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国势 >

第449章

国势-第449章

小说: 国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在中央阵地上,中日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日军层层推进,在舰炮火力掩护下,不顾雷区的大量杀伤进攻华军的预设阵地,拼命做出主力在此的假象。国防军则节节抵抗,以预设工事为主要手段迟滞日军推进,争取用最小的牺牲大量杀伤敌人,同时让对方确信国防军的主力已被日军成功地调动到了这里。

    只是,日军一直找不到国防军的炮兵阵地,也没有遭到类似前次的密集地中大口径火炮袭击,这隐蔽地炮兵群到底哪里去了呢?日军百思不得其解,国防军的步兵也纳闷不已,只听见小鬼子猛开炮,我们地大炮怎么不还击?

    土岭下面的11师指挥部里,电话铃声响个不停,郭松龄在沙盘前驻足观看,参谋军官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在不断地调整双方态势。

    “北路日军先锋部队已冲过万家集,距离海岸超过10里南路日军最远到达何家铺,然后折向东北方,目前距离我军3里。”随着前线的报告,参谋人员不断移动标识为日军的小太阳旗,只见太阳旗从海里开始,慢慢地插到海岸线,然后又呈现扇形闪开局面向内陆扩展并推进,而标识为国防军的祖国之盾军旗则有意识地开始收缩,并向内线集中。

    此时此刻的郭松龄心里最想说的话只有两句。第一句,“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第二句,“战争最恒古不变的秘诀就在于。最大限度地集中自身兵力同时尽最大可能分散敌人兵力。”日军的虽然气势汹汹,摆出了包抄合围的态势,但在郭松龄眼中,这两个张牙舞爪的大螯只是虚有其表,11师这把铁锤不但不容大螯啃动,相反,这把铁锤还要将整只螃蟹砸得粉碎。

    情况还是一个接一个的涌来。在沙盘上的微小动静都很可能是实际阵地的大厮杀。

    “根据初步估计,在北路登陆地日军数量已超过1500人。并且仍在持续增加中,据前线部队报告,日军不但步兵大举登陆,就连火炮和其余物资也随同登陆;南路日军进展‘顺利’,目前已占领我军主动放弃的11处阵地,气势极为嚣张,人数仍不详。估计不少于2000。”

    “报,我军放弃老爷庙阵地,3营撤退至关家疙瘩防守,他们报告正面日军至少超过1000人、炮火极为猛烈,请求炮兵支援”

    “3营伤亡如何?”

    “还剩下六成兵力,其中一成为轻伤员,重伤员和牺牲将士已经撤下来了。”

    “从2营抽调一个连给他们,告诉3营。我相信他们顶得住,炮兵群还不到发威地时候,让他们务必坚持!”

    “是!”

    炮火连天的中央阵地上,小鬼子下了大本钱,虽然只是佯攻,但却集中了一半多的舰炮用于火力压制和覆盖。缺少重火力掩护的3营被压得抬不起头来,很多将士就在日军的连绵炮击中捐躯。为了最大限度的调动敌人并吸引视线,3营且战且退,一路杀伤日军。他们顽强的浴血阻击成功地吸引了日军地视线,让他们误以为正面抵抗的国防军至少超过2个团。有几个参加过甲午战争的高级军官根据历史经验,认为当时皇军一个大队就敢对数万清军发起进攻,现在一个大队的兵力对付几千支那国防军完全是绰绰有余,战斗打成这样已远远出乎意料了。

    “神尾君,前线的战事很激烈啊,支那人看来在中央阵地部署了重兵。不然”加藤看着沙盘上的示意图说道。“南北两翼推进极快,各自有一个联队包括辅助兵力登陆推进。最远处深入敌境10多公里,唯独中央阵地进展缓慢,从上午打到下午四点钟,推进了不到2公里,按照这个速度,恐怕明天都”

    “哈哈哈,加藤君真会开玩笑,现在敌军已在向中央集中了。”神尾骄横地说道,“南北两翼敌军几乎是一触即溃,可以看出人数不多、战斗力也不强,唯独中央佯攻地带打得这么热火朝天,可见支那的主力在此,只要我们继续吸引敌军的火力,等南北两翼包抄到位时,中央阵地地敌军主力恐怕就只能束手就擒。”

    “查明对方的番号了么?”

    “支那国防军步兵第11师,师长郭松龄,据说是支那总统秦时竹的心腹,11师还号称支那主力师”

    “主力师,2个团连皇军一个大队的进攻都防不住”

    舰桥里,神尾、加藤和一大批参谋军官笑成一团,谁也没有去仔细想,11师的炮兵群哪里去了?

