指点他们训练。务必要让梁山军训练有素,配合默契!”

    朱武精通阵法,而且兵法以正为主。

    如果是小规模的战斗,或许朱武还不如吴用。但作战规模越大,朱武的作用和优势就越发明显。

    梁山上有正规军大兵团作战经验的头领中就只有秦明和呼延灼,连林冲、董平、索超都差点。

    这也是为什么史进那么看重秦明和呼延灼这些将领,千方百计地要招揽下他们的缘故。

    一个有大兵团作战经验的将领,和一个没有大兵团作战经验的将领,那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

    他们的加入可以给梁山一帮山贼中从小打小闹转变大兵团作战的过程中带来很大的帮助。

    所以要想制定适合梁山作战的阵法,也只能是让秦明和呼延灼配合朱武来制定。

    朱武、秦明、呼延灼他们听到忙拱手说道:“是!”

    叮嘱完朱武他们,史进转头看向林冲、鲁智深、王寅。

    他说道:“兵不在多,而在于精!林冲、鲁智深、王寅你们这段时间,调选兵马组建成精锐、普通和后备军。到时我会和你们一起重新制定月钱!”

    林冲、鲁智深、王寅忙拱手说道:“是!”

    史进又对阮小二、李俊说道:“本来是准备阮小二兄在多一点时间募集水兵,恢复水师的实力,再让李俊去和张横汇合,训练海军的。但现在情况有变,我需要李俊、张横他们尽快熟悉驾驶海船,去将刘岛拿下,好进行下一步的计划。只能麻烦阮小二兄辛苦一点,尽快完成水师的重建工作。我会让林冲他们配合你,优先让你们水师挑选士兵!”

    听到自己可以优先挑选士兵,阮小二、李俊忙喊道:“大哥,放心我们一定不会拖后腿的!”

    没有哪个将军不想自己手下士兵越多越好。

    这几次大战,都完全没有水师什么事,看到其他头领手下兵马越来越多,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