    从态势上看,崂山湾附近的战事呈现极为复杂且奇怪地情形。日军的登陆作战概括起来就是三路分兵、扇形展开的态势,其南北两路进军顺利,在付出较小代价后轻松夺取国防军预设阵地,到第二天天亮时分,各约有4000人成功登陆,其先头部队更是深入沿岸40里外的地方,大批的军用物资、重炮也开始在滩头卸载。但中路的胶着却与南北两翼的轻松形成鲜明对比,神尾原定中路为主攻区域,希望能够在佯攻两路战斗打响后成功支开当面国防军而进军,但郭松龄寸步不让,与神尾打起了针锋相对的阻击战,双方在激战一整夜后打成了胶着状态,日军在付出上千人的代价后得到的仅仅是国防军修筑地前三道预设阵地,纵深不到15里,几乎每一个工事、每一段战壕、每一座丘陵都要经历反复争夺才能实现易手。战场范围并不宽广地中路阵地上落下的炮弹数量却是各路当中最多地,日军动用大口径舰炮拼命压制,国防军则灵活地运用迫击炮和轻型步兵炮大量杀伤敌人,夺取了局部范围内的火力压制优势。战斗中经常可以看见这样的场面,日军进攻前炮火铺天盖地,压得国防军抬不起头来,一旦步兵进攻开始,弹幕开始延伸后,国防军布置的隐蔽火力点开始发威,迫击炮的曲射威力和步兵炮的快速移动将只有步枪和重机枪的日军压得寸步难行,再加上日军处于雷区行进和佯攻态势,使得他们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大量的生命代价。令国防军更为惊讶的是,日军在屡屡碰壁之后,依然没有调整战术,一板一眼的进攻套路正宗倒是正宗的,可惜实在是有些呆板。

    事实证明,11师所部官兵除了在小规模集群配合程度和单兵训练程度上稍逊于日军外,其余水平不是与之相当就是高出一截,特别是国防军配备的装备要远远好于日军。11师普遍装备了三年式步枪(即毛瑟1898k的中国版),虽较日军手中的三八大盖有效射程要近(三年式1200米,三八式2000米以上),但在不加光学瞄准镜的前提下,距离超过800米后普通士兵的视线就开始模糊,射击精度基本难以保障,三八式多余的800米射程毫无意义,相反三年式较短的枪管更有利于在狭隘的战壕中使用,而三年式使用的7。92mm尖弹更是远远胜于三八式6。5mm的子弹威力。

    日军此时使用的重机枪称38式重机枪,于明治38年(1905年)制造,是法国哈乞开斯空气冷却式重机枪的仿制品(全长1。193米,全重55。39公斤,口径6。5毫米,30发直排弹板式供弹,射速450~500发/分,有效距离2000米),又笨又重,用于进攻作战威力不如国防军的马克沁改型,此时日军基本还没有轻机枪的概念,而11师普遍装备的三年式轻机枪在克服了枪管发热和寿命短的缺陷后,在近战中爆发出了惊人的威力,日军后来在汇报中所说的华军“弹如雨下”虽然略显夸张,但基本描绘了战场情景,因为单就从弹药投掷量来说,一挺轻机枪消耗的子弹接近一个普通步兵排全部步枪齐射时的消耗,新兵怕炮,老兵怕机枪,倒在轻机枪下的日军老兵可谓是数不胜数。

    。。。

【第110章】 持续诱敌() 
第110章持续诱敌

    在近距离支援火炮上,日军也同样处于下风,担任青岛攻略的日军炮群原本较为齐整,分野炮兵、山炮兵、野战重炮兵、独立攻城重炮兵和海军舰炮群,但由于登陆次序的先后和运输能力的限制,只有野炮兵和山炮兵陆陆续续上岸,其余部分都还在船上候命(主要包括120mm、150mm、200mm、240mm、280mm榴弹炮及105mm、150mm加农炮)。日军野炮兵主要采用38式野炮,是德国轮式75mm克虏伯野炮的仿制品(炮管长2。3米,口径75mm,炮重900公斤,弹重6公斤,射速6~12发/分,初速510米/秒,最大射程8250米),威力不小,灵活度却不高,登陆数量也较少,没有构成较大威胁(国防军一般装备75mm轻型榴弹炮,是法国同类型火炮的改型,采用液压驻退设备,射速高达30发/分,虽然炮弹质量要轻,但单位时间投射的弹药量却远远高于38式野炮,此时德国克虏伯野炮在中国有关情报的援助下也采用了新型驻退设施),日军登陆后进行支援的主力是山炮兵,其主要装备为41式山炮,为1908年(明治41年)制造(炮管长1。3米,口径75mm,炮重540公斤,弹重5。7公斤,射速7~20发,初速360米/秒,最大射程6300米),无论是性能还是灵活程度都不如国防军开发成功的三年式标准型步兵炮(口径75mm。系以92式步兵炮为蓝本制造),再加上11师还有10多门轻型步兵炮(口径37mm,又可称战防炮),日军也无法取得优势,随着3营地有意后撤,日军火炮在远距离打击上的精准度愈发无法保证,反观11师装备的迫击炮形态小巧、弹道巧妙。步兵炮威力巨大、移动灵活,全面压倒了鬼子的山炮火力。而且加强营的火力密度颇为集中。1500余人的部队集中了多达24门60mm迫击炮、16门82mm迫击炮、12门37mm步兵炮和4门75mm步兵炮的火力,让进攻地鬼子以为抓住了华军的主力。

    3营地激烈抵抗终于逼迫神尾等人调整计划,变南北两翼佯攻为主攻,变中路主攻为佯攻,意图通过左右两翼的快速推进形成对中路华军的钳形包围,并力争聚而歼之。于是,在标识敌我态势的战场形势图上。日军的主要兵力部署和进攻方向就成为一个以南北两处登陆点为底边,以中路国防军“主力”身后地区为顶点的,略带弧形的等腰三角形。神尾地算盘打得很好,即用中路猛烈进攻吸引敌军火力,为两翼快速突进争取时间,准备一举将11师主力歼灭在中路以西20多里的地方。

    但神尾直到此时还没有明白,虽然他动用了整整一个联队的兵力在中路进攻,但他们面对的国防军“主力”实际实力不超过一个加强营。正是这个加强营,通过层层阻截、反冲锋等各种手段,牢牢将日军挡在正面,让对面的日军第48联队(联队长松前正义大佐)吃足了苦头,他们要努力营造一种假象,让敌人以为11师主力就在于此的假象。这种努力已经初步获得了成功。松前联队使出了浑身的力气,付出了重大的伤亡,却依旧无法击溃当面之敌,反而迫使48联队长加大投入兵力。不但“一个大队击溃支那兵”地豪言壮语已经烟消云散,就连“我联队遭遇敌11师主力,请求给予作战指导”的求援电报都发了出去,凡是熟悉日军历史的人都知道,所谓“转进”就是撤退的代名词,而“请求给予作战指导”就是请求增援的遮羞布。面对攻击不力的局面,就是再爱好面子也不得不面对现实。

    “师座。刚才前指打来电话。说根据侦察情况显示,日军在南北两翼仍旧持续增兵。但其炮击舰队主力已开始向中路转移,捎带着还有一批登陆舰艇和辅助舰艇夏司令长官要求我们提高警惕,务必圆满完成任务。”

    “增兵了?”郭松龄心中一动,眼睛却始终没有离开沙盘,“来得好哇,就怕你们不来!”

    “发电报给3营,让他们准备放弃目前阵地撤向将军岭,加速向1营靠拢。”

    “把3营撤下来么?”

    “他们打了一天一夜,太辛苦了,换下来休整一下吧。”郭松龄想了想,“不过3营地火力密度不能撤,要和1营一起营造主力在此的迹象。”

    “是!

    炮火纷飞的阵地上,3营的将士们仍旧在浴血奋战,与南北两翼轻松诱敌、快速“撤退”的兄弟部队不同,他们经历了整整持续18个小时的激战,每一处防御阵地都渗透着将士们的鲜血和生命,从昨天开始,师部陆陆续续给3营增兵,累计补充兵力加上3营原有的编制一共超过1600余人,但到了现在,还能够作战的人员不到900人,其中还有100多号伤员。

    “营长,团长让我们撤到将军岭,由1营接替我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要找到人还真不容易,通讯员颇为费了一番功夫。

    “娘地,你告诉团长,我们3营还能打,老子不走!”3营少校营长孔庆松头一昂,“除非我们3营死绝了!”

    “营长”参谋急得满头大汗,几个副营长都在其他阵地上指挥防御,仓促间连个附和地人都没有,这孔营长可是出了名的倔脾气,怎么办?

    “谁说不走啊?”

    听着熟悉地声音,孔庆松一个机灵。团长来了?正想跳起来敬礼,后来一想这是战场上,这不是摆明了给敌人当靶子打么?只好回过头,神情尴尬地说:“团长,您怎么来了?”

    “就许你出风头,我就不能上来看看?”团长是标准地东北大汉,年龄倒是比孔庆松只大了两岁。事实上,11师的军官团体从上到下都很年轻。连主官郭松龄也只不过30来岁。

    “我不是这意思,我是说前线危险,团长您”

    “行了,你小子别给我扯蛋,你以为我不知道你那点小心思?”团长虽然趴了下来,手却是狠狠地拍在对方背上,疼得孔庆松呲牙咧嘴却又不敢说。“你小子是不是想这都打了大半天的仗了,眼看鬼子也快上钩了,要是这个时候把防御交给1营,嘿咱就白打了”

    “这哪能,哪能呢?”孔庆松一边挠着头皮,一副被人看穿的模样,嘴上却不承认。

    团长乐了,争功劳是好事。说明小伙子有上进心,不过嘛,师长和前指的命令还是要服从的。他问道:“现在3营还有多少兄弟?”

    “大概还有400多几个,刚才有40多个重伤员抬下去了,可能”想到牺牲的战友们,孔庆松地眼圈就红了。就在3天前,全营800多号弟兄还是活蹦乱跳、有说有笑的,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